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混合动力公交车在线自学习能量管理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公交车在线自学习能量管理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出厂时设置的初始能量管理策略控制发动机和电动机的转矩分配,随着公交车在固定路线上的运行,获得初始策略对应的动作值函数后,可以从该动作值函数出发,通过公交车在道路上的往复运行,在线、自主地学习适合于公交车运行路况的能量管理策略;本发明充分利用混合动力公交车在同一路线上往复运行的特点,采用自学习的方法来获得适用于公交车运行路况的能量管理策略,具有能源分配合理、燃油经济性高、尾气排放少、鲁棒性好、节能环保的特点。
浙江大学 2021-04-11
安徽大学在生物分子动力学荧光成像领域取得新进展
项目成果/简介:观测活细胞内生物大分子的动力学过程和信号小分子对生物大分子的调控作用对于探索生理病理新机制及疾病治疗新方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我校物质科学与信息技术研究院张忠平课题组(张瑞龙、田肖和、韩光梅、刘正杰),针对上述关键科学问题,通过设计一系列多响应、多重定位的新型光学探针,实现了活细胞内信号分子对蛋白/酶活性的调控以及遗传物质动力学的分子影像分析,在理解细胞内生物分子动力学领域取得了重要科学发现。代表性进展主要包含:(1)气体信号分子对细胞内酶活性的调控; (2)膜穿透性碳点对活体内DNA和RNA结构及动力学的超分辨影像分析;(3)超分辨成像揭示活性氧调控线粒体核蛋白动力学;(4)超分辨STED和电镜关联成像对细胞微管蛋白超精细结构的分析。 上述进展解决了生物探针对细胞内多种组分和细胞器的特异性识别问题,不仅有效避免了荧光光谱的重叠,还同步结合电镜对生物大分子精细结构的进行研究,为我校双一流学科生物医学探针和成像方向再添新成果。
安徽大学 2021-04-10
一种超滤膜成孔剂溶出动力学实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滤膜成孔剂溶出动力学实验装置,包括动力驱动装置、内槽和外槽;所述内槽内设有第一搅拌头,所述外槽内设有第二搅拌头;所述动力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搅拌头和第二搅拌头的转动;所述外槽内设置用于固定内槽的支架;所述内槽内设置有放置架,所述放置架与水平面夹角为30‑45度。本实用新型的超滤膜添加剂溶出动力学实验装置可以实现准确控制凝胶浴温度,可开展温度对添加剂溶出动力学的影响等相关实验研究。保证凝胶浴中各个点位添加剂的浓度始终是均一的,有效克服取样点位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使得实验结果更精确,更有效的研究超滤膜成孔剂溶出动力学。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燃料电池重型商用车液氢动力系统平台关键技术
亿华通是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欧阳明高院士团队培育的新能源科技公司,是车辆与运载学院科研成果转化的典型代表。亿华通于 2020 年 8 月 10 日登陆科创板,被业内称为“中国氢能第一股”,专注于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的研发及产业化。 2020 年 9 月 8 日,由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李建秋教授团队牵头研发的燃料电池液氢电动轮重卡于服贸会正式亮相,燃料电池液氢电动轮重卡为北京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成果,由清华大学联合福田汽车、亿华通等单位共同推进。新型重卡搭载了“燃料电池重型商用车液氢动力系统平台关键技术”。据李建秋教授介绍,此项技术的载体先后历经了客车、卡车,后逐渐拓展到重型车辆。在研发过程中,李建秋教授团队先后攻克了大功率燃烧电池发动机技术、车载大容量液氢储供氢技术以及轮毂电机驱动的电动桥技术等难关,实现了重卡领域里程碑式的技术突破,使本次展出的项目成果成为全球首台同时集成这三项关键技术的重卡。另外,这款新型重卡的所有关键零部件均为国内企业自主研发、试制,代表着我国在重型车辆电动化方向的研发已达国际先进水平,站上了引领行业发展的技术制高点。
清华大学 2021-04-13
科研进展|西湖大学杨剑团队开发MeDuSA研究细胞状态动力学
北京时间2023年7月13日23点,Nature Computational Science在线发表了西湖大学博士研究生宋立阳领导的一项研究,题为“Mixed model-based deconvolution of cell-state abundances (MeDuSA) along a one-dimensional trajectory”。
西湖大学 2023-07-17
一种用于降低液压机装机功率的动力装置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降低液压机装机功率的动力装置,动力 装置包括电动机、变频器、控制器、转速传感器、油泵和飞轮;电动 机上依次连接所述变频器、控制器和转速传感器,飞轮和油泵分别安 装在所述电动机的转轴上,转速传感器用于采集飞轮的转速并传送给 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转速传感器的转速并根据此转速信号控 制变频器的输出电压和输出频率,以在飞轮转速下降时调整电动机定 子绕组的频率和每相电压,从而使电动机定子绕组频率和每相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微元动力——轻量级全感知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
北京微元动力机器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位于中关村国防科技园1号楼1008 ,由顶尖双一流工科院校以及综合性院校科研技术团队创立,本着“探索创造无限可能”理念,致力于用技术与创新为世界带来机器人的新奇体验。公司在“AI算法与软件技术、智能硬件技术、机器人技术”方面有着多项核心技术并具有强大的研发团队。目前针对AI+机器人基础教育、AI+机器人职业教育、大学科研实践、青少年教育推出了多款产品,并成为首届“全球青少年图灵计划”合作单位,2020年疫情期间公司自主研制的室内巡检测温机器人在重庆两江新区投入运行。领先技术,致力教育,凭借核心技术及课程体系,与世界500强企业物流行业巨头京东、中国500强外企培训集团FESCO、多家双一流高校等深度合作。共同推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走进社会,同时提供更优的轻量级全感知机器人解决方案,助力中国创新能力提升。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2-26
新型废水处理功能材料及其工程应用
本项目围绕我国典型工业废水处理/城镇污水提标处理关键技术难题,通过基础研究-材料开发-技术发明-工程应用,设计开发了一系列经济、高效的新型废水处理功能材料及其水处理集成技术,并应用于典型工业废水/城镇污水处理工程。本项目开发的新型废水处理功能材料及其水处理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多个城镇污水提标改造/典型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等水处理工程,解决了相关行业废水处理中的诸多难题,促进了相关行业的节能减排,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提升了城镇污水/工业废水处理的技术水平,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浙江大学 2021-04-11
碳纤维缠绕成型技术及其工程化应用
北京化工大学先进复合材料研究中心依托学校211工程项目引进了先进的MAW-20-LS1-6型六维缠绕机,该缠绕机可实现芯模转动、机械手臂的水平、上下和前后移动以及丝嘴的旋转和摆动功能,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台实验室用的六维缠绕机。目前中心已建成一套先进的碳纤维缠绕工艺技术研发平台,利用CNC21计算机缠绕控制软件和ETS计算机纱线张力控制系统,可制备最大直径为0.5米、最大长度为1.5米的多种碳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制品,还可用于其它高性能纤维(Kevlar、PBO、GF)等复合材料制品的成型。中心先后承担了数项国家863和民口配套项目,重点开展高性能碳纤维(T700、T800、T1000)以及其它高性能纤维(Kevlar、PBO、GF)界面相容的树脂体系及成型工艺研究,研发了系列化的缠绕用环氧树脂体系,实现了高性能纤维的强度转化。还研发了如Φ200mm壳体、复合材料线轴以及高压气瓶等制品。中心可开展高性能纤维缠绕成型的结构设计、树脂基体、成型工艺以及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合作研究或者技术转让。应用范围为碳纤维缠绕成型可充分发挥其高的比强度、比模量以及低密度的特点,可应用于压力容器、大型贮罐、高压管道、火箭发动机壳体等国防和民用领域。
北京化工大学 2021-02-01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全国先进独立学院 ●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院)校 ●中国影响力“独立学院” ●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基地 ●教育部-- 中软国际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深度合作伙伴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湖北省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 ●湖北省平安校园 ●湖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学院简介 学院国标代码:13238 湖北招生代码:4627 【办学性质】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始建于2002年,是由湖北工业大学举办,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在第二批本科招生,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 【办学理念】 学院秉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建设应用型大学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深化内涵建设,锐意改革创新,积极推进“4321”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实施“学历证书+职业证书”双证书教育制度;围绕产业需求和职业标准构建“四位一体”的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办学优势】 *学院地处风景秀丽的武昌南湖之滨,毗连湖北工业大学,地理位置优越,学术氛围浓郁。 *学院教学及生活设施齐全,师资与管理队伍精良,是莘莘学子明德修身、探求真知的理想殿堂。 *学院每专业均配备高水平教学实验室,另可共享湖北工业大学各类重点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图书馆等教学资源。 *本院学生报考湖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同等条件优先录取。 *本院学生可就近辅修湖北工业大学第二专业和攻读双学位。 *本院学生可直接参加湖北工业大学各类校园社团和科技文化活动。 *本院学生与湖北工业大学共享校园人才市场资源,可获得更大的就业空间和高质量就业机会。 【专业建设】 学院以湖北工业大学“绿色工业”学科优势为依托,着力建设机械制造、电气通讯、土木建筑、生化工程、工业设计、经济管理、外国语等七大专业群,已形成以工学为主,经、管、文、理、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设有八系三部一学院,即机械工程系、电气信息系、生化工程系、土木工程系、管理系、经济系、外国语系、艺术设计系、公共课部、马列课部、体育课部和中兴通讯学院,开设有38个本科专业,17个专科专业,其中物联网、生物工程、物流管理三个专业被列入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电子信息工程和环境设计被列为湖北省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土木工程专业获批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目前全日制在校学生近11000人。 【产教融合】 学院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加快转型步伐,先后与阿里巴巴、华润新龙、深圳五鑫、成都华迪、武汉软帝、中铁大桥局、武汉嘉禾装饰等一批行业知名企业,拓展了包括订单班、学徒制、共建实训实习基地等多种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尤其是紧密结合本地信息技术产业转型升级需求,2015年开始与全球500强企业——中兴通讯公司进行深度合作,共建中兴通讯学院,协同打造通讯工程、物联网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群。学院和中兴通讯公司共同投资1500万打造的“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基地”,成为国家级的产教融合创新示范引领项目;2016年学院联手知名的软件服务商——中软国际,共建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并获两项“教育部·中软国际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2017年学院成为阿里巴巴跨境电商“百城千校”合作伙伴。 【素质教育】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和多样化的发展要求,注重通识教育和专业培养相结合,学院在全国本科院校中率先开设职业核心能力系列课程,开展30多种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工作;开办考研辅导班、四六级英语培训班;成立有大学生艺术团、金石合唱团、体育运动大队等60多个学生社团。近三年来,本院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软件设计与开发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制造创新大赛等众多国家级的科技创新和技能竞赛中,赢得400多项奖励,获奖数量和层次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茅。 【学籍管理】 学院对符合学籍管理规定、成绩合格的毕业生颁发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学士学位。 【助学体系】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奖、助、贷、勤、补、减体系完善。学院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素质发展奖学金、考研究生专项奖学金、企业冠名奖学金、生源地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岗位、特殊困难补助及特殊困难学费减免等,积极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奖助覆盖率达到55%。 【师资力量】 学院全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拥有一支治学严谨、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目前,教师总数为530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教师总数80%以上,副高以上职称者达50%,双师型教师占比已达到35%。学院还积极提供条件选派和资助教师赴国(境)外研修,目前拥有境外学习或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超过10%。同时学院聘请一批知名高校教授及企业家为兼职教授。 【就业服务】 学院积极拓展就业渠道,面向行业需求,建立100多个校企合作就业实习基地。通过建立与企业无缝对接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学院毕业生综合素质得到社会良好评价和用人单位认可,多年来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校园建设】 学院占地面积千余亩,校舍面积20余万平方米,建有专业实验室42个,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70余万册。学院建有各类交流中心、标准化学生公寓、现代化图书馆、先进的网络信息化平台等完备的教学和生活设施。所有教室全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学生公寓配备安装了冷暖双制空调、热水洗澡系统、宽带网络;学院建成了集教务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OA办公系统、校园卡系统、学生收费系统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等十余个应用系统于一体的校园网络信息化平台。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85 86 87
  • ...
  • 456 45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