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的修正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控机床的加工程序修正方法,属于数控技 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S1 采集机床运行状态数据,建立机床运行状 态数据与加工程序的映射关系;S2 确定阈值,对不连续特征对应的加 工程序段进行标记,所述不连续特征即为机床运行状态数据中大于阈 值的数据;S3 计算不连续特征对应的加工程序段的修正值;S4 将步骤 S2 中所述标记以及步骤 S3 中所述修正值反馈给数控系统界面,以用 于修正加工程序。本发明方法可对数控加工过程中造成工件质量缺陷 的程序进行快速定位并进行修正。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一种分布式环境下的文件快速读写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环境下的文件快速读方法,包括:客 户节点向元数据节点发出读文件请求,客户节点判断其自身是否和分 布式文件系统中该客户节点上一次读取文件所连接的数据节点保持着 连接,若不是则元数据节点根据其索引区中的信息查询该文件是否存 在于其数据区中,若不是则元数据节点根据其一级索引信息查询存有 该文件的数据节点,客户节点与该数据节点建立连接,数据节点根据 二级索引信息查找该文件所在的数据块,根据二级索引信息获取文件, 并将该文件发送给客户节点,客户节点接收数据并保持与该数据节点 的连接。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方法中存在的元数据节点占用内存大, 以及大量文件写效率低下的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基于 RCM 译码符号不等分配的视频传输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 RCM 译码符号不等分配的无线视频传输 方法。该方法包括:(1)根据 RCM 的成功解码概率模型以及视频失真 与 I 帧、P 帧和 B 帧的成功解码概率的关系,确定分配给视频 I 帧、P 帧和 B 帧的译码符号数;(2)对 H.264 视频的 I 帧、P 帧和 B 帧的比特 流进行数据提取和比特划分;(3)根据步骤(1)得到的分配给视频 I 帧、P 帧和 B 帧的译码符号数,对 H.264 视频的 I 帧、P 帧和 B 帧的比特流 进行 RCM 编码和传输。本发明通过为视频重建中重要性逐渐减小的 I 帧、P 帧和 B 帧合理地分配数量依次减小的 RCM 译码符号,实现了 H.264 视频在不同信道条件下的平滑质量传输。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一种基于能量捕获的能效公平性优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能量捕获的能效公平性优化方法,包括: 获取初始数据,包括基站发射功率、路径损耗因子、网络接收阈值、 用户与单层网络的基站之间的距离、网络总带宽和其它层网络的基站 对用户的干扰;在频谱正交分割的情形下,根据路径损耗因子和网络 接收阈值,得到覆盖概率的平均对数;根据覆盖概率的平均对数、网 络总带宽和网络接收阈值,以网络能效值最大为目标建立网络能效模 型,基于网络能效模型得到网络接收阈值的隐函数;将初始数据输入 到网络接收阈值的隐函数,得到最优网络接收阈值和最优网络能效值。 本发明在保证用户服务质量的同时,有效提升整个网络的能量公平性。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可穿戴的第二代智能石墨烯人工喉系统
世界上有数以百万的语言障碍患者,其中有的是由于先天缺陷导致其存在语言功能障碍,也有的是后天的一些疾病致使其丧失语言功能,语言功能障碍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不便。电子人工喉是一种简易的语言康复方法,其通常需要安装在口内喉部,由肺部发出的气流经过舌、唇的调制,引起人工喉膜片振动,使其发出语音信号。然而,现有电子喉助音器无法清晰还原患者声音,发音模糊,训练周期长,并且需要患者自己手持助音器于喉部,造成极大不便,所以亟需便于失语者携带、操作简单、性能优异的新型人工喉的器件及系统研究。 本成果团队研究的第二代石墨烯智能人工喉(WAGT)在器件柔性可贴附、声音收发系统集成、动作监测系统、轻型可穿戴等方面有了重大突破。首先,第二代石墨烯人工喉采用了更贴合人体皮肤的纹身式薄膜作为衬底,无需胶带粘贴,可直接贴敷在人体喉咙,极大地提高了佩戴舒适感;其次,第二代石墨烯智能人工喉在收发声系统方面有了双重突破,实现了石墨烯的器件级应用至系统级应用的跨越。通过专用电路对声音信号的放大和转换,第二代石墨烯智能人工喉首次将收声系统和发声系统连接起来,实现了声音输入到输出的闭环,并可以通过示波器实时观测喉部运动情况。接着,通过与单片机的结合,该器件可以将人体喉部的不同动作“翻译”成不同的声音,实现了动作发声系统。通过连接解码器,该器件还可以播放任意音乐。最后,第二代石墨烯智能人工喉系统可通过臂包穿戴在胳膊上,首次实现了石墨烯人工喉的可穿戴功能。未来将进行体积更小及功能更多的集成,有望实现像“创可贴”一样贴附在人体喉部并帮助失语者“开口说话”。
清华大学 2021-02-01
含有稠李花色苷的预防老年痴呆保健品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稠李花色苷的预防老年痴呆保健品。按重量百分比组成如下:稠李花色苷30%-50%,稠李多糖10%-30%,高粱米多肽5%-15%,板栗多肽5%-15%,山药提取物5%-10%、茯苓提取物5%-10%、川芎提取物5%-10%、麦门冬提取物5%-10%。对其所具有的预防老年痴呆功能进行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研究,发现该保健品具有预防老年痴呆的活性与功能,可以代替化学合成药物,避免过多的化学合成药物毒副作用,使得稠李花色苷组合物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并且成为可以应用于保健品中的新兴成分。
辽宁大学 2021-02-01
基于遥感影像DN值多元参量定标模型的自适应成像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遥感影像值多元参量定标模型的自适应成像方法,其步骤包括建立成像系统电子学参数与遥感图像的定量数学关系;获取遥感成像系统的位置和姿态参数,并计算成像区域获取成像区域地物覆盖类型、地物反射光谱以及成像区域上空大气和气溶胶参数,根据辐射传输方程计算该成像区域对应的入瞳辐亮度;对每一景遥感影像入瞳辐亮度进行排序得到最大入瞳辐亮度值,并通过成像系统调节成像参数使其不超过成像系统最大输出图像值,然后驱动成像设备获取遥感影像。
北京大学 2021-02-01
植物应答温度和高盐胁迫基因的挖掘和调控机制研究
高温、低温和盐碱胁迫已成为限制作物生产和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本项目历时14年,以重要作物棉花和模式植物拟南芥为材料,将基因挖掘、机理探索与利用紧密结合,分离鉴定了多个温度和高盐胁迫应答基因、高效特异表达启动子及基因表达调控元件,探讨了其调控机制,为作物遗传改良提供了新基因资源和理论支撑。①发现了高温诱导的miRNA可变剪切新机制,探讨了低温胁迫下GhDREB1与激素的调控关系,为阐明植物应答温度胁迫的分子机理提供了新证据。②解析了GhZFP1、GhMT3a和GhNHX1等基因在植物高盐胁迫适应中通过调节Na+积累和清除活性氧发挥作用,为作物抗逆品种改良提供了重要基因资源。③发掘并鉴定了植物组织特异高效启动子和调控元件,阐明了核基质结合序列在提高遗传转化效率和转基因表达水平方面的作用,为植物遗传转化提供了有效表达载体。本成果在Molecular Cell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71篇,其中SCI论文62篇;总影响因子235,影响因子5以上论文15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5.28,他引总计2227次。高温诱导的miRNA可变剪切阐明了环境胁迫与植物miRNA加工的调控关系,是本领域研究的重大发现,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为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4-23
时空周期环境中反应-扩散-对流方程的自由边界问题
反应-扩散-对流方程是生物、物理及化学等科学领域中常用的、成功的数学模型,特别是用来描述种群在对流环境中的传播现象。除了具有深刻的应用背景之外,在反应扩散方程的数学研究中也不断提出新的有挑战的问题,因此关于反应扩散方程的研究一直是偏微分方程的热点之一。 我们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1)种群的传播会受到时间周期环境(比如季节)和对流环境的影响,产生丰富的现象(比如种群的迁移),第一个问题就是在时间周期环境中,结合种群的迁移现象设定新的合理的方程和自由边界条件,研究反应-扩散-对流方程的自由边界问题,揭示时间周期环境对种群传播的影响机制。(2)种群在向新领域传播的时候,往往受到空间位置(如有些地方的温度、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和对流环境的影响,产生复杂的现象, 所以第二个问题就是在空间周期环境和对流环境中,针对单稳定和双稳定非线性项,分析空间因素对反应-扩散-对流方程解和自由边界渐近行为的影响,当自由边界扩张时,给出扩张前锋的渐近形状和渐近速度的精确估计,并给出空间周期环境中种群传播现象的理论依据。 该研究已获国家自然基金委立项支持。
上海电力大学 2021-04-29
用于腹盆部PET、CT 及MR 图像融合的立体定向框架
相关专利涉及一种用于医学影像学诊断、治疗的辅助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用于 PET、CT 及 MR 图像融合的腹盆部立体定向框架,该装置固定后可通过更换装载不同造影材料的定位棒,为不同影像数据添加定位信息,通过“外部特征点提取法”实现任意两组或三组独立影像图像的精确融合。应用范围:可用于任意品牌、型号的 PET、CT 或 MR 机的图像融合,实现了昂贵 PET/CT、PET/MR 机的主要功能,提升了单项设备的应用价值。效益分析:基于相关专利开发的用于腹盆部 PET、CT 及 MR 图像融合的立体定向设备,具有操作简便、成本合理、可重复使用等优点,其主要技术优势和性能指标如下: 一、主要技术优势 (1)可用于任意品牌、型号的 PET、CT 或 MR 机,实现了昂贵 PET/CT、PET/MR 机的主要功能,提升了单项设备的应用价值; (2)该方法能对腹盆腔内固定的解剖部位或相同病变区域同时显示出PET、CT 和 MR 扫描结果。整合后的图像比组成它的各个子图具有更优越的性能,实现信息论中 1+1>2 的效果。 (3)可更加精确、直观、全面地为医生提供盆腔病变范围、形态等解剖结构变化及代谢功能信息,提供单一影像检查难以发现或定位的疾病诊断信息,突出各自的检测优势和特点,为科研、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有效、精确、直观的帮助。 二、主要性能指标 (1)为腹盆部 PET、CT 及 MR 图像提供固定识别位点,实现同层面、不同检查方法的图像的精确融合。
天津医科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92 993 994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