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王勇

2023-03-02 14:26:19
云上高博会 https://heec.cahe.edu.cn
关键词: 语言学 功能语言学 语言类型学 华中师范大学 王勇
专家职称:

教授

专家职务: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

擅长领域:

其它领域

所在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

专家介绍:

王勇教授: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博士后。2011年晋升为教授,2013年入选教育 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8-2019中美富布赖特访问学者。现任华中师 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所所长、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功能语言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英汉语篇分析专业委员会 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曾赴英国剑桥大学、美国石溪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 地访学。研究领域包括:功能语言学、语言类型学、语篇分析、汉语语法等领域。 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在Functions of Language、Australian Journal of Linguistics, Studies in Language, Functional Linguistics、《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 语》、《当代语言学》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近70篇,在Prentice Hall、Routledge、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等出版专著、编著、译著及教材多部,作品曾获第九届湖北 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专家履历:

工作及研究经历

1994年7月-1996年9月,黄冈师范学院外语系,助教

2000年1月-2001年12月,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

2001年1月-2005年12月,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2006年1月-2011年1月,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2008年3月-2008年8月,香港浸会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系,访问学者

2010年9月-2011年6月,剑桥大学英语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2011年1月-至今,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2012年2月-2012年6月,香港城市大学,访问教授

2014年7月-至今,华中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博士生导师

2016年10月-至今,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

2018年9月-2019年8月,美国石溪大学,访问教授(富布莱特)

求学经历

1990年9月-1994年6月,湖北师范学院,英语语言文学学士

1996年9月-1999年6月,华中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

2003年9月-2006年6月,中山大学,功能语言学博士(导师黄国文教授)

2006年 9月- 2009年 5月,华中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博士后(导师徐杰教授)

学术成果:

1.功能句法研究

功能句法研究是指功能语言学框架下的句法问题研究。博士论文A Functional Study of the Evaluative Enhanced Theme Construction in English得到评审专家和答辩委员的一致好评,该论文由世界著名出版公司 Prentice Hall(英国)纳入的“语言科学与技术系列专著”(第二本)出版。该专著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运用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系统深入地考察了英语中的外位结构在句法、语义和语篇等方面的特点,通过语义和功能对其句法特征提供了合理的解释,以这一特殊句型为个案,证明了形式和意义间的必然联系。国际知名语言学家M.A.K.Halliday 教授、Robin Fawcett 教授、Jonathan Webster 教授,国内学者如徐杰教授都高度评价本书,黄国文教授、廖美珍教授、张维友教授等除肯定该书的学术价值外,还认为中国学者在国际上发表成果尤其难能可贵,值得鼓励。

近年来,发表的功能句法方面的论文涉及:1)英语句法问题,如Functional exploration of It-Evaluative Construction (Annual review of Functional Linguistics. 2012,4: 113-133)。2)汉语句法问题,如“基于功能语法的汉语小句本位观”(《外国语》2020/4)、“领主属宾句的功能分析”(《汉语学报》2020/4)、“现代汉语诗歌中的名词动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8/5(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12期全文转载))、“有”字句的历时考察和横向比较(《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2/5)、“构式的论元结构与动词参与者角色之间的整合”(《语言学论丛》(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第46辑,2012)、A functional studies of event existentials in Chinese(Functional Linguistics, 2014, 1: 7)。3)句法问题的语篇语义视角,如:The Interrelation between Evaluative Categories and Evaluated Items(Linguistics and the Human Sciences,2013,8/1)等等。

这些研究,理论上不局限于系统功能语言学、还涉及认知语言学(特别是构式语法)、句法语义接口等多种理论;研究对象从英语句法现象延伸到汉语句法现象,以及英汉比较;研究视角从单一走向多层面,除关注结构,更关注语义、功能、语篇和语境。此类研究的理论多元、途径多样、视野广阔、覆盖面广。

2.类型比较语言学

类型比较语言学研究既有理论探讨也涉及具体问题研究。1)理论上,着力探讨类型学的研究视角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如何相互借鉴,相互补充,从而拓宽彼此的研究视野,丰富各自研究内容,最终建立系统功能类型学的理论体系。目前已有系列论文发表,如“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语言类型学”(《外国语》2011/3,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11/9 全文转载)、“SFL的跨语言之旅:机遇和挑战”(黄国文等主编《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群言集》(2),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这些文章探讨了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语言类型学结合的事实基础和理论基础、必要性和可能性、途径和方法、以及系统功能类型学的特点和可能的研究领域等问题,这为具体研究做好了理论准备。 2)具体问题研究以存在句为切入点,共时和历时的视角相结合,产生了一系列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如 Entity- vs. event-existentials: A new typology( Australian Journal of Linguistics,2020,41(2): 1-25)一文创造性地区分人类语言中的“事物类”和“事件类”两大类存在句。A Systemic Typology of Possessive and Existential Constructions一文在国际功能语言学的重要期刊 Functions of Language (SSCI/A&HCI)(2013,20/1)发表,并被安排在该刊第20卷第1期首篇论文的重要位置。可以认为,这一专题研究已达到国际水平。此外,还发表了“存在句的几种类型”(《外国语》2012/3)、“存在句主语的类型学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2),该文被安排为当期首篇论文,并占据 20页的篇幅,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11/8 全文转载。论文“‘有’字句的历时考察和横向比较”发表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2/5),该文尝试结合共时、历时和跨语言的视角,研究句法问题。类型学的研究路径,不仅为汉语句法研究提供新的视角,解决汉语研究中的问题,发掘新的汉语事实,而且可以为世界语言学贡献新的理论和事实,反哺世界语言学。例如论文“现代汉语中的事件类存在句”(《外国语》2014/3)提出了“事件类存在句”的概念,解决了汉语中存在句的定义、分类等问题。论文Impersonal Clauses in Chinese(Functions of Language(SSCI/A&HCI), 2016)用无人称小句的概念描述汉语中的一组句式,为国际上这一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语言事实,拓宽和加深了国际学界对该问题的研究。

3. 语言学批评

有外语背景的学者可以利用外语优势,便捷地接触西方各种语言学的理论和思潮,但不能只是一味跟风,全盘接受,也不能盲目武断的排斥和否定,而应该采取开放、客观的态度对其全面了解和批评,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同时,还应发挥创造性和灵活性,不但要用西方的理论解决汉语研究中的实际问题,更要建立自己的理论解决自己的问题。对西方理论的介绍和批评对理论建构有重要意义。这也是近几年本人较为用功的领域,到目前为止完成的论文包括:“语篇分析中的解释”(《中国外语》2021/5)、“及物性和作格性的并协和互补”(《外语教学》2020/4)、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 in China (2010-2016) (Word, 2018, 64(1))、“语言的共性和差异性:国外语言学界的一场讨论(2009-2010)”(《当代语言学》2014/1(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14年第6期全文转载))、“词汇和语法:三种语法模式的比较”(《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4/2)、“二语习得研究与语言类型学”(《中国外语》2014/5)、“论语言类型学研究中的解释”(《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1)、“行走在语法和词汇之间:型式语法述评”(《当代语言学》2008/3(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8年第11期全文转载))等等。

相对于介绍而言,批评更为重要。在层出不穷的语言学理论面前我们当作何选择?冷静的思考、客观的批评必不可少。我们企图以自己的批评引发更多思考,以寻求自己的选择和出路。如在评论国外关于语言的共性和差异性的争论时,透过现象看本质,指出分歧的根本原因所在,并阐明不同观点的互补性。在评论型式语法时,指出了其进步和局限,对国内学者正确认识这一语法流派具有积极意义。反对先入为主,用事实迁就理论,主张通过跨语言事实检验语言学理论的有效性,必要时对理论进行修正、补充和完善。

4.中华学术外译的实践与研究

自2014年至2017年申请人主持翻译的《汉语语法学》,该书是著名语言学家华中师范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邢福义先生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作之一,1996年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英译本在修订版的基础上完成。由英国的国际权威出版社劳特利奇出版社(Routledge Press)出版。该译著是两位译者2015年获批的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汉语语法学》英译”的结项成果。英译本书名为:Modcrn Chinese GrammarAClause-Pivot Approach。整个翻译工作耗时三年有余。译著640余页,共计(英文)30余万字/单词。该项目顺利完成,其成果在国际知名出版社出版,对扩大中国语言学在世界的影响,促进中化学术走出去,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申请人一次次翻译为契机,探讨中华文化外译及中化学术走出去的有关问题,以下3篇文章体现了在这一方面的探索: (1) 汉语语言学著作英译中的几个问题:《汉语语法学》译后记 (《外国语》,2017/4):(2) 格言警句的普适性表达:从《论语》及其翻译说起 (《中国外语》,2017/3): (3)从主题突出到主语突出:《论语》中主题句英译考察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