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综合
项目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环境
检测技术
究团队在线光电检测技术及仪器方面,主要采用光谱技术对水质进行监测,具体包括:1)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技术实现了水质COD和浊度的在线监测。自主开发了浸没式、小型化、一体化的采样分析的探头,探头直径仅50m,能耗低,可在野外无人值守的环境工作。该探头经过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的测试,结果表明,该探头符合国家环保行业相关标准;2)采用红外光谱技术实现水体CO2含量的在线监测,为水生态环境的监测提供支撑。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0
农业
农村部关于印发《“十四五”全国
农业
农村科技发展规划》的通知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学研究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亟需加快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全面塑造创新力更强、竞争力更强、供给更安全的产业发展新优势。
农业农村部
2022-01-10
德阳
农业
科技职业学院
德阳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是一所经四川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面向全国统一招生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位于成德绵一体化中心城市——德阳市境内,紧邻成绵乐城际高铁、京昆、成绵复线高速以及成德绵快速通道,交通便捷,占地面积900余亩。校园依山傍水,环境幽静,空气清新,是集绿色、生态、书香、科技为一体的学习生活家园。开设有现代农业技术、设施农业与装备、农村经营管理、表演艺术和护理等热门新兴专业。 学院有教学经验丰富和理论功底扎实的专家教授担岗专业教学,也有多年从事相关专业领域产业的技能大师担任实习指导,学院坚持以担当新时代大国现代农业大势为己任,依托产业发展,紧扣市场需求,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路径,走校企合作特色办学之路。学院紧跟新时代脉搏,紧贴现代科技知识,以“产业链上的专业群”和“订单式”人才培养为特色,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崇德尚能的人才高地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孵化器。 学院坚持“学生为本,德育为先、引导为主、服务为基”的指导思想,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内涵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努力锤炼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倡导学生立志创新创业,在校内设立创业孵化基地,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竞争力;学院着力营造丰富高雅、活泼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德,不断强化学生综合素质。 “奋斗正逢时,追梦诚可期”,新时代、新征程、新机遇,学院将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把握时代脉搏,探寻教育规律,努力将德阳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建成特色鲜明、实力强劲的现代化高等职业院校。
德阳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2021-02-01
华南
农业
大学珠江学院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实施本科层次教育的独立学院。学校办学定位:致力于建设成为一所立足广东区域经济发展,以财经、管理为重点,现代应用艺术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际化水平较高的应用技术大学;形成了“四个特色”:面向市场的办学特色,技术与学术并重的教学特色,讲求实际的育人特色,国际化的发展特色。 办学以来,根据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自身的办学特色,学校设置了会计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设计学院、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人文学院共7个二级学院及公共基础课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国际教育学院和终身教育学院;现有30个本科专业,目前在校生11700余人。 依托百年根基 华南农业大学被纳入广东省建设“双一流”的一所高校,她秉承“修德、博学、求实、创新”的优良传统,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已成为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作为珠江学院的举办方之一,华南农业大学以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对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负责,择优选派任课教师及管理人员参与学院的建设与管理,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院更好地转型发展。 理想学习场所 学校坐落于广州市著名的生态风景区——从化区,紧邻街北、大广高速和105国道,南距广州市区45分钟车程,交通十分便利。现有校园占地面积7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校园依山傍水,荔枝林环绕,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场所。 学校建有完善的教学楼、图书馆、专业实验室、标准体育场等教学设施,为学生提供了成才保障;建立了一系列严格的教学、生活管理和安全保卫制度,为莘莘学子在校安心学习和生活提供了良好环境。 目前已建成宿舍(4-6人间,配空调和网络接口)、食堂、超市等生活配套设施。 学校多媒体教学,设施完善,设备先进。教学楼、行政楼、实验楼和图书馆已覆盖无线网络。图书馆总建筑面积1.83万平方米,藏书120余万册,中外文报刊500余种。 创新培养模式 学校以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现代思维、国际视野、健全人格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各学院结合专业特点不断创新性地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会计学院——“基本规格+特色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学、训、赛相融,知、能、用并行”的教学体系。 经济管理学院——“学校+企业+社会”: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微留学+海外留学升硕”:拓展未来发展空间;“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实现自我和个性化成长。 设计学院——“专业基础教学+专业工作室+综合实验室+校外实践基地”构成的一体化协同人才培养模式。2014年,该院的艺术学科在广州日报主办的“学科实力排行”中,位列广东省独立学院第1名。 传媒学院——“专业双基+模块实训+内外联动+艺术引领” 的立体化培养模式,通过项目驱动和精品导向,打造新媒体时代传媒艺术高端应用型人才。 外国语学院——“大基础,多方向”、“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发挥“三个课堂”实践教学的作用,培养应用复合型、技能型、国际化的外语人才。2011级英语专业TEM-8为26.9%,高出全国独立学院平均水平。 信息工程学院——“项目驱动,行业参与,强化实践,双证双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体现本院理工学子超越重本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超越高职高专学生的技术和技能的能力。 人文学院——“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技能课程+专业实践课程”四个板块有机合成的课程体系,培养具备“传统的听说读写技能+先进的现代传播技术”的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 良好素质教育 学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紧密结合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课程,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近年来在全国大学生各类学术、科技、文体等竞赛中披“金”挂“银”。2013年,荣获“飞思卡尔杯”全国特等奖;2014年,荣获第23届时报金犊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赛二等奖,广东省赛区一、二、三等奖,第8届“用友杯”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全国决赛一等奖、广东赛区一等奖;2014年,荣获广东省大学生翻译大赛口译比赛三等奖;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二等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网络虚拟运营创业专项赛三等奖;2015年,我院学子林业鹏获MOS大赛全国特等奖。 培养就业竞争力 本着“以生为本”、“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的理念,学校设立了终身教育学院和大学生职业发展中心(CDC)两大平台。CDC推进校企合作,打造就业“高速公路”。同时面向全院学生提供全程(大一至大四)职业发展与生涯规划辅导,帮助学生树立人生奋斗目标和职业发展方向。 依托终身教育学院的深造平台,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如Oracle(甲骨文)学习中心、SAP-ERP特色班等,发挥中外合作办学优势,提升学生自身职业素养和职业资质,不断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优势。近年来,学院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9.42%,位于同类院校前列。 多元成才渠道 学校设有国际教育学院,开设有“4+1”本硕连读项目、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国际认证项目、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含麦迪逊分校)本科直达项目等留学教育和国际认证项目,并于2015年新增加拿大海外课堂项目。目前各项目毕业留学生近80人,在读学生近200人。近年,“4+1”项目学生获得了英国曼切斯特大学、拉夫堡大学、纽卡斯尔大学、利兹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昆士兰大学、新南威尔 士大学;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等世界名校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设有考研辅导中心,遴选校内外一流师资,为考研学子提供专业、优质的全程辅导服务。学校被列为广东省本科第二学历考试教育首批试点单位,学生可在校内参加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试点专业的学习考试。目前,首批学生已顺利毕业,部分优秀学生一次性通过考试并获得了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的学历和学士学位证书。 设有职业技能认证培训中心,让学生不出校门便能参加ORACLE(甲骨文)国际认证、SAP-ERP国际认证、教师资格证、会计从业资格证、驾驶证等为国家和省有关部门认可、实用性强的职业技能项目的培训认证。 独立颁发文凭 本校学生修满所学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学分并符合毕业生资格者,颁发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毕业证书;学生符合《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授予学士学位工作细则》规定者,授予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学士学位证书。 建立奖助体系 国家在我校设立有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学校设立有优秀学生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此外,符合相关规定者可以申请国家助学贷款8000元/学年。学校为鼓励优秀学生和帮助家庭困难学生努力学习,2017学年共发放校内优秀学生奖学金113.85万元,资助勤工助学的困难学生41.065万元!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2021-02-01
山东
农业
工程学院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1971年6月组建的山东省“五七”干部学校,历经山东省省级机关“五七”干部学校、山东省农林干部学校、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2013年4月改建为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学校有济南、济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671亩。现有16个教学院部,专任教师579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201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421人,特聘工程院院士2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名,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1名,省农业专家顾问团专家1名,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3名,省农业领域“653工程”专家1名,省教学名师1名,省优秀教师7名,省科技兴农先进个人3名。现有24个本科专业,2018年招生的专科专业20个,涵盖了工学、农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6个学科门类,全日制普通在校生12000余人。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9个省级教改试点及特色专业,1个省级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1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发展支持计划专业,2个省级企校共建工科专业,22门省级精品课程,搭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良好平台。设有83个实验室和实训中心,建有占地500亩的生态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400余万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84万册,另有101个校外实习基地。学校教学建设与改革成效突出,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三等奖7项。 2012年6月,学校被国家公务员局确定为首批“全国行政机关公务员特色实践教育基地”,是全国10家特色实践教育基地之一。学校被授予山东省星火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科技兴农”先进集体、山东省人事厅高校就业评估“优秀”等级、山东省高等学校德育工作优秀高校、山东省高等学校“平安校园”、山东教育盛典“2017年度山东最具办学特色本科院校”、“2017年度山东高校德育宣传奖”等荣誉称号。 2010年以来,学校承担国家级课题13项、省部级课题103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40余项,制定国家或地方标准18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6项。承担国家东西部公务员、县处级农业领导干部、新型农民等培训任务,每年培训各级各类人员3000余人次。学校与澳大利亚、韩国等多所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学院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春之韵”、“夏之风”、“秋之声”、“冬之火”主题文化艺术体育活动特色日益凸显。2015年以来,学生在数学建模等国家级、省级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近400人次,学生社团获得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84项,全省高校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100余项。 “十三五”以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特色铸校”办学方略,坚持以农业工程为特色,以工学为主体,以服务现代农业产业为主线,促进工农经管艺文多学科协调发展,培养理想信念坚定、理论基础扎实、工程素养良好、实践能力突出的现代农业工程师和美丽乡村设计师。当前,全校上下正在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高水平现代化应用型本科院校而努力奋斗! (数据更新至2018年6月)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2021-02-01
吉林
农业
科技学院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是吉林省省属公立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坐落在素有雾凇之都美誉的北国江城——吉林市,建有九站和左家两个校区。学校是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院校、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院校、吉林省首批整体转型试点院校。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百年学府,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7年创办的吉林中等农学堂。2003年10月北华大学农业技术学院(吉林省农业学校)实体并入吉林特产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新组建的吉林特产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全日制本科院校,定名为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学校占地面积19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29亿元,2018年学校资产总值8.98亿元。图书馆中外文纸质藏书106万册,电子图书总量达73万册,中外文数据库19个,标本馆收藏野生动植物标本3100余件,办学资源与教学科研匹配合理。 学校现有12个教学院(部),43个本科专业,16个专科专业。建有省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验点专业1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个、省级品牌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精品课12门、省级在线开放课6门;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12100余人,成人学历教育函授生600余人。目前已经形成以农(特产)为优势和特色,理、工、经、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学校现有教职工767人,教授67人、副教授185人,博士125人、硕士482人。“双师型”教师241人,国家第三批“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1人,吉林省第六批拔尖创新人才2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2人、吉林省“双百人才”3人,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优秀教学团队6个。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青岛英谷、大北农、禾丰、博瑞集团等企业签订应用型人才合作培养协议;推进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的“平台+模块”理论教学和“三实一研”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了行业学院——“鼎利学院”。建设校内专业实习实训基地42个,校外实习实践基地310个。学校建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农产品检测中心1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吉林省特色农业产业研究中心1个、吉林省农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基地1个、吉林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 学校坚持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一导二师三保障”育人模式,全面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学院”。建有“吉林市青年创业孵化基地”1个、“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基地”1个和“大学生素质拓展实训基地”。学校被确立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国家级食物与营养教育示范基地”。学校先后与400余家国内大中型企业签订了毕业生就业合作协议,毕业生就业质量不断提高,历届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86%以上。学校支持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专业技能大赛和科技创新活动,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组织的“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的18个学科竞赛中获奖106次,在全省位列前茅。 学校坚持国际化办学,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先后派出专家、学者赴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等十几个国家进行交流、访学,与美国、俄罗斯、法国、韩国、新加坡及中国台湾地区的10余所大学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选派优秀学生赴国(境)外进行研修或双学位学习,推动了国际化办学进程。2016年,学校与韩国庆南大学合作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获教育部批准。 学校坚持依法治校,注重校风学风精神文明建设。被评为“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吉林省依法治校工作示范院校”、“吉林市文明单位”、“吉林省文明单位”,学校党委被授予吉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百余年栉风沐雨,几代人励精图治,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凝练了“厚德图本、励学笃行”校训精神,确立了“以人为本、内涵发展、突出特色、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彰显了“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吃苦耐劳的务实精神、开拓奋进的创新精神”,形成了“和谐、创优、务实、兴农”的校风,“尚德、乐教、善导、爱生”的教风和“尊师、乐学、善思、强技”的学风,走出了一条“教学立校、科研强校、内涵发展”办学之路。 不忘初心厚民生之福祉,继续前进育天下之英才。固基强农,殷民富国,已成为我校百年不变的追求。如今,学校正遵循现代大学办学规律,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抓住吉林省建设“高教强省”战略机遇,立足优势,打造特色,转型发展,在建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道路上奋勇前行!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2021-02-01
江西
农业
工程职业学院
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是一所集农林、生物、工程、信息、财经、管理于一体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院,隶属江西省农业厅,受江西省教育厅指导。学院创办于1940年,前身是江西省樟树农业学校,1980年被确定为江西省重点中专,2000年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专,2004年升格为高等职业学院。2014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为江西省农技人员定向培养学校(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分配)。2016年经省教育厅批准,与井冈山大学联合培养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 学院地处中国药都樟树市,交通便利,环境幽雅,设施齐全。学院占地面积802亩,建筑面积14.65万㎡,绿化用地面积23.5万㎡。固定资产总值超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000万,图书馆藏书30万册。体育设施完善。建有校园网络系统。 学院坚持“人才强院”战略,通过“内培外引”打造了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现有教师309人,其中教授50人,副教授及硕士以上学位教师142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10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 学院设有生物工程学院、动物科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创业学院、基础部(思政部)、汽车驾驶培训学校。开设高职专业30个,面向全国12个省市招生,其中园林工程技术、中草药栽培技术专业为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畜牧兽医等5个专业为学院重点建设专业,宠物医疗与保健、农业生物技术、电子商务等专业为学院创业试点专业。现已建成“植物组织培养”“药用植物栽培技术”“植物及植物生理学”3门省级精品课程,“药用植物栽培技术”“土壤肥料”“市场营销”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院级精品课程28门。 学院成人教育有学历教育(本科、专科、中专)与非学历教育两种形式。前者包括远程教育、函授教育、自学考试等。学校先后与华中农业大学、宜春学院、江西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联合办学,成立了中国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习中心。非学历教育包括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汽车驾驶员培训等。设有国家职业技能培训站与鉴定站(批准鉴定初、中、高级25个工种)、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考点、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和全国电子商务师资格考试等考点。 学院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文体素质的提高,成立了20余个学生专业技术和文化类社团、协会,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厅级各类职业技能比赛和文艺、体育竞赛并获得良好成绩,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 学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建立了“就业引导、职业辅导和创业指导”三位一体就业指导体系,为实现“充分就业、体面就业、公平就业和安全就业”提供科学指导和服务。学院一次性就业率位于全省高职院校前列,被评为全省高校就业优秀单位。 学院坚持探索多元化办学模式,实现了由单一教学办学模式向“教学—科研—培训—推广”多元办学模式的转变。建有国家级园林实训示范基地,中草药实训基地、农机维修实训中心、畜牧兽医实训中心获省财政支持建设项目,拥有79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和校内教学基地,53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是国家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江西省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基地、江西省高级农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近几年来,先后承担了江西省农技推广人员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农民田间学校师资培训和江西省高级农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培训项目。 在78年的办学历程中, 学院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己任,情系“三农”、服务“三农”,为促进我省农业科技进步、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一大批学子已成为农村科技人才和创业致富带头人、各行各业业务骨干、专家学者和各级领导干部。据不完全统计,获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者达20余人。先后被农业部授予“加强实践性教学,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先进单位”,获“全国农业职业院校能力教育体系教学改革成果奖”,荣膺“中国职业教育百强院校”殊荣,多次获“江西省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专科院校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多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技术改进奖、国家专利、江西省人民政府成果奖和省高校科技成果奖。2015年当选中国现代农业职教集团、中国现代畜牧业职教集团和中国现代农业装备职教集团常务理事和副理事长单位。
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2021-02-01
成都
农业
科技职业学院
1958年,中央政治局会议在成都召开,为贯彻落实“成都会议”精神,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的前身四川省温江农业学校应运而生。上世纪80年代在全国率先探索招生分配改革和以加强实践教学为突破口的教育教学改革,开创人才直通农村之路,享誉全国。2002年,学院独立升格为高职院校,是成都市举办的第一所高职院校、四川省唯一一所农业高职院校。2005年,成都畜牧兽医学校、成都机电工程学校整体并入,学院不断发展壮大。2006年,学院在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是四川省首批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7年,学院被确定为四川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立项单位。近年来,学院获评“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农业科普教育基地”等数十项荣誉称号,先后荣获全国农业职教成果一等奖、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等。 学院现有柳城校区(德通桥392号)和海科校区(新华大道二段179号)两个校区,均坐落于国际花园城成都市温江区,校园面积541亩,并建有崇州现代农业创新创业示范园区和彭州葛仙山产教融合园区两个面积1000余亩的校外实践园区,形成了“小校区大园区”的办学格局,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学院现有校舍面积17.3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8.8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价值9428.26万元,图书总量51.3927万册。学院有教职工585人,其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293人,取得教授、副教授等高级技术职称163人,专业课“双师”素质教师222人,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51.15%。学院还荟萃了众多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精英和技术能手作为学院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近几年,学院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大幅提升,参加全国、省、市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多次获得各类奖项。根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专家工作组发布的“2012-2018年全国高校教师教学竞赛状态数据”我院以获奖数量36项,成绩排名位列全国第15位,四川省第一位。 学院现有现代农业、园林园艺、畜牧兽医、城乡建设、信息技术、经济管理、机电技术7个二级学院,开设专业37个,其中农业类专业19个。年均招收普通高职专科学生3500余人,在校生10000余人。学院着力培养学生“三农”情怀,将校园文化精神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学生亲农的情感、事农的本领、兴农的信念以及敬业的态度、勤业的作风、创业的能力。10万余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从这里走出去,成为“农村建设的践行者、农业技术的推广者、农民致富的引领者”。据第三方调查,近三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99.05%,半年后毕业生自主创业平均比例为4.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5%,三年后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达13.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学生回到家乡,扎根农村,自主创业,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企业家,带动了当地农户增收致富。 学院在6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把情感系于“三农”,把理想系于农村,把教室放在田野,把出路寄于创新,形成了“亲农、事农、兴农,敬业、勤业、创业”的学院文化精神,“为三农服务、为兴农育人”的办学传统。学院始终秉持“守望田园,不辱使命”的“三农”情怀,坚持面向“三农”、立足成都、着眼四川、辐射全国,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主动投入农村经济建设主战场,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学院是中国农学会教育专委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职教学会农业专委会副会长单位,是全国职业院校乡村振兴协作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是农业农村部和商务部“南南合作”、“中非合作论坛”援外和涉外项目培训单位,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特有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是四川现代农业职教集团和成都现代农业职教集团牵头单位,是成都农业职业经理人学院和成都农业创新创业联盟牵头单位,是四川中职农林牧渔类专业教指委主任单位和四川省农林牧渔技能高考组考学校,是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四川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四川省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四川省职教师资基地,是四川省第一批被授予“大学生创业培训机构”和“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的院校,是成都市第一批“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高校,是支撑四川省、成都市农业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农村实用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的输出基地。 面向未来,学院明确提出了“13554”发展战略,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聚焦三农工作、服务乡村振兴”的办学理念,坚持“人才立校、科技强校、改革兴校、依法治校”的建校原则,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国际一流农业高职院校。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2021-02-01
四川
农业
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是一所以生物科技为特色,农业科技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也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 办学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前身是1906年创办的四川通省农业学堂,此后历经四川高等农业学校(1912年)、四川公立农业专门学校(1914年)、公立四川大学农科学院(1927年)、四川省立农学院(1932年)、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1935年)、四川大学农学院(1950年)等多个历史发展阶段。1956年四川大学农学院整体迁至原西康省(1955年撤销)省会雅安独立建校为四川农学院,1985年更名为四川农业大学,2001年四川省林业学校整体并入。学校现有雅安、成都和都江堰3个校区,占地总面积约4500亩,馆藏文献资源625万册(件)。 学科门类齐全、特色鲜明。现设有学院26个,研究所(中心)15个,涵盖农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医学、文学、教育学、法学、艺术学10大学科门类。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二级学科4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二级学科87个,专业学位授予类别8个,本科专业91个;国家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4个,部省重点学科19个。2005年学校被确定为全国援疆学科建设计划40所重点高校之一。根据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综合计分,学校在全国农林高校、在川高校中分别位居第7、第4。从2015年起,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2个学科ESI排名持续稳定保持世界前1%。2017年动物营养与饲养科学、2018年作物学入选全国高等院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 师资力量雄厚、名师荟萃。现有教职工3400余人,其中:教授355人、副教授569人;博士生导师248人、硕士生导师68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高级专家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青年学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2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3人、青年拔尖人才2人,国家973计划首席青年科学家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7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80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47人,四川省特别人才计划人选9人,四川省教学名师13人;何梁何利基金获得者3人,霍英东教育基金获得者13人,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获得者3人、四川省杰出人才奖获得者1人。学校是全省首批人才优先发展试验区2所试点高校之一。 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 育人体系完备、条件优良。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是“文革”后全国首批恢复招收研究生的高校之一,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2万余人,其中:本科生3.8万余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4500余人。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02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省级一等奖30项。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篇、提名6篇。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15项。学校是全国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高校之一、全国首批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所高校之一、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所高校之一、全省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俱乐部6所高校之一。 科研成果丰硕、效益显著。获部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600余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7项,四川省科技进步特等奖3项、一等奖59项。70%左右的获奖成果得到推广转化,累计创社会经济效益1000多亿元。建有教育部农业部重点实验室7个,教育部农业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科技部条件平台1个,教育部科技部农业部创新团队9个,农业部科学观测实验站3个,以及四川省重点(高校)实验室24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社科研究基地4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协同创新中心4个。主办的《四川农业大学学报》被收录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学校还是2012年全国首批成立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10所高校之一。 对外交流广泛、形式多样。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韩国和香港、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所科研院所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学校是全国首批有条件接受留学生的200所高校之一,还是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签约高校。 学校建设与发展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1991年4月和2002年5月,江泽民同志两次亲临学校视察,对学校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示赞赏。2002年1月,温家宝同志批示:“川农大精神”应该总结、宣传和发扬。2007年10月,温家宝同志再次批示:川农大工作很有成绩,办学经验值得重视。2008年5月,李克强同志亲临学校看望慰问“5.12”受灾师生员工。2001年10月,李岚清同志亲临学校视察,高度评价“川农大精神”,充分肯定学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始终坚持人才培养是立校之本、科学研究是强校之路、社会服务是兴校之策、文化传承创新是荣校之魂的办学理念,牢固树立学生为本、学术为天、学科为纲、学者为上的治学理念,大力弘扬“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川农大精神”,继续秉承“追求真理、造福社会、自强不息”的校训,坚定不移地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持续推进有特色高水平一流农业大学建设,努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四川农业大学
2021-02-01
内蒙古
农业
大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是自治区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32个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2001年学校成为国家西部大开发“一省一校”重点支持建设院校,2012年成为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林业局合作共建高校,2013年进入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支持院校行列。学校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呼和浩特市,是“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被誉为塞外“花园式高等学府”。 内蒙古农业大学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最早的本科高等院校,由原内蒙古农牧学院和内蒙古林学院于1999年合并组建而成。追根溯源,1952年,原河北农学院、平原农学院的畜牧兽医系和山西农学院的兽医专业迁至呼和浩特市,组建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所本科高等学校——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1960年,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更名为内蒙古农牧学院。1958年,内蒙古林学院成立,是新中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的第一所高等林业院校。 学校是一所以农为主,以草原畜牧业为优势特色,具有农、工、理、经、管、文、法、艺等8个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学校现设有动物科学学院等22个院(部),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建设单位。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4846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2771人。建校60多年来,共培养各类人才12万余人,遍布祖国各地,现大多已成为自治区农、牧、林、水、草、乳、沙等行业的领军人物和技术骨干。 2002年和2008年,学校两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均获得“优秀”。学校现有84个本科专业,拥有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2个(含8个专业),有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有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有1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首批教育部和农业部批准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有40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6个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1个自治区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有84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4门自治区级优质精品课程,有19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8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59项。“十一五”以来,3部教材获国家级教材奖、95部教材被列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其中7部为国家级重点教材、42部为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1部入选国家百门精品课程教材,2部获中华科教基金奖。 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农业部重点学科、2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一级学科)、5个自治区重点一级学科、22个自治区重点学科、4个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有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种专业学位授权点。学位授权点涉及经济学、法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 “十二五”以来,学校新上国家973、863、科技支撑、国际科技合作以及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等科技项目和课题132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0项,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优秀科学青年基金1项、重点项目4项、重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1项;科研项目进账经费6.8亿元。先后有973个项目通过了鉴定评审和结题验收。学校在特色动物基因组及乳酸菌等研究领域的3项成果发表在影响因子超10.00的国际知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研制开发的“益生菌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口蹄疫疫苗中完整病毒含量的破乳检测技术”等成果成功地应用于伊利集团、金宇集团、内蒙古金河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学校承担并组织实施的草原绿色肉业、牧区生产生态生活优化、传统乳制品现代化生产技术、内蒙古春玉米小麦持续丰产高效技术、河套灌区粮油作物节水技术等国家和行业科技集成与示范类项目,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成果,在科技引领和支撑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两位教师获得自治区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一位专家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学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省部级科技和社科类成果奖51项,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科普二等奖1项。 学校立项资助30个校级科技创新(培育)团队,其中有3个团队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支持计划、3个团队入选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8个团队入选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乳酸菌筛选与乳品发酵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获得国家发改委立项建设,学校已建成1个国家级野外科学研究观测站,3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野外台站和人文社科基地。2010年,学校被科技部批准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3年,内蒙古农业大学新农村研究院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计划。2015年学校“绿色畜产品加工协同创新培育中心”和“现代马业健康发展协同创新培育中心”分别获得自治区教育厅批准立项建设。 学校现有教职工2639人,其中专任教师1582人,专任教师中教授312人、副教授475人。现有博士生导师161人,硕士生导师469人;有特聘院士9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8人,国家、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7人,国家、自治区优秀留学回国人员15人,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3人,自治区深入工农牧业生产第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18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1人,自治区“333人才工程”首席专家3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18人,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60人、草原英才团队21个,有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8人。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自治区级教学名师24人、自治区级教坛新秀14人。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人。 学校由呼和浩特市校区、职业技术学院校区和海流图科技园区3部分组成,形成了一校五区的办学格局。学校总占地面积1000公顷,其中,教学科研用地600余公顷。校舍建筑总面积110.27万平方米,标准田径场(馆)6个(职业技术学院2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09亿元。 学校图书馆是内蒙古自治区农、林、牧等行业重要的文献信息资源,馆藏纸质文献190.8(包含职业技术学院29.85)余万册,中外文期刊1185种,电子图书127.5万种,创建个人数字图书馆500个。拥有91个中外文数据库,其中包括SCI、EI、Willy等世界顶尖外文数据库及3个自建特色数据库。 学校不断加强对外交流,与加拿大、美国、日本和蒙古国等十几个国家的6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及学术交流关系。学校成立了“中加可持续农业研究与发展中心”、“马利克管理中心内蒙古农业大学分中心”,“教育部出国留学培训与研究中心”。近五年来,外国专家教授700余人次来校开展交流合作、访问讲学等活动,部分担任学校特聘教授和顾问。学校还选派了380余名教师到国外学习。目前,有来自蒙古国、俄罗斯、加拿大、波兰、柬埔寨等国家的130多名外国留学生在校学习。 学校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以“十佳毕业生评选”活动为代表的校园十大品牌活动和教职工“红烛杯”文艺演出深受师生喜爱,一、二课堂协同联动推动学生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机器人大赛等赛事中屡创佳绩。我校男子篮球队连续多年获得自治区高校冠军,并代表内蒙古参加中国CUBA大学生篮球联赛;校田径队连续多年荣获自治区大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1名,并在全国赛事中屡获佳绩。在2014年10月韩国仁川亚运会上,我校2011级学生施小霖作为国家队主力队员兼教练,喜获男子软式网球男团比赛铜牌。在2012年9月全国第九届大学生运动会女子甲组标枪、铁饼比赛中,2009级学生谭丽娜、李爱飞分别以48.65米、47.00米的成绩夺得金牌和银牌。2015年,我校在自治区“主席杯”校园足球总决赛中,获得男子校园组冠军,女子校园组冠军、女子超级组亚军。 学校党委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职业技术学院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学校被授予“全区五一劳动奖章”,动物科学与医学学院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教务处获得“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务处”等称号,校团委多次被评为“全区五•四红旗团委”,学校连续多年获得“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优秀单位”“全区高校学生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校史展览馆被确定为“内蒙古大学生德育基地”。 全校师生正凝心聚力、振奋精神、鼓足干劲,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继续推进“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工程,大力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能力,不断调结构、抓内涵、固基础、提质量,为努力实现学校“十三五”发展奋斗目标,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而努力奋斗。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54
5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第62届高博会将于2024年11月重庆举办
2
2024年云上高博会产品征集
3
征集高校科技成果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