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医学教学管理平台
平台介绍: 立方幻境虚拟仿真教学管理平台旨在构建资源共建、共享、教研一体的教学新模式,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师生可通过PC、移动终端接入,可获得对应授权范围内的教育资源和教学应用。 平台特点: 教师端:可通过教师端开展教学活动,如发布课程、课程直播、收发作业、组织考试、发布教学资源,教师个人资源管理等。通过平台大数据可了解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进度。 学生端:实现在平台的学习功能,包括选择直播或录播课程,接收查看通知、查询教学资源、完成作业、考试、教学互动等。 一、示教:多种信息化技术手段融合,多种展现方式,理论示教教学。 二、练习:虚拟仿真软件,不受场地、时间、空间限制,学生自主练习,释放教师反复授课的时间。 三、实操:通过5G+VR\AR\MR技术,虚拟与真实重叠,虚拟与真实交付,亦真亦假,既有虚拟模拟,又有真实操作。   
厦门立方幻境科技有限公司 2022-06-23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建校于1950年,为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单位,隶属山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领导和管理。现占地面积88.18万平方米,教职工753人,在校生13320人,开设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助产、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技术、眼视光技术、中医康复技术、医学影像技术、保险、老年服务与管理、老年保健与管理等14个专业,其中临床医学专业被确定为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临床医学专业、护理专业、助产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拥有临床医学专业、药学专业、护理专业三个省级教学团队,健康照护专业群(护理、助产、老年服务与管理)为省级品牌专业群,拥有药理学、生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29门省级精品课程。基础护理学、人体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学校为中医康复技术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牵头单位。 学校实验实训教学资源丰富。校内设有公共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机能学实验教学中心、形态学实验教学中心、临床技能实训中心、护理技能实训中心等15个,校内实践基地实训基地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管理科学规范,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现有直属附属医院1所,直属康复养老护理中心1所,拥有非直属附属医院3所,校外实训基地总数达到116个。 学校先后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校园、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先进单位、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全省卫生科技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省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山东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山东省“五四”红旗团委、菏泽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菏泽市花园式单位、山东教育慈善奖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2021-02-01
肿瘤医学图像智能诊断算法
简介: 1、胰腺肿瘤CT图像诊断算法。针对胰腺肿瘤分类问题,从医学CT图像出发,搭建深度学习模型。对于肿瘤分类,我们将问题建模成两部:胰腺定位查找和胰腺肿瘤分类。我们建立级联分割网络,从病人腹部的CT图像中将胰腺器官分割出来。级联分割网络比之前的层级分割网络结果提升10各点。之后建立多模态分类网络,针对CT图像的特性,将多切片多造影剂时期多区域的数据进行融合,在胰腺肿物分类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层级分割模型示意图  分类模型可视化热图   2、现有的乳腺癌腋窝淋巴转移的医疗诊断措施为病理活检,是一种过度医疗。基于乳腺钼靶图像的术前无创的乳腺癌腋窝淋巴转移预测手段能够有效避免过度医疗。我们构造了基于乳腺钼靶图像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来处理乳腺癌腋窝淋巴转移问题。我们对乳腺钼靶数据进行了预处理和数据集的整理、划分。我们构造了三个不同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患病侧单体位网络、患病侧双体位网络和双侧双体位四视图网络。其中,患病侧单体位网络分为 CC 位网络和 MLO 位网络。在乳腺钼靶数据的测试集上,患病侧 CC 位网络、患病侧 MLO 位网络、患病侧双体位网络、双侧双体位四视图网络的结果依次递增。这表明了同时使用同一患者的四张钼靶图像的双侧双体位四视图网络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更适合乳腺癌腋窝淋巴转移预测任务。对于双侧双体位四视图网络,我们不仅使用了双侧测试集 1,还使用了额外的双侧测试集 2 进行测试。 钼靶乳腺图像预处理   双侧双体位深度学习网络   优势:从客观的医学图像数据出发,结果可重复,而且高效快捷,提高识别准确率的同时,便于临床推广。  
中国人民大学 2021-05-15
肿瘤医学图像智能诊断算法
1、胰腺肿瘤CT图像诊断算法。针对胰腺肿瘤分类问题,从医学CT图像出发,搭建深度学习模型。对于肿瘤分类,我们将问题建模成两部:胰腺定位查找和胰腺肿瘤分类。我们建立级联分割网络,从病人腹部的CT图像中将胰腺器官分割出来。级联分割网络比之前的层级分割网络结果提升10各点。之后建立多模态分类网络,针对CT图像的特性,将多切片多造影剂时期多区域的数据进行融合,在胰腺肿物分类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层级分割模型示意图 分类模型可视化热图 2、现有的乳腺癌腋窝淋巴转移的医疗诊断措施为病理活检,是一种过度医疗。基于乳腺钼靶图像的术前无创的乳腺癌腋窝淋巴转移预测手段能够有效避免过度医疗。我们构造了基于乳腺钼靶图像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来处理乳腺癌腋窝淋巴转移问题。我们对乳腺钼靶数据进行了预处理和数据集的整理、划分。我们构造了三个不同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患病侧单体位网络、患病侧双体位网络和双侧双体位四视图网络。其中,患病侧单体位网络分为 CC 位网络和 MLO 位网络。在乳腺钼靶数据的测试集上,患病侧 CC 位网络、患病侧 MLO 位网络、患病侧双体位网络、双侧双体位四视图网络的结果依次递增。这表明了同时使用同一患者的四张钼靶图像的双侧双体位四视图网络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更适合乳腺癌腋窝淋巴转移预测任务。对于双侧双体位四视图网络,我们不仅使用了双侧测试集 1,还使用了额外的双侧测试集 2 进行测试。钼靶乳腺图像预处理 双侧双体位深度学习网络 优势:从客观的医学图像数据出发,结果可重复,而且高效快捷,提高识别准确率的同时,便于临床推广。
中国人民大学 2021-04-10
AR医学模型教学系统
一、项目简介 随着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学习生活将采用新的方式,进入新的领域。在医学方面,由于人体器官构造的复杂性,传统的医学教学方式是无法直观感受到人体器官细节的。AR医学模型教学系统,是在增强现实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基础上相结合的创新设计,能够提供更真实、交互性更强的医学教学体验。AR医学模型教学系统,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摄像头识别真实世界的二维器官图像,并实时在手机屏幕上呈现该器官的三维模型,同时,结合基于蓝牙4.0通信与手势识别的数据手套,根据独特的手势编码,可以对三维模型进行灵活地缩放、旋转、平移等一系列操作,使用户沉浸在由多源信息融合带来的虚实结合的奇妙体验中。AR医学模型教学系统,运用了四元数手势姿态解算、卡尔曼滤波、算术编码、增强现实渲染以及CT三维重建技术,是医学器官模型教学领域的跨时代创新,是该领域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具有极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前期研究基础 (1)2017年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AR VR体感交互手套设计研发” (2)“AR医学教学系统”获2016年第十届国际iCAN创新创业大赛VR/AR行业赛暨首届“红谷滩杯”VR/AR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 (3)“多人交互式AR/VR教学系统“获2017年第十一届国际iCAN创新创业大赛VR/AR行业赛暨一等奖 三、应用技术成果 四、合作企业 目的是学生的创业公司与合作企业进行合作。
厦门大学 2021-04-11
右江民族医学院
右江民族医学院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位于广西百色市——邓小平同志领导的百色起义发源地。学校承担着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的培养,是广西、云南、贵州三省交界地区最大的高等医学教育中心、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医学科学研究中心。 历史沿革 学校的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百色高等医学专科学校,1978年升格为本科医学院校,并更名为右江民族医学院。1982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通过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00年获得招收外国留学生资格,2007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优秀等级,2013年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15年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就业50强)、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6年认证期限。 办学条件 学校占地面积106.54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建筑总面积为14.22万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建筑总面积为12.96万平方米,行政用房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7.64万平方米,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209.43万元,图书馆馆藏图书72.01万册;主办省级学术期刊《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和《右江医学》;学生自主学习平台等网络信息资源丰富,实现校园网络全覆盖;建有功能齐全的模拟医院及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建有1个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有1所直属附属医院和5所非直属附属医院以及55个教学实践基地。 内设机构 学校设有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药学院、医学检验学院、医学影像学院、研究生学院、护理学院、国际语言文化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口腔医学院、全科医学院等13个二级学院,体育部等1个系(部)。 办学规模 开设24个全日制普通本、专科专业及专业方向,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形成了普通本科教育、专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成人教育等多层次、多类型的办学格局。学校现有学生26038人,普通全日制学生13404人,其中本科生9007人,预科生157人,研究生311人,留学生254人,高职高专生3675人;非全日制成人学历教育学生12634人。 学科专业 涵盖医学、文学、管理学等3个门类;22个全日制普通本、专科专业,其中,自2018年起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在广西本科第一批次进行招生。拥有2个广西一流学科、4个广西壮族自治区优势特色学科、1个广西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学科、9个广西重点学科,7个广西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6项自治区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建设项目、5项自治区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2项自治区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项自治区级精品视频公开课,拥有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 16个。形成了普通本科教育、专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成人教育等多层次、多类型的办学格局。 科学研究 学校拥有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三级实验室及二级实验室、6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及1个培育基地、2个广西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1个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广西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广西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1个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培育基地等16个各级、各类的专门研究机构。近三年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6项;科研经费3771.1万元;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0项、地厅级奖励21项;拥有国家专利12项;共发表论文2116篇,其中SCI、EI、ISTP等收录论文51篇;出版学术著作13部。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61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369人。近年来,学校组织实施了“双百工程”,选派94名优秀教师出国留学,通过申请获得自治区级、国家级教育基金项目选派25名优秀教师出国留学,聘请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教授、“上海曙光学者”等高层次人才来校工作。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自治区优秀专家1人,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2人,“广西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3人,“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人选15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 1人,自治区先进工作者1人,“八桂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及优秀教育工作者7人,自治区优秀教师8人,广西高校教学名师1人,“广西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自治区级教学团队2个,广西优秀专家及广西特聘教授、卓越学者各1名。 教育教学 学校获批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获得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自治区教学团队、1个自治区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7个自治区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5项自治区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6门自治区精品课程;近三年来获自治区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8项。 人才培养 建校60年来,学校先后培养了5万多名“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医学毕业生,其中少数民族学生比例达65%,他们广泛分布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大部分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据统计,我校毕业生在基层就业的总体比例达到60%以上,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达94%以上。学校的人才培养有效满足了区域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需要,为维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近年来,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临床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连续六年高于全国10个百分点;近四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一次通过率平均达99.6%。2013年荣获第四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总决赛三等奖、华南赛区一等奖,2014-2017年,获得华南赛区二等奖3次,三等奖1次;2015年第四届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一等奖2项,2017年第五届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2017年首届“泽众杯”全国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大学生在线形态读片大奖赛三等奖1项、优秀1项。 对外交流 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泰国等多个国家教育机构签署了教育合作交流协议,招收来自20余个国家的留学生400多人,与英国新拉纳克郡大学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自2014年起,学校自筹经费组织实施“双百工程”,截止2018年4月,已选送94多名优秀教师出国研修。近几年来,学校共选派教师出国进修、学习和访问近200人次。 社会声誉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集体”“全国卫生系统医院文化建设创新奖”“广西继续医学教育先进单位”等诸多荣誉称号。 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关心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江泽民、李鹏、李瑞环、宋任穷、李铁映、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莅临学校视察指导,对我校为少数民族地区和广大基层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高质量应用型医学人才的办学特色给予充分肯定。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1-02-01
辽宁何氏医学院
学校简介:始建于1999年的辽宁何氏医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由归国医学博士创办的高校,位于沈阳市棋盘山风景区。学校以“梦想、感恩、学问、坚毅、结果”为校训,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发挥“医、教、研、产一体化”平台优势,培养具备理性思维、独立人格、拼搏精神、知行合一的民族复兴人。 学校致力于培养以视觉科学为特色,跨界、融合、协作的大健康领域应用型人才。目前开设26个本科专业、14个高职专业和5个留学生专业,并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东北大学等院校合作联合开展研究生教育。目前在校学生有10000余人,来自国内24个省市以及国外14个国家。 学校聘请近百位国际知名学者和两院院士为客座教授、名誉教授、名誉院长,曾邀请诺贝尔奖获得者为学生讲授开学第一课。聘任著名科学家为学科带头人,建立发改委国家地方联合共建实验室、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卫健委防盲治盲培训基地、眼基因库等。目前学校已与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意大利比萨大学(University of Pisa)、匈牙利森梅威斯大学(Semmelweis University)、法国里昂第一大学(Université Claude Bernard Lyon 1)、日本国立九州大学(Kyushu University)、匈牙利罗兰大学(Eotvos Lorand University)、南非开普敦大学(University of Cape Town)等国外大学长期深度合作。此外,与匈牙利NutriPharma International公司的全面战略合作被正式纳入一带一路“16+1合作”项目中。 我校位于国家教育部、工信部等九部委提出建设的眼产业特色小镇中心。这里的10余家研究院所和30余家创业公司,与学校多家临床教学实习医院一起,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和就业机会。 招生电话:024-88053145,024-31351886
辽宁何氏医学院 2021-02-01
牡丹江医学院
风光旖旎的镜泊湖,拥抱着美丽的牡丹江,滋养着黑龙江省东南部这座风调雨顺、人杰地灵的城市。牡丹江医学院作为黑龙江省东南部唯一一所高等医学院校,就镶嵌在这座城市的西北部,散发着浓郁的人文气息。学校概况 牡丹江医学院创建于1946年,著名史学家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校名,是集研究生、本科生、继续教育于一体的特色型应用大学。学校占地面积7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学校拥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7所教学医院、85所教学实践基地。图书馆藏书丰富,投入2000万元,建成覆盖全校的有线无线网络和5G网络,学校出口总带宽6G。拥有先进的科研平台,为本科及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提供了保障。 专业设置 学校现拥有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四个学科门类,涵盖21个本科专业。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技术、制药工程四个专业列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医学影像学专业是省级一类特色专业和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口腔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专业在黑龙江省列为本科一表招生。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生物学、护理学、公共卫生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硕士授权二级学科30个。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3340人(含两所直属附属医院),拥有高级职称人员723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81%,其中博士学位教师145人,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286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省级教学名师、省优秀中青年专家和省卫生系统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25人,省领军人才梯队、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省级教学团队等7个。招生批次 招生范围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批次分为本科提前批(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本科一批、本科一批B(地方农村专项计划)、本科二批、本科二批合作办学、少数民族预科、专升本、对口升学(三校生),共八个批次。国际交流 学校与俄罗斯太平洋国立医科大学、美国田纳西大学、菲律宾法蒂玛大学等国外院校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办学特色 学校始终坚持以岗位胜任能力为目标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按专业实施分段式“三早”教育实践活动,强化学生临床实验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强化人文教育,培育大学精神。就业举措 学校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全力关怀与扶助,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就业咨询服务常态化,定期举办就业招聘会,最大限度地实现岗位对接,为学生的继续深造和就业创造最有利条件。在部分地区,牡医培养的学生因为踏实、勤奋、实践能力强而成为一种人才品牌,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
牡丹江医学院 2021-02-01
医学影像判读训练系统
该系统采用B/S架构设计,内置8大人体系统700多个影像教学病例和近2万道影像学专业题库,实现对影像PBL教学、题库练习、影像学考试、智能统计分析等主要功能,丰富老师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江苏省捷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21-02-01
女性人体骨骼模型医学模型
XM-102女性全身人体骨骼模型   XM-102女性全身人体骨骼模型示女性成人骨骼,由女性全身散骨串制而成一整体骨架,成直立姿势,四肢大的关节部分均可活动,显示女性全身骨骼的组成和形态外观、神经分支、脊椎动脉和腰椎间盘等,头颅含可活动的下巴、可移动的头颅盖、骨缝线和三颗可取下的下牙,其中四肢骨和头颅骨可以灵活拆卸组装,整体固定在支架上,带底座,可灵活移动。 尺寸:自然大,高170cm 材质:PVC材料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243 24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