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党参多糖硒化的方法及其应用
人每日硒需要量约为 50-200ug,中国有三分之二的地区缺硒,补充无机硒可引起蓄积毒性。有机硒易吸收,且毒性小。植物硒多糖是有机硒的重要类型,不但具有无机硒的活性还具有多糖的各种生理功能。党参多糖已证实具有提高免疫,抗肿瘤,益智等多种活性。将硒与党参多糖有机结合不但可以提高党参多糖的功效,同时起到补硒作用。最大程度发挥党参多糖及硒的药用价值。 
兰州大学 2021-04-14
齿轮动态性能的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变速箱中齿轮的动态性能直接影响其承载能力和振动噪声,齿面接触斑点的分布区域和形状以及齿轮传动误差已经成为衡量齿轮副啮合性能的重要指标。为了能够准确预测误差齿面的动态性能,我们从理论以及实践方面对齿轮的动态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猪日增重TEF-1基因及其在猪分子标记辅助育选择中
研发阶段/n可用于猪生长速度的遗传改良,在猪的遗传改良中生长速度性状一直是改良的重点,提高生长速度可缩短生长周期,节省饲养成本,但这个性状的测定也必须等到猪长到上市体重,因此测定工作需要花费成本,用专利6,7和8可以进行早期选择,节约测定成本,缩短世代间隔,提高生长速度。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天津“云脑”中心在抗疫方向的应用
天津大学医学工程与转化医学研究院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中电云脑(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充分发挥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试点工程天津“云脑”中心自身的大数据平台及计算技术优势,连日来针对疫情发现、分析和预警技术,以及远程诊疗方案取得多项重要成果。据悉,作为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智能医学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依托建设单位,天津大学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于2017年联手组建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试点工程天津“云脑”中心,中心现已搭建起医疗大数据服务云脑平台,开展医疗数据的远程收集、处理工作,并研发了面向医疗大数据的优化处理和利用技术。在疫情预测预警方面,基于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的经济行为、人口分布及迁徙等统计数据,集合当前的疫情病例数据,应用人工智能和科学计算技术,“云脑”重点实现了:城市人口流动输入性疫情预警:以日为周期监测城市流入人口的数量、来源分布以及来源城市疫情状况,对各市的输入性疫情进行预测和预警;城市疫情预警:融合经济数据、疫情状况、人口流动分布以及病毒感染特点对未来一周的疫情进行预警;疫情状况与经济行为指数相关度追踪:基于政府部门发布的经济相关数据,分析经济行为与疫情的相关程度,为政府相关部门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数据。天津“云脑”在面向新冠肺炎的远程诊疗方面已准备就绪,即将进入临床测试阶段。“云上诊室”基于物联网、远程通信、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时将来自医疗科室、影像科的新冠肺炎患者的诊疗数据经由高速网络同步传输到会诊中心,并可向医疗系统共享疫情医疗数据,集合呼吸科、感染科、内科、重症医学科、反射科等专家进行网络会诊,进而实现专家与病患、专家与医务人员之间异地“面对面”的互动,减少院内聚集性感染,缓解疫情下紧张的医疗资源,为疑似病患提供就诊空间,为确诊患者争取救治时间。“云上诊室”相关成果将用于:远程影像诊断:构建实用高效、稳定可靠的远程医疗影像服务平台,存储区域内的影像资料索引信息,并能够直接调用新冠肺炎的患者信息与CT等影像诊断报告;远程重症监护:实时在线监护新冠肺炎病患信息、影像、视频资料,并通过线上会诊室,对病患出具诊断治疗指导意见;新冠肺炎智能辅助诊断:实时采集病患的生理数据,构建针对新冠肺炎的数据病例库,利用机器学习等技术,辅助临床诊断;提供第三方对接标准接口:为多媒体设备、应用、网络平台等提供第三方的对接标准接口,实现可扩展、模块化。
天津大学 2021-04-10
热管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开发与应用
热管技术32年产学研,形成了以碳钢-水热管换热器为代表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节能装备,已用于钢铁、电力、石油、化工等领域及青藏铁路,并出口俄罗斯、韩国、印度等国家;技术领先国外至少20年,一般节能效果均可达到6~12%,最高可达20~30%。圣诺热管公司2008年销售超过2亿元。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Toll 作用蛋白(Tollip)在脑卒中疾病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一种 Toll 作用蛋白(Toll-interactingprotein,Tollip)基因在脑卒中疾病中的功能和应用,属 于基因的功能与应用领域。本发明以 Tollip 基因敲除小鼠为实验对象,通过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 结果表明与野生型对照小鼠对比,Tollip 基因敲除小鼠脑袋梗死体积明显减少,神经功能明显好转,脑 袋死亡的细胞
武汉大学 2021-04-14
循证医学在妇产科学的推广和应用
本项目针对妇产科临床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采用定性或定量的分析研究,科学评价现代医学研究中获得的最新研究证据,得出相对全面客观、完整综合的具有普适性指导意义的结论意见,并将这些科学的结论意见推广应用于妇产科临床实践,为患者诊疗决策的科学化、规范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坚实的基础。 本成果在妇产科常见病包括妇科肿瘤、产科疾病、生殖内分泌疾病、生殖健康与计划生育的诊断、治疗决策的科学化、规范化,妇产科超声诊断及妇产科麻醉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经省内外各妇产科同行推广应用,得到实践验证,效果显著。
四川大学 2016-04-26
快速冷却技术在肉制品生产中的应用
一、成果简介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重视,由于肉制品自身的特性,在自然环境中容易腐败变质。肉制品在冷却过程中特别是在20℃~60℃温度范围内,细菌特别容易繁殖,因此熟肉应该尽快地冷却以通过这个危险区,以抑制和减少微生物繁殖,减少熟肉被微生物感染的机会。 目前肉制品冷却的方法主要有:空气冷却、冷水冷却。空气冷却方法简单,成本低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4
植物乳杆菌KLDS1.0386与色氨酸混合物在制备预防结肠炎的药物中的应用
1、技术分析(创新性、先进性、独占性)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且易复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两种疾病类型。过去一直认为IBD是“西方疾病”,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和新西兰等发达国家,而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亚洲国家的IBD发病率急剧上升,目前,IBD已发展成为全球性的疾病。IBD临床表现为腹泻、便血、体重降低等症状,UC主要影响结肠黏膜,引起血便,CD可在整个胃肠道呈节段性分布,引起瘘管,由于IBD反复发作,病程较长,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目前,IB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宿主肠道的共生微生物失调引发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反应紊乱进而导致遗传易感宿主出现肠道炎症。目前IBD的治疗方法主要为药物治疗,容易引起机体代谢紊乱或产生特异性不良反应等毒副作用,不适合长期使用,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缓解IBD的方法至关重要。 色氨酸作为必需氨基酸,在人体内不能合成,需从饮食中获取,很多研究发现色氨酸在维持肠道微生物和肠粘膜免疫之间的平衡发挥重要的作用。最新的研究表明色氨酸调节肠道免疫的本质并不是色氨酸本身,而是在肠道微生物的作用下,色氨酸分解为吲哚及吲哚酸衍生物,其中吲哚-3-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作为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的高亲和配体,可激活免疫系统,增强肠上皮屏障,以及肠道激素的分泌,从而发挥抗炎、抗氧化或抗毒性作用[7, 8]。但肠道微生物利用色氨酸的能力有限,本研究以乳酸菌作为实验对象,筛选出一株能够高降解色氨酸的乳酸菌,以期开发出高效、安全的缓解结肠炎的天然药物。 乳酸菌是益生菌的主要来源,主要从酸奶、泡菜等发酵食品中分离得来。乳酸菌除广泛应用于食品中外,已被证明可有效预防或治疗各种疾病,例如免疫调节、降胆固醇、抗肿瘤等益生功能。乳酸菌可通过黏附定植到肠道,调整肠道微生物结构,激活机体免疫,从而发挥出相应的益生功能。大量体内、体外及临床研究证实不同种属乳酸菌具有缓解肠道炎症的功能,但乳酸菌与色氨酸对结肠炎的预防作用报道较少。 本项目创新地研究植物乳杆菌KLDS1.0386与色氨酸混合物在制备预防结肠炎的药物中的的作用及应用,目前国内外尚无相关研究及技术。本项目具有良好的先进性和独占性。
东北农业大学 2021-05-10
鬼鲉或其肝脏提取物在制备提高免疫力的保健品或药品中的应用
【发 明人】唐于平;刘欣;段金廒;林祥志;林汝榕【摘    要】本发明公开了鬼鲉或鬼鲉肝脏提取物在制备提高免疫力的保健品或药品中的应用,本发明以资源丰富的海洋资源鬼鲉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药理实验筛选鬼鲉的药理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鬼鲉及其肝脏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提高免疫器官指数,减少免疫器官损伤,增加免疫细胞的数目,提高血液中和细胞因子含量以及促进脾淋巴细胞的分裂增殖的作用,显示出非常好的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并且对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均具有很好的增强作用,且实验结果表明用药安全可靠。鬼鲉资源丰富,可开发成新的提高免疫力功效的保健品或药品,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4 35 36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