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速生阔叶材制浆造纸过程酶催化关键技术及应用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造纸大国,纸和纸板产量已超过全球总产量的25%。但我国木材资源匮乏,充分利用速生阔叶材资源、采用高效清洁制浆造纸技术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造纸工业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陈嘉川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在973计划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资助下,历经10余年,自主研究开发了酶促磨浆技术、酶促消潜技术、酶助漂白技术、酶精制纸浆技术等一系列制浆造纸酶催化绿色新技术,在降低磨浆能耗、消除有毒物污染、提升纸浆品质、改善抄造性能和研发高档纸基新材料等方面取得了突破,实现了国产木材资源的高效高值化利用。 先后在世界造纸十强企业山东晨鸣纸业集团和国内龙头企业山东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等20余家骨干企业推广应用,用生物酶催化技术生产出了优质木浆,并用于高级纸基材料的生产,实现了速生阔叶材的高效高值化利用,并产生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过2012-2014三年时间累计实现新增销售额130.1亿元,利润25.6亿元。
齐鲁工业大学 2021-04-22
4K超高清直播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项目成果/简介:2019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超高清视频是继视频数字化、高清化之后的新一轮重大技术革新,将带动视频采集、制作、传输、呈现、应用等产业发生深刻变革。从2K高清晰度电视向4K超高清晰度电视的跨越,对直播系统的采、录、编、播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解决直播中的高清同播录制、实时内容压缩、智能数据管理和鲁棒稳定传输技术难题,成为制约4K超高清电视广播发展的关键瓶颈。4K超高清编辑处理平台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和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重大项目的支持下,上海交大项目组团队在全国率先开启了4K超高清电视直播系统的研究。历经八年与超高清全产业链核心单位进行产学研合作,在超高清一致同播制作、实时并行编码、海量数据存管、无线高效广播和网络传输控制上取得了关键技术突破,形成了4K超高清电视直播系统,并完成全链路技术验证。率先在上海实现了4K超高清直播的有线无线同步播出,为我国4K超高清直播频道开播提供了解决方案,实现了千万用户级的4K超高清电视直播服务。该直播系统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促进了超高清网络传输、芯片、显示面板、终端整机及内容制作分发、行业应用等各环节产品的升级换代,有力地支撑了“中国制作2025”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全面促进了我国电视广播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项目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7项,近三年直接销售逾5.5亿元,新增利润超4千万元,获2017年广播影视科技创新一等奖。知识产权类型:发明专利 、 软件著作权技术先进程度: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果获得方式:独立研究获得政府支持情况:国家级计划/专项类别: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重大项目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0
基于物联网的多维健康数据智能平台关键技术及应用
深圳大学与中兴网信长期保持深入合作,积极探索产学研新模式,通过在健康大数据领域的持续研究与实践应用,为国家健康医疗战略、医学实践及全民健康管理提供大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在《基于物联网的多维健康数据智能平台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中兴网信将深圳大学科研成果进行转换,构建了基于物联网的多维健康数据平台,通过便携式智能医疗终端、移动互联端以及大数据云平台,紧密联结患者与医生、医院,有效地缓解医疗资源紧张等问题,通过多维健康数据分析,有效地保障了高危人群健康。项目构建了基于物联网的多维健康数据平台,通过便携式智能医疗终端、移动互联端以及大数据云平台,紧密联结患者与医生、医院,有效缓解医疗资源紧张等问题,通过多维健康数据分析,有效保障高危人群健康。相关技术内容包括基于协同感知技术的智能移动医疗终端及协同滤波研究、基于移动网络切分优化理论的网络优化及安全研究、基于多维异构医疗大数据的分析诊断云平台构建、应用系统开发及成果产业化。项目共发表高水平论文56篇,其中中科院一区论文13篇,ESI高被引论文5篇,获广东省创新创业金博奖、全国创客大赛冠军等奖项。目前项目理论成果与专利技术已应用转化,2016-2018年项目收入6.95亿元,间接经济效益16.31亿元。授权中兴的产品在广东、山西等全国13个省市应用推广,同时在东南亚、非盟等“一带一路”国家与地区推广使用;研发的云伴妇幼平台,2014年起在广东、江西等100多家省市各级医院使用。疫情期间,项目保障慢性病、妇幼等众多高危人群的健康,获得了很好的社会声誉。
深圳大学 2021-04-10
矿井救援无线多媒体通信关键技术研究与装备应用
西安科技大学自 2006 年开始就矿山应急救援通信技术和装备着手开始研究,现该成果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发明专利 1 项,实用新型专利 6 项,发表论文 21 篇;研制成果的 “ 无线 / 有线相结合 ” 的矿山应急救援无线多媒体通信系统及装备,通过现场应急救援实践,系统装备提高救护队员的救援效率,实现了灾区信息的实时准确传送,提高了救灾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有效的避免了救援队员遇到的潜在危险,为科学救灾提供了技术和装备保障。项目研究成果目前成功得完成了数十次矿山事故应急救援,并为煤矿企业挽回巨大经济损失,保障了广大煤矿井下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取得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4-11
有机染(颜)料清洁生产及浓盐水处理关键技术
染(颜)料及医药中间体是国民经济和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重要产业,我国染(颜)料生产能力、产量及出口量已远超其他国家。然而生产技术的相对滞后、生产效率低下及污染严重等问题已成为严重影响行业发展、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的瓶颈问题。我国“十一五”至“十三五”发展规划、天津市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2015年国务院最新发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均把染(颜)料行业清洁生产以及加快行业结构调整,向绿色化、高端化发展提升到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高度。在这一背景下,本项目组以天津城建大学和天津大学研发、天津炜杰科技有限公司和山
天津城建大学 2021-01-12
“一扩成井”快速钻井法凿井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
“一扩成井”新工艺,减少了扩孔次数, 实现了井筒施工“打井不下井” 。提高了 钻井速度;创造性研发出T型自扩孔式钻头 结构,解决了钻头和中心管结构在大推拉 力和大扭矩作用下的可靠性与稳定性等难 题;首创了离心铸造“双金属”楔齿滚刀刀 壳结构,研制出新型刀具使其平均使用寿 命提高了30%以上。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复杂高层建筑高效抗震结构体系设计与建造关键技术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重型压力容器轻量化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
压力容器是具有潜在泄漏和爆炸危险的承压类特种设备,广泛用千煤炭、石油化工、天然气等能源工业领域。近年来,伴随能源结构调整,天然气液化储运、油品质量升级等国家战略对我国大型过程工业装置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压力容器不断向重型化方向发展,最大壁厚可达数百毫米、重量可超千吨,常见的有大型加氢反应器、大型换热器、深冷储运容器等。 压力容器重型化不仅导致材料消耗巨大(我国每年耗钢数千万吨)、加工制造困难(甚至超出现有设计制造能力),而且可能产生新的失效模式和机理(存在重大安全事故隐患)。基于以上问题,我国重型压力容器产品在国际上普遍缺乏竞争力,重要设备长期依赖进口。因此,如何在确保本质安全的前提下实现重型压力容器的轻量化,突破现有能力瓶颈、实现节材节能,已成为迫切需求。 围绕这一需求,我校团队开展重型压力容器轻晕化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了重型压力容器轻晕化设计制造共性技术方法,实现了能源工业领域急需的3种重型压力容器轻量化的国产化。研究成果解决了压力容器安全性与经济性相矛盾的突出问题,为轻星化产品长周期安全服役提供了有效途径,改变了千万吨炼油、大型煤化工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部分关键装备长期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实现了大型加饥钢制加氢反应器、超大型换热器等重要压力容器轻量化的国产化。
浙江大学 2023-05-10
己内酰胺生产第三代关键技术研究
己内酰胺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绝大部分用于生产聚酰胺,国内约90%的已内酰胺用于生产纤维(即卡普隆),10%用于制造齿轮、轴承、管材、医疗器械和电气、绝缘材料等塑料,在国外后者的比例更高。目前,工业生产方法中主要有朊法、甲苯法、光亚硝化法、苯酚法等,其中超过90%的已内酰胺生产工艺都需要经过环己酮朊贝克曼重排。 相比于传统工艺来说,已内酰胺生产第三代关键技术在各方面都大大提高了工艺水平。传统的液相贝克曼重排以发烟硫酸作为溶剂和催化剂反应,特点是工业化时间长、技术成熟、产品质量稳定但缺点是反应条件苛刻、发烟硫酸具有毒性、对管道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后难以处理、得到的副产物硫酸按量大且经济价值低等。浙江大学团队重点开展的关于己内酰胺第三代关键技术-液相贝克曼重排绿色催化工艺的研究着重在无硫按化、绿色化和环境友好等方面进行突破,解决了传统工艺对环境造成污染这一重大缺陷。
浙江大学 2023-05-10
跨尺度微纳表面结构高精度测量关键技术及系统
本成果创新性发明了白光干涉原子力探针扫描跨尺度微纳表面结构高精度测量技术及系统。 本项目依托华中科技大学仪器学科在表面形貌与结构精密测量领域的传统特色优势和长期积累的科研基础,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仪器研制专项、国家863重点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支持下,针对相关制造领域微米尺度、纳米尺度、跨尺度微纳表面结构精密测量问题开展了系列研究。本成果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提出了白光干涉原子力探针扫描跨尺度微纳表面结构测量原理和方法,共光路融合白光显微干涉与原子力探针传感,突破跨尺度微纳传感瓶颈,解决大动态范围微纳结构测量难题,实现nm-μm-mm跨尺度微纳表面结构高效测量; 2)提出了白光干涉原子力探针扫描跨尺度测量的可溯源标定和坐标统一方法,突破了白光干涉与原子力探针跨尺度微纳传感的坐标统一瓶颈和漂移难题,实现了微纳表面结构跨尺度测量的可溯源和稳定高精度; 3)提出了白光干涉质量评价模型和三维图像噪声区域辨识与重建方法,及二维扫描工作台平面度误差阿贝补偿与二维运动同步计量方法,解决噪声问题与宏微驱动二维工作台运动误差对测量精度的影响问题,为跨尺度微纳表面结构高精度测量提供支撑。 图1 微纳结构多模式跨尺度测量仪器实物图 图2 白光干涉原子力探针扫描跨尺度微纳表面结构测量原理示意图
华中科技大学 2023-05-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6 37 38
  • ...
  • 909 91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