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东南大学李全团队在光免疫肿瘤治疗方面取得重要研究突破
近日,东南大学智能材料研究院院长、首席科学家、化学化工学院李全团队在细胞焦亡介导的光动力和光热协同免疫肿瘤治疗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东南大学 2023-07-11
一种同轴送丝熔敷激光头的光路分光单元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轴送丝熔敷激光头的光路分光单元,该分 光单元主要包括:准直镜,前四分光透镜,后四分光透镜,聚焦透镜 和金属斜平面反射镜。该单元目的是将准直后的激光束通过两面相对 位置固定的四分光透镜按照激光能量,平均分为水平面上中心对称的 四束光路,分离后的光束通过聚焦透镜聚焦,经过金属斜平面反射镜 聚焦至焦点,光路中空部分嵌入送丝机构,使光路焦点最终聚焦在焊 丝上,实现高精度、高质量、全方向的同轴送丝。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 IQ 光调制器偏置电压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 IQ 光调制器偏置电压控制系统及方法,该控 制系统包括顺次连接的激光光源、偏振控制器、IQ 光调制器、光耦合 器、光电探测器、数据处理模块,IQ 光调制器的输出经光耦合器分光 后连接到光电探测器,其输出与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入相连,数据处理 模块的三个输出分别送至 IQ 光调制器的三个子调制器的直流偏置电 压输入端口。该控制方法为首先通过测量输出光功率的最大值及相邻 最小值,优化子相位调制器的偏压,然后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太阳灶聚光式光伏光热发电综合利用装置
(专利号:ZL 201410182973.1)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灶聚光式光伏光热发电综合利用装置,属于太阳能利用技术领域。本发明的一种太阳灶聚光式光伏光热发电综合利用装置包括光伏光热温差发电锅炉、聚光式太阳灶和太阳灶及锅炉支架组件,聚光式太阳灶将收集到的太阳光反射给光伏光热温差发电锅炉;顶部光伏发电组件和底部光伏发电集热器分别位于炉体的顶端和底端,底部光伏发电集热器与炉体之间还设置有温差发电片,均用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炉体底端中心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太阳灶式光伏-光热-温差发电综合利用系统
(专利号:ZL 201510044647.9)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灶式光伏‑光热‑温差发电综合利用系统,属于太阳能利用领域。本发明的太阳灶式光伏‑光热‑温差发电综合利用系统,包括光热采集系统、水路循环系统和双面集热器,光热采集系统中的伸缩杆与置物圈把柄铰连,通过置物圈把柄与伸缩杆使置物圈与聚光太阳灶的外圆口所在面平行设置;在置物圈上安装有双面集热器,该双面集热器由上部光伏组件、中部集热总成和下部光伏组件组成,且双面集热器通过通水管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基于改进麻雀优化算法的光伏电池模型参数辨识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改进麻雀优化算法的光伏电池模型参数辨识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获取光伏电池的实测电流和实测电压;2)建立光伏电池模型,并将模型估计输出与实际输出的均方根误差作为目标函数;3)将levy飞行和螺旋搜索机制融入到标准的麻雀优化算法中,形成改进的麻雀优化算法;4)使用改进的麻雀优化算法最小化目标函数,对光伏电池模型的未知参数进行辨识,获取最佳参数并建立数学模型;5)基于获取的最佳参数及模型进行外电路i‑v特性预测;本发明具有快速收敛、能够有效避免陷入局部最优解以及较高搜索精度的特点,能够显著提高对光伏电池模型参数辨识的准确性。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立体易SCAN-P8全自动结构光3D扫描仪
产品详细介绍
广州市网能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2021-08-23
一种三相四开关感应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的预测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相四开关感应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的预测控制方法,包括:A、通过感应电机驱动系统中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分别测出三相电流、两个直流侧电容电压和电机转速;B、通过测量的直流电容电压计算出四种开关组合(00,01,11,10)对应的电压矢量;C、根据测量的相电流和转速估算感应电机的定子、转子磁链;D、预测四个电压矢量对应定子磁链的绝对值、预测转矩和预测直流电压;E、计算四个电压矢量代价函数:预测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东南大学熊仁根教授团队在分子铁电科学领域取得新进展
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熊仁根教授团队首次提出并利用全氟取代策略成功设计合成了二维杂化钙钛矿铁电体(全氟苄胺)2PbBr4。相关成果以“Two-Dimensional Hybrid Perovskite Ferroelectric Induced by Perfluorinated Substitution”为题在线发表在化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美国化学会会志》)上。东南大学为唯一通讯单位和完成单位,化学化工学院博士生张含悦为论文第一作者。这是在“东南大学十大科学与技术问题”启动培育基金的持续资助下,以及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苏省“分子铁电科学与应用”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所建立的“铁电化学”学科基础上,熊仁根教授团队取得的又一重大阶段性进展。 此前,团队通过单氟取代和双氟取代策略成功设计了多种性能优异的分子铁电体,并伴有许多有趣的物理现象如涡旋畴、窄带隙、热致变色、铁电光伏效应等。然而,对于具有苯环的刚性结构而言,此前的氟取代策略并不令人满意。在先前报道中,以(苄胺)2PbCl4为母体在苯环上不同位置实施单氟取代策略得到的结果中,只有(2-氟苄胺)2PbCl4具有铁电性,而(3-氟苄胺)2PbCl4和(4-氟苄胺)2PbCl4则不是铁电体(J. Am. Chem. Soc. 2019, 141, 18334-18340)。在苯环上,单氟取代作用具有位置选择的局限性,即在正确的结构位置有选择地引入氟离子才有可能诱导铁电性,这存在着极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在此工作中,铁电体(2-氟苄胺)2PbBr4以及非铁电体(3-氟苄胺)2PbBr4(中心对称结构)和(4-氟苄胺)2PbBr4(中心对称结构)再次验证了单氟取代策略在刚性芳环结构上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探究有效通用的方法实现分子铁电体的精确设计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东南大学 2021-02-01
北京蓝晶微生物基于微生物的分子和材料创新平台
蓝晶微生物致力于打造基于微生物的分子和材料创新平台。团队由清华、北大青年科学家组成,顾问团队包括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微生物所工业微生物研究室主任等。致力于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提供生物活性分子。业务包括合同付费业务(iGEM科学教育,Holog平台),大客户定制开发(PHA业务线等)及自产经营(CBD开发)。点击上方按钮联系科转云平台进行沟通对接!
清华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9 80 81
  • ...
  • 99 1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