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马德堡半球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北京力创昕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力创昕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Litron)是一家专业的音视频产品代理及提供完整多媒体视听解决方案的集团公司。目前旗下签约美国著名品牌AtlasIED专业及商用音频产品、日本Canon高清工程投影机、台湾卡讯电子BXB品牌数字会议产品、美国Revolabs无线音频产品、日本Roland数字调音台、以色列Kramer中控、美国Sreenbeam无线投屏系统等,以及Gamut(佳麦特)专业音视频解决方案。目前已经建立覆盖全国的销售渠道和服务网络,同时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方案设计和技术支持。 力创总部位于北京,现有员工近百人。在上海、武汉、西安分别设立子公司,并在郑州、福州、深圳、广州、成都、乌鲁木齐、沈阳、天津及济南等全国十余个重点城市设有办事处。无论是产品供应,方案设计,技术支持,还是售后服务,力创都会在距离您最近的地方及时响应您的需求。 力创集团经历十多年的行业发展和沉淀,建立了一支产品技术全面、设计能力强大的专业队伍,提供涵盖展览馆、体育馆、剧场剧院、会议中心、星级酒店、应急指挥调度中心等场所的多媒体视听解决方案,为政府、酒店、教育、部队、航空航天、能源、金融等行业的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产品服务和专业化的技术支持。 力创本着客户至上的原则,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最优化的多媒体视听解决方案,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成就客户的同时也成就自我。在未来的日子里,力创将不断开拓、创新,为客户提供一如既往的优质服务,力争成为专业信息化视听行业领导者,实现我们的力创梦,中国梦
北京力创昕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22-05-24
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成立于2005年6月,是由山东财经大学、山东黄金集团联合举办,以实施全日制普通本科教育为主的高等院校。学校是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单位、教育部“数据中国-产教融合促进计划”试点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实践联盟单位、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协会(USCPA China Society)理事单位,被誉为“优秀应用型财经人才的摇篮”。 学校秉持“厚德明志、博学笃行”的校训,本着“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服务为根本,以质量为生命”的办学理念,建立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五位一体的教育教学体系,培育了“胸怀天下、勇攀高峰、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东方精神,明确了“一体两翼、扎根地方、服务产业、开放融合”的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适应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既充分发挥高水平母体学校的支撑优势,又真正体现自身办学特色的发展之路。 修身治学理想园地 学校地处“五岳独尊”、“中华国山”的泰山脚下,南眺孔子故里圣城曲阜,北倚华夏母亲河黄河,山水圣人荟萃于此,文化底蕴丰厚。学校占地530余亩,一期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凤凰河畔树茂风清,园林景观错落有致,校园环境安静优雅。学校教学设施齐备,生活配套完善便利,图书馆纸质藏书近50万册,电子图书百余万册,期刊24万余种,“掌上学习通” 移动图书馆全面上线,为学生潜心求学和健康成长提供了优越条件。 优势专业雄厚师资 学校积极对接国家、省市重大产业发展战略和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学校设有会计学院、财税金融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国际商学院、数据科学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公共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8个二级学院,和正保会计学院、曙光瑞翼大数据学院、东方世博数字创意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等4个特色学院,开设会计学、金融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29个本科专业和特色专业方向,涵盖经济学、管理学、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六大学科门类,形成了紧密对接产业链的应用型专业体系。 学校依托母体学校山东财经大学的雄厚师资力量,形成了一支以山财大教师、自有教师为主体,以行业(企业)专家为补充的学术型、应用型相得益彰的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可靠保障。学校实施“双百计划”,即“百名教师下企业计划”和“百名企业家进校园计划”,最大程度集聚行业领军人才、管理精英参与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聘请了百余名各领域专家学者担任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指导老师;省级教学名师领衔的大批优秀中青年教学骨干,活跃在学校教学科研一线。 特色培养多元成才 学校全面实施本科学分制教学管理,实现自主选课程、选学习进度、选任课教师,制定相应教学计划,建立新的选课系统,从课程体系、管理体系、师资队伍匹配上适应学分制教学管理要求。积极践行 “人为本、德为先、学为上”的育人理念, “一人一方案”全面实施大学生主体性、个性化学分制教学,营造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尊重个性、激发潜能的教育环境;以入选教育部产教融合促进计划试点院校为契机,不断深化“政校行企”四方联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实施“专业+产业”的培养模式,面向山东省“一圈一带”区域现代服务、生产制造和经营管理一线,培养具备创新精神、职业素养、人文情怀、社会责任感较强的管理、服务能力和一定技术应用能力的优秀经管人才。 ★创新成果丰硕 学生在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竞赛、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山东省软件设计大赛、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等国家、省市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赛事中屡获佳绩,荣获省部级、国家级奖励上百项。 ★ 社团活动多彩 学校全面推行第二课堂“五个一”工程(科技学术、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文体艺术和身心发展),在全省率先启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助力红色老区精准扶贫,带动红色老区经济发展,2018年有一个项目获山东省第四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铜奖;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欣欣向荣,有学生社团近百个,社会实践活动基地88个,义务支教基地17个,学生社会实践参与率100%,广大学子有充分施展才华、飞扬个性的广阔舞台;学校有近百人次荣获省级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先进个人称号,广西“追锋”支教团队5次荣获省级重点团队,贵州习水支教团队2次荣获省级重点团队荣誉;学校连续5年被团省委评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校园文化活动精彩纷呈,“东方讲坛”、“创业沙龙”、“大学生学术科技节”、“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嘉年华社团活动月”等成为校园文化品牌,让东方学子度过四年最美好的时光。 ★ 就业创业平台宽广 学校健全就业工作机制、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始终把学生就业作为“大民生工程”,毕业生平均就业稳定在93%以上。毕业生因创新工作能力强、业务素质高、工作作风扎实,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学校获“新浪网山东最具就业竞争力本科院校”奖项。在全国率先与斯坦福大学的创新创业课程和资源实现对接,双创教育走向国际化,与地方政府和知名企业合作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与泰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合作共建的大学生创业培育中心,与泰安市双创大厦共建的校外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资金、政策和平台支持,让每一个立志创业的学生都拥有自主创业的广阔空间。 ★深造渠道畅通 根据学生学习,实施分类培养,鼓励学生升学深造,专升本录取率达28%以上;近年来硕士研究生录取率稳步攀升,数百名学生高分考取“985”、“211”名校及地方高水平大学。 学校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学校与英国、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马来西亚、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高校建立校际合作关系,通过专升本、本升硕、专升硕、寒暑假游学等多种合作模式,为学生提供多种交流深造机会。 科研服务成效显现 学校积极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升应用科研水平,“政、校、行、企”联合共建高水平科研服务平台。成立“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泰山文化研究院”、“东方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基地”、“中国创业智库山东研究院”等科研创新平台,承担教育部“产教融合”促进计划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省市社科规划项目、省高校科研计划项目等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百余项,逐步形成了教学科研互动,科研反哺教学的良好局面。学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彰显责任与价值。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赞誉鹊起社会满意 近年来,学校办学特色日益彰显,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社会美誉度与日俱增。尤其是步入“二次创业、二次提升”新阶段以来,得到了行业企业的充分信任,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示范单位”、“中国独立学院杰出品牌”、“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山东最具社会口碑高校”、“山东最佳社会声誉高校”、“山东最具就业竞争力本科院校”“山东最具办学特色本科院校”等称号。
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2021-02-01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是2003年6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2004年1月教育部审批通过,由安徽农业大学与社会优质办学资源合作举办的全日制本科普通高等院校(独立学院),是安徽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学院坐落在全国四大科教城市之一的安徽省合肥市,占地500余亩,交通便利,环境幽雅,是治学成才的理想园地。 学院坚持“立足安徽、服务全国”的面向定位,充分利用安徽农业大学的优势教育教学资源和合作方先进的办学设施,着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较高、实践能力较强的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学院现有的教学基础设施完备,图书资源充足,师资力量雄厚。 学院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变化的要求,结合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不断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目前,学院已开设26个本科专业,分布在工学、文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理学、农学、艺术学等8个学科门类中,逐步形成了以工学、经济学、管理学为主体,各学科门类齐全、专业数量适宜、专业结构布局合理的学科专业发展体系。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艺术设计等多个专业获得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立项。 学院始终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着力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教师指导与学生自我锻炼相结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机制。近四年来,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立项近70项,项目内容涉及社会热点、高新技术等领域。学院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在加大经费投入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坚持交流合作,互利互惠的原则,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建设了包括课程实习,实践实训等内容的40多个教学实践基地。 学院严格按照教育部“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的要求,积极探索独立学院管理的新体制,新机制。学院坚持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规范管理、高效运行,先后获得安徽省先进独立学院、安徽省民生工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考核优秀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先进基层党委等荣誉称号;学生也多次获得省级以上各类竞赛奖励,其中包括“凌翔杯”安徽省第二届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第一名,第四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第五届Honda中国节能竞技大赛全国农林院校第二名。 学院积极探索国际合作办学渠道,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提供专业的国际教育、英语学习以及留学咨询服务。近年来与美国蒂芬大学、英国斯旺西大学签署本硕联合培养合作协议;2014年成为英国全国高等文凭(HND)在中国的授课中心之一;2015年与美国康沃斯大学联合申报2+2财务管理专业(会计学方向)本科中外合作培养项目,已连续招生两届;2016年与“中国对外友好合作服务中心”合作“暑期赴美社会实践/带薪实习”项目,首批6名同学正在美国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暑期带薪实习。一批世界名校毕业的海归老师已成为国际教育的骨干力量,使我院师资水平的国际化程度走在省内同类院校的前列。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 2021-02-0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大学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为服务国家创新发展需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逐步起建立了校领导主管、各部门通力合作、各学院积极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体系,并成立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定期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部署并出台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实效举措。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22-08-10
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
学校简介 Introduction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立足北京、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积极整合国内、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走“高端化、国际化、个性化”的特色之路,全程实施个性化教育与管理,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社会能力和领导素质”的商科专门人才。2010年成为AACSB(国际精英商学院联合会)会员单位。近三年海外升硕人数达1227人,进入QS排名前1000高校的学生为762人,占深造总数的60.38%。2017届毕业生深造率以23.82%位居全国独立学院和民办院校之首。2018年成为北京市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北京市唯一独立学院)。全球49所海外高校达成学分互认、本硕直通合作协议。专业设置 Majors学校依据北京城市功能定位和国家发展需要,聚焦财经和艺术类专门人才培养。在专业建设方面,聚焦金融学、投资学、金融工程、财务管理、会计学、审计学、国际商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形成了财经专业齐全、财经与艺术相互渗透的专业布局。 2019年招生专业一览表学院专业方向财务与金融学院会计学会计学(中国注册会计师CPA方向)会计学(3+1+1本硕联合培养国际合作项目)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方向)财务管理(3+1+1本硕联合培养国际合作项目)金融学金融学金融科技实验班金融学(2+2+1/3+1+1本硕联合培养国际合作项目)投资学 投资学(投资管理方向)投资学(3+1+1本硕联合培养国际合作项目)国际教育学院审计学审计学审计学(2+2+1本硕联合培养国际合作项目)英国特许注册会计师ACCA方向审计学(3+1+1本硕联合培养国际合作项目)英国特许注册会计师ACCA方向金融工程金融工程金融工程(2+2+1/3+1+1本硕联合培养国际合作项目)特许金融分析师CFA方向国际商务国际商务国际商务(2+2+1本硕联合培养国际合作项目)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定向班国际商务(3+1+1本硕联合培养国际合作项目)创意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与娱乐设计方向)数字媒体艺术(中韩2+2+2本硕联合培养国际合作项目)数字媒体艺术(3+1+1本硕联合培养国际合作项目)数字媒体艺术3+1(4年)本硕联合培养国际合作项目英国卡迪夫城市大学定向班数字媒体艺术(2+2+1.5本硕联合培养国际合作项目)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定向班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跨界与创意传媒设计方向)视觉传达设计(3+1+1本硕联合培养国际合作项目)视觉传达设计(3+1+1本硕联合培养国际合作项目)英国UCA定向班视觉传达设计3+1(4年)本硕联合培养国际合作项目英国卡迪夫城市大学定向班视觉传达设计(2+2+1.5本硕联合培养国际合作项目)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定向班学费:69800元/年 学制:4年 文理兼收所有统招学生均包含一次微留学机会,费用由学校承担所有学生在开学前均有一次转专业的机会所有专业均开设国内培养方向与国外培养方向,学生入学后自由选择培养方向学习 专业介绍 Majors Introduction会计学会计学中国注册会计师CPA方向必修课程与CPA考试课程的全面对接,为学生职业资格证书奠定基础;3+1+1本硕联合培养国际合作项目方向与国外知名合作院校联合培养,5年实现本硕连读。毕业可就业于各类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与鉴证业务、财务咨询与税务顾问,境内外大型集团公司、跨国公司从事经营管理、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工作。 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方向将 CMA考试认证中的知识体系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将系统掌握基于CMA框架的管理会计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3+1+1本硕联合培养国际合作项目方向与国外知名合作院校联合培养,5年实现本硕连读。毕业可就职于国内外大型集团公司、跨国公司从事财务管理、项目管理等工作。 金融学金融学、 金融科技实验班方向与特许金融分析师 CFA、国际注册金融理财师 CFP等证书对接;2+2+1/3+1+1本硕联合培养国际合作项目与国外知名合作院校联合培养,5年实现本硕连读。毕业可就职于各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外汇等行业。 投资学投资学(投资管理方向)课程与证券、国际注册金融理财师 (CFP)等职业证书对接;3+1+1本硕联合培养国际合作项目与国外知名合作院校联合培养,5年实现本硕连读。毕业可选择进入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国际大型跨国金融机构等从事财富管理、投资管理等金融相关工作。 审计学审计学专业课程对接CIA、AIA资格证书考试课程;2+2+1本硕联合培养国际合作项目英国特许注册会计师ACCA方向、3+1+1本硕联合培养国际合作项目英国特许注册会计师ACCA方向与国外合作院校共同开发课程,合作院校外籍教师全英授课。毕业可从事高级财务分析、会计、审计、管理、咨询等相关工作。 金融工程金融工程与企业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对接理财规划师、精算师资格证书考试课程;2+2+1/3+1+1本硕联合培养国际合作项目美国特许金融分析师CFA方向与国外合作院校共同开发课程,由合作院校外籍教师全英授课。学生毕业后能在跨国公司、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金融相关部门从事金融分析以及金融风险管理等工作。 国际商务国际商务(国内)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英国萨塞克斯大学2+2+1定向与萨塞克斯大学共同开发国际课程,全部由外籍教师全英文授课;3+1+1本硕联合培养国际合作项目与国外合作院校共同开发课程,由合作院校外籍教师全英授课。毕业可在跨国公司、金融机构等从事国际贸易、国际投融资、国际商务营销、国际商务谈判等工作。 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艺术包含数字媒体与娱乐设计方向(国内),以及国外本硕联合培养国际合作项目,分别是韩国2+2+2、英国3+1+1、英国卡迪夫城市大学3+1(4年)定向、和澳大利亚迪肯大学2+2+1.5定向。毕业可选择娱乐、设计机构、高新技术产业、互联网应用、影视传媒、文化出版等领域担任设计师、策划师、创意指导、项目主管等。 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包含跨界与创意传媒设计方向(国内),以及国外本硕联合培养国际合作项目,分别是英国3+1+1、英国卡迪夫城市大学3+1(4年)定向、和澳大利亚迪肯大学2+2+1.5定向。毕业可选择博物馆、创意传媒、文化、旅游等部门担任创新性艺术衍生设计、传统工艺创新设计、文创产品开发与创意成果传播等领域设计师、策划师等。 校园环境Canpus Environment本硕直通 世界名校Bachelor-master Pass-through Program to world-famous university学校从 2009 年至今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6 个国家(地区)的 49 所高校建立多种合作办学模式。有 70% 的学生选择出国留学项目,目前设有“2+2+1”、“3+1+1”、“4+1”、“2+2+2”、“3+1”(本硕)、“3.5+1.5”等 6 类本硕直通联合培养项目,该项目通过分段式培养、学分互认、课程对接等形式,使学生得到中、西方两种文化教育,毕业后获得国内外双本科学位,以及国外合作院校硕士学位,多数专业还可获得国际认证的高含金量职业资格证书。2018 届毕业生出国留学人数达251 人,占深造学生的 94.72%,近四年共有 1227人考取海外高校研究生,其中762人考入全球QS前1000的院校。部分海外合作院校一览表国家合作院校英国萨塞克斯大学考文垂大学斯旺西大学诺桑比亚大学朴茨茅斯大学赫尔大学哈德斯菲尔德大学德蒙福特大学创意艺术大学普利茅斯大学卡迪夫城市大学伦敦南岸大学爱丁堡龙比亚大学肯特大学诺丁汉特伦特大学摄政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春田校区滨州印第安纳大学
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 2021-02-01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由原机械部所属的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和原电子部所属的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合并组建,办学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是北京市重点支持建设的信息学科较为齐全的高校,在长达80余年的办学历史中,形成了鲜明的信息特色、行业特色、军工特色。 学校现有5个校区,坐落于海淀区和朝阳区;占地1183亩的昌平新校区2018年全面开工,2020年基本建成。 学校秉持“勤以为学、信以立身”的校训精神,紧密围绕国家、首都及行业发展需求,顺应信息时代发展态势,积极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整体实力显著增强,社会贡献力有效提升。 党建和思政工作成效显著。全面加强党委对学校工作的领导,以“五个环境建设”为统领,持续优化顶层设计,不断推进内部治理体系改革。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提升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连续多年获评“首都精神文明单位”,并获北京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校提名奖。 人才培养特色鲜明。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实践能力较强、具有创新意识与国际化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0899人、研究生1278人、留学生174人。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3个专业入选教肓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4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个专业获批教育部“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单位1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校外人才培养基地5个。获得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入选首批北京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连续五年承办华北五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六年位居市属高校前三。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强、起薪高,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 师资力量较为雄厚。现有专任教师846人,其中51.5%具有博士学位,54.5%具有高级职称;双聘院士7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教肓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全国高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个;全国优秀教师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北京学者2人,长城学者4人;北京市优秀教师9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9个,北京市教学名师13人,北京市属市管高校创新团队24个、创新人才15人,青年拔尖人才46人,北京市人才强教深化计划骨干教师107人;北京市海外高层次人才3人,北京市属高校人才强教计划特聘教授2人、讲座教授3人。兼职博士生导师26人,硕士生导师281人。 学科实力不断增强。已形成以工为主,工、管、理、经、文、法6个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学科格局。现有一级学科硕士点13个,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拥有北京市高精尖学科2个,与北京科技大学共建北京市高精尖学科1个,与清华大学共建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6个,其中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6个、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北京市高校工程中心1个。按照“学科群”专项、“信息+”专项和常规项目三个类别大力推进学科建设,力争2020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科技创新优势突出。持续加强科学研究,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国防军工等领域取得突出成绩。2007至2009年,连续以第一单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4项;2017年,再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1项。科研总经费连续10年较大幅度增长,发明专利授权数年均50余项,在高端软件、传感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一批成果实现产业化,校办科技产业资产总额超过9亿元。参股的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北京市民高校中首家上市企业。 国际化办学不断拓展。设有国际交流学院,积极扩大来华留学生教育规模,提升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已与近80所国(境)外高校建立校际合作关系,是“一带一路”中波大学联盟首批成员。聘请10位国外大学校长担任校学术委员会荣誉委员,聘请蒙代尔等35位世界知名学者担任荣誉教授,联合清华大学、荚国剑桥大学牵头成立先进光电子技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先进光电子器件与系统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入选国家“111计划”。 当前,学校正以“双一流”建设为导向,继续推进特色发展、质量发展、内涵发展、差异化发展,朝着建设信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大步迈进!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2021-02-0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一校两地(北京、克拉玛依),北京昌平校区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军都山南麓,北京校区校园占地面积700余亩;克拉玛依校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校园占地面积7000余亩。学校是一所石油特色鲜明、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1997年,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6年,成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全面开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 经过60多年的建设发展,学校形成了石油特色鲜明,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石油石化等重点学科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在国际上形成了一定影响。根据ESI 2018年5月更新的数据,学校有4个学科进入ESI排行前1%,分别是Chemistry(化学)、Engineering(工程学)、Materials Science(材料科学)和Geosciences(地球科学)。围绕石油石化产业结构,构建起由石油石化主体学科、支撑学科、基础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组成的石油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布局,实施了“攀登计划”、“提升计划”和“培育计划”,分别建设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等石油石化优势学科,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基础支撑学科,非常规油气、新能源、海洋油气工程等新兴交叉学科。 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理念。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近二十万名优秀专门人才,为国家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被誉为“石油人才的摇篮”。学校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7676人、硕士研究生5620人、博士研究生1253人、留学生455人,在校生总数1.5万余人。毕业生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普遍欢迎,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高位。 学校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464人,其中教授239人,副教授374人,博士生导师286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挪威国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人,“千人计划”创新人才长期项目入选者5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0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9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1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5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千人计划” 青年项目入选者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2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新(跨)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4人。现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4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4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6个。学校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通过青年拔尖人才计划选拔、青年教师成长工程两条快速成长通道,支持优秀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一批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学校坚持把科学研究作为强校之路,按照“搭建大平台、承担大项目、凝聚大团队、取得大成果、做出大贡献”的思路,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科研水平。现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分室以及20个省部级各类科研创新平台和18个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点实验室分室。石油石化学科研究领域优势突出,在多个研究领域居国内领先水平,在非常规油气、新能源等新兴研究领域发展迅速。“十二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194项,获国家级三大科技奖共28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有6项;获得省部级及社会力量科技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89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有232项。国家级奖励数在2014年、2015年全国高校通用项目中均排名第10,在2017年全国高校通用项目中排名第7。 学校坚持走“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道路。2013年10月,教育部与五大石油公司签署了共建石油大学的协议。学校先后与124个省市区政府、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特别是探索建立了产学研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新模式。现有近76家石油石化企业在校设置企业奖助学金;13家石油石化企业在校建立了育才厅;与25家石油石化单位签署了“订单式”本科生联合培养协议;与40家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联合招收博士后;在155家石油石化企业设立了研究生工作站或联合培养基地;在100家企业建立了学生实习基地;在67家石油石化企业建立了社会实践基地。积极探索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学校与克拉玛依市联合建立克拉玛依工程师学院,与三大石油公司在京研究院联合建立北京工程师学院,着力实施本科卓越计划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在高等工程教育领域迈出了新步伐。 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实施国际化战略,国际交流与合作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宽,国际影响不断扩大。学校与美国、法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的170多所高校和多家公司建立起了多层次、多领域、多渠道的交流合作关系。与国外大学或公司联合建设了11个国际联合研究机构,与厄瓜多尔基多圣弗朗西斯科大学联合建立了孔子学院。学校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与“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外高校、企业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2017年学校入选北京市外国留学生“一带一路”奖学金项目;获批“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入选首批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项目。 学校坚持把加强和改进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坚强保证,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方面,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秉承石油文化传统,形成了石油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校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为学为师,立德立言”的教风、“厚积薄发,开物成务”的校训以及“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爱国奉献,开拓创新”的石大精神,是石大文化的精髓。2007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顺利通过北京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评估,“肩负历史使命,培育石油英才”获得单项奖;2014年,获得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普通高等学校提名奖。 厚积薄发,开物成务。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中国石油大学全校上下凝心聚力,向着“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的宏伟目标阔步迈进。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21-02-01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创建于1960年,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艺术、教育相结合的多科性市属重点大学。1981年成为国家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5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96年通过国家“211工程”预审,正式跨入国家二十一世纪重点建设的百所大学的行列。2017年9月,学校正式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8个学科跻身2020年QS世界大学排行榜前500,位列QS2020年世界大学排名中国内地第32,化学、材料科学、工程、环境与生态、计算机科学5个学科进入ESI前1%。学校本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东临东四环南路,西邻西大望路,南抵双龙路,北望平乐园小区;另有中蓝、管庄、花园村、琉璃井、惠新东街和通州6个校区;占地面积96.0151万平方米。学校下设25个教学科研机构,开设本科专业67个,研究生专业覆盖34个学科、2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具有一级学科3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3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2种;博士后流动站18个,在站223人。国家重点学科3个,北京市重点学科21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18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111计划”引智基地3个,国家级产学研中心1个,国际合作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战略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级科研基地44个,行业重点实验室4个。定期出版专业刊物2种。学校党委下设24个院级党组织,其中,院级党委20个,院级党总支4个;党支部447个,其中,在职教职工党支部154个,离退休教职工党支部59个,学生党支部232个,混合党支部2个;党员9199名,其中,在职教工党员2312名,学生党员5568名,离退休教工党员1319名。教职工3169人,其中,专任教师1914人,包括正高职称403人、副高职称708人;博士生导师338人,硕士生导师1262人(含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硕士生导师),中科院院士1人、工程院院士9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0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1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3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7人,“北京市人才引进支持计划”入选者132人。境外教师104人,其中,教授35人。在校生24120人,其中,学历教育学生中全日制研究生7908人(博士生1367人、硕士生6541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860人;普通本专科生13569人(本科生13549人、专科生20人),成人教育本专科生1490人(本科生1390人、专科生100人);非计划招生高等教育学生中在职人员攻读博士硕士学位293人。在校留学生1091人。建校60年来,学校秉持“不息为体,日新为道”的校训精神,牢记大学使命,坚守大学理想,以创新面对未来,以改革把握机遇,已逐步发展成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成为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智库力量,成为展现北京市属高校发展建设成果的示范窗口,16万余名毕业生在社会各条战线上正发挥着骨干作用。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新时代呼唤新作为。北京工业大学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立足北京,服务北京,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办学定位和“内涵、特色、差异化”发展战略,面向国家和北京市的重大需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为建设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了解更多请关注招生办微信订阅号:bjutzsb。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2-01
北京邮电大学
六十余载风雨砥砺,六十余载春华秋实。明光之北、蓟门之南,古老的城墙,见证了永不消逝的电波;鸿雁翱翔、银杏巍巍,坚实的土地,承载了信息黄埔的传奇。 北京邮电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建、首批进行“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是“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是一所以信息科技为特色、工学门类为主体、工管文理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是我国信息科技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2017年,“信息网络科学与技术学科群”和“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安全学科群”两个学科群进入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学校始终肩负“传邮万里国脉所系”的家国情怀。自1955年建校以来,经过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全日制教育已经形成了信息背景浓郁、专业特色鲜明、学科优势突出的办学格局。学校现设有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自动化学院、软件学院、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现代邮政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光电信息学院、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学院、网络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民族教育学院、体育部等18个教学单位,以及网络技术、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感知技术与产业3个研究院,可信网络通信2011协同创新中心,并设有研究生院。目前,学科专业已经涵盖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哲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涉及22个一级学科。学校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电子科学与技术三个一级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类学科,其中信息与通信工程取得了A+的优异成绩。 学校现有西土城路校区、沙河校区、宏福校区和小西天校区,在江苏无锡和广东深圳分别设有研究院。全日制本、硕、博学生及留学生近23000名,正式注册的非全日制学生近55000名。 近年来,北京邮电大学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网络强国战略目标为导向,遵循高等教育的办学规律,按照“综改拉动、科学发展”的战略思路,牢固树立事业型思维,启动学校教育事业综合改革。在全校党员、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的思想,大力推进实施“质量工程”,积极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生培养机制创新,实现了质量与规模的协调发展。2008年3月,教育部正式公布我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标志着我校人才培养质量踏上了新的台阶。近年,我校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国家精品课程、北京市精品课程、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国家级教学团队、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国家级教育成果奖、北京市教育成果奖等各级各类评选工作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长期以来,我校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全国高校领先水平。在以英语、电子、数学和物理竞赛为代表的国内外大学生重大赛事中成绩优异,位居全国重点高校前列。连续九年创办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示交流会暨创新创业论坛,创办研究生创新创业成果展,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取得突出成绩。 ——始终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根本的指导思想,积极推进“人才工程”,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师资结构不断优化。目前,我校拥有着一支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外籍院士、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长江学者”、“千人计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获得者、“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北京市科技新星、省部级“青年学科带头人”、省部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等为骨干的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8%,外籍教师近百人。 ——以“211工程”建设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学科布局进一步优化。目前,学校具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2个(含一级学科博士点10个),有7类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43个本科专业,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学科涵盖了理、工、文、法、哲、经济、管理、教育、艺术等9个学科门类,初步形成了信息学科优势突出、工管文理相互支撑的多科性学科架构。在重点学科建设方面,我校现有一级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北京市重点学科7个、部级重点学科8个。 ——加强基地建设,科研工作良性发展。我校建有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国防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为代表的若干高水平的科研基地。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5个(其中2个为牵头、3个为合作)、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111创新引智基地”5个、北京实验室1个、各类部级重点实验室9个。以基地建设和团队建设为基础,我校科研工作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近年来共获得国家科技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省部级科研奖励数十项。同时,我校建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为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国际化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我校开始实施与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的学士学位联合培养项目,成立了国际学院。近年来,国际学院以其严格的管理和高水平的人才培养质量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好评。2011年,我校与斐济南太平洋大学合作建设的孔子学院。2017年,库克群岛孔子课堂荣获 “先进孔子课堂”称号。我校与150余所国(境)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知名企业建立了深厚的合作与交流关系。 我校建设了“通信与网络核心技术创新引智基地”、“高等智能与网络服务创新引智基地”、“无线网络融合创新引智基地”、“信息网络体系构建与融合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信息网络体系构建与融合创新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等五个国家“111”创新引智基地,引进了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若列斯.阿尔费罗夫为代表的世界一流学术大师和科研学者,形成了实力强大的国际化研究阵容。积极主办高层次、高规格国际会议,搭建学校与国际高水平大学的学术交流平台,增进了学校与国际高水平大学的学术交流与对话,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邮电大学在“团结 勤奋 严谨 创新”的校风、“厚德博学 敬业乐群”的校训和“崇尚奉献 追求卓越”的北邮精神的引领下,正朝着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世界著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这一宏伟目标而阔步前进。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0 11 12
  • ...
  • 318 31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