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氯化废气分子捕获与资源化集成工艺
针对氯化工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有机无机混合废气(主要有氯气、氯化氢、有机化合物等),研发了氯化废气分子捕获技术。该技术实现了吸收和吸附技术的柔性耦合,通过优化捕获的内部结构,采用自主研发的多级多孔填料,增加了物相传动,实现对有机成分的大容量、高选择性地捕集,并通过控制空塔流速与滞留时间保证这一过程的充分与稳定。且同步制得高品质的副产盐酸,饱和后的捕获剂可以再生,实现循环利用。该技术还可直接应用于有回收价值的VOCs的治理。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传统发酵食品工艺机理解析与优化
通过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863 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及镇江市科技支撑计划的资助,解析我国优势传统发酵食品---如镇江香醋的功能性组份及其成因,探寻我国传统多菌种混合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而进行其功能优化调控。 创新要点 以原位分离出的功能微生物进行“生物强化”,调控产酸、产酯、改善产品品质、提高原料利用率、缩短发酵周期。 
江南大学 2021-04-11
水处理组合工艺与生态高效低耗技术创新与研发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主要内容: ① 用吸附-混凝-超滤组合工艺,高效去除水中天然有机物;采用光催化-吸附-膜分离组合工艺,有效去除水中亚硝胺类污染物;同时采用正反冲清洗方式的膜滤装置,最大程度提升清洗效果;研制了一种简单且高效的三相分离器,解决污泥沉淀区入流口和回流口的重合问题,提高了气液固的分离效果。 ② 研制了具有不同内部构造的EDI工作模型,实现了无酸碱再生、零废酸废碱排放条件下的连续、高效的废水直接处理,所得淡化纯水和高浓度浓缩液均得到回收利用。 ③ 研发了铝盐型、铁盐型、硅酸盐型、天然有机高分子型等一系列复合高效絮凝剂,在提高其絮凝性能、注重技术的经济性与实用性的同时保障了生态安全性。 ④ 开发了以生物膜叠球填料为特征的剩余污泥减量型有机废水处理工艺,建立了基于生物电化学系统的有机废水能源化处理技术体系,实现了污泥减量化和污水处理能源化;通过开发联合改性催化剂和泥炭吸附剂,解决了既不能生物处理、也不具备能源化的废水处理问题。 ⑤ 提供了一种高效低耗、应用范围广、使用便利的挂膜式浮动链曝气污染水体修复方法,有效实现区域污染水体的原位修复;系列重金属污染水体生态修复技术,特别是利用水生植物千屈菜修复铬污染水体,治理效果明显,美化景观环境。 项目特色: 本成果明显使操作费用降低、膜使用寿命延长、污水处理排污费减少,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已在天津、江苏、辽宁、海南和广东等省市多家企业进行成功的实施转化与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及明显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
南开大学 2022-07-28
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和反应器设计
项目简介 本成果基于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GaN 生长的化学反应动力学原理和传热 传质原理,设计了一种新的 GaN 生长的 MOCVD 工艺,以及相应的新的 MOCVD 反应器。新 工艺可以大大减少气相寄生反应、提高衬底上方的温度和浓度均匀性,加大生长窗口。 改进了传统的 MOCVD 工艺窗口窄,对温度和浓度过于敏感等缺点,属国际首创。围绕该 成果已申请多项发明专利。 性能指标
江苏大学 2021-04-14
营养化学品的开发与功能评价
项目获国家“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项目、江苏 省产学研合作项目、江苏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等资助。 1、项目简介 以动植物源大宗农副产品为原料,实现营养化学品的生物提取或酶法降解的 高效制备,解析其组成及功能性物质基础,评价其机体代谢紊乱调节、免疫调节、 胃肠道功能改善、炎症抑制等作用机制,指导营养化学品的配方及产品开发。 2、创新要点 采用酶法辅助的方式建立功能糖、生物肽等活性物质的高效制备工艺,确定 功能因子的组成及分子结构,以体内/外功能评价技术研究其免疫调节、胃肠道 功能改善等作用机理,建立合理的构效关系,为营养化学品的开发提供研究基础。
江南大学 2021-04-13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创建于2001年,是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首批确认,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执行教育部《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目前学院已发展成为一所集文、理、工、经、法、管等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学院,成为省内创办最早、在校生人数最多、教学设施最完善、管理最规范的独立学院。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建院以来,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国务委员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珮云、教育部部长周济、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等国家、部委和省委省政府领导先后视察河北大学工商学院,对学院的改革和发展给予高度评价。几年来,国内外共有三百多所院校来院参观考察,《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对学院的发展建设予以报道。 学院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北省保定市,与京、津相邻,交通便利。学院由科技教育园区和坤舆生活园区两部分组成,其中科技教育园区教学行政用房建筑面积20.6万平方米,坤舆生活园区学生宿舍面积13.97万平方米,几年来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1亿元。园区内各类生活服务设施齐全,环境幽雅,林秀花香,楼宇气势恢弘,个性生辉,洋溢着博雅、凝重、现代的学府气氛。学院建有各类专业实验室36个,投入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312万元,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源和网络资源,并且与河北大学实现了图书和网络资源的共享,完备的教学设施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依托河北大学的学科基础,学院目前设有信息科学与工程、人文、国际文化交流、经济与管理四个教学学部,共42个本科专业,全日制本科生14000余人。学院办学层次为本科教育,旨在培养河北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急需的紧缺专业、热门专业的高层次人才。学生学业期满,成绩合格,符合毕业条件者,颁发教育部电子注册的普通高校本科学历证书,证书颁发机关名称为河北大学工商学院;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河北大学工商学院学士学位。 学院充分依托、发挥河北大学的智力和人才资源优势,并整合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其中聘期一年以上,在学院任教的河北大学教师有700余名,研究生以上学历占63%,教授、副教授以上职称占33%,从而确保了办学质量。为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学院设立学术交流专项资金,每年举办学术报告100多场。学院依托河北大学与美国麻省文理学院、加拿大北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英国斯旺西大学、日本杏林大学、福岛大学、长崎外国语大学、韩国培材大学、济州大学等国外知名大学建立了友好交流联系,已连续多年向这些学校派遣了留学生、交换生,承认在这些院校所修学分。 学院遵循“以人为本,终身教育”的办学理念,着力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全省率先实行按二级学科类招生,按大类培养的培养模式,基础课学习结束后根据学院规定在学科类别内选择专业。在加强通识教育的同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将通识教育和宽口径专业教育相结合,为学生后续的发展和未来的职业变迁奠定了基础。实行学分制与弹性学制,根据学生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自主地选择学习目标和学习进程,充分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为培养宽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本着以人为本,管理育人的原则,2006年开始在一年级进行优秀学生转专业制度改革,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迄今为止,2006级60余人、2007级100余人、2008级240余人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重新选择了专业。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就业与创业工作,专门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就业创业指导中心,配备了专职就业工作干部,构建起“院部两级、以部为主”的就业工作体系。通过对全院学生开展全程性就业指导工作,在不同年级中分层次进行就业观教育,开展就业指导、就业咨询及就业信息发布等工作,搭建了分工明确、层层负责、全员全程的就业工作体系,深入扎实的开展了一系列的就业工作。通过成立就业指导课程专业教研室,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成立软件创业中心逐步孵化创业成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通过召开家长会,组织就业招聘会,建立就业实习基地等方式广开就业门路;通过在沿海发达城市建立就业工作站,在各地成立校友会解决同学就业的后顾之忧,从而逐步构建就业“教、授、学”和“传、帮、带”的良性循环。几年来,先后与深圳、昆山、杭州、青岛等地的人才市场建立联系,建立学院就业工作站,同时陆续在北京、深圳、昆山、天津等地建立了“河北大学工商学院校友会”。 学院以学风建设为主线,以学生社团、团体为媒介,在积极引进本部校园文化的同时,努力营造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学院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倾力打造校园精品文化,重点扶植了一批学术性强、品味高的学生社团。现有各种学生文化团体和社团40余个,其中不乏像日子剧团、文化交流传媒促进会、武术协会、笑源相声协会等具有相当影响的优秀社团,2009年我院心晴社团还荣获“全国高校百强社团”称号。2008年学院合唱团代表河北省参加“CCTV隆力奇杯”第十三届青年歌手大赛,顺利进军决赛并荣获优秀组织奖。2008年我院参加中央电视台《挑战主持人?校园版》一举获得最具地方特色奖和华北区总冠军。2009年学院朗诵团两度赴京参加中央电视台大型主题晚会《中华长歌行》节目录制,得到导演组的一致好评。 全新的育人模式、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打造了施展才华、张扬个性的平台,学生勤奋好学蔚然成风,人才培养成果喜人。截至今年,我院共送走四届毕业生14118名,一次就业率平均达76%,其中有211 名同学考取公务员,共计917名同学考取了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生。几年来,学院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二等奖一项;获第三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二等奖一项;获CCTV“世纪之星”英语演讲大赛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两项;获“金蝶杯”全国高校企业经营实战模拟经营北方区决赛团体二等奖;获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全国三等奖。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创建的“软件创业中心”2007年成功研发了河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得到省政府、省教育厅领导的高度赞扬。 个性生辉的校园、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良好的学习发展氛围,使河北大学工商学院成为广大考生们的理想选择。如同一块正在加快雕琢的璞玉,在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燕赵沃土上,工商学院必将以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教学质量,在深厚的办学底蕴和现代教育理念的交融中,铸就新的辉煌。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 2021-02-01
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磁共振造影剂弛豫率分析仪采购公开招标公告
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磁共振造影剂弛豫率分析仪采购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东南大学采购中心网(https://dnzb.seu.edu.cn/)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2年07月05日14点3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东南大学 2022-06-14
材料表面强化与改性及再制造工程
采用等离子喷涂方法在机械零部件表面进行涂层加工,使机械零部件具有良好的耐磨、防腐、热障、散热等性能,广泛应用于轧辊、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生物医疗、电子器件等领域。所研制的WC-Co、Ni-Al2O3、Cr2O3、Al2O3-TiO2、ZrO2等涂层已成功在多家企业获得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件的使用寿命并大幅度降低成本,经济效益明显
常州大学 2021-04-14
Lyocell纤维国产化工艺与设备的研究
课题组自1994年进行Lyocell纤维实验室小试;2001年与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共同申请的“年产1000吨Lyocell纤维项目”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新材料专项项目,又于2004年被批准为上海市首批“科教兴市”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年产千吨规模Lyocell纤维工业化生产线正在生产。成果获“2000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称号。课题组还开发各种改性Lyocell纤维。
东华大学 2021-02-01
带钢连续热处理热过程模型与工艺优化
带钢连续热处理(包括立式炉、卧式炉)过程是冷轧和热轧带钢生产的重要工序,该过程是在带钢成分确定的情况下,依靠控制热量传递过程来控制带钢内部微观结构的演化,最终完成金相组织的转变,达到控制带钢力学、电磁等性能的目的。因此,温度控制是带钢热处理过程控制的核心,也是热处理质量的根本保证。为了解决带钢连续热处理炉优化控制的技术难题,并克服半理论或纯经验控制模型严重依赖于现场、难以移植和泛化能力有限的不足,本成果基于传热机理模型对带钢在连续热处理炉内的传热过程及其优化控制策略展开相关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 本成果瞄准带钢连续热处理热过程模型研究,基于传热学的基本原理,精确解析退火炉内辐射换热、对流换热(喷气快速冷却、喷气快速加热)、接触换热(炉辊与带钢之间)、喷雾冷却等传热过程,开发带钢在热处理过程中的温度分布预测软件,准确预测带钢温度分布(包括稳定工况和工艺过渡工况),带钢温度预测的典型精度在±2.5%以内(90%以上的命中率),为提高带钢连续热处理的产品质量奠定了基础。在带钢温度精准预测的基础上,基于可行工况集和最优化方法,建立了炉况参数优化策略,大大降低带钢连续热处理工艺切换的效率。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456 45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