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关于举办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通知
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打造高校教学改革的风向标,经教育部批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决定启动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5-03-19
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启动会在京召开
2025年4月8日,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北京理工大学承办的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启动会暨专家培训会在北京理工大学召开。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5-04-09
教育部关于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的通知
教育部 2025-04-29
论坛观点聚焦 | 平行论坛: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的实践与创新
5月23-25日,建设教育强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论坛在长春举行。高水平大学书记校长、顶尖专家学者、创新型企业家等,齐聚一堂,共同开展教育领域重点难点问题大讨论,促进最活跃、最前沿思想的“交流碰撞”,实现“同题共答”、经验共享。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5-06-06
中学科技创新实验室配套方案创新活动室
实验室建设思路 实验室是中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世纪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我国2001年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本次课改的一个明显特点是首次明确强调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目标。近年来,对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已越来越引起学校校的重视,利用科技创新实验室重点培养学生的“三能,三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潜力),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的学习和研究。在此背景下,传统实验室已经不能满足新的课程标准下的实验教学的需要。因此建设科技创新实验室,已经成为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的必不可少的配套设施。科技创新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重要基地,也是展示学生实践创新成果的重要窗口,为学生锻炼实践创新能力提供了基本保障。 编号 名称 01 地球结构探秘 02 音量比赛 03 磁力转盘 04 无规则摆锤 05 拍出音阶 06 铁花 07 飞轮蓄能 08 光的反射 09 磁椅 10 爸爸的鼻子 11 菲涅尔透镜 12 菲涅尔透镜 13 磁性液体 14 齿轮传动 15 彩色的影子 16 磁悬浮 17 电视机与磁力 18 钉床 19 电影的原理 20 大称 21 动物叫声 22 电磁加速器 23 电磁秋千 24 电磁筋斗 25 地震台 26 电磁乒乓 27 地球构造 28 电风转筒 29 大视野立体图 30 多像镜 31 动量守恒 32 典型齿轮传动 33 典型机构 34 动物的眼睛(鱼) 35 动物的眼睛(昆虫) 36 翻转镜像 37 菲涅尔透镜 38 发电锚 39 仿真雷电 40 复合摆 41 风力发电 42 付柯沙摆 43 梵天之塔 44 方车轮 45 分形艺术 46 风力表演 47 法拉第笼 48 风速演示 49 风洞升力 50 方程花 51 防弹玻璃 52 防弹衣 53 反应能力测定 54 浮动环 55 反射抛物线 56 拱桥 57 滚环 58 光导 59 龟兔赛跑 60 滚出直线 61 滚直线的小球 62 光学转盘 63 惯性摆车 64 光纤传声 65 光柱 66 惯性摆波(横波) 67 光学隧道 68 概率演示 69 光的分解 70 不可思议的三角形 71 会飞的碗 72 太阳能发电 73 看谁跑得快 74 像素点 75 花朵绽放 76 一窗两景 77 平衡测试 78 悬浮环 79 奇妙的乐器 80 光压风车 81 画图形 82 合成色彩 83 混色板 84 混沌摆 85 喊泉 86 辉光球 87 含羞球○188 无形的力(弧形) 89 无弦琴 90 无底洞 91 歪手投篮 92 万花筒 93 握力 94 悬浮球 95 漩涡 96 戏水鸭 97 旋转秋千 98 相对运动 99 形影不离 100 运动总动员 102 音频小屋 103 隐身术 104 圆盘的惯性 105 眼的余光 106 运动中的骨骼 107 雅各布天梯 108 鱼洗 109 液体中的气泡 110 缘分台 111 颜色差 112 荧光棒 113 眼睛盲点 114 液压千斤顶 115 越快越好 116 一笔画 117 运动中的感觉 118 液压传动 119 自己拉自己(多人) 120 自己拉自己(单人) 121 正交十字磨 122 锥形上滚 123 撞球 124 自立的球 125 最速降线(双轨) 126 自然数平方规律 127 站不齐 128 粘不离闲 129 重锤 130 转椅 131 柱波 132 转盘 133 安培力转盘 134 伯努力吸盘 135 拔河 136 比臂力 137 变形窗 138 变形棍 139 波的产生(纵波摆) 140 波形演示(机械演示) 141 比大小 142 本纳姆圆 143 变色龙 144 不许动 145 棒打鸳鸯 146 波浪发电 147 伯努力悬浮 148 不可思议的三角形 149 布朗运动 150 错觉画 南京师范大学课程资源研究所 邮政编码:210009  地  址: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信息技术楼   公司电话:025-83204284, 83302681, 83301983  公司传真:025-83302681转8028  手  机:13405879778 联 系 人:王老师  网  址:http://www.kczyyjs.com 电子邮件:wangkefang@163.com QQ号码:2269329198
南京师范大学课程资源研究所 2021-08-23
一种天然高乳化性油脂体粉末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然高乳化性油脂体粉末及其制备方法。油脂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原料玉米胚芽破碎;(2)将破碎后的玉米胚芽与水混合,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第一次浸提;(3)将浸提后的混合物料进行磨浆;(4)将磨浆后的混合物料进行第二次浸提;(5)将第二次浸提后的混合物料进行过滤,收集滤液;(6)将滤液进行离心,收集上层物料,即可得到所述油脂体。本发明方法提高了油脂体的得率,方法无毒简便,成本较低,适合工业化;通过添加外添蛋白和均质使得油脂体乳液具有良好的乳化稳定性和抗氧化性,粉体在室温下有良好的储藏性能,可作为植脂末更健康的替代品。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1
电生物质共转化为合成天然气工艺
针对我国严重弃水问题,提出将冗余水电就地转化为易保存和运输的清洁能源天然气的整体工艺,冗余水电电解水产生氢气,生物质气化提供碳源,制备甲烷化催化剂,氢气和合成气在高效催化剂作用下,在特殊设计的流化床反应器中反应生成天然气,实现水电和天然气系统的交叉互补运行,提供能源优势互补新途径。建成了一套电转气小型示范装置,运行结果表明:催化剂活性高、性能稳定,甲烷选择性>99.9%,转化率可达100%。
东南大学 2021-04-11
耐蚀铁基形状记忆合金石油天然气管接头
成果描述:国内油气田站场生产管线用钢管腐蚀都十分严重,干扰正常生产,每年损失为3亿,耗资巨大,主要腐蚀部位为管子接头处。本成果研究出一种铁基形状记忆合金新型功能材料和管接头部件的生产工艺,为油气田提供了一种既耐腐蚀又密封耐高压免焊接、免补口的管道连接的新技术,包括配套的新材料、新方法和新装备。本成果也可用于化工流程、家用纯净水管道的方便连接。市场前景分析:石油天然气站场管线、化工厂管道连接、机械装备压力油管、家用饮用水管的连接。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1、铁基形状记忆合金管接头抗拉强度≥700Mpa,屈服强度≥350Mpa,延伸率>20%,回复应力>200 Mpa。 2、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能抵抗油气开采产生的深井地下水(卤水)的腐蚀。 3、耐压不低于20 Mpa,可满足石油天然气地面管线的要求。 4、相对于目前焊缝腐蚀寿命提高2~3倍。 5、接头化学成分稳定,输送的饮用水可达到直接饮用的卫生标准。 国际先进。
四川大学 2021-04-11
水电/生物质共转化为合成天然气工艺
针对我国严重弃水问题,提出将冗余水电就地转化为易保存和运输的清洁能源天然气的整体工艺,冗余水电电解水产生氢气,生物质气化提供碳源,制备甲烷化催化剂,氢气和合成气在高效催化剂作用下,在特殊设计的流化床反应器中反应生成天然气,实现水电和天然气系统的交叉互补运行,提供能源优势互补新途径。建成了一套电转气小型示范装置,稳定运行并测试后,其运行结果表明:催化剂活性高、性能稳定,甲烷选择性大于99.9[[[[%]]]],转化率可达100[[[[%]]]]。
东南大学 2021-04-11
对映-贝壳杉烷四环二萜天然产物全合成
对映-贝壳杉烷类(ent-kaurane)二萜是一大类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重要生物活性的四环二萜天然产物,目前已有超过1000成员被分离、鉴定出来。由于复杂的结构和潜在的生物活性,该类型天然产物吸引了合成化学家的广泛关注。国内外众多著名的有机化学家都对该类分子进行了合成研究,目前报道的合成方法大都需要多步构建其四环骨架,尤其是[3.2.1]双环骨架。北京大学雷晓光课题组近日在对映-贝壳杉烷类(ent-kaurane)天然产物的合成上取得了重要进展。他们发展了一种简洁高效地构建对映-贝壳杉烷类(ent-kaurane)四环骨架的方法:通过利用北京大学余志祥课题组前期发展的铑催化的Yu-[3+2+1]环加成反应构建6/6/6三环骨架,进而结合最新发展的钯介导的环烯化(cycloalkenylation)反应构建[3.2.1]双环骨架。底物普适性研究表明该两步策略可用于快速构建不同取代的对映-贝壳杉烷(ent-kaurane)骨架和对映-贝叶烷(ent-beyerane)骨架。基于该策略,他们分别以10步和8步完成了ent-1α-hydroxykauran-12-one 和12-oxo-9,11-dehydrokaurene 的无保护基高效全合成,并且以10步完成了12α-hydroxy-9,11-dehydrokaurene的全合成,并对其结构进行了修正。通过对反应前体的精细调控,该合成策略不仅能够应用于不同对映-贝壳杉烷类(ent-kaurane)天然产物的高效全合成,并有望应用于天然产物类似物的高效合成。该工作的完成也进一步阐明Yu-[3+2+1]反应在合成具有桥头四级碳的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的巨大优势。
北京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1 22 23
  • ...
  • 134 13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