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廉价、高效的材料微、细观力学性能原位观察系统
对于各种颗粒、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目前主要采用大规模的宏观力学实验寻找力学性能变化规律,进而为提高材料力学性能提供支持,实验繁杂,周期长,投入大。采用显微镜原位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对复合材料在各种外力作用下的破坏过程进行细观观测,有助于对填料、纤维的增强效果及其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进而探寻影响材料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可大大节约开发成本,提高开发效率。但目前国内所具有的细观力学性能观测条件主要利用带有原位加载台的扫描电镜技术,该实验系统成本昂贵,国内仅有少数几家科研院所拥有此设备,主要适于科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1-12
具有巨霍尔效应的纳米铁金属颗粒薄膜磁敏料
  巨霍尔效应是纳米铁磁金属颗粒薄膜中反常霍尔效应的巨大增强现象,是纳米材料的新效应,本课题利用巨霍尔效应原理,制备出磁场灵敏度高达125AT、具有实用价值的新型的纳米铁磁金属颗粒薄膜磁敏材料;并将颗粒薄膜应用于霍尔器件,替代现有的掺杂半导体活性层材料,制备出具有实用意义的新型霍尔器件原型。    本课题的研究,率先将纳米体系的新效应巨霍尔效应原理应用于传感器件领域,制备出具有实用价值的新型纳米材料及微型霍尔器件,具有原始创新性。与传统的半导体霍尔器件相比,基于纳米铁磁金属颗粒薄膜巨霍尔效应的霍尔器件具有体积小、制备工艺简单、高度集成、灵敏度高等优点,因此具有更为重要的应用价值。特别是纳米铁磁金属颗粒薄膜霍尔器件具有的工作温度宽、温度稳定性能优异、抗核辐射等优点,在微弱磁场探测、航天器的精确定位、导航以及军事装备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用途,市场前景广阔。   本课题利用巨霍尔效应原理,首次制备出磁场灵敏度高达125VAT、具有实用价值的新型的纳米铁磁金属颗粒薄膜磁敏材料;并将颗粒薄膜应用于霍尔器件,替代现有的掺杂半导体活性层材料,制备出具有实用意义的新型霍尔器件原型。主要创新点有将稀磁半导体引入纳米铁磁金属颗粒薄膜体系,替代绝缘体母体材料,使体系在厚度较小的情况下,仍能保持高温铁磁性;制备出不同种类的具有高灵敏和实用价值的纳米铁磁金属颗粒薄膜磁敏材料;将具有巨霍尔效应的纳米铁磁金属颗粒薄膜应用于传感器件,替代现有的掺杂半导体活性层材料,制备出具有实用意义的新型霍尔器件。    主要创新点有将稀磁半导体引入纳米铁磁金属颗粒薄膜体系,替代绝缘体母体材料,使体系在厚度较小的情况下,仍能保持高温铁磁性;制备出不同种类的具有高灵敏和实用价值的纳米铁磁金属颗粒薄膜磁敏材料;将具有巨霍尔效应的纳米铁磁金属颗粒薄膜应用于传感器件,替代现有的掺杂半导体活性层材料,制备出具有实用意义的新型霍尔器件。相关成果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九项。    本课题的研究,将巨霍尔效应这一纳米体系的新效应应用于器件领域,以纳米铁磁金属颗粒薄膜替代现有霍尔器件的掺杂半导体活性层材料,是一个全新的技术,取得了多项具有原始创新性的技术成果,进一步推进了纳米材料在新材料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领域]应用    应用状况:    与传统的半导体霍尔传感器件相比,基于纳米铁磁金属颗粒薄膜巨霍尔效应的霍尔传感器件具有体积小、制备工艺简单、高度集成、灵敏度高等优点,因此具有更为重要的应用价值。特别是纳米铁磁金属颗粒薄膜霍尔器件具有的工作温度宽、温度稳定性能优异抗核辐射等优点,在微弱磁场探测、航天器的精确定位、导航以及军事装备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用途,市场前景广阔。
河北工业大学 2021-04-13
光动力抗菌抗病毒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3
吸收紫外线和近红外线的超隔热玻璃
超吸热玻璃的光学性能: 近白玻和天空兰色、绿色的玻璃配方工艺技术,既可以用现有的传统浮法玻璃生产工艺生产,也可以用现有的平板压延法(平拉法或垂直引上法)生产工艺生产,其各项基本技术质量指标都优于现有的浮法平板玻璃和压延平板玻璃,其光学性能如下:能强烈吸收200-380nm 的紫外线,其吸收率≥99.9%;能吸收800—2500nm的近红外线,其吸收率≥99.9%;对400—750nm可见光透过率在75%-85%之间,辐射值E≤0.05,(注:LOW-E玻璃E=0.2,镀金属反射膜玻璃E=0.6,普通浮法白玻璃E=0.84),成本在原浮法玻璃或压延平板玻璃的基础上增加10%-15%;在原浮法玻璃和压延平板玻璃的配方基础上稍加调整,添加一定量的UV-IR吸收剂采用本体着色法,不需改动原浮法玻璃或压延平板玻璃生产工艺即可生产,其光学性能大大优于在线或离线镀膜LOW-E玻璃,以及目前市面上任何超吸热玻璃的技术质量指标,具体见国防科技大学物质与材料科学实验中心和湘潭大学测试中心的检测报告。几乎可全部吸收阳光中的VU及IR,阻止它们透过玻璃进入室内,因此大大减低室内制冷的能源需要,达到减排节能的目的。本产品可广泛用于建筑玻璃和汽车玻璃。 
清华大学 2021-04-13
用于旋转放疗设备的快速宽野动态多叶光栅( MLC)
1 成果简介本项目设计并制备一种用于旋转放疗设备的快速宽野动态多叶光栅,研究并实现其机构、传动和驱动等关键技术。研究内容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包括多叶光栅机构设计与分析、快速宽野动态多叶光栅精密传动技术、快速宽野动态多叶光栅驱动技术。 本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 1) 快速宽野动态多叶光栅机构设计与分析 本项目建议开发的快速宽野动态多叶光栅,可实现放射线束宽野和剂量的实时动态调节,使实施的宽野和剂量分布与计划剂量相适应。多叶光栅叶片尺寸形状以及空间位置排布设计,不仅影响多叶光栅整体机械运动性能和多叶光栅使用寿命,而且直接决定多叶光栅适形度和调强能力,从而影响放疗剂量分布,并最终主导治疗效果。多叶光栅叶片的设计主要是围绕着提高适形度、减少透射半影、降低漏射、三维适形、动态调强等功能展开。多叶光栅叶片设计主要包括叶片对数、叶片高度、聚焦形式、端面设计、横截面设计等。另外,为满足高速高精度运动参数指标要求,叶片轻量化设计意义重大。在叶片的制造方面,如何实现复杂外形钨合金叶片的高精度加工工艺以及异性材料可靠拼接的复合叶片工艺,将是是本项目研究的重点之一。 ( 2) 快速宽野动态多叶光栅精密传动技术 本项目建议开发的快速宽野动态多叶光栅,采用高精度轻量化传动设计,提高叶片运动速度和运动精度,满足复杂肿瘤的治疗需求。该多叶光栅传动包括直驱传动及导轨设计。直驱传动用于驱动叶片直线往复运动,导轨用于精确导向。由于多叶光栅运动往复运动,需要频繁加减速,实现快速切换能力,为了满足叶片高速精密运动,需要高速精密的功能部件、高刚度的结构件和结合部以及轻量化的结构件提供保证。 ( 3) 快速宽野动态多叶光栅驱动技术 现有的开关式多叶光栅采用气压驱动的方式,叶片通过撞击停止,降低了机械零件的使用寿命,并产生很大的噪声,同时气路传输增加整个医疗设备的复杂度。本项目建议开发的快速宽野动态多叶光栅,采用新型高速直线电机驱动单元,可克服气动驱动方式的缺点,并能实现开关状态之外,叶片运动过程中的位置和速度的精确控制。在后续研究开展中,叶片中间位置和速度的精确控制可应用于新型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算法,提高治疗效率和治疗精度。 本项目的创新点主要包括: ( 1)提出一种新型快速宽野动态多叶光栅 本项目拟开发的快速宽野动态多叶光栅,叶片可快速的实现开关,开或关时间约 30ms,采用直线电机驱动方法以实现每个叶片(共 32 对)的独立运动,同时要精确控制每个叶片的速度和位置,以实现放射线束强度和区域的实时动态调节,以达到理想的照射剂量分布。拟开发的多叶光栅叶片物理厚度不大于 3mm,叶片高度不小于 100mm,叶片漏射率小于 2%。 ( 2)提出一种快速宽野动态多叶光栅机构传动方法 本项目建议开发的快速宽野动态多叶光栅,采用直驱传动技术和高精度轻量化传动设计,优化导轨受力和精度控制,实现叶片机械到位精度 0.1 mm,叶片机械重复定位精度 0.05mm。 ( 3)提出一种快速宽野动态多叶光栅驱动方法 本项目建议开发的快速宽野动态多叶光栅,采用新型高速直线电机驱动单元,叶片不仅可工作于开关状态,同时,也可实现叶片运动过程中的位置和速度的精确控制。叶片最大行程不小于 50 mm,叶片最大运动速度大于 500 mm/s,叶片加速度大于 2 g。在上述高速度高加速叶片驱动技术基础之上,本项目拟开发的多叶光栅可实现工作噪声低于 70 db。2 应用说明现阶段快速宽野动态多叶光栅基本成型,处于产业化前期,本项目提出的快速宽野动态多叶光栅,填补了国内二元多叶光栅的空白,性能指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技术水平,且在射线效率、噪声和寿命等方面更具有优势。形成的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的种类和数量很多,获得国内发明专利和软件版权不少于 53 项。目前泰来 1 号产品研发过程中,已经申请的发明专利有 5 项:( 1)一种多定子多动子阵列式直线电机驱动装置( CN 102195439 A);( 2)用于医疗设备的 X 射线源在线切换系统及方法( CN 102283666 A);( 3)肿瘤精确靶向放疗设备的时钟同步方法( CN 102294082 A);( 4)用于肿瘤治疗的摆台装置和精确靶向治疗设备( CN 102188779 A);( 5)多驱动单元组成的进给系统( CN 101618517 B)。已经申请的软件版权有 10 项,医疗设备直线电机设计软件;医用多叶光栅调试软件;医用多叶光栅数控加工自动编程软件;放疗多叶准直器控制软件; TL2012 医用环形加速器出束控制软件;环形医用加速器安全联锁软件;包络断层放疗算法软件;医用加速器环形机架断层运动控制软件;医用加速器调试软件;医用肿瘤 3D 建模与数控加工自动编程软件。3 效益分析多叶光栅技术是放疗设备的关键所在,国外设备由于技术领先占据了国内外的高端市场,但这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对放疗设备的顾客需求量是 300台/年,以多叶光栅每台 30 万美元计算,且仅占据 1/3 市场,则能够产生的效益巨大。4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或合作开发,商谈。5 项目所属行业领域医疗健康领域。
清华大学 2021-04-13
一种单关节助力外骨骼滑模控制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关节助力外骨骼滑模控制的方法,该方法首先采集小腿上的多维力传感器的信号;实时控制器将多维力传感器接触点的力转换为该点期望的速度,通过运算进而得出膝关节的期望角度;实时控制器通过采集运算旋转编码器的角度信息,输出控制电液伺服阀的电压信号;伺服阀放大板将该电压信号转化为电液伺服阀的电流信号;电液伺服阀根据电流信号的大小,实现对流入液压缸流量的控制,进而实现液压缸活塞位置的控制;本发明的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具有响应快速、对参数变化及扰动不灵敏、无需系统在线辨识,物理实现简单等特点。
浙江大学 2021-04-13
基于地面传输数字电视的动态交通信息发布系统
1 成果简介实现了一个以地面传输数字电视的广播发送为传输手段的面向出行者提供多媒体实时交通信息服务,导航终端提取并利用实时交通信息进行动态导航的应用系统。研究解决了接入设备架构及以终端软硬件系统架构等关键技术问题。实现了交通信息的接入、信息管理、信息编码、信息调度、信息发送,以及终端接收、信息分离与解码、信息提示与动态导航等必要环节,实现了应用演示系统。2 技术指标成果实现的功能如下:实时交通路况的传输与接收、显示;基于实时交通路况的动态导航;多媒体交通信息的传输与接收、显示;本系统优势是传输容量大,可以传输图片等多媒体信息,用户可以查看主要路口的视频图像,更直观地了解交通路况。3 应用说明该技术方案不单独占用无线频谱,不用建设新的无线覆盖网络,可在大地域范围实现面向出行者、车辆驾驶员的实时交通信息发布,有助于对出行车辆实施动态的交通诱导,缓解大城市日益严重的交通拥挤、阻塞状况,从而提高出行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城市污染。4 效益分析在此信息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可以提供面向出行者的商业服务信息、导航终端的地图数据更新等增值服务。
清华大学 2021-04-13
于生物组织制造的自动填料和清洗喷头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生物组织制造的自动填料和清洗喷头及其控制方法,它包括电机、联轴器、螺杆、活塞体、料筒旋盖、料筒、单向阀、喷头、单向控制阀组和电磁换向阀,通过电磁换向阀左端电磁铁或右端电磁铁得电,选择打印材料或清洗液,电机通过螺杆驱动活塞体在料筒内上下运动,同时生物材料或清洗液通过连接软管进入料筒,完成填料或清洗过程。电机通过螺杆驱动活塞体下压,将生物材料通过单向阀和喷头压出,实现打印过程。通过增加单向控制阀组和电磁换向阀可进行多种生物材料的切换打印。其优点是:结构构思简单巧妙,能实现自动填料和清洗,降低维护成本,可实现多种生物材料切换打印,同时易于实现自动化控制,大大提高打印效率。
浙江大学 2021-04-13
一种应力、截面形状可测的球囊扩张导管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力、截面形状可测的球囊扩张导管,主要包括球囊、外导管、内导管和Y形导管座,所述内导管内设置有标有刻度的导线、其一端与设置于Y形导管座一侧的导管连接器相连接;所述外导管连接在Y形导管座上、其另一端连接球囊;所述Y形导管座设置有用于内导管置放的导丝腔体和用于造影剂注入的充盈腔体;所述球囊有三层,中间层为尼龙网,内外层均为医用乳胶,在球囊的内表面贴有应力传感装置,应力传感装置通过固定于内导管上的导线输出信号。本实用新型球囊扩张导管应力、截面形状可测,在经导管主动脉置换术中,通过球囊的扩张过程对患者主动脉根部置入球囊的受力情况、变形情况进行评估,可为下一步人工瓣膜的置入提供指导。
浙江大学 2021-04-13
水射流回收废旧子午线轮胎的粉碎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射流回收废旧子午线轮胎的粉碎机,其特征是设置:一上粉碎室, 在上粉碎室中,轮胎由可旋转的轮胎夹持机构夹持呈水平状态,上室高压水射流喷头分别朝 向轮胎的胎冠和胎侧面布置;接料斗承接在所述上粉碎室的底部;一下粉碎室,在下粉碎室 中沿下粉碎室的外周呈切向布置有下室高压水射流喷头。本发明对于废旧轮胎的粉碎不损伤 钢丝与帘布,不需要对废旧轮胎进行初步拆解,回收产物为纯净的橡胶颗粒、纤维及金属丝。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30 931 932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