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全麦粉的制备方法
研发阶段/n一种全麦粉的制备方法,涉及粮食加工技术领域。所述全麦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干燥的麦仁磨粉、过筛,得麦仁粉,备用;将麸皮和胚芽于75~95℃条件下进行气流膨化处理后,磨粉、过筛,得麸皮与胚芽的混合粉,备用;取所述麦仁粉和所述混合粉混匀,得全麦粉。本发明提供的全麦粉的制备方法,通过先对小麦的麸皮以及胚芽分别进行低温气流膨化处理,然后回填到小麦粉中,制得全麦粉,该全麦粉富含营养且不易酸败。
武汉轻工大学 2021-01-12
一种鸭肉丸的制备方法
研发阶段/n一种鸭肉丸的制备方法,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所述鸭肉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鸭肉、鸭皮绞碎成肉糜;将肉糜与抗性淀粉及辅料搅拌混匀,得肉丸料;向所述肉丸料中加入鼠李糖乳杆菌,发酵后,制成发酵肉丸;将所述发酵肉丸熟化成型后,沥干得鸭肉丸。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口感好、脂肪含量低、健康美味的鸭肉丸。
武汉轻工大学 2021-01-12
一种新的探针制备方法
01. 成果简介 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是一种以荧光标记取代同位素标记而形成的新的原位杂交方法。其通过杂交探针序列及其荧光,能提供标记位点在细胞核内的空间位置信息,与基于染色质构象捕获(Chromatin Conformation Capture,3C)等各种生物技术(如4C,5C,HiC,ChIA-PET等)互补,成为研究染色质结构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之一。 传统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一般以含有目标物种来源的一段完整基因组片段作为模板,通过生物酶的作用进行片段化,之后进行荧光标记做出杂交探针,再固定细胞中,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理对特定的基因组片段进行荧光标记并成像,获得具体的核内空间信息。但是,传统的原位杂交技术受限于模板本身的特性,具有准备时间长、所需模板量大、基因分辨率低、克隆中含有重复片段、需要加入物种特异的Cot-1DNA等缺点。尤其是其分辨率低的特点(分辨率在百kb的数量级),让它在应用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本项成果提供了一种新的针对目标核酸靶标探针的制备方法(见图1),该方法比传统的FISH技术的分辨率提高了1-2个数量级(见图2),可应用于传统荧光原位杂交因分辨率不够而不能探测、或者被错误探测的地方。该成果的具体步骤(见图1)包括:(1)获取感兴趣的靶DNA序列;(2)使用转座酶将靶DNA序列进行片段化的同时,在片段化的DNA序列两端加上接头序列;和(3)利用所述接头序列,获取所述片段化的DNA序列,以产生探针。本项成果的技术优势在于:快速高效、模板需求量低、基因组分辨率高、且不需要Cot-1DNA。 图1 探针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 02.应用前景 本项成果是一种快速高效、模板需求量低、基因组分辨率高、且不需要Cot-1DNA的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可作为现有的传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可选替代方案。尤其是该方法的分辨率高,比传统的FISH技术的分辨率高1-2个数量级(见图2),因此可应用于传统荧光原位杂交因分辨率不够而不能探测、或者被错误探测的很多地方。 例如,在基因组的三维结构中,TAD(拓扑结构域)是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元。TAD内部和TAD之间的增强子和启动子发生的错误的相互作用,是一些癌症发生的根本原因。而传统的FISH技术因为分辨率的限制,探测不到这些错误的相互作用。因此本项成果在临床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癌症及一些其它疾病的极早期检测。 图2  相比于传统的BAC FISH(图上方绿条,长度为152kb),仅用1.170 kb(红条)长的TN5探针,就可以得到要标记的基因组位点的图像。 图中细胞核(蓝色)中,红色和绿色的点相互重叠,说明Tn5 FISH可以用传统的BAC FISH进行验证。黄色箭头表示用Tn5 FISH(红色通道,左上角插入图)或BAC- FISH(绿色通道,左下角插入图)进行成像。图中比例尺为5μm。03. 知识产权 本项成果已申请1项国内发明专利,目前正在申请国际专利。04. 团队介绍 本项目团队负责人为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首批千人。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涉及:生物信息学和基因组三维结构新方法的开发,利用细胞超分辨率成像、分子成像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进行基因组三维结构和系统生物学的研究选。团队负责人曾多次主持或参与美国NIH的R01科研项目、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科技部的科研项目,已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0余篇。05. 合作方式 专利许可、合作开发。06. 联系方式 邮箱:zhangxinrui@tsinghua.edu.cn
清华大学 2021-04-13
一种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S11 将正硅酸乙酯的无水乙醇溶液与氨水混合,常温反应至完成,离 心清洗并干燥后获得二氧化硅纳米球;S12 将可溶钴盐、可溶碳酸物 和所述二氧化硅纳米球在水中混合,加热反应至完成,清洗并干燥后 获得二氧化硅-钴盐前驱体;S13 将二氧化硅-钴盐前驱体与硫化钠在水 中混合,水热反应至完成,清洗并干燥后获得硫化钴电极材料。本发 明采用模板法制备过渡金属硫化物电极材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甘草黄酮分散片的制备方法
糖尿病是一种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若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可导致失明、肾功能衰竭、神经病变、心脑血管疾病、肢体坏疽等多种并发症。现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癌症之后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疾病。目前对于 I 型糖尿病的治疗,研究方向是开发给药方便、有效的胰岛素制剂及代用品。而对于 II 型糖尿病的治疗,则主要是依靠现有的口服降糖药物进行有限的治疗。
兰州大学 2021-04-14
环已基烷氧基硅烷的制备方法
技术内容和用途 :本专利技术主要是合成环已基烷氧基硅烷,其中一 个极其重要产品为甲基环已基二甲氧基硅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硅中间 体,也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硅烷偶联剂。它除可以有烷氧基硅烷偶联剂的一 般特性,广泛用在涂料、橡胶、塑料、树脂和粘接剂等方面,在石油化工 行业又是一种重要的电子型助剂, 用来提高聚丙烯等浓度。 国内市场巨大。 国外市场依赖产品质量和价格优势,也有竞争力。 工艺流程及特点 :利用环己烯
南昌大学 2021-04-14
一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专利号:ZL 201410635484.7)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的高效制备方法,属于纳米技术领域。该方法主要包括:在低于室温条件下,将天然鳞片石墨原料与硝酸钠、浓硫酸和高锰酸钾混合,球磨处理后,稀释,加双氧水反应,用氢氧化钠中和,随后超声处理,得到氧化石墨烯悬浮液;以水合肼和二氧化硫脲为复合还原剂,对氧化石墨烯溶液进行还原,制得单层或几个原子层厚度的石墨烯。本发明在石墨氧化过程中引入球磨过程,提高了石墨的氧化、剥离效率,减少了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超薄芯片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薄芯片的制备方法,具体为:首先在硅晶圆表面光刻形成掩膜以暴露出需要减薄的区域,再采用刻蚀工艺对硅晶圆进行局部减薄,对减薄后的区域进行芯片后续工艺处理得到芯片,最后将芯片与硅晶圆分离。本发明只是部分减薄了硅片,所以硅晶圆的机械强度仍然可以支持硅片进行后续的加工工艺,相对于传统的利用支撑基底来减薄芯片的方法,简化了工艺流程,降低了工艺成本。另外由于不需要用机械研磨工艺来进行减薄,所以不会因为机械研磨对硅晶圆造成的轻微震动而使厚度不能减得过小,通过本发明可以使芯片减薄到比机械研磨方法更薄的程度。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淀粉纳米颗粒稳定的Pickering乳液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Pickering乳液的制备方法,尤其是一种采用淀粉纳米颗粒乳化剂稳定的Pickering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选取直链含量为20‑40%的淀粉,糊化后用无水乙醇滴定,离心,将沉淀冻干得到淀粉纳米颗粒,将淀粉纳米颗粒加入到油水混合液中,制备Pickering乳液。本发明的淀粉纳米颗粒稳定的Pickering乳液的制备方法,原料天然,制备条件温和,不使用硫酸等强腐蚀性试剂,制备过程绿色环保的,无毒、无有害物质排放;制备的Pickering乳液,稳定性好,敏感环境稳定性好,具有较好的耐热和耐盐性;提供了一种高效、绿色环保的淀粉纳米颗粒制备方法,可以广泛应用在食品化妆品和医药领域。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具有光学性质的钯纳米薄片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光学性质钯纳米薄片的简易制备方法。7.04×10-4mol/L 的 PdCl2 粉末和 7.04×10-4~5.64×10-2mol/L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添加到水-乙醇混合溶液体系 中,将配好的溶液搅拌,溶液颜色为浅黄色,再将反应体系置于 15~200W 的白炽灯下照射 1~12 小时,停止光照,离心分离所得的黑色沉淀物,并用乙醇和丙酮各洗涤一次,置于 40 ℃的真空烘箱中干燥,即得钯纳米薄片材料。方法获得的纳米材料粒径在 28~44nm 之间,粒 子形貌呈多边形,粒径分布较窄,在 340nm 附近出现紫外-可见消光谱峰,表明纳米材料在 此区域具有光学性质。本制备方法条件温和,过程简单,生产周期短,易于规模化生产。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