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用于脑中风治疗的一种具有溶栓和脑保护作用的融合蛋白
脑卒中为脑血管破裂或血栓阻塞血管导致大脑缺血损伤,其治疗的药物非常缺乏,阿替普酶是迄今为止唯一获得FDA批准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药物,易引起再灌注损伤,可延长其给药时间窗和减轻再灌注损伤。但临床上神经保护剂十分缺乏。本项目为脑中风治疗的小分子蛋白药物研究,包括两个小分子量蛋白。其一是犬钩虫抗凝多肽5(AcAP5),是一种具有强效抗血栓形成(抑制FXa)和溶血栓(抑制TAFIa)两种功能的蛋白,其中溶栓作用为本团队发现(已申请专利并获得授权)。 其二是在AcAP5基础上改造的蛋白TBN(已申请专利),具有溶栓和神经保护作用功能。体内外实验表明AcAP5和TBN均具有较好的溶栓(溶解动脉血栓)、抗栓(预防脑中风血栓溶解过程中血栓再形成)和神经保护作用(减小梗死体积),“三位一体”的功能使其具有更好的治疗脑卒中效果。
北京大学 2021-01-12
负载蛋白、多肽类药物微球立体形态及分布的测定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载蛋白、多肽类药物微球立体形态及分布的测定方法,属于微球测定技术领域。
中山大学 2021-04-10
基于内部结构特征调控药物释放的三维打印药片
三维打印技术是一种依据“逐层打印,层层叠加”的概念,通过CAD模型及计算机控制直接制备具有特殊外型或复杂内部结构物体的快速成形技术。该技术加工过程灵活、成形速度快、运行费用低且可靠性高。由于突破了传统制剂技术的一些局限性,三维打印能够为新型口服控释给药系统的研究提供新的策略与途径,这使得其在药学中的应用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根据“安全、有效、方便”的给药治疗原则,可以从给药系统的内部结构、局部成分与组成的差异、特殊几何外型、独特表面特征、控释材料(或药物)的梯度或离散分布、多药在同一系统中的准确定位与分布等方面出发,设计并制备多种新型口服控释给药系统。 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进行新型药物缓控释给药系统的研制和开发。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3
一种含补骨脂二氢黄酮和咖啡酸的药物组合物
【发 明 人】李伟东;颜翠萍;翁泽斌;陈志鹏;蔡宝昌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补骨脂二氢黄酮和咖啡酸的药物组合物,其中补骨脂二氢黄酮和咖啡酸的重量比为0.5-1:1。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既可以可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成熟,又可以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发挥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的双重作用,从而起到治疗骨质疏松症,并公开了含补骨脂二氢黄酮和咖啡酸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骨质疏松症药物中的应用。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一种配合光动力疗法抗宫颈癌的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合光动力疗法抗宫颈癌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由活性成分和辅料制备而成,所述的活性成分包括赤藓糖醇。本发明首次提出将赤藓糖醇作为配合光动力疗法的抗癌增敏剂,并获得了抗癌细胞增殖的协同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思路。
青岛大学 2021-04-13
基于深海活性物质的HIV-1新药物研发及关键技术
HIV的感染和艾滋病已经夺取了全球几千万人的生命,截止目前全球仍有三千多万人感染HIV。过去三十多年,虽然在HIV疫苗开发、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及潜伏激活新治疗策略如“shock and kill”等方面取得了许多突破进展,但到目前仍没有一种治疗策略能够治愈艾滋病。HIV治疗新药物的研发一直是国内外科学研究和制药公司关注的热点。海洋微生物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特殊性决定了其活性物质化学结构的新颖性和活性功能的独特性,海洋动植物80%以上的活性成分源于海洋微生物。海洋微生物药源最具开发应用前景已是国际共识。海洋微生物源生物活性物质为人类寻找和开发彻底攻克艾滋病特效药物提供了巨大的天然资源宝库。 基于深海微生物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海洋抗HIV活性物质,发现抗HIV先导化合物及候选药物,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同时,建立海洋抗病毒药物研发团队与平台,以抗HIV药物研发为特色和突破,包括如抗肝炎病毒、流感病毒等药物发现,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形成海洋抗病毒新药物研发产业核心和平台。
厦门大学 2021-01-12
基于多元数据增强超图神经网络的抗癌药物协同预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元数据增强超图神经网络的抗癌药物协同预测方法,涉及生物医学数据挖掘领域,该方法包括将包含全部的药物‑药物‑细胞系三元组数据集分为第一集合和第二集合,然后执行训练阶段和测试阶段;所述训练阶段用于基于第一集合得到分子图的药物结构数据,以及细胞系的基因表达数据,进行嵌入的学习并完成对协同效应预测器的训练;所述测试阶段用于基于第二集合得到分子图的药物结构数据,以及细胞系的基因表达数据,进行嵌入的学习以获得节点嵌入,并根据获得节点嵌入和训练完成的协同效应预测器完成预测。本发明不仅可以帮助临床医学发现用于癌症治疗的新型协同药物组合,而且能够助力发现抗癌药物协同作用的潜在机制。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4-11
新冠肺炎甘草酸治疗方案
2020年2月13日,甘草酸二铵联用维生素C的临床方案已经国家药监局备案,目前已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开始正式临床试验。武汉市的一些医院和周边医院也开始将甘草酸二铵联用VC,作为住院患者的常规用药。浙江省也将甘草酸二铵列入了“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相关药品采购目录”。 “甘草酸二铵(每日3片,tid)+曲克芦丁(根据说明书)+VC(0.5g/天)”的治疗方案,这是一组三维维度对抗病毒损伤的“鸡尾酒疗法”,且相对安全、副作用少。甘草酸是从甘草中提取的有效物质,芦丁、VC大量存在于水果、蔬菜中,安全范围较大。 首先这三种药物是临床常用药物,作用机制非常明确。甘草酸二铵在临床现在用于对抗乙肝病毒所产生的炎症瀑布,发挥护肝作用。因此,有足够的理由推测,甘草酸可对抗其他病毒产生的炎症因子,具有普适性,不仅对抗乙肝病毒产生的肝损伤,也可对抗新冠病毒产生的肺损伤和心肌损伤。VC、芦丁具有抗氧自由基和降低血管通透性作用,也是临床已经明确有效的药物。因此,根据病毒导致疾病的机制——炎症瀑布+氧自由基,将甘草酸二铵+VC+芦丁应用于对抗新冠病毒对肺、心肌的损伤,完全有理论依据和临床依据。
武汉大学 2021-04-10
猪蓝耳病治疗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治疗猪蓝耳病的中药组合物,以板蓝根、千 里光、贯众、紫花地丁、石膏、知母、淡竹叶、十大功劳、赤芍依一定比例配 比,经过提取精制,加制剂辅料按常规方法制成相应的制剂。采用这种中药组 合物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治疗具有疗效显著,标本兼治,治愈率高,无毒副 作用,不易复发,无药害,成本低,肉质无商检之忧等优点。 生产条件及经济效益预测:我国 36 种重点动物疫病每年造成的直接损失近 400 亿元,经济损失严重。本发明采用中草药配方,价格低廉,并且制作工艺简 单,原料成本低,是一种更有效,副作用小,无污染,具有协同作用治疗猪蓝 耳病的中药,同时还能促进动物生长,增强动物免疫机能,提高机体抵抗力。 有效降低了该病在我国的发病和致死率,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增强我国在世 界畜牧产业中的地位,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在Cell上发表肿瘤免疫治疗
发现了补体调控肿瘤B细胞双向作用的机制,深入挖掘了肿瘤相关B细胞的表型、功能及形成机制,为判断化疗诱导的抗肿瘤免疫及患者的疗效预后提供了有应用前景的标志物。 该研究收集了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肿瘤组织,从中分离出B细胞进行单细胞测序,发现化疗后出现了一群以ICOSL+CR2highIL-10-CD20+CD38+CD27+IgA-IgD-为特征的B细胞。研究者进一步借助全视野数字化切片扫描及自动化分析方法,全面解析了患者肿瘤组织中B细胞的位置及表型,发现ICOSL+B细胞倾向于定位在化疗后形成的三级淋巴样结构中,并且它们的浸润数目与患者的长期生存时间呈正相关。在此基础上,研究者利用特异性敲除B细胞表达ICOSL及CR2基因的小鼠模型,证实ICOSL+B细胞的功能是激活T细胞相关的抗肿瘤免疫;该群细胞的产生机制是化疗后肿瘤细胞免疫原性死亡引发的补体信号活化;而补体抑制蛋白在肿瘤中的表达,决定了化疗后B细胞在不同肿瘤中相反的作用。具备抗肿瘤功能的B细胞以及相关机制中的调控分子,是乳腺癌免疫治疗潜在的新靶点。
中山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7 78 79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