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低能见度图像清晰化技术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图像和视频的纹理替换编辑
由于在影视特效制作、服装布料的虚拟展示、艺术和工业设计等方面的广泛应用,纹理替换正逐渐成为计算机图形学、视觉与图像及视频处理等诸多领域的研究热点。 我校的研究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网格优化的图像纹理替换算法。进而在国际上第一次提出可行的视频纹理替换方法,首先自适应选取若干关键帧进行纹理替换,进而借助网格跟踪把关键帧效果传递到视频的剩余帧,提出了网格的时空优化方法解决替换效果的抖动问题,利用
南京大学 2021-04-14
图像引导重离子放疗计划软件系统
针对传统物联网应用场景中手持设备处理能力低、屏幕可视范围小、通用性弱的不足,设计通用的USB接口热插拔RFID读写模块,结合当前大屏幕手持设备的强大处理能力,降低物联网工程应用中移动端手持设备的成本并提升其性能,实现信息的实时采集与分析处理。系统通过控制台管理相关数据信息,手持终端远距离读取RFID标签数据并通过网络与控制台交互关联信息,实时完成巡检操作。
兰州交通大学 2021-04-14
基于图像信息的汽车工件检测
成果简介该视觉检测系统都是用图像采集卡加 PC 机的模式, 能够在工业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具体内容如下:图像采集与处理模块包括以图像传输模块、 高速采集模块、 图像预处理模块、畸变校正模块、 高速信息通信模块, 其中: 图像传输模块高速采集目标图像数据,发送给高速采集模块, 高速采集模块将图像数据发送给图像预处理模块, 在进过图像预处理模块后得到视觉效果更佳的图像数据, 发送到畸变校正模块, 畸变校正模块对图像数据进行畸变校正处理后发送到目标检测模块处理, 最后得到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4
MV-MVKB图像采集产品套件箱
产品详细介绍 产品简介一套完整的机器视觉检测系统,包括:图像获取(成像系统及光源)、图像预处理(获取图像兴趣区域)、数据处理、I/O通讯、执行机构等。其中图像获取是基础;图像预处理及数据处理是灵魂;执行机构是功能体现。获取准确稳定的图像数据,是做好机器视觉系统的第一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据实际项目需求,选择合适的工业相机、工业镜头、工业光源及相关附件是每一个机器视觉从业人员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对于一个具体项目来说,图像采集设备每一个参数的确认都需要科学的计算和不断的试验。但是目前很多系统集成商及视觉实验室都缺少这样的试验环境和相关人才。为此,维视统计了十几年来面向电子、汽车、医药、包装、太阳能光伏、农林等行业的数千个案例,分析其图像采集硬件方案,针对性的推出了视觉图像采集方案套件箱MVKB300。套件箱涵盖了机器视觉项目所必须的所有硬件设备——工业相机、工业镜头、工业光源、标定板、台架等。其丰富的品类,可以模拟各种应用场景。产品特点MVKB配置的工业相机、工业镜头、光源及标定板等成像方案(标配或非标),均通过了 "维视视觉实验室" 的评测标准。1、工业相机类(可选配其他型号)高分辨率相机——针对大幅面的高精密检测。高帧率相机——实时传输的高速相机,特别适合需要连续抓拍高速运动物体的场合。实时采集相机——兼顾分辨率和速度,可满足用户对精度和速度的同时要求。红外相机——采用高灵敏芯片设计的近红外工业相机,可满足用户对红外光线的采集。2、工业镜头类(可选配其他型号)定焦镜头——配置常用焦距的定焦普通镜头,畸变小、解析度高,适合较大范围的定量、定性分析。变焦镜头——对于工作距离和拍摄范围不确定的应用场景,特别配置了变焦镜头,一只镜头就可以兼顾各种场合应用。显微放大镜头——可变倍率的显微放大镜头,可观测不同倍率下的微观世界。红外镜头——专门配套红外相机的镜头,相对于普通镜头其对红外光线的通过率更高。3、工业光源类(可选配其他型号)条形光源——打光方式最自由的光源,可以根据被测对象的特点,在不同距离、不同角度打出各种需要的图像效果。环形光源——使用最方便的光源,安装简单易操作,占用空间小,丰富的不同角度环形光源还可以解决很多"眩光"问题。背光源——轮廓尺寸、轮廓类缺陷等检测项目最常用的光源,从背面补光,可以获取最高对比度的图像。同轴光源——正面平行发光,针对凹凸类兴趣点或反光问题非常有效。积分球(漫反射)光源——可有效解决打光均匀性问题及镜面反射问题。4、标定板(可选配其他型号)OpenCV标定板——可直接用于OpenCV、Matlab等平台的默认标定模块。Halcon标定板——可直接用于Halcon、Labview等平台的默认标定模块。性能特点项目选型及评估平台——配套丰富的视觉器件,可设计各种场景下的图像采集方案丰富的二次开发接口——套件箱配套的SDK开发包支持VC\VB\C#等开发环境,与Labview、Halcon、Provision、Opencv、Matlab等第三方软件无缝连接工业级标准——配套的视觉器件都是准工业级产品,采用维视图像自主研发的工业相机,是国内首家采用"EMVA1288"标准生产的工业相机快捷的技术支持——套件箱中配套的产品均由维视图像自主研发,需要技术支持时,可以和厂家直接沟通自主研发生产、自主知识产权完善的培训体系——配套的资料不是枯燥的专业名词解释相叠加,而是结合实际案例讲解说明,是机器视觉专业人才的快速输出平台
陕西维视数字图像技术有限公司 2021-08-23
一种基于凹点匹配的玉米穗部粘连籽粒分割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凹点匹配的玉米穗部粘连籽粒分割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在玉米穗部的籽粒分割图存在粘连籽粒时,获取粘连籽粒的轮廓最小凸闭包,获取粘连籽粒的轮廓最小凸闭包的匹配凹区以及对应的分割凹点对,以及根据分割凹点对粘连籽粒进行分割。该系统包括粘连籽粒的轮廓最小凸闭包获取单元、匹配凹区及分割凹点对获取单元及粘连籽粒分割单元。本发明能够可以快速、准确分割玉米果穗穗部粘连籽粒,为玉米品种的考察研究提供了准确且可靠的基础。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1
基于CT图像的胰腺肿瘤诊断算法、基于钼靶图像的乳腺癌淋巴转移诊断算法
技术分析(创新性、先进性、独占性)开发了新颖的深度学习算法,准确识别患病部位,准备诊断患病类型,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效益。自主独立开发。已经在两家大型三甲医院做测试,算法和程序代码完整,
中国人民大学 2021-04-10
基于CT图像的胰腺肿瘤诊断算法、基于钼靶图像的乳腺癌淋巴转移诊断算法
技术分析(创新性、先进性、独占性) 开发了新颖的深度学习算法,准确识别患病部位,准备诊断患病类型,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效益。自主独立开发。
中国人民大学 2021-05-11
表面等离子共振(SPR)生物医学检测系统
项目简介: 表面等离子共振(SPR)生物传感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 用于分析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一项技术。这种检测手段与传统方法比 较,具有样品不需要纯化、标记,并且可以实时、动态、高灵敏检测 等优点,因此 SPR 传感器在很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疫苗 研制、疾病诊断、疾病治疗、药物靶标、药物开发、基因测序、案件 侦破、环境检测、食品安检以及兴奋剂检测等。本项目的目的是研制 一种基于 SPR 技术的光机电一体化系统。 我校于 1999 年开始从事有关方面的研究,2004 年底研制完成了 第一套单通道 SPR 生物医学检测试验系统。最近几年中,我们针对被广泛采用的棱镜耦合结构 SPR 传感器存在的不足,课题组在天津 市科技攻关培育项目、国家基金及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的支 持下,研制成功基于传感芯片的多通道 SPR 生物医学检测实验系统。 这种新颖的集成化结构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而且符合 SPR 传感系 统小型化、仪器化的发展趋势,为系统最终产品化奠定了基础。目前 已经完成仪器化,结构设计及操作便利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以便使 非专业人员能够完成操作;数据分析算法及软件需要进一步开发,以 达到实用化。 技术水平及应用前景 所开发的试验系统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申请专利两项。产 品化后,可以用于疫苗研制、疾病诊断、疾病治疗、药物靶标、药物 开发、基因测序、案件侦破、环境检测、食品安检以及兴奋剂检测等, 具有很好的应用及市场前景。 首先,一套智能化的 SPR 生物医学检测分析系统的批量生产成 本预计为 10 万元人民币左右,而国际上同类产品(瑞典 BIAcore 公 司生产)的最低售价为 10 万美元左右。可见,SPR 生物医学检测分 析系统是一种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 其次,SPR 生物医学检测分析系统中的传感耦合部件因其进口成 本很高,目前还是一种半消耗品,即每完成一次测试后需作再生处理, 这样可重复使用几次,然后予以更换;即使这样,单次检测成本也在 200 元人民币以上。本项研究可以将传感耦合部件集成为便于批量生 产的传感芯片,可大幅降低成本。再生技术的研究成功,可以进一步 降低使用成本;若能大批量生产,在成本很低的情况下,也可实现一 次性使用。预计每个芯片的批量生产成本不到 50 元人民币,售价如 果为 100 元人民币,单次检测的成本将大幅降低。这样,一方面便于系统的推广应用,另一方面传感芯片作为一次性消耗品,需求量极大, 由耗材产生的利润也是非常可观的。 另外,我们还可以在此项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适合于药物 靶标、药物开发、案件侦破、环境监测、食品安全检验以及兴奋剂检 测等其它众多领域进行检测分析的系列产品,其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 会效益是不言而喻的。 
南开大学 2021-04-11
表面等离子共振(SPR)生物医学检测系统
项目成果/简介:表面等离子共振(SPR)生物传感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用于分析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一项技术。这种检测手段与传统方法比较,具有样品不需要纯化、标记,并且可以实时、动态、高灵敏检测等优点,因此 SPR 传感器在很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疫苗研制、疾病诊断、疾病治疗、药物靶标、药物开发、基因测序、案件侦破、环境检测、食品安检以及兴奋剂检测等。本项目的目的是研制一种基于 SPR 技术的光机电一体化系统。 我校于 1999 年开始从事有关方面的研究,2004 年底研制完成了第一套单通道 SPR 生物医学检测试验系统。最近几年中,我们针对被广泛采用的棱镜耦合结构 SPR 传感器存在的不足,课题组在天津市科技攻关培育项目、国家基金及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的支持下,研制成功基于传感芯片的多通道 SPR 生物医学检测实验系统。这种新颖的集成化结构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而且符合 SPR 传感系统小型化、仪器化的发展趋势,为系统最终产品化奠定了基础。目前已经完成仪器化,结构设计及操作便利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以便使非专业人员能够完成操作;数据分析算法及软件需要进一步开发,以达到实用化。应用范围:所开发的试验系统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申请专利两项。产品化后,可以用于疫苗研制、疾病诊断、疾病治疗、药物靶标、药物开发、基因测序、案件侦破、环境检测、食品安检以及兴奋剂检测等,具有很好的应用及市场前景。 首先,一套智能化的 SPR 生物医学检测分析系统的批量生产成本预计为 10 万元人民币左右,而国际上同类产品(瑞典 BIAcore 公司生产)的最低售价为 10 万美元左右。可见,SPR 生物医学检测分析系统是一种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 其次,SPR 生物医学检测分析系统中的传感耦合部件因其进口成本很高,目前还是一种半消耗品,即每完成一次测试后需作再生处理,这样可重复使用几次,然后予以更换;即使这样,单次检测成本也在200 元人民币以上。本项研究可以将传感耦合部件集成为便于批量生产的传感芯片,可大幅降低成本。再生技术的研究成功,可以进一步降低使用成本;若能大批量生产,在成本很低的情况下,也可实现一次性使用。预计每个芯片的批量生产成本不到 50 元人民币,售价如果为 100 元人民币,单次检测的成本将大幅降低。这样,一方面便于系统的推广应用,另一方面传感芯片作为一次性消耗品,需求量极大,由耗材产生的利润也是非常可观的。 另外,我们还可以在此项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适合于药物靶标、药物开发、案件侦破、环境监测、食品安全检验以及兴奋剂检测等其它众多领域进行检测分析的系列产品,其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不言而喻的。
南开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9 20 21
  • ...
  • 52 5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