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是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隶属于陕西省教育厅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学院始建于1982年,经过34年的实践与探索,形成了办学特色鲜明、专业结构合理、培养目标明确、就业体系完善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学院已成为中国航空工业和西部地区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服务基地。 2008年9月,学院获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级。2014年通过陕西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验收,2015年完成了陕西省巡视诊断专家组对我院的巡视诊断工作。学院还先后多次被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国防科工委等上级部门授予“陕西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优秀学校”、“陕西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先进党委”、“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000余人,教职员工582人。可使用土地面积753亩,建筑面积210385㎡,总资产近3亿元,各类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789万元;拥有机电液气、传感器、焊接技术、机械创新、电子装配等56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建有标准田径运动场和室内运动场馆,图书馆各类藏书57万余册。 学院设有机械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材料与建筑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管理工程学院、文理学院、思政教学部、继续教育部、培训中心、网络中心、汉中工业技术研究院、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室、教学督导室等教学科研机构。先后开设高职专业41个,涵盖制造、交通运输、材料与能源、资源开发与测绘、电子信息、财经、土建、旅游八个大类,其中省级重点专业9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专业1个,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优秀教材2部,省级教学名师3人,陕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个,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2个。参加国家、省、部级以上各类竞赛获奖一百余项。 学院坚持“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积极推行“多证书”制度,定期举办就业洽谈会和专场招聘会,建立了以航空、航天、船舶、兵器、核工业及铁路等200多个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为主的就业基地,为国防工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一大批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2年超过96%,在全省各大院校中名列前茅。
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6年,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隶属于中航工业洪都航空集团。学院本部位于我国第一架飞机、第一枚海防导弹诞生地洪都航空集团大院内,交通便利,生活设施配套齐全; 2008年,学院在银三角建立了昌南校区,一校两区,优势互补。 学院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开设航空、机械、电子、信息、经贸五大类学科24个专业。学院教学设施齐全,除校内建有32个实验实训室外,还依托现代航空企业办学优势,建有飞机装配与调试、飞机维修与维护、航空电子设备维修、数控加工、模具制造、航空物流、计算机技术、机电技术等20个实训基地,为强化学生的技能培养提供了优越条件。 学院置身于现代航空企业环境之中,先进的实习实训设备、成熟的实习实训手段、完善的技术应用体系,学生不仅能够学到过硬的技术,而且可以接受现代航空精神的熏陶,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奋斗向上、感恩图报的优秀品质,成为深受企业欢迎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近几年来,学院师生在全国及省市技能大赛、创新大赛中综合成绩名列前茅,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就业质量处于领先地位。 广阔的航空产业发展前景,为学生就业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南昌航空工业城建设,是我省打造商用大飞机主力生产基地和国际航空转包生产基地,实现由航空工业大省向航空工业强省转变的一项重大举措。投资300亿元、占地25平方公里的南昌航空工业城正在建设之中。目前,南昌航空工业城建设项目正在大力推进之中, 北区大部件装配、钣金、表面处理等大部分厂房将陆续封顶投入使用;未来两年,一个现代化、充满生机的工业园区将屹立于赣江--瑶湖边上。 “大飞机”项目的启动必将辐射和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对航空制造、航空机电设备维修、电子信息、航空物流等各类人才必将产生巨大的需求。 南昌航空城的建设为我院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占地2000亩、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底蕴深厚、风格现代的新型校园将在航空城拔地而起;我院作为入驻航空城的院校,深深感受到航空产业化发展对高职人才多样化要求的压力;航空产业孕育了伟大的航空精神,“航空报国、追求第一”是航空人自豪的内心表露。我们培养的学生,要加入航空产业大军,必须接受航空精神的熏陶;航空精神已成为学院校园文化的精髓,成为学院优化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三大办学优势 依托洪都航空集团办学,拥有省内外一流的实习实训基地,学生能够学到全面的技术,实现学生能力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链接。 拥有一支科研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中国工程院院士、K8飞机总设计师石屏同志现任学院名誉院长,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洪都集团数千名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为学院提供了稳定的兼职教师,传授知识技艺效果显著。 58年来,学院在跟进国家航空产业发展中,积累了校企合一、产教结合的丰富经验,实现了“教学、生产合一”、 “老师、师傅合一”、“学生、学徒合一”、“作业、产品合一”,形成了鲜明的、难以替代的行业专业特色与竞争优势。 三大就业优势 部队专业技术士官培养的摇蓝。2007年起,我院每年向空军、海军输送一大批毕业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2012年下达我院士官定向招收计划为100名,占全省的1/2。 航空企业就业优势。能在航空企业工作,是许多高职毕业生的理想;2011年仅洪都集团在我院招聘技术员工就达160名;中航通用飞机公司等多家航空企业在我院设立了定向培养班,提升了航空高职的教育价值。 广泛与知名企业开展办学或就业合作。学院先后与罗斯德尔工程有限公司、三一重工、广东美的、广东泰科、广东格兰仕、漳州灿坤等知名企业合作开办定向培养或特色班,保障了毕业生充分就业;积极开拓境外就业市场,自2004年起,推荐了数批毕业生赴新加坡高薪就业。
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Chengdu Aeronautic Polytechnic)始建于1965年,由第三机械工业部创设德胜中级技术学校,1966年至1998年学校曾多次改名改制,1998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全国首批、四川省第一所高等职业院校。是四川省教育厅直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全国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四川省优质高职院校、国家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四川省首批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联合培养学校和四川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人杰地灵,名师荟萃。学校地处四川省省会、四川天府新区核心区(国家级)、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和世界级汽车产业城的成都市龙泉驿区,占地近900亩,建筑面积34万多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逾3亿元(生均2.5万余元),在校生近1.2万人。学校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中青年教师占比、研究生学历占比、海外培训经历占比均超过70%,拥有中共中央组织部“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名,国家级教学名师3名,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2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名,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名,全国模范教师1名,全国优秀教师2名,省级教学名师5名,以及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同时,还聘请了一大批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专业繁荣,硕果累累。学校始终秉承“服务航空、服务国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下设航空工程学院、通用航空学院、民航运输学院、士官管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和管理学院等二级学院9个,开设飞机机电设备维修、飞机电子设备维修、航空发动机装试技术、通用航空器维修、飞行器制造技术、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空中乘务、无人机应用技术、定翼机驾驶技术、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软件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建筑工程技术、会计等39个专科专业,2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示范院校重点专业6个,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重点专业4个,国家示范专业点2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4个,省级精品专业6个,学校特色专业10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6个,定向培养士官招收专业6个。学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职业教育国家级教育成果二等奖4项,国家发明四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以上教学研究成果20余项。学校拥有国家精品课程1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9门,省级精品课程3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门。主持建设完成1个、参与建设完成4个国家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产教融合、多元发展。学校广泛开展订单定制式和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形成产教协同发展和校企共同育人的格局,探索形成了独具成航特色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瑞士GF加工方案和瑞典海克斯康等国际国内的产业优势和技术领先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联合成都飞机工业公司等39家企业成立西南航空产教联盟,联合一汽-大众成都公司等130家企业成立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产教联盟。面向全球,开放共融。学校努力为培养万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同时使职业教育成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学校与14个国家和我国港台地区32所高校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选派学生赴英国、韩国及我国港台地区学习深造,并接受来华留学生来校学习。2015年以来,共选派教师400余人次赴德国、新加坡、瑞士、加拿大等国家和港台地区学习、交流和培训;连续4年承接国家商务部“援外”项目,共计培训非洲、中亚等地学员4批次、235人次,达到759人次。追求卓越,锐意进取。学校先后获得世界职教院校联盟高等技术技能卓越奖、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连续14年被评为四川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涌现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技术能手、中航工业特级专家、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2014至2018年,学校学生连续四年代表中国赴美国参加国际超轻复合材料制造大学生竞赛(SAMPE),3次夺得全球总冠军、1次获得亚军。云空高远启征程,星光璀璨映华章。迈入新时代、谱写新篇章,学校将以坚定的信心、豪迈的气魄、百倍的努力,加快建设扎根中国高水平高职院校,以“航空报国,追求卓越”为己任,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数据更新至:2019年5月)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彭木根:“本研贯通”,分层分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为进一步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提升高校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和高校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打造高校教学改革的风向标,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联合中国教育在线推出《强国师说》系列访谈栏目。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4-09-24
北京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办法
为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和生活秩序,树立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北京大学章程》制定本办法。
北京大学 2021-02-22
北京科技大学淬火膨胀仪公开招标公告
北京科技大学淬火膨胀仪 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3号楼15A13室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2年06月30日 09点3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北京科技大学 2022-06-09
北京交通大学 |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果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秉承“教育启发思维、实践强化能力、大创训练素质、竞赛激发热情、创业成就梦想”的育人理念,致力于培养具备健全人格和社会责任感,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
北京交通大学 2022-08-10
海南省航天技术创新中心关于征集2024年航天专项项目建议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海南省“陆海空”科技创新发展部署要求,加快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构建以及“三链”领域产业前沿引领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协同攻关,推进空间科学试验重大产出,促进国际航天交流与合作,推动海南航天高质量发展。海南省航天技术创新中心现公开征集项目建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集需求 聚焦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构建发展规划,围绕科技创新、产业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政策咨询与研究方向,重点推动解决关键核心技术、促进产业成果落地转化等需求,2024年航天专项项目将重点围绕以下领域与方向开展。 (一)征集领域 1.火箭链:围绕低成本、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关键技术攻关、演示验证实验和产品开发试制,航天发射配套实验理论、关键技术、测试流程和支持系统优化更新等。 2.卫星链:围绕商业卫星平台优化和可靠性设计、低功耗轻质量小型化有效载荷研制、星地高速数传、卫星测运控等。 3.数据链:围绕天基观测数据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标定、真实性检验、信息提取、融合处理、可视化展示、保障与服务等。 (二)征集类型 1.科技创新:聚焦航天领域前沿技术引领,着力突破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对海南航天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创新驱动作用。 2.产业促进:具备一定的产业成果转化与落地能力与条件,项目执行期结束后具备申请高新技术企业基本条件。 3.国际合作与交流:围绕与东盟、拉美、加勒比等国家的技术合作与双向转移,开展航天领域交流活动等。具有明确的国际合作对象。 4.政策咨询与研究:瞄准国内外航天科技前沿,研究提出有利于海南航天事业发展的技术发展战略和前瞻性政策建议。 5.创新创业团队引进:重点引进培育一批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三链”领域高层次创新科研团队,支持海南航天发展需要,推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促进创新团队项目来海南孵化和成果转化。主要面向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研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等相关团队。同时,须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申请单位在海南省内依法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2)团队由1名带头人和至少3名核心成员组成,团队成员应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团队研究水平和成果居本领域、本行业前列,科研成果创新性突出或产业前景好。 (3)团队成员中,具有博士学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入选省级以上重大人才工程项目的人员合计不少于2名。 (4)团队成员平均年龄不超过55岁,其中,带头人年龄不超过65岁。 (5)团队成员承诺在海南工作5年以上。带头人及核心成员与用人单位每年在琼工作时间原则上不少于6个月。 (6)具有明确的团队建设目标和发展规划、合理的组织结构和合作基础。 二、征集方式 为切实落实相关工作,请有意向的单位提供2024年海南省航天技术创新中心航天专项项目建议,并于2023年7月18日(周二)前将《2024年海南省航天专项项目建议表》《海南省航天技术创新中心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征集表》发至邮箱qiunan@hn-atic.com。 附件1:2024年海南省航天专项项目建议表 附件2:海南省航天技术创新中心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征集表   海南省航天技术创新中心 2023年7月6日 (联系人:邱南,电话:18608998958)
省科学技术厅 2023-07-06
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由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经国家教育部正式备案的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公办普通全日制高校(高职教育)。学院地处历史文化名城遵义市,占地500余亩。现有六个系(机械工程系、汽车工程系、电子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经济管理系、基础科学系)和二部(社会科学教学部、成教部)。学院开设27个专业,其中模具设计与制造是贵州省省级示范专业。学院依托航天科工集团的优势资源,设有两个校区和实训中心,拥有计算机教学中心、加工中心、机加实习厂,汽车检测与维修等多个实习厂,建有经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门批准的国家“第四职业技能鉴定所”,能对机械制造、数控、模具、计算机,电工等多个专业工种进行职业技能鉴定。 学院不断更新办学理念,始终视教学质量和就业为生命线,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大力推行产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平台, 与航天科工集团061基地、贵航集团011基地以及长三角、珠三角的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和保持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实训实习、顶岗实习和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学院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 学院全称: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办学性质:公办 学院代码:12223 办学类型:普通高等职业教育 办学层次:高职教育 学习形式:普通全日制 学院地址:遵义市延安路314号,有两个教学区和实训中心。 网址:http://www.gzhtzy.com 电话:0852-8612782 0852-8612502 邮编:563000
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院校简介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原华北航天工业学院)是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与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一所普通高等院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服务国家(航天)特殊需求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是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建设高校,是河北省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和河北省应用技术大学研究会会长单位。学校坐落在河北省廊坊市市区,始建于1978年,先后隶属于第八机械工业总局、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航天工业总公司。1999年划转到河北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两弹一星”功勋、著名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孙家栋院士为学校名誉校长。学校占地面积近800亩,分东、西两个校区,总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雅,是省级文明单位、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卫生绿化工作先进单位和花园式单位。学校有教职工近1000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300余名,博士、硕士学位教师近700名,具有行业背景或“双师型”教师占20%以上。现有双聘院士1人,院士工作站联系院士8人,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模范教师、省中青年突贡专家、省教学名师、省模范教师、省优秀教师、省青年拔尖人才等省级以上称号的教师50余人次,获得航天科技人才培训基金会SHATF奖教金的教师77人次。聘请航天院所企业专家和社会知名学者130余人担任学校兼职教授,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和科技开发。学校设有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计算机与遥感信息技术学院、会计系、外国语学院、材料工程学院、文法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科学部、体育部、工业技术中心等教学单位。学校现有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2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设置42个本科专业(其中3个专业为提前批招生,37个专业为河北省本科一批招生),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管、经、文、法、艺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普通高等院校。有“军用计算机应用技术”、“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等2个国家国防特色学科;有“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省级重点学科;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产业经济学”等3个省级重点发展学科;有“机械基础”、“材料工程”、“电工电子”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本科教育创新高地1个;有国家和省重点建设品牌特色专业4个、省高校综合改革试点学院1个、省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8门。现有全日制研究生、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2000余人,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3000余人。建校以来,累计为社会输送各类人才6万余名,其中为航天系统输送近2万名毕业生,多次获得“航天人才贡献奖”和“航天人才突出贡献奖”。学校建有50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先进的实验室(中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亿元。有精密光栅测控技术与应用、航天遥感信息应用技术等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有河北省航天遥感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与航天五院共建“航天工程制造工艺研发中心”、与航天九院共建“电子工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部共建高校重点实验室,有河北省航天遥感信息处理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精密光栅测控技术与仪器河北省工程实验室,航天遥感信息应用技术河北省工程实验室,河北省高校先进制造技术与生产过程自动化应用技术研发中心,河北省航天产业发展研究基地,河北省院士工作站,河北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河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河北省绝热保温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河北省军民融合创新创业中心等14个国家和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学校院士工作站是全国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学校联合中科院遥感所、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航天503所)等单位共建“河北航天遥感信息处理与应用中心”,推动航天遥感信息技术在河北环境治理、城市规划,农业、林业等领域的推广应用,为河北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服务。“中心”被认定为河北省首批协同创新中心。学校是神舟飞船、长征火箭、东方红五号卫星平台参研参试单位,荣获国防科学技术奖、航天科技进步奖、河北省科技进步奖等30余项省级以上科技奖励和20余项省级教学奖励。学校图书馆2.6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00余万册,数字资源量28TB(其中,电子图书86万种),中外文现刊千余种。学校有8000余个多媒体教室座位,有2500个图书馆阅览座位,有设备先进的语音室和视听室,图书资源向社会开放。学生住宿实行公寓化管理,环境整洁安宁,配套设施齐全,宿舍全部连接互联网,是国家级学生公寓先进单位。学生食堂管理严格,服务规范,是省级高校标准化学生食堂。学校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学校设有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心,与德国东拜仁雷根斯堡工业大学、英国胡佛汉顿大学、美国圣马丁大学、乌克兰茹科夫斯基国立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开展校际交流与合作,开设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近百位教师、留学生互访、交流、学习;长年开展中外文化交流周活动,美国、德国和加拿大等国数百名志愿者来我校参观访问,开展交流活动。学校坚持“以需为源、特色创新,以学为主、质量至上,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在教学管理上形成了“严格教风、严格学风、严格管理”的“三严”特色,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学校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学校建设的廊坊华航e创空间是国家级众创空间和省级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学校学生科技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常年聘请航天专家和社会名人开办“华航讲堂”,建有航天博物馆并由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教授任馆长。学生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十分活跃,近三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全国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创新创业和学科专业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323项,获省级奖励786项。毕业生以“基础扎实、为人朴实、作风务实”的“三实”特点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近年来,毕业生首次统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就业质量较好。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继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攀高峰”的航天传统精神,秉承“进德修业,精益求精”的校训,营造“勤学、慎思、求真、笃行”的学风,努力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功能,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强校战略,保障教学的中心地位,大力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以党的建设和改革创新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应用型、高水平工程技术大学。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1 12 13
  • ...
  • 231 23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