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数控系统伺服驱动信号谐波频率的自动校正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控系统伺服驱动信号谐波频率的自动校正 方法,其包括:采集数控系统伺服驱动信号,进行快速傅氏变换,将 伺服驱动信号的幅度谱按幅值由大到小排列获得幅值有序序列 A= {a1,a2,…,an},利用 Fibonacci 数列法或黄金分割法搜索得到有序序列 A 中的分段点,分别获取有序序列 A 的第 1 段和第 2 段中幅值的平均 值 A1、A2,进而计算获得阈值 t;利用阈值 t 逐个提取并保存幅度谱 中的各谐波波段;利用提取的各谐波波段结合校正公式实现谐波频率 的自动校正。本发明通过按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无位置传感器的无刷双馈发电机输出频率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位置传感器的无刷双馈发电机输出频率控 制方法。该方法不依赖于位置传感器,也无需知道无刷双馈发电机的 各种参数,利用采集到的无刷双馈发电机的功率绕组的电压实现对转 速的辨识,避免了位置传感器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能对无刷双馈发电 机的输出频率进行有效控制;在需要无刷双馈发电机和外电网并网使 用时,也能在无位置传感器的情况下顺利完成并车过程;由于无刷双 馈发电系统本身就需要采集无刷双馈发电机的功率绕组的电压构成电 压闭环以实现对无刷双馈发电机输出电压幅值的有效控制,本发明不仅能有效削减位置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重复频率脉冲下的金属化膜电容器的寿命测试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复频率脉冲下的金属化膜电容器的寿命测 试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充电电源和脉冲放电回路;其中,充电电 源包括充电模块、防反模块和检测控制模块;充电模块中,三相交流 电通过前级三相不控整流电路输出直流电压,并经过全桥逆变电路逆 变为交流电压,然后通过高频变压器升压,再经过单相全桥整流电路 将交流电压整流为直流电压输出。通过在充电模块中引入高频变压器, 使得金属化膜脉冲电容器的充放电能获得较高的重复频率(0.1~ 100Hz),从而有利于研究 ms 级脉冲放电领域的金属化膜脉冲电容器的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开关变换器双缘脉冲频率调制V2型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本成果来自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现已结题,并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ZL201320031915.X),知识产权属于西南交通大学。该成果公开了一种开关变换器双缘脉冲频率调制V2型控制方法及其装置,根据基准电压Vref和输出电压Vos经过误差补偿器后生成的控制电压Vc与输出电压Vos的关系,结合预设的恒定导通时间或恒定关断时间,产生三段时间t1、t2和t3,每个周期依次采用t1、t2、t3组成的控制时序,控制开关变换器开关管的导通与关断。本成果可用于控制Buck变换器、Buck2变换器、Cuk变换器、Zeta变换器等开关变换器,其优点是:负载瞬态响应速度快,稳压精度高,稳定性好。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6-27
一种压电主动隔振机构及其降低振动系统固有频率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电主动隔振机构,包括第一力传感器、弹 簧波纹管、中间质量块、第一柔性铰链、压电执行器、第二力传感器、 第二柔性铰链和控制器,第二力传感器的一端用于连接基础平台,其 另一端依次连接所述第二力传感器、弹簧波纹管、中间质量块、第二 柔性铰链、压电执行器、第一力传感器、第一柔性铰链;第一力传感 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分别用于检测基础平台和负载平台的振动信号, 并分别将检测的振动信号传递给控制器,以使控制器控制压电执行器 施加作用力在负载平台上,从而对负载平台进行补偿。本发明采用双 级串联式悬置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高效率的分布式智能光伏云技术
太阳能光伏发电绿色无污染,而且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水平面总辐射约 1680 吉瓦(1 吉瓦=1000 兆瓦=109瓦),大部分可以用于太阳能光伏发电。随着光伏材料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光伏发电成本已经大幅度降低,光伏能源作为一种新型清洁能源在我国的应用规模迅速增长。光伏发电已经跨越了示范应用阶段,进入了大规模推广的阶 段。近年来,光伏发电产业规模迅速增长。截止到 2015 年 6 月底,中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了 35.78 吉瓦,其中光伏电站 30.07吉瓦,分布式光伏 5.71 吉瓦。根据美国 IHS 咨询公司预计,2015 年全球光伏装机量增长 16%~25%,达到 53-57 吉瓦之间。
南开大学 2021-02-01
基于分布式极化敏感阵列的参数联合估计方法
成果描述:本发明涉及分布式极化敏感阵列的参数估计技术,特别涉及信号波达角度和极化参数的联合估计方法。 一个完备的电磁矢量传感器由空间放置的3个电偶极子和3个磁偶极子构成,它们在空间共点放置相互正交,从而形成极化敏感阵列,可以接收入射电磁波全部的电场分量和磁场分量,因而相较于传统的标量阵列,极化敏感阵列可以接收更多的入射信号的信息。又,极化敏感阵列能够感应入射信号的极化信息,从而获得入射电磁信号的极化参数。然而,传统的标量阵列却由于不能感应入射信号的极化信息,而无法获得入射电磁信号的极化参数。并且,极化敏感阵列还可以同时感应入射电磁波的极化信息和空域信息。因此,极化敏感阵列不管是用于极化参数估计还是自适应波束的形成,其都具有比传统标量阵列更优越的系统性能。 在极化敏感阵列的应用中,利用电场、磁场和坡印廷矢量之间的矢量关系,当空间放置有单个完备的电磁矢量传感器,利用该电磁矢量传感器就能够同时获得最多5个不相关信号的波达角度(DOA)和极化参数的估计,因此,在空间物理孔径受限的场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针对极化敏感阵列的信号处理,大多假设各个阵元由2至6个共点放置的相互正交的电偶极子或磁偶极子构成,因此,各极子在空间共点放置不可避免的会有严重的互耦效应,互耦效应会降低天线系统的性能。 阵元间的互耦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为了有效减少阵元各共点通道之间互耦的相互影响,现有技术提出了分布式极化敏感阵列,分布式极化敏感阵列是将极化敏感阵列各阵元共点分量在空间分散放置,其能够使阵元间的互耦效应大大降低,同时也可以感应入射电磁波的电场信息和极化信息。现有的针对分布式极化敏感阵列的参数估计方法大多针对完备的电磁矢量传感器,即在空间分散放置3个电偶极子和3个磁偶极子,然后再利用改进的矢量叉乘的方法来完成参数估计。然而,在实际中,由于空间电场和磁场是时变的,时变的电场产生磁场,时变的磁场产生电场,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冗余关系,因此考虑仅仅采用电偶极子或磁偶极子构成极化敏感阵列将可以获得更多的入射信号电磁信息。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基于分布式极化敏感阵列的参数联合估计方法
本发明涉及分布式极化敏感阵列的参数估计技术,特别涉及信号波达角度和极化参数的联合估计方法。 一个完备的电磁矢量传感器由空间放置的3个电偶极子和3个磁偶极子构成,它们在空间共点放置相互正交,从而形成极化敏感阵列,可以接收入射电磁波全部的电场分量和磁场分量,因而相较于传统的标量阵列,极化敏感阵列可以接收更多的入射信号的信息。又,极化敏感阵列能够感应入射信号的极化信息,从而获得入射电磁信号的极化参数。然而,传统的标量阵列却由于不能感应入射信号的极化信息,而无法获得入射电磁信号的极化参数。并且,极化敏感阵列还可以同时感应入射电磁波的极化信息和空域信息。因此,极化敏感阵列不管是用于极化参数估计还是自适应波束的形成,其都具有比传统标量阵列更优越的系统性能。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高效率的分布式智能光伏云技术
太阳能光伏发电绿色无污染,而且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水平面 总辐射约 1680 吉瓦(1 吉瓦=1000 兆瓦=109 瓦),大部分可以用于太 阳能光伏发电。随着光伏材料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光伏发电成本已 经大幅度降低,光伏能源作为一种新型清洁能源在我国的应用规模迅 速增长。光伏发电已经跨越了示范应用阶段,进入了大规模推广的阶 段。近年来,光伏发电产业规模迅速增长。截止到 2015 年 6 月底, 中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了 35.78 吉瓦,其中光伏电站 30.07 吉瓦,分布式光伏 5.71 吉瓦。根据美国 IHS 咨询公司预计,2015 年 全球光伏装机量增长 16%~25%,达到 53-57 吉瓦之间。 项目特色和创新之处: 分布式光伏系统便于实施,是受到各级政府鼓励的分布式电源模 式,但是由于在设计、管理和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制约,特别是过高的 后期维护费用,使其推广过程遇到一些障碍。高效率的分布式光伏云 基于物联网技术,对电站中光伏组件的输出性能进行实时的监测,并 对形成的运行数据进行实时的大数据分析,从而获得电站运行的性能 评价指标,以及可能影响电站性能的因素,并给出进行电站性能优化 的建议,提高电站产出。由于采用了高可靠性的无线数据采集技术, 可进行无人化的值守和远程监控,大大降低运维费用。 相比国内产品,具有通信速率高、系统可靠稳定等优势,达到国 际先进水平。本项目方案综合成本低,有利于增加光伏电站的透明度。 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成本只有其 1/4 左右,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组件级的光伏电站数据采集模块。每块太阳能组件对应一个电压监测模块,方阵中每个组串串联电流监测模块都通过本地通讯链路将 数据上报至数据中继模块,将数据通过电站路由器上传至云数据服务 器,传输过程中进行了数据加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所有 的数据在云数据服务器内进行存储与处理,用户可通过 PC 或移动终 端进行数据的调取和查看。 主要技术指标及条件 组件级的电站数据采集系统具有速度快,可靠性高等特点,具体 的技术指标如下: 最大采集频率:120 次/分钟 自身平均功耗:5mA 峰值功耗:150mW 环境温度:-20~80℃ 最大电站规模:1GWp 应用前景及社会价值: 该技术可以在已建或新建光伏电站上应用,大幅提升光伏电站的 运行质量和发电量,降低运维成本,最终实现光伏发电系统的智能管 理、智能运维、智能监控,使得光伏电站也真正进入“智能化”时代。 该项技术能够大幅提升国内光伏电站的技术水平,从而为节能降耗做 贡献。
南开大学 2021-04-11
一种群体作物根系的垂直分布监测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群体作物根系的垂直分布监测装置,包括:第一步进电机、第二步进电机、第三步进电机、视觉传感器、控制板和至少一个透明管;所述第一步进电机、第二步进电机和第三步进电机分别为空间上x、y和z轴设置,用于实现对所述视觉传感器的移动控制;所述视觉传感器通过导线与所述第三步进电机连接,用于采集所述群体作物根系的地下根区图像;所述控制板用于根据透明管的位置发送指令将所述视觉传感器送入透明管;所述透明管设置于群体作物种植区域的地下,多个不同的透明管依不同植株的位置而分散设置。本发明可以在不影响群体作物自然生长的情况下实现现场无人操作、根系垂直分布图像的自动采集与实时传输,进而实现全程自动监测。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4 15 16
  • ...
  • 30 3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