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刘志勇
刘志勇,副教授、硕导、中国药膳大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西省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主委等职务。一直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主讲《中医外科学》、《中医药膳学》等课程,先后主编有《中医药膳学》、《中医养生药膳学》教材两部,参编《中医外科学》等教材多部,制作的教学课件分别获得江西省第四、第五届多媒体课件大赛二、三等奖,其主讲课程《中医药膳学》被列为江西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对中医药膳养生领域见解颇深,主持有“基于体质养生模式下的中医药膳研究与开发”、“益生菌口服诱导粘膜免疫耐受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等科研项目十余项,先后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新中医》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指导“赣鄱药膳”、“江中养生宴”等药膳作品分获第六届、第七届中国药膳大赛金奖,部分药膳作品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刘志勇 2023-03-06
谭志勇
谭志勇,长春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教师,中共党员,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春工业大学高分子材料学科高分子合金方向学术带头人,中国石油吉化集团公司、江西大圣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技术顾问。主要从事乳液聚合、多相多组分聚合物、高分子合金、工程塑料共混改性等方向的研究工作。
谭志勇 2021-06-23
冯志勇
冯志勇,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泛网无线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期刊《中国通信》副主编,中国智能交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从事无线通信及网络方面的研究,在认知无线网络、无线网络虚拟化、通信感知一体化、飞机通信与组网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主持了多项国家973计划项目课题、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及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作为中方负责人参与多个国际合作项目,包括欧盟FP6和欧盟FP7大型国际重点合作项目。相关成果曾两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省部级奖励项多次。
冯志勇 2023-02-22
教创赛专家报告荟萃⑤ |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刘云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突破固有认知,聚焦天赋与努力的动态生成,从识别逻辑到环境构建,进一步探索学与习、教与育的特征。
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5-09-28
教创赛专家报告荟萃⑪ | 北京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刘德英:以课程建设促进学生需求侧思维培养
在课程体系方面,目前已开设19门创新创业选修课,涵盖基础引导、专业融合和实践三大类。
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5-09-28
江勇
天使投资人;国内多所高校创新创业学院导师;上海市人工智能学会副秘书长。
云上高博会 2022-03-24
逄勇
环境规划与管理、水体污染物迁移转化机理及模型、污染物总量控制理论及应用、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机理及模型、环境影响评价 1982年-1985年: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物理,助教; 1985年-1988年:南京气象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1988年-1992年: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物理,教研室主任; 1992年-1995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 1995年-2006年:河海大学任教,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 1997年-1999年:水利部珠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副总工程师; 1999年-2000年:香港理工大学客座教授; 2006年-今:河海大学任教,博士生导师、环境规划与评价所所长。 李一平,唐春燕,罗缙,王华,逄勇,太湖水生态动力学模型研究,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4。 逄 勇,陆桂华,吴泽毅,贾锁宝,王华,范丽丽,王冼民,李一平,水环境容量计算理论及应用,科学出版社,2010。 1、“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7101-010、太湖蓝藻快速高效打捞、湖泛絮凝沉降处置技术研发与集成,2012-09-08~2013-10-08; 2、“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7101-001-05、太湖流域总量减排与质量改善响应关系及水质改善效果评价,2012-01-01~2015-12-31; 3、“十一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7101-006、流域水质水量耦合模型构建研究,2010-03-01~2011-03-31; 4、“十一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河网区水环境风险评估、预警技术研发与综合应用示范,2010-10-24~2011-12-30;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9053、太湖底泥悬浮沉降规律及对水环境影响研究,2012-01-01~2015-12-31; 6、江苏省环保局科技项目,2014045、江苏水环境资源生态补偿制度设计及创新研究,2014-10-28~2015-11-28; 7、江苏省环保局科技项目,2012076、长江(江苏段)突发水污染事件风险源识别与预警响应系统研究,2012-08-01~2013-08-01; 1、太湖湖泛成因及防控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013年; 2、太湖富营养化控制机理研究,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010年; 3、滨江复杂河网地区水资源保护理论及应用研究,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二等奖,2008年; 4、长江江苏段水环境监控预警体系建设及水源地水质可达性研究,国家环保总局科学技术三等奖,2007年; 5、广西水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研制,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 6、湛江市水环境容量研究,湛江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 7、长江区域供水水环境决策支持系统研究,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2年; 8、珠江陆源污染入海通量及其对伶仃洋水域水环境影响的研究,广东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 9、九洲江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研究,珠江流域水利委员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 10、珠江陆源污染入海通量及其对伶仃洋水域水环境影响的研究,珠江流域水利委员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00年; 11、太湖地区大气-水环境的综合数值研究,中国科学院院长奖,1996年。
逄勇 2021-06-23
万勇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材料表界面结构的调控以实现低摩擦和耐腐蚀性能。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曾在清华大学、日本和加拿大等高校从事相关研究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青岛市应用基础研究和企业委托等10余项。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8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5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相关研究成果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自然科学类三等奖。2007年以来已指导博士及硕士研究生20余人,其中2人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人获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2015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万勇 2021-12-31
付勇
付勇,男,1977年4月,博士,博士生导师,教授、主任中医师,民革江西中医药大学支部主委,江西省中医院针灸一科科主任,江西省南方灸疗研究所副所长,首批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 全国首批“青年岐黄学者”、江西省高校“井冈学者”特聘教授,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江西省百千万工程人选,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江西省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长期从事腧穴敏化规律与临床研究。在临床工作中,带领团队发现了“腧穴力敏化”现象,在总结力敏腧穴分布和适宜刺激匹配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辨敏选穴、择术以治”的新观点,创立力敏针推新技术,并运用于临床,提高了临床疗效。 先后担任江西省南方灸疗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针灸学会结构针灸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针灸技术与康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针灸学会针刀产学研创新联盟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运动医学分会副会长,江西省技术发明奖与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青年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重点围绕敏化腧穴理论、操作与有效病症挖掘研究、力敏腧穴特征规律研与生物学基础研究、力敏针推临床循证评价与方法学研究、力敏针推技术标准化与成果转化研究等四个方面开展科学研究,在原有力敏腧穴研究成果基础上,阐释力敏腧穴的科学内涵,促进本学科的发展。
付勇 2023-03-06
程勇
博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软件工程专业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硕士导师。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和深度学习等方面的管理、科研与教学工作。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等多个课题,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软科学课题和校科研启动项目已顺利结题,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江苏省产学研前瞻性联合研究项目和其他省级科研项目多项。已在《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tributed Sensor Networks》、《计算机仿真》等国内外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等多项荣誉。 研究领域: 计算机视觉(目标识别,行为识别和图像去雨); 软件工程(微信小程序、手机APP); 计算机网络(物联网); 深度学习(基于AI算法的短临预报)。
程勇 2023-03-07
1 2 3 4 5 6
  • ...
  • 10 1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