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产品)
成果简介:第三代太阳能电池技术中,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技术是 其中重要的研究项目,其最大优点在于制作简单、原材料便宜、应用范围较大、捕获太阳光的能力较强,适合生产 BIPV(建筑一体化光伏)系统。据估 算,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的成本远低于硅电池的成本,能在昏暗甚 至是室内人工照明的环境下发挥作用,而晶体硅系统和其他薄膜技术几乎不 可能做到这一点。课题组成员多年来从事染料敏化太阳能电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纳米热升华墨水分散剂
本团队研发的分散剂解决了纳米热升华墨水中染料纳米粒子易粗化、墨水储存稳定性差等问题,显著提升了纳米热升华墨水的砂磨效率和储存稳定性,综合应用性能超过了进口木质素分散剂 Reax 85A,可应用于纳米热升华墨水的生产,性价比高,墨水质量稳定。 本团队研发的木质素分散剂已成功应用于红、黄、蓝、黑四种颜色系列的纳米热升华墨水品种的生产中,可替代进口木质素分散 剂 Reax 85A 分散剂,综合性能优于 Reax 85A,主要体现在:该 分散剂生产纳米色浆的 D90 粒径达 150 纳米以内、墨水粒子更细、 性能更优、砂磨泡沫低,纳米色浆的研磨时间显著缩短,机器的磨效提高 50%以上,台机单位时间的产量提高50%以上,生产的纳 米热升华墨水的常温储存和热稳定性优,墨水质量稳定,综合成本低。该分散剂的具体性能指标为:磺酸基含量 1.36mmol.g -1, 重均分子量为 12760Da,纳米色浆的 D90粒径低于 200nm 需要的时 间≤15 小时,最终 D90粒径≤200nm,60℃储存 7 天后的粒径增长 率≤10%。 
华南理工大学 2023-05-09
甘草黄酮分散片的制备方法
糖尿病是一种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若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可导致失明、肾功能衰竭、神经病变、心脑血管疾病、肢体坏疽等多种并发症。现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癌症之后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疾病。目前对于 I 型糖尿病的治疗,研究方向是开发给药方便、有效的胰岛素制剂及代用品。而对于 II 型糖尿病的治疗,则主要是依靠现有的口服降糖药物进行有限的治疗。
兰州大学 2021-04-14
甜菊糖苷水分散性改造技术
采用微乳化工艺,以甜菊糖(或称甜菊糖苷)或酶改制甜菊糖为原料,将其55 与水、可食用表面活性剂和/或助表面活性剂混合而制成的液滴直径在 5~100nm 的透明或半透明状、其中甜菊糖苷的含量可达 1~40 g/100 mL 的高水分散性甜 菊糖(苷)乳液,该乳液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可以任意比例与水混合,用于替代 或部分替代蔗糖等常规甜味剂。 项目简介 甜菊糖(或称甜菊糖苷)是一种从天然菊科草本植物甜叶菊的叶片中提取出 来的多组分甜糖甙的混合物,是甜叶菊中的主要呈味物质,生产中用作食品甜味 剂。甜菊糖苷主要包括甜菊甙、莱鲍迪甙 A、莱鲍迪甙 B、莱鲍迪甙 C、莱鲍迪甙 D、莱鲍迪甙 E、杜克甙、甜菊双糖甙等八种糖甙。甜菊糖甙具有纯天然(来自纯 天然植物甜叶菊)、高甜度(蔗糖的 250~450 倍)、低热量(仅为白糖的 1/300)、 使用经济(成本仅为蔗糖的三分之一)、稳定性好(耐热、耐酸、耐碱,不易出 现分解现象)、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等优点。 制约甜菊糖在食品加工领域中应用的主要问题是其水溶性差,常温下在水中 的溶解度在 0.1g/100 mL 左右(酶改制甜菊糖是甜菊糖经过酶改性处理后的产 物,水溶性稍有改善)。尽管该浓度的甜菊糖苷水溶液已经可以提供很强的甜味, 但对于食品生产中先将固形物配成高浓度溶液(如食品配方中蔗糖的添加量一般为 8~10 g/100 mL,但生产中一般需将蔗糖溶于水制备成蔗糖含量 55~60 g/100 mL 的高浓糖浆) 再与大量的基质如水等混合的使用习惯来讲,却难以达到要求。 所以通过合理的物理加工处理、在不引入非食品添加成分、不发生化学变化而改变其化学结构及食用安全性的前提下有效提高甜菊糖苷的水分散性,意义重大。
江南大学 2021-04-11
高压微射流纳米均质分散仪
产品详细介绍英国STANSTED公司最新研发的高压微射流纳米均质仪,全新设计的互作用均质腔体,独创的Impinging Jet Technology Interaction Chamber (IJTIC)技术,采用Diamond(金钢石)材质,结合专利的液压增强驱动设计,无疑会为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 应用 可应用于药剂制备、纳米材料、蛋白动力学研究、生物工程: Nano Particles纳米粒 Lipsomes脂质体 Micro Emulsions微乳 Dispersions分散剂 Cell rupture细胞破壁 产品描述 功率:1.3KW 最大工作压力: 210 MPa (2100 bar) ,30000 psi 处理量:单次0-20ml,连续循环140ml/min 背压舱:40 MPa (6000 psi) ,可选 控制:PLC控制 产品粘度:高浓度高粘度,0-100CST 均质作用腔体和均质阀:互作用均质腔体Impinging Jet Technology Interaction Chamber (IJTIC)技术,压力平衡负载均质阀 最小样品量:5ml 清洗与灭菌:可在线清洗和灭菌,湿件也可高压蒸汽灭菌 压力测量: 数显式,0-420mpa(0-4200bar),比例缩放 温度测量: 选配 温度控制: 选配,夹套式温度控制 安全性: 安全互锁装置,安全监控,紧急制停。高压系统最高耐受压力达1400MPa(200,000psi) 电源: 230V,50HZ,单相 尺寸: 600×600×700mm 重量: 130KG
安盛联合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2021-08-23
咔唑桥基新型荧光菁染料探针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咔唑桥基荧光菁染料探针,该菁染料探针结构包括有咔唑桥基分别键合在噻唑橙及噁唑黄的苯并噻(噁)唑和4-甲基喹啉盐之间而形成的菁染料探针;所述咔唑环的3位侧链一端与苯并噻(噁)唑的2位碳相连,咔唑另一端的6位甲酰基与4-乙烯基喹啉盐化合物相连。本发明同时还提供一种咔唑桥基荧光菁染料探针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效果是该荧光染料生物探针制备方法简单,原料易得,使得新合成的荧光染料探针的最大发射波长发生红移,荧光强度增大,Stocks位移增大,荧光量子产率提高,光稳定性增强。本发明保留了噻唑橙和噁唑
天津城建大学 2021-01-12
脂肪酸修饰的有机荧光染料生物探针
本发明提供一种脂肪酸修饰的有机荧光染料生物探针,该有机荧光染料生物探针是在有机荧光染料或量子点上连接脂肪酸形成的有机荧光染料探针或量子点探针。本发明的效果是该生物探针制备方法简单,对丝状菌细胞具有较好的标记靶向性,为标记丝状菌细胞进行污泥膨胀的预警研究提供方便。在标记过程中增加了生物探针与丝状菌细胞的生物相容性。该生物探针对丝状菌的毒性低,灵敏度高,使用量少。
天津城建大学 2021-01-12
染料中间体产业化项目-还原物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3
色素(染料)敏化复合薄膜太阳能电池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是目前各国研究的重点, 它具有清洁、不需要燃料、能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等优点。由于成本低,转化效率高,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能电池近年来成为纳米技术和光电转换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 其发展可解决硅电池原材料紧缺的问题,具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二氧化钛广泛应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的制备,但因 TiO2 薄膜结构缺陷的存在,不利于电子的传输,制约了光电转换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可通过制备 TiO2/ZnO 复合薄膜解决这一问题。采用天然色素(黑果枸杞色素和河湟红花黄色素)或染料对光阳极进行敏化处理可进一步降低成本,简化工艺流程。该项目成果具有成本低,生产工艺简单,生产过程中无污染等优点,比传统硅电池具有更为广泛的用途,可实现太阳能电池的轻量化、薄膜化,并易于设计成不同形状以满足不同使用环境的需要。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主要是由纳米晶半导体薄膜、染料敏化剂、氧化还原电解液、导电基底以及对电极等几部分组成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原理是源于光合作用的启发,其具体实现的方式是通过染料分子吸收太阳光中的光能,从而激发染料分子中的电子变成受激发的状态,通过与之复合的多孔薄膜传导出来。本项目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 TiO2/ZnO 复合薄膜,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制备过程如下: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实验室成熟阶段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 生产成本较低,仅为硅太阳能的 1/5~1/10,且使用寿命较长,如进一步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可逐步取代硅太阳能电池。 应用领域:太阳能发电站、电子设备、太阳能建筑等,逐步取代硅太阳能电池
天津大学 2021-04-11
一种零价铁的分散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零价铁的分散方法,属于环境工程、环境岩土工程技术领域。所述的分散剂由烷基糖苷、瓜尔豆胶和黄原胶按照一定的配比混合而成,对纳米零价铁和微米零价铁都表现出了良好的分散效果。经分散改性的纳米零价铁可应用于受污染地下水的修复,经分散改性的微米零价铁可应用于受污染土壤的修复。
东南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11 1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