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小学科学资源箱动物资源箱
动物资源箱  型号:QSD1303 实验清单: 观察鱼的特征         观察鸟的特征         观察两栖动物的特征 观察爬行动物的特征     观察哺乳动物的特征
青华科教仪器有限公司 2021-08-23
呼吸道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仿真平台
该成果应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和虚拟仿真技术对呼吸道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过程进行仿真模拟,通过事件发现与报告、流行病学调查、事件现场处置、事件总结报告的四个阶段以及实时的结局监测,突出以公共卫生应急核心胜任力为导向,培养学生熟悉应急处置过程中的15个知识点和掌握应急处置的14种能力。学生通过虚实结合,反复训练利用或设计实验,从而提高学生对突发卫生公共事件现场的处置能力。该平台基于真实案例构建数据库,利用传染病动力学SIR(susceptible-infected-recovered,易感者-感染者-恢复者)模型和虚拟场景,模拟呼吸道传染病突发事件的自然进程。针对应急处置的三个关键问题,即判断事件性质、调查时间原因和控制事件进展,采取各种应急处置策略和措施,从而预防和控制突发事件发展。采取系列干预策略和措施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4个阶段-病例的发现与报告、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应急处置和时间总结报告,掌握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核心能力。目前,依托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已达到27433次的浏览量,共7851人进行了实操训练,覆盖了全国各地二十余所高等院校。
东南大学 2021-04-11
射频传感网实现睡眠呼吸监测的技术与系统研究
睡眠呼吸监测及其呼吸信号的检测方法
中山大学 2021-04-10
一种模拟人肺自主呼吸运动装置及控制方法
本技术成果涉及呼吸生理医学研究领域,研发了一种模拟人肺自 主呼吸运动的装置及控制方法。本装置包括模拟肺腔、弹簧、牵拉 绳、流量传感器、显示触摸屏、电机驱动器、直流伺服电机及控制电 路等组成。其中由显示触摸屏输入吸呼比、呼吸频率、潮气量和肺活 量等呼吸生理参数,流量传感器检测通过模拟肺腔换气口的气流量, 微控制器根据设定的呼吸参数及检测到的流量信号触发电机控制信 号,进而电机控制牵拉绳的收线与放线动作,最后控制模拟肺腔的呼 吸运动。
中山大学 2021-04-10
哺乳类动物细胞反应器
针对哺乳类动物细胞培养特点,本装置专门设计配置了无损伤的气体供应与气体分布系 统,无泡及微泡通气装置,可解决各种培养条件下气泡对细胞的伤害;低剪切力搅拌系统,良 好的混合效果,可满足悬浮和微载体贴壁细胞培养。根据细胞培养要求可以配置各种形式搅拌 桨 (三叶 大倾角桨式搅拌桨、二叶大倾角桨式搅拌桨、三宽叶螺旋桨式搅拌桨等) ;在线清洗 (可选) 和全自动在线灭菌 (可选) ,全自动在线灭菌过程具有空罐灭菌、间接实罐灭菌、直接实 罐灭菌模式,以满足不同工艺使用要求;四气控制系统,表面通气和深层通气相结合,采用 空气、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进行联动控制,可实现pH和DO的自动控制;精确补料、换液系 统,以满足连续培养的需要;在线细胞显微观察仪,可在线观察分析细胞的生长状态;在线活 细胞浓度传感器,可在线检测活细胞浓度;在线尾气检测,可在线测检排气氧、二氧化碳。结 合其它参数和检测更深把握细胞培养过程的代谢流分析与控制。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水产养殖动物主要病原的快速检测技术
项目成果/简介:针对养殖鱼虾主要流行性疾病的病原,解决病原检测与疾病诊断的关键技术问题,研制出病原的单克隆抗体,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设计研制出对虾白斑症病毒(WSSV)胶体金检测试纸、WSSV半定量快速检测试纸、鱼类淋巴囊肿病毒(LCDV)胶体金试纸条、牙鲆弹状病毒(HIRRV)胶体金试纸条、鱼类病原性弧菌快速检测试纸等。检测仅需3~5分钟,不需要专业仪器设备专业人员操作,在现场即可进行检测,结果肉眼可见,用于鱼虾主要病原的现场、多病原/多样品、快速、准确检测诊断。实现水产动物病原的现场、快速、简便、准确、灵敏的检测。系列检测试纸条通过优化制备工艺、质控体系,在实验室内生产,应用于养殖生产过程中病原的实时检测及早期诊断、进口鱼虾的检疫,满足海水养殖动物疾病监控预警需求,指导疾病准确防治,能够有效预防养殖过程疾病的发生、传播和流行,降低养殖风险。项目阶段:实验室研发阶段效益分析:该成果可应用于水产养殖业疾病检测诊断。研发的海水养殖鱼虾主要疾病的快速、简便、准确、灵敏的检测试剂盒,可应用于养殖生产过程中病原的实时检测及早期诊断、进口鱼虾的检疫,以快速现场检测诊断为核心的海水鱼虾类疾病预警预报技术,能够有效预防了养殖过程疾病的发生、传播和流行,降低养殖风险,是绿色可持续海水养殖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具有较好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应用前景广阔。知识产权类型:发明专利 、 软件著作权知识产权编号:ZL200410075530.9 ZL200510042127.0 ZL200410075528.1 ZL200610045594.3 ZL201310472419.2 ZL201710144784.9技术成熟度:通过中试技术先进程度: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果获得方式:独立研究获得政府支持情况:无
中国海洋大学 2021-04-11
水产养殖动物主要病原的快速检测技术
针对养殖鱼虾主要流行性疾病的病原,解决病原检测与疾病诊断的关键技术问题,研制出病原的单克隆抗体,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设计研制出对虾白斑症病毒(WSSV)胶体金检测试纸、WSSV半定量快速检测试纸、鱼类淋巴囊肿病毒(LCDV)胶体金试纸条、牙鲆弹状病毒(HIRRV)胶体金试纸条、鱼类病原性弧菌快速检测试纸等。检测仅需3~5分钟,不需要专业仪器设备专业人员操作,在现场即可进行检测,结果肉眼可见,用于鱼虾主要病原的现场、多病原/多样品、快速、准确检测诊断。实现水产动物病原的现场、快速、简便、准确、灵敏的检测。 系列检测试纸条通过优化制备工艺、质控体系,在实验室内生产,应用于养殖生产过程中病原的实时检测及早期诊断、进口鱼虾的检疫,满足海水养殖动物疾病监控预警需求,指导疾病准确防治,能够有效预防养殖过程疾病的发生、传播和流行,降低养殖风险。
中国海洋大学 2021-05-09
动物源纤维素分解菌发酵秸秆技术
国内外首次利用动物源纤维素分解菌发酵秸秆和鸡粪,秸秆经 发酵后,能够使 CP 含量提高 318.92%,NDF、ADF 和 CF 含量分别下降 20.89%、 29.94%和 49.07%,各种氨基酸含量提高 100-200%;能够使骨粉、CaHPO4 和 Ca3(PO4)2 溶磷效果分别提高 701.75%、586.03%和 680.73%,使动物体内磷的表青岛农业大学科技成果介绍 2017 -59- 观消化率提高 13.15%。利用该菌株发酵鸡粪,能够使鸡粪中氮、无机磷、有机 质含量分别提高 12.13%、74.7%、15.6%,CF 降低 39.15%,氨气降低 55.12%, 鸡粪大肠杆菌值为 0.05g,寄生虫卵死亡率为 96%;臭度达到 M2 级,符合 NY/T1168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该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已申请国家专利 (200810086018.2)。 生产条件及经济效益预测:项目适于微生态制剂生产企业,在已有产品和 加工设施的基础上,通过引进发酵菌种和发酵工艺便可以快速生产出发酵制剂 并投放市场,即可获得高额利润。发酵秸秆工艺简单,既适合于规模生产又可 以分散加工,便于广大农村和企业推广应用。采用本项技术可有效利用秸杆资 源,改善环境,防止污染,缓解蛋白资源短缺,达到节约饲料的效果。另外, 该发酵菌还能够使鸡粪中的氮、无机磷、有机质的含量提高,粗纤维和氨气浓 度降低,为鸡粪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减少环境污染提供有效的解决途径。该项目 属于一个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可食性动物组织中红霉素残留检测方法
已有样品/n可食性动物组织中红霉素残留检测方法。  成果简介:本成果能检测分析动物组织中红霉素残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柱前衍生化反应检测,具体涉及以9-芴代甲氧苯酰氯为衍生试剂的含羟基的红霉素药物的柱前衍生化方法,该方法灵敏、可靠、快速。本成果适用于牛、羊、猪、禽的肌肉、肝脏、肾脏、脂肪和牛奶、鸡蛋等动物性食品中红霉素残留检测。  应用前景:本成果是一种先进适用性强的检测技术,其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该技术具有检测的范围广、检测成本、低操作简单、耗时较短、重复性好、回收率高、灵敏度高的优势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荧光与核素双模载体小动物成像系统
1 成果简介荧光与核素在体小动物成像系统是在国家 863 计划的支持下研制的世界首台小动物在体(活体)分子成像系统。该系统具有同时实现荧光断层成像与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的双模式信息融合分子影像检测功能,可以以 3D 方式显示活动物体内任何位置的特定细胞和分子事件。在该系统中,发展了旋转扫描式动物在体全景成像检测技术和断层扫描三维重建技术,有效解决了伽玛光子信息采集与荧光图像获取相互干扰的难题,同时提高了荧光的检测深度;通过研发的光子漫射理论逆向算法,提高在体检测的空间分辨率和空间定位精度,结合 PET 深层透视的优点,可以 3D 方式显示活动物体内任何位置的特定细胞和分子事件。目前拥有 12 项专利。 该平台采用荧光和核素双模标记的检测方法和技术,研究者可以在一次实验活动中同时获取荧光、 PET 及双模融合的多种数据,并进行分析,从而可以更好更为全面地理解疾病产生的机理,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也可以分析疾病耐药的发生过程,以及药效的持续时间等。研究人员能够使用该系统实时监测活体动物内部器官、组织与细胞、基因蛋白分子等不同层面的动态变化信息,开展在体水平的生命科学与医学科研和应用研究工作。例如,研究肿瘤和癌细胞在体生长、分化、凋亡、转移、扩善,药物在细胞、组织、器官层面的输送、扩散、代谢与定点释放,药物作用下体内肿瘤或癌细胞的生长、凋亡变化,以及与各种疾病相关的分子、细胞、组织的动态变化情况。 ( 1) 肿瘤小鼠荧光图像 ( 2)荧光与 PET 断层图像 上图 荧光与 PET 双模成像 系统特点:荧光与 PET 同时双模成像;动物在体 360゜全景无遮挡扫描成像;支持常规荧光或 PET 成像,也可以采集双模数据;荧光活体成像超越常规的浅表成像,支持 FMT 及小动物深度组织的成像。2 应用说明应用领域:药物研发和筛选;病理机理与病毒研究;新一代分子影像药物研发;药物代谢过程, 基因治疗效果及药效评价。
清华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2 13 14
  • ...
  • 167 16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