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基于对数差值点集模板的图像快速配准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对数差值点集模板的图像配准方法,包 括:(1)分别确定基准图像和待配准图像的搜索区域;(2)计算搜索区域的像素灰度值对数差值矩阵;(3)将基准图像搜索区域的对数 差值矩阵中绝对值最大的若干个点进行平均分组,每一组点的集合构 成一个基准模板;(4)在待配准图像搜索区域的对数差值矩阵中搜索 各基准模板的最佳匹配模板;(5)根据各基准模板及其最佳匹配模板 得到最终配准结果,实现配准。本发明的对数差值点集模板方法在配 准显微图像时计算操作主要为查表和减法等简单运算,计算速度快。 同时,在保证配准速度的前提下可以评价配准结果的可信度,从而提 高配准结果的可靠性。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一种SAR图像散射中心参数估计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交替优化和序列化正交匹配追踪的SAR图像散射中心参数估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原始SAR图像并进行预处理,得到原始频域回波数据;根据原始频域回波数据,使用点散射中心模型和OMP算法初始化目标散射中心所在的重点区域,得到初始散射中心位置参数集合和初始散射中心能量占比;根据初始散射中心位置参数集合和初始散射中心能量占比,基于属性散射中心模型和SOMP算法进行属性参数提取,输出散射中心属性参数估计结果、散射中心系数估计结果和散射中心能量占比序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高效的提取散射中心参数,获取有意义的目标散射部件属性信息。
复旦大学 2021-01-12
高性能大动态范围 CMOS 图像传感器的研发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该项目是天津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通过了科委组织的专家验收。项目组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完成了 CMOS 图像传感器 1024×768 像素阵列的版图设计,通过了仿真验证,结果达到了设计要求。在 Chartered 公司0.35um 工艺线上成功试制了关键模块和小规模完整的 CMOS 图像传感器样片。样片工作正常,能够正确的拍摄运动物体,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 背景:CMOS 图像传感器是当前已广泛用于民用、工业、科技和国防领域的各类图像摄取系统,近年来民用电子产品领域发展迅猛,如照相手机、PC 机、像机等。该成果主要用于图像摄取系统的核心部件—CMOS 图像传感器设计中。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CMOS 图像传感器利用成熟的 CMOS 工艺制作光敏像素单元,因此可以把光电接收器和信号处理电路集成在单个芯片上。 主要设计内容包括:像素阵列、消噪放大电路、模数转换器、时序控制电路和测试系统设计。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首先根据功能要求对系统进行架构设计,将系统分为时序控制电路部分(数字电路实现)和从像素阵列到 AD 转换的信号处理部分(模拟电路实现)。版图设计完成后,导出 GDSII 文件,在新加坡 Chartered 公司 0.35um 工艺线进行流片,然后进行封装。根据芯片工作对外界的要求设计 PCB电路板,搭建测试系统,对芯片功能和各项电学指标进行测试分析。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技术水平属国内先进。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该项目取得了 CMOS 图像传感器的核心设计技术,可用于各种CMOS图像传感器设计中,中国CMOS图像传感器市场需求庞大,年复合成长率达到 60%,因此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国外同类产品的销售价格远远高于芯片的开发成本,因此存在很大的利润空间,将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功能上可完全兼容、并替代进,通过合作根据市场需求,随时调整产品种类和指标,使经济效益最大化。 应用领域:CMOS 图像传感器广泛应用于消费类、工业和科技等各个领域。 民用领域:拍照手机、数码相机、可视门镜、摄像机、汽车防盗等;工业领域:生产监控、安全监控等。
天津大学 2021-04-11
基于多尺度空洞融合迭代优化的增强图像隐写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尺度空洞融合迭代优化的增强图像隐写,适用于图像隐写领域,包括以下步骤:使用封面图像C获取其对应的增强图像E后,分别对其进行特征提取,后引入多尺度空洞融合的注意力机制;再将两个图像的特征融合得到图像X;之后与秘密连接形成载密张量M;编码器接收三个输入:图像M的特征、当前的扰动,以及这个扰动的损失函数的梯度进行拼接形成GRU单元的输入;通过反复应用编码器,最终生成的隐写图像;解码器接收编码器生成的隐写图像,经过一系列卷积,从隐写图像中恢复原始的隐藏信息;批评者网络来评估生成的隐写图像的自然性,并提供反馈;重复步骤2到5。最终生成的图像即为包含隐藏信息的隐写图像。本方法将学习和迭代优化方法结合起来,在双通道输入图像增强下结合多尺度融合注意力机制,从而找到图像中更适合隐藏信息的部分,使生成的隐写图像更加隐蔽。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纳米材料毒理学评价及环境医学应用的基础研究
成果介绍以国家需求为导向,通过医工结合,系统研究了多种重要纳米材料的毒理学效应与机制、构建了纳米生物安全性评价与研究的新方法。技术创新点及参数1、传统毒理学评价程序基本适用于对纳米材料的毒理学评价,但必须在材料制备、分散、表征、尺寸、结构、修饰、暴露方式等方面予以约定;2、率先构建了基于秀丽线虫、用于纳米材料急性、慢性、神经、生殖毒性等毒理学评价与研究替代模型;3、基于纳米材料的修饰改性及与生物界面相互作用原理,原创性设计了基于氮掺杂碳纳米管、过氧化物酶及其底物识别的高灵敏度纳米生物传感器。市场前景建立纳米生物安全性评价体系实施条件1、酶、荧光小分子和量子点标记的新型纳米生物探针;2、了环境污染健康效应生物标志检测信号放大新原理新方法;3、基于石墨烯的多种蛋白质和DNA损伤检测传感器,并用于环境污染致DNA损伤的快速检测。
东南大学 2021-04-13
基于机器学习的多模态医学影像信息处理与分析
多模态医学影像信息处理与分析,具有重大的应用背景,是国家和社会当 前高度重视的研究领域之一。 本项目拟基于机器学习方法,主要研究医学影像的特征描述、设备无关性 的特征评价与特征选择、基于内容的多模态医学影像检索、医学影像信息挖掘、 参考库建设与算法辅助研究平台的设计与开发等内容。研究目标为: (1)建立统一的特征描述模型,实现跨模态医学影像的统一特征描述; (2)提出有效解决特征提取层面上医学影像信息处理与分析算法的设备无 关性问题的通用框架; (3)在医学影像标注数据有限、数据库为海量等条件下,实现高效率单模 50 态影像检索,有效提高多模态、跨模态医学影像检索的精度,实现用户友好的 检索结果展示; (4)从结构复杂的多模态医学影像数据中,挖掘有用的知识,构建有效的 辅助诊断模型、实现个人疾病风险预警; (5)完成首期参考库建设与算法辅助研发平台的开发,为项目研究内容的 开展提供有效数据和环境支撑。本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项目执行期 2013.1-2017.12。
山东大学 2021-04-13
液体活检,开启精神分裂症精诊医学新时代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社会危害大的精神疾病,目前,精神分裂症诊断的漏诊误诊率高达45%,且效率低下。 团队从大量临床样本中筛选出精神分裂症特异生物标记物,开发出的试剂盒检测技术,通过对血液中的一组物质进行绝对定量,能高效准确地鉴定出精神分裂症患者。
中央民族大学 2021-02-25
蜂海绵骨针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医学材料的应用
蜂海绵骨针(Sponge Haliclona sp.Spicules,SHS)是一种呈游离的双尖针状结构,其末端尖锐,尺寸稳定,机械强度高,可刺入角质层打开皮肤屏障,并长时间滞留于皮肤角质层形成大量持续存在的微通道,从而提高生物大分子药物的经皮吸收。蜂海绵骨针作用与皮肤后,皮肤角质层屏障可逐渐自愈,不会对皮肤造成严重的创伤。蜂海绵骨针使用的剂量非常灵活,促渗强度也可以通过使用方式进行灵活调整,还可以应用于不同面积的病灶部位。此外,通过联合脂质体、表面修饰等方式,蜂海绵骨针皮肤促渗效果及范围显著提高与扩大,因此蜂海绵骨针非常有潜力成为一种新型的药用辅料,作为一种新型微针用于皮肤给药的物理促渗,应用于经皮给药系统、经皮疫苗制剂及医学美容等领域。
厦门大学 2021-01-12
开放式中医学多媒体教学系统XM-ZY
XM-ZY开放式中医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   功能特点: ■ XM-ZY开放式中医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为医学院校学生提供了一种能够自主学习、加强感官认识、强化护理学相关知识、易于操作的全方面的学习条件,丰富医学院校护理教学内容,弥补书面教学过于抽象的不足,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 系统具有开放性、交互性,能够让学生课后随时地进行自主学习,可对学员24小时开放使用,系统操作简单、界面漂亮,具有动态效果,能够从视觉上、听觉上吸引学生注意力,避免了枯燥无味的介绍,弥补课堂不足。 ■ 素材量大,容量超过20G,以视频、动画、图片为主,涵盖了中医诊断教学的诊法与辨证,中医四诊的望闻问切,模拟试题100套,技能训练中模拟实习环境的诊断过程的方法,将数百个病症临床成功病例制成技能训练科目。 ■ 内容包括:针灸学常用取穴方法,进针行针手法,艾灸方法,耳针、腕踝针、头针疗法的原理及临床应用,推拿、按摩、拔罐疗法、刮痧疗法、中医埋线、火针疗法、中医点穴疗法及中医美容的原理及临床应用,各种中草药,如全草类、果实类、根类、根茎类、皮类、叶类、花类、中草药原植物等讲解中草药的来源、形态、产地、用药部位及主要功效。 ■ 配置:19寸触摸一体机,双核处理器,内存2G,硬盘500G。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用于实验动物PET、CT 及MR 图像融合及固定的装置
相关专利提出了一种用于实验动物固定及实验动物图像融合于一体的辅助设备,用于实验动物的固定及 PET、CT 及 MR 图像融合。该系统在保障了实验动物和工作人员的安全的同时,为图像融合方式方法的研究提供依据,为科研及其临床转化提供更有效、精确、直观的帮助
天津医科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2 33 34
  • ...
  • 51 5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