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智能虹膜识别芯片及产业创新平台
虹膜识别技术的应用 1.将先进的虹膜识别算法芯片化,在成本,功耗,速度上都较目前的虹膜识别产品有很大的优势。 2. 依托中科大微电子学院和合作的芯片研发公司,创建一个虹膜识别技术的芯片级产业创新平台,将智能虹膜识别芯片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4-14
荔枝高效生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一、项目分类 重大科学前沿创新 二、成果简介 荔枝原产我国,广东省栽培面积、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但长期以来生产上存在“成花难、保果难、保鲜难”三大技术难题。该成果针对这些难题开展了历时20多年的系统深入研究和产业化应用,取得了如下创新性: 一、理论上有六大创新,如提出了荔枝花芽分化阶段转变学说,系统地阐明螺旋环剥和花穗修剪提高坐果的原理,揭示了果实品质形成、发育与调控的生理和分子机制,发现花色素苷降解酶和采前炭疽病菌潜伏侵染是导致茘枝采后品质劣变的重要原因等。 二、针对荔枝产业问题,依托理论创新,在技术创新上研发和集成了以“促花、保果和保鲜”为核心的采前与采后技术相配套的五项关键技术,解决了长期阻碍产业发展的“成花难、保果难、保鲜难”三大技术瓶颈。 三、将理论研究、技术研发、集成与示范推广有机结合,创建了以“理论研究来源于生产,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并进一步促进生产发展,采前采后技术全程应用”为鲜明特点的产学研相结合的 “西丽模式”。 该成果在荔枝应用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一批开创性成果,为我国荔枝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引领荔枝产业的发展方向,并为我国果业发展的产学研结合模式作了有益的探索,整体上达到国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华南农业大学 2022-08-15
关于实施支持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的通知
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投向科技创新领域,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财政部 2024-07-29
工业互联网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基地建设
工业互联网实现工业现场数据采集、监控管理、数据上云、进行云应用。硬件平台完成材料抓取、模具加工、包装检测、成品入库等工艺过程,模拟模具加工,为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应用及工业APP开发提供真实数据支撑。
北京昊科世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21-02-01
IECUBE-6760 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基础套件
IECUBE-6760 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基础套件针对人工智能基础入门教学场景,学生无需任何专业编程基础,通过项目制实验方式,从实战训练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人工智能技术概念,建立解决各种行业问题的基础能力。结合人工智能在安防、医疗诊断、机器人、智能家居、自动驾驶、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广泛应用,适用于广泛工科专业在人工智能方向的人才培养。 
北京曾益慧创科技有限公司 2022-07-14
专家报告荟萃㊱ | 武汉大学信息中心主任刘昕:持续夯实数字基座 高效赋能数智教育
2024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强调,要深化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的实施,充分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探索数字赋能大规模因材施教、创新性教学的有效途径,要注重运用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在这大背景下,武汉大学积极响应号召,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全面推数智武大的建设,积极探索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以期实现武汉大学的教育现代化。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5-02-28
展区重磅预告① | 数字赋能教育变革,打造未来课堂!第63届高博会数字化、实训展区揭秘
在“融合·创新·引领:服务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主题下,数字化&实训展区将聚焦教育数字化与产教融合,集结华为、海康威视、希沃、科大讯飞、宇树科技、优必选、天煌、亚龙等行业领军企业,展示智慧教育、虚拟实训、AI课堂等前沿技术,为高校教学改革与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全场景解决方案。
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5-05-15
安徽科普工作者评职称 可自主选择业绩成果替代论文
近日,安徽省科协、省人社厅联合印发了《安徽省自然科研系列科学传播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标准条件》,此举标志着安徽省科学传播专业职称评审工作迈出关键一步。《标准条件》规定,科学传播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中级和副高职称时,可以自主选择以课题、决策咨询报告、政策类文件(规划、标准)、教材教案、策划方案、研究报告、项目报告、高水平科普文章等代表作成果替代论文。
安徽省人社厅专技处 2022-04-18
徐亚东教授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超构表面方面研究成果
电磁波/声波的轨道角动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OAM)在粒子操控、信息传递和获取、先进通信系统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针对重大应用需求,如何实现对涡旋波OAM的自由调控是目前亟需解决的前沿问题之一。 近日,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徐亚东教授团队以“Sound vortex diffraction via topological charge in phase gradient metagratings”为题,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论文。在之前研究成果(Y.Xu et al. Nat. Commun. 10, 2326 (2019))基础上,把发现的奇偶性相关的“光栅衍射新规律”从“自由空间”拓展到三维圆柱波导“受限空间”,创新地提出“广义拓扑荷守恒原则”,揭示了操控轨道角动量新的自由度,为操控“受限空间”中涡旋波的OAM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设计并开展声波实验研究,验证了一种不对称涡旋波传输器件,该器件在基于OAM通信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苏州大学 2021-02-01
我校在地下水污染机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研究成果
地下水,全世界普遍的淡水资源,是农业灌溉、民生用水、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水源。2019年9月河海大学水文院黄璟胜教授团队在国际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19年影响因子达7.650,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领域排序前5%)发表题为“Analysis of radially convergent tracer test in a two-zone confined aquifer with vertical dispersion effect: Asymmetrical and symmetrical transports”高水平论文,在地下水修复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方面迈出重要步伐。随着地下水污染的急剧增加,示踪试验对地下水修复具有重要意义。径向示踪试验解析模型存在因子参数物理意义不完整的问题,非径向数值模型虽然避免了因子参数,但存在网格建构困难与计算耗时两个问题。本篇论文完善了径向示踪试验模型,定义模型的因子参数、示踪剂初始浓度、稳态浓度三者的本构关系,赋予因子参数完整的物理意义,阐明了径向与非径向两种模型在特定情况下存在相同的浓度穿透曲线。通过含水层厚度、弥散度、特性长度三者组成的无量刚参数设置观测井,实际的三维污染传输可简化为二维、甚至一维传输,不仅揭示了弥散现象与稀释机理,更能有效排除不敏感参数,大幅提高参数估计反问题的计算性能,提升获得全局最佳解的概率。研究成果开启了地下水溶质运移的新思维、新见解,对推动示踪试验的高效应用以及实现地下水修复、解决实际的水资源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河海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86 87 88
  • ...
  • 240 24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