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中国农业大学何志祝教授在自供电柔性可穿戴传感技术方面取得进展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智能传感与装备青年科学家创新团队的何志祝教授研究开发出用于温差发电的磁封装定形相变储热材料并研制出一套基于体热的自供电柔性可穿戴传感系统。
中国农业大学 2022-03-18
【高教前沿】东北农业大学副校长陈庆山:推动新兴交叉学科建设及专业人才培养,创造未来农业新形态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联合中国教育在线推出《高教前沿》系列访谈栏目,汇聚独家视角,分享真知灼见。
中国教育在线 2025-01-08
星上光学遥感数据处理SoC芯片(产品)
成果简介:当前已经完成成果:已完成星上实时云剔除、关键区域/目标的快速提取算法研究;实现了光学遥感星上处理SoC芯片功能样片研制和测试,单片可实现155Mbps输入速率的实时处理,功耗小于600mw。 2015年完成成果:完成高性能、抗辐照星上光学遥感数据SoC处理器研发,并基于自主芯片构建星上并行实时处理原型样机,实现星上90%以上实时云剔除、关键区域/目标的快速提取等智能实时处理。 项目来源:民口863项目 技术领域: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亚洲最大气溶胶地基遥感探测网建成
为实现我国气溶胶地基遥感关键技术突破,项目团队开展了气溶胶网络化遥感探测技术攻关,构建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辐射定标方法和反演技术,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观测设备。
科技日报 2024-01-05
“农业废弃物-沼气-双孢菇”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化技术
成果简介: 本项目使用优质微生态菌群以丰富廉价的稻草和秸秆和牛粪为原料制备沼气,再将沼渣等废弃物二次利用以简便易行的大棚或集装箱为农业栽培场地立体种植双孢菇,形成高效生态循环农业,具有原料丰富廉价、技术简单、产品市场容量大等特点,成套技术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该项目主要依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生物菌群,生物转化率高,适应性强,沼气发酵与双孢菇出菇均不受季节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创建于1952年,为公办全日制高等院校。现为国家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立项建设单位、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河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全国100所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高职院校、河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校。学院位于郑州中牟县城,占地面积1418亩(目前分为五个校区),新校区1300亩已完成征地等前期工作并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实训设备总价值13513万元,图书馆藏书100万余册。现有教职工939人,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161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282人。校外兼职教师490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等5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职教专家、省教学名师、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优秀教师等25人,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职教名师工作室1个,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教师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省级成果一等奖等教研科研成果奖励338项。学院现设农业工程学院、园艺园林学院、牧业工程学院、食品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贸易学院、财会金融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旅游管理学院、人文教育学院10个二级学院,全日制高职专业61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专业2个,国家骨干重点建设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在课程开发建设上,获得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在实训基地建设上,建成了国家示范性实训基地2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3个,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在校生19200人。 学院是中国职教学会农村与农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中国都市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理事单位、河南省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河南省农业教育协会会长单位、河南省农业行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牵头单位。学院实训基地是“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中国科学院农业高新技术河南示范基地”、“河南省农业高新科技园”、“河南省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培训基地”。近年来,学校利用高新科技园平台,研发农作物及蔬菜、果品新品种30余项,获得食品、饲料、兽药等新产品专利67项,通过示范、推广,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并在示范推广中形成了“园区+基地+农户”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建校66年来,学院累计为国家培养大中专毕业生12万余人,培训各类学员28万人,毕业生中涌现出两名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即著名玉米育种家程相文(国家十大功勋育种家)、小麦育种家茹振钢等一批知名校友,为河南农业发展和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各级领导对学校发展给予了厚望,李克强同志为学校亲笔题词,寄语学校“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张德江同志到学校调研,对学校的发展建设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学院分别被教育部、农业部、省政府、省教育厅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农业职业院校产学研结合先进单位”、“全国农业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全国阳光工程农民创业培训优秀培训机构”、“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文明标兵学校”、“河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职教攻坚先进单位”、“河南省普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学校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等发布的《2017年中国专科(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600强)》显示,学校在全国1346所高职院校中排名第45位,在全国农业类高职院校中排名第三,在全省高职院校中排名第三,学校已跨入全国职业教育先进行列。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2021-02-01
数字农业大数据平台
一、平台概况 数字农业大数据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是面向各地农业农村局及其相关科室的数字农业大数据产品。 平台以农业信息化数据大集中为原则,通过整合全区农业数据资源及农业信息化设施,统一管理、统一部署、统一规划,搭建起包含“底层数据+业务系统+终端应用+分析系统+可视化系统”的区域数字农业产品体系,为实现区域农业信息汇集、区域农业现状掌握、农业发展指导及监管提供了有力的信息化支撑。 二、产品简介 平台涵盖GIS、产业结构、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机信息、乡村振兴、美丽乡村、科技农业、质量安全、综合预警、农村经济、品牌农业、一卡通12个模块,针对区域农业中重点关注的内容,从多个维度对相关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合当地农业特色,全面展示当地的农业发展面貌。 三、详细介绍
浙江大学 2021-05-10
南阳农业职业学院
南阳农业职业学院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院由建校62年的南阳农校发展而来,位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南阳市,紧邻驰名中外的卧龙岗诸葛武侯祠景区,楚、汉文化的飘逸与雄浑为学院发展奠定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学院规划占地600余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书40万册,教职工400余人。学院教学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完善,师资力量雄厚,现已形成一支由3名省级教育专家、42名省市级学科带头人和省市级骨干教师组成的专家队伍,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管理型、技能型、实用型复合人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学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加强专业建设,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学院加强院企合作,建立了完善的毕业生安置网络机构,为毕业生开辟了一条“诚信、稳固、快捷”的就业通道,实现了毕业和就业的零距离对接。 学院坚持为“三农”服务、为生产一线服务的方针,贴近市场办学,以一流的办学条件、优良的教学质量、卓越的社会贡献,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是省级文明单位,国家优质棉培训基地,河南省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河南省阳光工程农民创业培训基地,河南省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基地,河南省职业学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基。先后成为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性学校、河南省行业示范性学校,荣获“全国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职教先进单位”、“河南省科技扶贫先进单位”、“河南省职教攻坚先进单位”、“河南省园林单位”等百余项荣誉称号。 植根南阳这片沃土,南阳农业职业学院将始终坚持严谨治学、崇尚实践的传统,强化内涵发展,深化产教融合、院企合作,早日将南阳农业职业学院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现代化大学,为服务当地经济建设和促进社会发展培养更多合格人才。
南阳农业职业学院 2021-02-01
贵州农业职业学院
贵州农业职业学院是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是一所以农业为特色的综合性高职院校。学院以培养农业类技术、管理、服务高级人才为主,并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培养机电、经济、信息、计算机等实用型技能人才,现已成为全省培养和输送中、高级现代农业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 学院分清镇、云岩、乌当及凯里四个校区,主校区位于贵州省贵阳市清镇职教城乡愁校区。现有九系、三部、二中心,在编专任教师295人,其中正高级职称6人,副高级职称66人,中级职称86人,博士研究生5人,硕士研究生9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贵州省生态家禽体系首席科学家1人。以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教育为主,中等职业教育为辅,同时进行非学历教育;开设农业类和与现代农业相关的工学类、管理学类、人文学类、经济类、信息类等学科的高等专科学历及中专学历教育;开展农业行业和生物、机电行业技术工种教育培训和职业技术鉴定工作;开展农业科技、教育科研和学术活动;开展上述门类各专业的成人教育、继续教育、职业培训及合作办学活动;承担国家和地方有关科研任务以及相关社会服务工作,并积极与国内20余所农业类知名大学开展交流与合作,并与台湾地区屏东科技大学联合办学。 由学院主管主办的大型种子专业刊物《种子》,为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荣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第一届贵州省优秀期刊奖等荣誉。 学院将打造全省山地高效特色农业沙盘,创建全省农业产业人才技术硅谷,建设“校农结合”保供基地和教育扶贫示范样板,形成全省农业产业孵化器和“双创”园,其中投资数亿元在贵阳市乌当区新建的占地3000亩的“百宜硅谷”现代农业实训基地建设已稳步推进。 学院的建立适应了贵州区域经济和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特色办学,依托行业优势资源,紧紧依靠贵州省农委各级部门及相关站、所,并与我省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和农业类龙头企业深度融合,走“产学研推”一体的多元化办学之路,是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参谋部、政策箱、人才库、创新园”。
贵州农业职业学院 2021-02-01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是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由浙江省供销合作社举办的全日制公办高职院校,是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示范性高职院校、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合格院校、浙江省人民政府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共建院校。先后获得“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全国先进社科组织”“浙江省文明单位”等荣誉。 学院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绍兴,位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袍江新区。校园面积410余亩,总建筑面积14.6万余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500万元,图书馆藏书68.1万册。设有农业经济管理、烹饪旅游、艺术设计、汽车技术、财会金融、经济贸易等六个系和基础教学部、继续教育部。全日制在校生近6400人。教职工36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占25%,双师素质专任教师占专业课教师67%。 学院依托系统,服务“三农”,立足地方,面向全省,接轨长三角,为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培养所需技术技能专门人才。现开设有各类专业22个,其中涉农类专业9个,中央财政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资助项目等中央项目3个,省级特色专业、优势专业建设等项目5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4个,形成了以“三农”专业为特色,以现代商贸专业为主体,旅游、艺术、汽车等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 不断丰富和拓展“政校行企合作,产学研创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绍兴市委市政府等合作成立了绍兴市旅游学院、绍兴市农民学院、袍江汽车学院、咸亨学院、浙农茂阳学院等,与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230余家。注重开展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社会服务工作,是全国首批“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培训基地”、“省供销合作社教育培训基地”。近三年来,积极拓展涉农培训项目30余个,培训涉农人员总数达7000人。 建设高职院校以来,学院办学特色逐步显现,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历年新生报到率平均在96%以上,毕业生就业率达97%以上。据省教育评估院调查,我院2012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8.47%,位居全省高职高专院校第一。师生技能大赛成绩突出,近三年来,累计获得国家级及行业协会奖100余项,省部级及行业协会奖350余项。 以“卧薪尝胆 励精图治”精神为内涵,以人文氛围浓郁的物质环境为依托,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载体,积极践行“四业贯通 四方满意”的办学理念,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志愿者之校”志愿服务项目被评为“浙江省优秀志愿服务集体”。 展望未来,学院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抢抓机遇、深化改革,认清新形势、探索新道路、创造新优势、谋求新发展,秉承“树人成德 行知达材”校训,努力建设一所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涉农类高职院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建设“六个浙江”做出应有的贡献!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81 8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