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微通道反应器法合成4'-氯-2-氨基联苯的绿色制备工艺
本发明涉及4'‑氯‑2‑氨基联苯的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通道反应器法合成4'‑氯‑2‑氨基联苯的绿色制备工艺,本发明通过采用一种连续化生产方法,将反应时间从传统的数小时缩短到几十秒至几分钟,生产周期短,反应过程更加稳定,显著提高了反应效率和反应收率;经本发明所述生产工艺得到的4'‑氯‑2‑氨基联苯的纯度达到了93%‑95%,产率达到了80%‑85%。本发明在微通道反应器内反应,可加强传质、传热性能,保持反应温度恒定,避免飞温现象,减少副产物的产生,同时提高了反应过程的安全性,同时微通道反应器内强的传质效果,使得液‑固非均相反应液得到充分地混合,提高了反应效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武汉巴士博技术有限公司
武汉巴士博技术有限公司 2024-11-29
制氢和副产二氧化碳的水煤浆电解工艺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1
世界首套煤炭超临界水煤气化制氢示示范系统
本项目突破超临界水流化床中煤气化制氢反应器的排渣和长时间连续稳定运行等关键技术,从根本上解决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难题,构建了世界首套煤炭超临界水煤气化制氢示示范系统,实现了以超临界水相还原气化煤为核心的新型高效气化制氢完整流程工艺技术的集成与长时间连续稳定生产实验,装置连续稳定运行达 4000 小时以上。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一种苯选择加氢制环己烯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苯选择加氢制环己烯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将钌前驱体溶于助剂的金属盐水溶液中,将该酸性溶液装入高压釜中,在一定温度下液相氢还原一定时间后取出,倾析法水洗数次后,可以得到均一粒径的钌‑助剂苯选择加氢催化剂。将制备的钌基催化剂用于液相苯选择加氢制环己烯反应,在苯转化率为43%时,环己烯选择性可达82%。该制备方法步骤简单,原料易得,成本低廉且工艺绿色环保,具有很好的工业应用价值。
浙江大学 2021-04-13
一种苯选择加氢制环己烯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氧化银/钛酸铅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由钙钛矿型钛酸铅单晶纳米片和沉积在钙钛矿型钛酸铅单晶纳米片上的氧化银纳米粒子组成。采用巴比妥酸辅助的光沉积法制备,通过控制光照强度和光照反应时间,来调节所沉积氧化银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得到负载氧化银纳米粒子的氧化银/钛酸铅纳米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增强了氧化银的催化活性,可用于指导氧化银与其它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复合。
浙江大学 2021-04-13
一种手性的1-(3,5-二氯吡啶-4-基)-乙醇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3,5-二氯吡啶-4-基)-乙醇的不对称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3,5-二氯吡啶(I)在胺基锂的作用下与乙醛反应生成(±)-1-(3,5-二氯吡啶-4-基)-乙醇(II);(B)(±)-1-(3,5-二氯吡啶-4-基)-乙醇(II)在氧化剂的作用下生成1-(3,5-二氯吡啶-4-基)-乙酮(III);(C)1-(3,5-二氯吡啶-4-基)-乙酮在手性配体存在下与硼烷试剂反应,制得单一光学异构体的1-(3,5-二氯吡啶-4-基)-乙醇(IV)。该法较传统手性柱分离(±)-1-(3,5-二氯吡啶-4-基)-乙醇相比,优点突出:(1)反应简单,易于操作,总收率高,光学纯度大于98%;(2)工业制备周期明显缩短,设备要求低;(3)制备成本低,是适合工业生产的方法。
四川大学 2017-12-28
氯取代策略实现高效率和高稳定性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何凤课题组实现了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和稳定性的双重提高。目前何凤课题组研制的氯取代聚合物太阳能电池能量转换效率达到11.2%,是富勒烯类有机太阳能电池体系最高效率之一。 何凤教授介绍,氯原子具有较强的电负性和原子半径,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调节分子的能级结构,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和效率。同时,氯原子在外围有空的3d轨道,可以赋予电子单元或共轭体系更强的相互作用,同时可通过这种强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有效地调节材料的薄膜稳定性,使其器件使用寿命长于其他太阳能电池。 此外,氯取代策略在合成上相对容易而且原材料价格较低,因此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能够大大节约成本,有利于太阳能电池的批量生产和商业化推广。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3
海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
《海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已经2024年11月11日第八届海南省人民政府第47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12月30日起施行。
海南省人民政府 2024-12-03
船舶动力设备振动主动控制技术
        技术成熟度:技术突破         针对船舶机械设备减振降噪需求,提出了结构振动信息作为性能指标的主动减振控制策略。解决了船舶复杂应用环境下,主动减振技术“减振不一定降噪”的难题。攻克超低频、高出力密度主动减振系统执行机构的分析方法和设计关键技术,研发了系列化的电磁式作动器和主被动复合减振器,应用于船舶主机、辅机和管路系统振动抑制。突破了现有主动执行机构低频作动能力的瓶颈,发明了准零刚度作动器,有效覆盖国外探测技术的频率下限,解决了新一代船舶对超低频线谱振动和水下辐射噪声控制的迫切需求。提出了稳定性高、收敛速度快、扩展性强的主动减振核心控制算法并形成工程应用软件。突破了参考输入线谱增强、多频振动均衡控制、控制输出饱和抑制等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解决了主动减振技术实船应用的稳、快、准的难题。研发了首套兼具工作过程自监测、运行故障自诊断、控制效果自评估功能的集成化、模块化主动控制系统,实现了主动减振系统100%国产化。解决了船舶机械设备主动减振系统关键部件自主可控难题。         意向开展成果转化的前提条件:船舶机械设备减振降噪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5-05-19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8 19 20
  • ...
  • 676 67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