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治疗子宫肌瘤的隔药灸脐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涉及中医中药技术领域一种治疗子宫肌瘤的隔药灸脐中药组合物,组方严谨,配伍科学;避免了口服药物对胃肠、肝肾的损伤,无毒副作用,并且采用隔药灸脐法进行治疗,具有简、便、验、廉、捷的优点,既有艾灸刺激穴位而产生的作用,也有药物吸收后的直接作用,两者结合,内病外治,治疗子宫肌瘤见效快,安全舒适。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1-05-07
耐多药结核病噬菌体快速诊断试剂盒研制
研制了耐多药结核病的噬菌体快速诊断试剂盒,可同时检测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 株和/或肺结核患者痰标本对 5 种抗结核药物(利福平、链霉素、异烟肼、乙胺丁醇、 吡嗪酰胺)的耐药性。全程只需 3 天时间,比常规方法缩短 4~8 周,与传统方法的诊 断符合率达 85%以上。
同济大学 2021-04-13
水溶性抗癌药紫杉醇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紫杉醇具有良好的抗癌活性,成为第三代抗肿瘤药物。紫杉醇治疗卵巢癌、乳腺癌有良好的效果,对治疗前列腺癌、上肠胃道癌、小细胞性和非小细胞性肺癌前景良好。由于紫杉醇几乎不溶于水(每升水溶解0.25毫克),使用中需加入助溶剂。然而其乳针中助溶剂可导致病人严重过敏甚至个别死亡,从而制约了其应用。 南开大学研发的“水溶性抗癌药紫杉醇复合物的制备”,采用超分子技术制备并分离得到含有两个环糊精空腔的多胺桥联双环糊精和紫杉醇复合物固体,将紫杉醇本身几乎为零的水溶性提高到大约2.0mg/ml,大大提高了
南开大学 2021-04-14
高效溶血栓药—重组人纤溶酶原激活剂的研制
重组人纤溶酶原激活剂是由转基因动物(兔、羊)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的一种新颖溶血栓药,具有成本低、产量高、产物活性高的特点。目前,已经获得了高效表达(rhPA)的转基因兔和羊,并从中提取获得纯品,体内和体外的初步药效试验表明, rhPA 的溶栓活性是现有同类药物的 20 倍(体内)至 200 倍(体外),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
扬州大学 2021-04-14
桑色素-磷脂复合物自乳化给药系统的开发研究
桑色素是黄酮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是从黄桑木、桑橙树等桑科植物的树皮和许多中草药中提取的一种浅黄色色素,化学名为3, 5, 7, 2′, 4′-五羟基去氢黄酮。研究表明,桑色素具有抗癌、抗炎、抗氧化等广泛的药理作用,临床上可用于抗病毒感染,治疗头痛、冠心病、慢性炎症及癌症的治疗,与其他化疗药物联用能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还有文献报道桑色素具有明显降低体内尿酸水平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痛风。 桑色素广泛显著的生物学效应使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但其水溶性、脂溶性均较差,难以注射给药,且口服生物利用度极低,影响了桑色素本身的药效,也限制了它在临床中的应用,目前还没有制剂上市。 桑色素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的原因较多,除了脂溶性和水溶性差之外,桑色素还能被胃肠道表面的P糖蛋白外排;另外,桑色素在5、7、4′三个位点均有羟基,所以在体内清除很快。 针对上述原因和桑色素为黄酮类化合物的特点,我们设想将桑色素和磷脂在特定条件下形成桑色素-磷脂复合物,利用复合物的性质来促进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而且磷脂还可以通过与桑色素结构上的羟基发生相互作用,从而降低桑色素的体内清除速率。两者有可能显著提高桑色素的生物利用度。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桑色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条件的筛选,并将其制备成口服自乳化给药系统。在大鼠口服给药后测定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桑色素原料、桑色素-磷脂复合物及其自乳化给药系统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638.9、3045.9、4310.0 mg/l min,后两者口服生物利用度分别是原料药的4.77倍和6.75倍,可见显著提高了桑色素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证明了我们的设想。 目前,桑色素-磷脂复合物口服自乳化给药系统的质量标准研究、药效学研究、安全性评价等临床前研究内容正在按计划进行。
四川大学 2016-04-15
在线监测呼出气中吸入式麻醉药浓度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在线监测呼出气中吸入式麻醉药浓度的装置,本装置的核心部件为虚拟传感器阵列和SAW传感器。虚拟传感器阵列的主要部件是集成毛细管片,具有体积小,升温快且安全的优势。虚拟传感器阵列用于分离气体样品的成分,使呼出气中的吸入式麻醉药组分在不同时间进入传感器检测,从而单个传感器能检测多种物质。本装置使用的SAW传感器具有极高的灵敏度,检测精确、可信度高的特点。同时,相比通过血液检测麻醉药物浓度的方法,本装置以呼出气体为研究对象,还具有无创性。
浙江大学 2021-04-13
核酸单分子荧光图像测序智能检测技术
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张盛副教授团队在已开展的核酸测序方面的专用图像传感元器件关键技术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单分子荧光图像测序的冠状病毒核酸智能检测技术”重大攻关项目研究方案。课题组通过远程网络讨论与协作等多种方式,组织了相关学科的专家多次进行技术研讨,并与深圳市行业内的权威机构合作,在两周内快速进行原理论证,形成技术方案,完成智能检测装置的原型结构设计及前期研究准备工作。 项目致力于开发具有核酸智能检测能力的低成本嵌入式物联网设备,为公共卫生防疫事业提供更加有力、且具备“提前生产、快速部署、分散检测”特点的新型核酸检测的解决方案,有望实现未来冠状病毒传染事件中基因序列的快速发布与潜在感染者的本地化核酸检测能力快速部署,帮助医护人员和民众在家庭或社区对感染或疑似患者进行现场筛查,减少潜在感染者的聚集与交叉感染,快速实现核酸检测层次的确诊检验与病症初筛,助力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领域战略科技力量的提高和储备。
清华大学 2021-04-10
量子点荧光探针快速检测生物活性分子
完成人简介:樊君,西北大学教授,西北大学化工学院副院长, 陕西省化工过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指导博、硕士生研究方向包括反应工程、碳一化工、纳米材料、分离工程、精细化工产品开发研究等。 成果内容:基于量子点的荧光探针分析对推动即时检测(POCT)技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项目以制备功能型纳米荧光探针为主,主要包括量子点荧光探针(QDs)和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颗粒(UCNPs),并利用制备的荧光探针实现了对生物活性分子的定量检测。项目设计了基于荧光共振能量传递(FRET)的QDs荧光探针和基于CuMn双掺杂的ZnS QDs比率荧光探针,分别实现了对生物活性分子多巴胺和叶酸的定量检测(图13),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探针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项目成果将为医学检测和POCT技术提供技术支持。   不同反应时间得到的CdTe量子点在紫外灯下的实物图及其吸收和发射光谱 成果优势: 量子点(quantum dots,QDs)是指颗粒半径小于激子波尔尺寸半径的纳米晶粒,属于三维尺度限域的零维纳米材料,其尺寸一般在10nm以下。QDs有许多显著地光学性质:优良的抗光漂白能力; 较宽的吸收光谱;发射光谱窄;较大的斯托克斯位移(Stokes shif)。 成果成熟度:中试阶段。 转化方式:技术转让等。 市场展望:本项目的研究结果对提高疾病诊治水平,推动医学科技前沿发展,形成经济新增长点,带动大健康产业发展等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西北大学 2021-05-11
3D打印高分子材料
FED是目前在研的几种平板显示器中的一种,也是唯一能够保持 传统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athode Ray Tube Display,简称CRT)高显示 质量的新型平面显示技术。在家用电视机、电脑显示器、车用显示器、工业监视器、 医疗仪器设备、军事、航天等领域有重要应用前景。特别是FED具有比现有的平板显示技术更高的抗恶劣 环境的能力,在军事、航天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前景。针尖型冷阴极的FED制作成本昂贵,而采用纳米线 冷阴极,具有制备方法简便、电学性质可控等优点。 本技术成果采用自组织生长纳米线冷阴极结合微加工薄膜工艺制作高分辨率的FED,在纳米冷阴极可 控生长及其栅极微结构集成、纳米冷阴极FED器件封装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掌握了从材料、器件结构、 制作工艺到驱动技术的完整的知识产权体系,自主建立起纳米冷阴极FED的整套工艺线及其工艺。本技术 成果在大面积玻璃衬底上实现了高精细定位生长纳米冷阴极;研制出可用于高分辨率FED的栅极结构纳米 冷阴极电子源阵列;开发出了纳米线冷阴极FED器件的真空封装技术;建立起纳米冷阴极FED工艺流程; 研制出栅极结构纳米冷阴极FED样机。
中山大学 2021-04-10
隔音降噪轻质高分子复合材料
利用微层共挤出技术制备高分子材料层和发泡层交替排列的层状材料,该材料具有以下特点:(1)层数可以调,最多可达到2000多层;(2)高分子材料层和发泡层的厚度比可调;(3)由于高分子材料层和发泡层的模量差异较大,因此声波会在层状界面发生反射,并且层状界面数量越多,反射的声波越多,起隔音降噪作用;(4)由于发泡层的存在,因此材料的整体密度不高,并且密度可调;(5)层状结构的协同作用导致材料的力学性能优异。
四川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8 29 30
  • ...
  • 77 7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