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利用糖蜜、秸秆水解液等廉价糖质原料连续发酵生产丁醇
丁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有机溶剂,也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型生物燃料。本项目从实验室保藏的丙酮丁醇梭菌中筛选出能较好利用糖质原料的菌种Clostridium saccharobutylicum 进行糖蜜、纤维素水解液等糖质原料的丙酮丁醇发酵。以糖蜜为原料,半连续发酵稳定持续 8 d (205 h,26 循环),2 级罐的平均总溶剂为 15.27 g/L,生产强度为 1.05 g/L/h,发酵时间缩短为 21-25 h;在连续发酵中稳定持续160 h,平均总溶剂为12.41 g/L,生产强度为1.24 g/L/h。以玉米秸秆水解液为原料,在 3-L 发酵罐中发酵培养 40 h,总溶剂 16.1 g·L-1,其中丁醇 10.59 g·L-1,发酵强度为 0.40 g·L-1·h-1,生产率为 0.33 g·g-1;采用变温连续发酵持续稳定 269 h,平均总溶剂为 12.28 g·L-1(其中丁醇8.50 g·L-1),发酵强度为 0.429 g·L-1·h-1。
江南大学 2021-04-11
基于“种养结合,生态微循环”的秸秆高值综合利用技术及装备
根据当地种植养殖规模,匹配对应规模生产设备,形成种养结合的循环,降低农业废弃物运输成本和环境保护代价,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一、项目分类 显著效益成果转化 二、技术分析 我国每年产生的农作物秸秆约9亿吨,随着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农作物亩产不断增加,秸秆量也不断增加,在黄淮海稻麦种植区,产生的大量水稻、小麦及特经作物秸秆,全量还田后造成的耕作成本增加、水体污染等问题,同时大规模的畜禽养殖场在小区域产生大量畜禽废弃物,其处理难度与成理成本增加。 受成本及环境等因素影响,秸秆及畜禽粪便不适宜远距离运输,因此本课题组提出“种养结合,生态微循环”的秸秆高值综合利用理念,系统研究了秸秆(水稻)微贮制备生物饲料的技术、小型禽畜粪污处理技术,集成国内现有的技术工艺路线,并开发复合菌剂及智能菌剂混合及喷淋装备等核心技术装备,形成秸秆就近制备饲料、饲料就近饲喂畜禽、畜禽粪便就近处理消纳的生态微循环的农业废弃物的高值利用模式,可为促进农业产业发展与环境改善,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本成果经过示范、技术已基本成熟。本成果在国内外发表2篇论文,共获批6件专利。 主要特点: 以水稻秸秆等种植废弃物为原料的微生物制备生物饲料系统;将产出的生物饲料代替部分全日粮在当地养殖场饲喂畜禽;中小型养殖场的畜禽粪便、发酵沼渣、农作物秸秆等农业种养废弃物为原料的好氧堆肥系统,将生产出的有机肥在当地种植企业施播应用;根据当地种植养殖规模,匹配对应规模生产设备,形成种养结合的循环,降低农业废弃物运输成本和环境保护代价,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南京农业大学 2022-07-25
农作物秸秆等易堆腐物和牛粪资源化生物技术
生产的有机肥不仅含有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氮、磷、钾等大量元素,还含有硫、钙、镁、锌、硼、钼、铁、铜等多种中量和微量元素,是一种全价有机肥,可满足作物各生长时期对养分的需要,而且该有机肥料含有大量经微生物分解转化的活性物质,这些活性物质可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该肥料还可以促进作物的抗逆性和对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如抗旱、抗寒、抗病、抗倒伏能力增强 一、项目分类 显著效益成果转化 二、成果简介 此项技术采用了基因工程育种方法生产降解农物秸秆的有效微生物,而且此项技术所研制的菌群不仅缩短了发酵周期,还可避免菌群退化这一国际上同类技术所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这项研究的成果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 生产的有机肥不仅含有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氮、磷、钾等大量元素,还含有硫、钙、镁、锌、硼、钼、铁、铜等多种中量和微量元素,是一种全价有机肥,可满足作物各生长时期对养分的需要,而且该有机肥料含有大量经微生物分解转化的活性物质,这些活性物质可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该肥料还可以促进作物的抗逆性和对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如抗旱、抗寒、抗病、抗倒伏能力增强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2-08-15
【高校科技创新成果推介】助力农田精准管理,浙江大学研发农用无人机及智慧管理系统
开拓创新·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展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2-11-09
集直立运送与归集于一体的旋转导向秸秆收集装置
本发明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应用于秸秆收割机的秸秆收集装置。秸秆收集装置,设置在秸秆收割机收割台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拨叉结构、中拨叉结构和下拨禾钩结构,所述上拨叉结构包括传动轴、安装在传动轴上的传动齿轮和分别安装在传动轴两端的两个上拨叉体,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分别为连接臂,传动轴与连接臂轴接,两个连接臂分别与两个上拨叉体轴接;所述传动齿轮与动力驱动装置相连;所述中拨叉结构包括拨叉杆和安装在拨叉杆上的中拨叉体;所述下拨禾钩结构包括禾钩杆和安装在禾钩杆上的禾钩,所述上拨叉体、中拨叉体和禾钩均为杆状结构,三者的方向近似平行。该装置可以有效控制秸秆的运送方向,保证秸秆的直立归集,定量定向的归集与堆放,方便对其捆扎成型。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一种秸秆还田纤维分解性生防真菌及菌剂和应用
本发明提出一种秸秆还田纤维分解性生防真菌及菌剂和应用,其中该菌株F7JX993849的分类命名为绿木霉Trichoderma?virens,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其保藏编号为CGMCC?No.3.17613。本发明的绿木霉Trichoderma?virens?F7JX993849对农作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组分同时具有较强的分解能力。其次,本发明的绿木霉Trichoderma?virens?F7JX993849可以拮抗植物病源菌入侵,具有生物防治功能。再次,本发明的秸秆还田纤维分解性生防真菌所制成的菌剂,可以解决一般秸秆腐熟剂在应用过程中效果不理想、不稳定的问题,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秸秆还田地力培育及化肥减量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技术
对秸秆还田实际生产问题,在研究理论上,明确了秸秆还田对大田作物的化感作用不影响作物出苗和幼苗生长,秸秆还田导致作物出苗差的原因是由于整地质量差、秸秆覆盖不均匀导致种子与土壤接触不紧密造成;揭示了不同轮作体系及还田方式的作物秸秆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为秸秆直接还田利用、秸秆还田条件下调整施肥技术和减量施肥提供了理论基础;阐明了长期秸秆还田通过改善土壤有机质组分和团聚体结构进而提升土壤保肥能力与优化供肥能力的机制。在关键技术上,提出了秸秆还田条件下大田作物单季生产的氮肥“后肥前移”运筹方式;制定了不同地力的秸秆还田钾肥替代标准;确定了长期秸秆还田条件下周年轮作生产的化肥减施比例。在技术集成与应用上,集成了以氮肥后肥前移、钾肥减量施用、周年化肥减施、种肥协同管理、秸秆机械化还田和秸秆促腐技术等为核心的秸秆还田综合技术;建立了适合于长江中游集约化高强度种植的稻-油、稻-麦、稻-稻-油、棉-油等不同轮作体系秸秆还田综合模式8套。 年来在湖北省共计推广1.1987亿亩,技术应用增产5.6%以上,每亩周年节省氮肥1.9公斤、磷肥0.8公斤、钾肥2.6公斤,肥料利用率提高5.3%-14.3%。 成果完成时间:2017年4月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一株耐热红法夫酵母及其利用秸秆水解液生产虾青素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耐热红法夫酵母及其利用秸秆水解液生产虾青素的方法,所述菌株分类命名为红法夫酵母GF6 Xanthophyllomyces dendrorhous GF6,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5649;将该菌株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以秸秆水解液为碳源,在28~30℃下高效生产虾青素;本发明利用农业废弃物秸秆水解液作为廉价的粗原料代替了全部碳源来生产虾青素,提升了发酵温度,降低生产成本,并且对环境友好。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利用秸秆和废弃动物蛋白制造木霉固体菌种及木霉全元生物有机肥
本成果发明了以秸秆和废弃动物蛋白酸解氨基酸为原料,物料和空间均无需严格灭菌下大规模制造木霉固体菌种的技术工艺,突破了木霉全元生物有机肥制造技术瓶颈。 一、项目分类 显著效益成果转化 二、成果简介 木霉生物量大、根表定殖能力强、次生代谢产物种类多和含量高,促生和生防效果比细菌更显著,但木霉在液体扩繁后期不能有效产孢,需再进行固体发酵才能获得高浓度木霉固体菌种,传统工艺原料贵、物料严格灭菌成本高,难以扩大规模,这是木霉生物有机肥产业中的技术瓶颈。本成果发明了以秸秆和废弃动物蛋白酸解氨基酸为原料,物料和空间均无需严格灭菌下大规模制造木霉固体菌种的技术工艺,突破了木霉全元生物有机肥制造技术瓶颈。
南京农业大学 2022-07-25
一种利用畜禽粪便及农作物秸秆获得电能和沼肥的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畜禽粪便及农作物秸秆获得电能和沼肥的装置,包括槽体,槽体通过隔板分割成阳极室和阴极室,在阴极室内设置阴极材料,在阳极室内设置阳极材料,阴极材料和阳极材料通过导线和外电路负载连接,在隔板上靠近槽底位置设置聚乙烯异相阳离子交换膜:将从沼液中驯化得到的产电微生物菌群、处理后的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搅拌均匀后以间歇或连续的方式加入阳极室作为阳极室液,将水加入阴极室作为阴极室液;在温度25~37℃的条件下,恒温培养12~36小时后,发生产电效应,并公开了其使用方法。本发明装置在常温下运作,产电性能好、生产成本低、操作简便无污染,对缺乏电力基础设施的局部地区,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