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水质COD、氨氮和pH在线监测仪
水质三项指标在线监测仪(同时监测PH、NH3-N、COD三项指标)是由我校生命科学分离科学研究所的梁恒教授领导的课题组于2001年完成原理性样机。该仪器于2001年9月29日通过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技术成果属于国内首创,在顺序注射自动监测水质仪器研究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所测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标准。该集成仪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本仪器采用以注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低碳生活污水高效脱氮除磷技术
该技术 COD 消耗量节省 40%以上,有效解决了现阶段污水脱氮除磷中碳源不足的问题,可提高脱氮除磷效果,除磷效率接近 100%。该项技术,还可灵活应用到现有的污水处理工艺中,如连续流的 A2/O、或续批式 SBR 工艺等。该技术除了有效提高碳源利用率外,还可降低氧气消耗量 30%,减少污泥产量 50%。此工艺的最大特点是,利用反硝化聚磷菌生物学特性达到“一碳两用”的目的, 有效提高脱氮除磷效率。
扬州大学 2021-04-14
单原子铁-氮-碳氧还原催化剂
纳米石墨烯是经由有机合成路线制备的稠合苯环组成的纳米片状材料,其结构可以在有机合成过程中精确控制,并通过碳谱、氢谱等手段表征。研究团队以自制的纳米石墨烯、商业化的含氮化合物、铁盐和二维石墨烯为前驱体,经过高温焙烧和酸洗处理,最终得到了高效的酸性氧还原催化剂。催化剂合成过程中,高温条件下三聚氰胺提供的氮原子倾向于取代纳米石墨烯的边缘碳原子,并以此锚定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4
厌氧同时脱氮除硫新工艺
项目的背景及目的 很多高浓度有机废水(如糖蜜酒精废水、味精废水、抗生素废水、磺胺制药废水等)同时含有高浓度硫酸盐和高浓度还原性氮(有机氮和/或氨氮),使得厌氧生物处理复杂化:①硫酸盐还原菌与产甲烷菌竞争基质(乙酸、H2等),②硫酸盐还原作用的产物硫化氢浓度很高时,会引起产甲烷菌活性的降低,③有机氮氨化后产生大量氨氮,抑制厌氧细菌活性,并给后续处理工艺带来脱氮要求。厌氧同时脱氮除硫新工艺的提出目的就是在厌氧处理同时含高硫酸盐和高还
南开大学 2021-04-14
厌氧同时脱氮除硫新工艺
研究方向:水资源与水污染控制工程与技术、研究方向包括高浓度有机废水和难降解有机物废水、含高氮高硫废水的厌氧和/或好氧生物处理、膜生物反应器、水中营养物氮、磷等的处理、微污染水源的生态修复及微污染水源的饮用水处理。 项目简介: 很多高浓度有机废水(如糖蜜酒精废水、味精废水、抗生素废水、磺胺制药废水等)同时含有高浓度硫酸盐和高浓度还原性氮(有机氮和/或氨氮),使得厌氧生物处理复杂化:①硫酸盐还原菌与产甲烷菌竞争基质(乙酸、H2等),②硫酸盐还原作用的产物硫化氢浓度很高时,会引起产甲烷菌活性的降低,③有机氮氨化后产生大量氨氮,抑制厌氧细菌活性,并给后续处理工艺带来脱氮要求。厌氧同时脱氮除硫新工艺的提出目的就是在厌氧处理同时含高硫酸盐和高还原性氮有机废水(简称高氮高硫废水)时创造适当条件,在厌氧处理阶段,把有机氮和氨氮转化为氮气,把硫酸盐转化为单质硫,同时降解部分有机物。这种新工艺能够消除硫化氢对厌氧工艺的影响,同时免除后续工艺脱氮的负担,从而为高氮高硫废水的处理开辟高效低耗的新途径。利用厌氧氨氧化菌与硫酸盐还原菌之间的耦合作用处理高氮高硫废水。 
南开大学 2021-04-13
全自动凯氏定氮仪SKD-1000
全自动凯氏定氮仪(蛋白质测定仪)是根据经典凯氏定氮原理设计的一套自动智能测检测仪器,广泛应于检测粮油食品、乳制品、饮料、饲料、土壤、化肥、药物、沉淀物和化工产品中氨氮、蛋白质氮的总体含量,是产品质量检测的重要理化分析仪器。 SKD-1000全自动凯氏定氮仪使用全新长寿命设计,高级微机智能控制,液晶彩色触摸屏操作,中文菜单式界面完成人机对话操作, 自动完成加酸、加碱、加稀释液、蒸馏、滴定、清洗、存储、打印等一系列标准化过程,滴定采用国际标准颜色法判断(颜色传感器),该仪器操作方便,数据准确、性能稳定。 *使用稳定可靠的红、绿、蓝三基色判断,并实时显示三条曲线、标准酸滴定量、蛋白质(氮)含量。帮助用户实时监察蒸馏、计算、滴定过程,使得用户做到心中有数; *最小滴定体积由0.8μl起,根据标准酸浓度自动调整最小滴定体积的高精度智能滴定系统,专业的精工柱塞泵,确保测试精度和使用的高可靠性。 *具有各类安全门检测、试剂液位检测、冷却水水流、水压的自动实时检测等报警提示功能; *具有对蒸馏杯的温度实时检测和控制;*具有对防护门的是否关闭实时检测和提示功能;*手动、自动双模式随意切换,整个测试过程实时显示,能判断氨气是否完全蒸馏,判断数据的正确性。*蒸馏器采用双液位控制(双保险),杜绝蒸馏杯干烧。 *具有冷凝水断流样品保护功能。 *间隙式加碱,确保酸碱反应在可控状态,避免无蒸汽状态下酸碱剧烈反应产生热量而使氨气逸出。*蒸馏功率可调:确保低浓度样品有很好的回收率。*自动加酸、自动加碱、自动加稀释液、自动蒸馏、滴定(蒸馏和滴定同时进行)、自动保存、自动打印、计算结果 *仪器整机使用防腐耐蚀长寿命的ABS工程塑料,保证仪器绝缘; *仪器内部管路采用自主研发的防腐管路,保修3年; *各种试剂均采用液泵计量加液,以ml计量。 *滴定和蒸馏同时进行,中和蒸出的氨气,尽可能避免氨气的逸出,并同时减少检测时间。 *真正的不间断蒸馏:蒸汽恒定,补水时间蒸汽不间断。保障氨气顺利蒸出。*反应杯外置,不受外界光源的影响,有效的提高抗干扰能力。 *数据和检测条件可溯源 *可选配:天平数据自动输入、检测数据无线传输到电脑,软件可无限制存储数据。 消化管排空功能。         仪器待机状态时,冷却水阀自动关闭。
上海沛欧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2021-12-16
胶原纤维固载金属离子吸附材料
成果描述:电子、汽车、化工、冶金等工业企业每年要排放大量的氟磷砷废水。众所周知,过量的氟将引起“氟骨症”;磷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砷是强致癌物质,被列为第一类重点监测的环境污染物。此外,我国许多地区作为饮用水的地下水中其氟磷砷也严重超标,如果直接饮用将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本技术以制革厂的边角料制取胶原纤维,将具有强配位结合能力的无毒金属离子固载在胶原纤维上制备新型吸附材料,该吸附材料将对氟磷砷等无机阴离子等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见下表)。该吸附材料不仅可用于氟磷砷等无机阴离子的吸附,而且可用于水体中染料、有机物及微生物的吸附。此外,由于该吸附材料为纤维状,吸附是在材料的表面进行,因此该类吸附材料的吸附和解吸速度快。该吸附材料可生物降解,对环境无污染。 该技术已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A、胶原纤维固载金属离子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专利号:ZL2004100401450;B、胶原纤维固载金属离子吸附材料对蛋白质的吸附分离,专利号:ZL200610021271.0)。市场前景分析:主要用于废水中氟磷砷等无机阴离子、染料、表面活性剂等的吸附去除。该类废水约占整个废水量的15-20%,市场需求很大。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与传统吸附剂相比,具有吸附容量大、吸附速度快的优点。吨水处理成本降低50%左右。国际先进。
四川大学 2021-04-10
新型环保型香烟焦油吸附剂
研发阶段/n(1)产品特点:本品主要用于替代传统复合烟棒中活性炭或分子筛的新型环保型香烟焦油吸附剂,一般可使烟焦油达到10毫克以下,且基本不改变烟味,在不失去烟民和市场的前提下,又使香烟对烟民的毒害大大下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它与传统的烟焦油吸附剂的最大区别在于,在降焦的同时又基本不改变烟味,并且环保、无任何毒副作用。该产品已正式获得国家授权的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0810197356.3 。(2)产品的主要技术参数和用法用量细度:50-100目。外观:深灰色或灰黑色均匀颗粒物
武汉理工大学 2021-01-12
辐射技术制备水处理用氟吸附树脂
已有样品/n该项目采用电子束辐射技术研发高性能水处理吸附水中氟离子的树脂材料。利用电子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辐射高分子基材产生活性点诱发化学反应,在粉体微球表面导入有吸附分离功能的官能团。本项目开发一种基于纤维素基材的高效除氟吸附树脂。利用电子加速器辐射接枝技术结合化学修饰在微晶纤维素基材表面上导入对氟有选择性吸附能力的功能单体。通过对辐射接枝条件的控制和单体种类的筛选,实现具有高效除氟特性的吸附树脂的合成。在此基础上,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1-12
新型石油及石油产品吸附材料与装置
ü 新型吸附材料与装置用于收集陆地和水面的石油或石油产品,同样也可应用于水处理设备中去除乳化石油产品、工业、生活油脂等。这种新型材料具有高油容性:35-40公斤/公斤;可吸附物质系列广泛;吸附速度高:3-4公斤/分钟/公斤;可以挤压释放吸附油品500次以上;工作的温度范围:水:+4℃-+50℃;空气:-20℃-+50℃;对于各种石油产品的油容稳定,当挤压时可释放70%的吸附石油产品。ü 自行设计的分离器适用于分离稳定与超稳定水包油乳液型水流的高效工业装置。该分离器用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2 13 14
  • ...
  • 112 11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