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天然碱卤湿分解及卤水精制技术
技术简介: 采用两级常压湿分解蒸发浓缩技术(热泵技术),第一级的卤水经预热到泡点 进入常压湿分解塔顶,卤水自塔顶自流到塔底,塔顶蒸汽经压缩机压缩升压后作 为一级湿分解塔底再沸器的热源对再沸器进行加热,再沸器蒸发的蒸汽进入一级 湿分解塔底,再沸器的凝液和含有 CO2 的气体作为热源预热进入一级湿分解塔 的卤水;一级湿分解塔底完成液进入二级湿分解塔顶,卤水自塔顶自流到塔底, 塔顶蒸汽经压缩机压缩升压后作为二级湿分解塔底再沸器的热源对再沸器进行 加热,再沸器蒸发的蒸汽进入二级湿分解塔底,再沸器的凝液和含有 CO2 的气 体作为热源预热进入一级湿分解塔的卤水,二级湿分解塔底完成液进入蒸发浓缩 工段。 应用前景分析: 对于天然碱行业来说,能源消耗占到生产成本的 70%以上,节能是降低生产 成本的重中之重。采用热泵技术后可使天然碱的蒸发浓缩过程节省大量的热量,天津大学科技成果选编 在天然碱行业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课题组可以提供成熟的天然碱卤湿分解蒸发浓缩工艺包。 经济效益预测: 年产量 50 万吨的天然碱厂每小时可节约蒸汽 80 吨左右,具有相当可观的经 济效益。 技术成熟度:产业化项目 应用领域: 化工分离
天津大学 2021-04-11
硫磺分解磷石膏制硫酸的技术
硫磺分解磷石膏制酸的新思路,突破了硫磺低温分解磷石膏制酸的关键技术,2014年建成万吨级工业示范工程装置,实现磷石膏资源中的硫和钙循环利用,降低磷石膏制硫酸的生产成本,打破制约磷化工发展的瓶颈,推动磷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川大学 2021-04-10
常温保鲜面制食品加工技术
 一、成果简介 馒头、包子等传统面制食品是我国重要的主食种类,在我国粮食加工领域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馒头和包子等生产规模小,辐射半径小。主要原因在于除了冷冻外,缺乏适当的保鲜技术。而且馒头和包子冷冻后用微波加热较困难,口感也受到严重影响。因此,馒头和包子的生产市场受到明显影响。本技术采用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的技术对小麦在制粉前进行灭菌和灭虫处理,大幅度降低面粉微生物含量。同时,采用自动化生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4
减脂再制干酪加工技术
一、成果简介 目前,液态乳是我国乳制品市场的主要产品,奶粉次之,乳制品存在同质化的问题。其中,干酪仅仅占乳制品的0.2%,远远落后于乳品发达国家60%的市场比重。同时,我国市场的干酪品种主要为进口天然干酪,因其价格偏高以及浓烈的发酵型风味难以被消费者所接受。因此,研究适合国人的干酪产品,势必会推动干酪产 业在中国的发展。相比天然干酪,再制干酪具有成本较低,风味柔和等优势,是符合我国消费者需求的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4
合成气制乙二醇技术
目前乙二醇(EG)主要生产路线是石油路线,即石油裂解得到乙烯,乙烯氧化制得环氧乙烷(EO),环氧乙烷水合制乙二醇。 我国是一个缺油贫气,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目前国内煤炭气化技术已经较成熟,煤气化产生的合成气可以经草酸二甲酯加氢合成乙二醇,该工艺路线具有反应条件温和,设备压力等级和材质要求低,催化剂对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在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的形势下,这一技术的开发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其经济性也明显优于石油路线。 合成气合成乙二醇新技术的工艺过程有三个反应,分两步进行:首先一氧化碳与亚硝酸甲酯(MN)羰化偶联合成草酸二甲酯(DMO),反应生成的一氧化氮与氧气和甲醇反应生成亚硝酸甲酯,在反应体系中循环;第一步反应的产物草酸二甲酯再加氢制乙二醇(EG)。其中,亚硝酸甲酯羰化偶联和草酸二甲酯加氢两步反应通过气-固催化反应完成。该技术反应自封闭循环,生产过程消耗CO、H2(经分离的合成气),及氧气,生成乙二醇产品和少量水,是原子经济性较高的绿色化工路线。 华东理工大学发挥化学工程专业优势,与上海浦景化工技术有限公司和安徽淮化集团合作,完成了从催化剂到工业流程的工程开发过程,年产1000吨/年的中试装置一次开车成功,各步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均大于设计值,产品乙二醇质量指标达到优级品标准。目前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3
智能热处理技术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1
固体碱催化剂
和废盐,且催化剂不易回收。发展的趋势是用固体传统的质子酸(硫酸等)和路易斯酸(AIC1。等)催化的催化过程中产生酸酸取代液体酸、用多相催化取代均相反应, 以减轻环境污染提高生产效益。本顼目所开发的固体酸具有如下优点:(1)催化活性高、催化剂用量少;(2)易与产物分离,重复使用高;(3)生产过程中污染少。并且在酯类香料的合成中显示很高的催化活性,如:丙酸异戊酯的收率可达98.2%;丁酸苄酯的收率可达96.9%;己二酸   二丁酯的收率可达98.O%以上。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1
固体碱催化剂
项目概况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和绿色化学的兴起,传统的均相碱催化剂(KOH、NaOH 等)已 不再适应现代化工发展的需要。寻求高活性、高选择性以及可重复使用的固体碱催化剂已成 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固体碱催化剂的应用在我国处于刚起步阶段。本项目所研制的固体碱催 化剂不受空气中 H2O 和 CO2的毒化作用;并在苯酚烷基化,醛缩合,环氧丙烷的水解、醇解 和氨解,生物柴油制备以及硝基苯法制 4-硝基二苯胺等碱催化反应表现出了良好的催化性能。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3
过瘤胃甜菜碱
选用不同添加水平的过瘤胃甜菜碱进行肉羊的饲养试验,经过 60 天的育肥后进行屠宰试验。研究过瘤胃甜菜碱对肉羊脂肪酸的组成、 含量及相应的调控因子的影响。并重点关注锻炼脂肪酸中的己酸、辛酸、硬脂酸、亚麻酸的含量及比例。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 2.9g/kg 的过瘤胃甜菜碱可以提高 9-10 月龄湖羊饲料的转化率和屠宰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肉羊的脂肪沉积。
扬州大学 2021-04-14
碱含量测定仪
产品详细介绍检测方法:ISE法测试指标:混凝土及原材料的碱含量,即等当量氧化钠含量Na2O(%)产品型号:NJAL-H生产厂家:北京耐久伟业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用途:混凝土原料中含有碱(钾、钠离子),当混凝土处在足够湿度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混凝土中的碱(钾、钠离子)会与粗细骨料中的活性硅发生反应,造成结构膨胀和开裂,即发生碱骨料反应。由于碱骨料反应会对混凝土结构造成有害影响,国内外非常重视混凝土碱含量限值。根据《混凝土碱含量限值标准》CECS 53:93,《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定标准》CECS 220:2007等相关标准,混凝土碱含量是指混凝土中等当量氧化钠的含量,以kg/m3计,混凝土原材料的碱含量是指原材料等当量氧化钠的含量,以重量百分率(%)计。等当量氧化钠含量是指氧化钠与0.658倍的氧化钾之和,即 “等当量氧化钠含量=Na2O+0.658×K2O”。本仪器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Ion Selective Electrode, ISE法),利用美国进口复合钾离子电极和复合钠离子电极在室温下快速测定混凝土(包括新拌混凝土、湿混凝土、硬质混凝土粉状样品等)以及混凝土原材料(包括水泥、化学外加剂、掺合料等)中的碱含量(%)执行标准:1) 《混凝土碱含量限值标准》CECS 53:932)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定标准》CECS 220:2007产品特点:1) 试验周期10分钟快速测量混凝土碱含量2) 特有抗离子干扰剂,强化离子浓度同时去除各种金属的干扰作用3) 高精度钾、钠离子复合电极,性能稳定4) 大屏幕液晶直显,手持式打印机即时打印,使用操作合理5) 独有自诊断功能,独创上位机分析软件6) 大容量数据存储,可存储100个测试数据7) 数据连续记录,安全可靠测试对象:新拌混凝土、湿混凝土和混凝土原材料。检测原理:NJAL-H型手持式碱含量快速测定仪,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ion selective electrode)ISE法,快速测定混凝土、砂石子、外加剂等水溶性物质的碱含量。使用时预处理混凝土或其他样品。将两个预先活化并标定过的电极按说明浸入混合溶液中,其中一个测量钠离子含量,另一个测量钾离子含量。仪器可通过测量的电压数据(mv)利用标定曲线转化为Na2O 和K2O 含量(%),将结果输入主机中的计算公式后自动获得混凝土碱百分比Na2O(%)。电极活化后每个实验过程只需要10分钟。系统配置:1) NJAL-H手持式混凝土碱含量快速测定仪2) 复合钠离子选择电极3) 复合钾离子选择电极4) 标定溶液,离子强度调节剂,电极填充液5) 充电器6) 手持式微型打印机技术参数:•电源电压:AC 220V•工作电压:DC 7.2V• 测量精度:≤10%•打印机工作电压:DC 5V•数据存储量:100•PC通讯参数:波特率 2400•采集周期:10min•待机时间:>48 hr•整机重量:240 g•液晶尺寸:128*128测试步骤:1) 活化电极2) 试样称重,按说明书进行预处理3) 标定电极并测量待测试样溶液4) 显示测量数据测试结果:1) 混凝土碱含量百分比(%)2) 混凝土氧化钠百分比(%)3) 混凝土氧化钾百分比(%)测量范围:0.001%~30.000%测量精度:±10%操作温度:0℃~45℃。分辨率:0.001。
北京耐久伟业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739 74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