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加强高等教育研究,服务教育强国建设”专题研判会在京举行
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与清华大学联合主办的教育强国建设研究工作推进会5月17日在北京召开。当天下午,“加强高等教育研究,服务教育强国建设”专题研判会顺利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三年行动计划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分组研判。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5-05-19
一体式悬浮载体生物流化床处理村镇生活污水的研究
技术成熟度:理论突破 反应器采用一体式生物流化床,好氧区,投加了悬浮载体果核活性炭,形成活性污泥及生物膜的有机结合体;缺氧区,安装三相分离器及搅拌片,使泥水混合均匀,能够及时排出反硝化所产生的氮气,进而提高脱氮效率。 设备所有结构均在同一壳体内,工艺运行方式灵活,由于其运行过程中不需额外投加碳源和絮凝剂,其运行费用较低。针对我国农村污水处理面临的不易聚集处理的问题,这种单体新型污水处理设备对我国农村污水处理有着较大的实用潜力。 运用一体式生物流化床处理村镇小区生活污水,为该工艺的应用推广提供科学的运行控制参数。 针对我国农村污水处理面临的不易聚集处理的问题,这种单体新型污水处理设备对我国农村污水处理有着较大的实用潜力。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 2025-05-19
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动健康监控系统研发及应用
2020年1月23日起,应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要求,北航计算机学院刘禹老师团队紧急研发了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动健康监控系统。系统包括移动端与管理端。移动端功能主要包括:(1)分上下午两个时段采集教工/学生体温、症状与接触史信息;(2)获取用户地理填报位置,为外地返京用户提供“14日隔离期监控”问卷;(3)为导师/辅导员提供学生监控记录。管理端功能包括:(1)支持橙色预警与红色预警,向管理者发送出现发热与相关症状的师生预警短信;(2)支持多类型人群查询、统计与可视化。系统于2020年1月25日正式上线运行,截止2020年3月3日,已经服务中国医学科学院党政机关和直属研究所、医院等30家单位,总计涵盖约1.2万人,累计采集健康监控记录31万人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0
窦贤康主任带队在京开展医学科研资助需求与政策调研
自然科学基金委将大力改革人才项目,发现和遴选一批最具活力、最有创造力的优秀青年科研人员,让他们获得长期稳定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科学部、办公室 2023-05-12
第九届树兰医学奖被提名人名单公布
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卫健委与浙江大学等社会各界以及全国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下,第九届树兰医学奖的提名工作已经顺利结束。
树森·兰娟院士人才基金 2022-07-26
生物医学组织工程用三维支架材料的制备方法
组织工程支架是指能与组织活体细胞结合并能植入生物体内的材料,它是组织工程 化组织的最基本构架。聚羟基乙酸(PGA)和聚乳酸(PLA)等聚乳酸类材料是典型的合 成可降解聚合物。它的结构通式为[—OCH(R)CO—],式中的 R 为 H 时是聚经羟乙酸, R 为 CH3 时是聚乳酸,由于乳酸和羟基乙酸都是三羧酸循环中间代谢物,且吸收和代谢 机理明确并具有可靠的生物安全性。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PLA,PGA 及其共聚物生物 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和降解可调性,而且可以诱导某些基因 的上调转录。 本组织工程多孔支架材料的制备,通过将聚乳酸共聚物颗粒放在模具中热压成型, 然后在室温下将成型的聚乳酸共聚物放在高压 CO2 气体中机械饱和,所述高压 CO2 气体 的压力为 3.0-30.0MPA,同时从膨胀室上端的液体溶液进口喷入极性溶剂;在足够的机 械饱和时间之后,于 1~100 秒之内将气压迅速降低到大气压水平,所述聚乳酸共聚物中 的 CO2 气体的溶解度迅速下降,产生大量的 CO2 气腔,就形成了多孔泡沫结构,而形成 组织工程用三维支架。 目前,聚乳酸支架材料已被广泛的用于骨,软骨,血管,神经,皮肤等组织的支架 材料,并显示其良好的应用前景。
同济大学 2021-04-13
国家基金委:加强应用基础研究部署,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
2024年11月16日,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2024年第二次务虚研讨会议在北京召开。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书记、主任窦贤康主持会议并讲话。委领导班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科技部纪检监察组、审计署科技审计局有关领导,咨询委员会主任李静海、秘书长高瑞平,特邀科学家代表,各科学部主任(兼职)、全委局级以上干部出席会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024-12-02
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管理办法》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国发〔2018〕4号),加强和规范黑龙江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省野外站)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根据《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国科发基〔2017〕250号)《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管理办法》(国科发基〔2018〕71号)和《黑龙江省关于的实施方案》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 2024-11-12
原油脱酸技术脱酸研究
由于石油中的环烷酸为油溶性的,用一般的方法难以脱除,如果先将其转化为水溶的或亲水的化合物,则可以用水洗涤分离而脱除。因此我们采用在原油中加入中和剂和增溶剂,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使环烷酸转化为亲水的化合物,加水、加电场分离的办法,将环烷酸脱除,同时还可以脱除原油中所含的水、无机盐类以及泥沙等杂质。在原油电脱盐装置前注入中和剂和增溶剂,使生成的环烷酸盐富集于电脱盐装置中的乳化层内,然后将该乳化层从电脱盐装置中抽出,在抽出的乳化液中加入原油破乳剂,进入静电分离装置进行油、水、环烷酸盐分离,分离出的环烷酸盐进入环烷酸精制装置得到环烷酸。采用原油深度脱盐和脱酸组合工艺,可以脱除含酸原油中60%以上的环烷酸,且酸值越高,脱除率越大 。 根据非洲某种原油酸值过高(13.64mgKOH/g)的特性,通过试验优选出此类原油脱酸的中和剂、增溶剂、破乳剂、温度、电场强度等工艺条件,使此类原油的脱酸率大于60%,脱后酸值小于5.5 mgKOH/g。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氯甲胺磷的研究开发
1.项目简介:本项目“氯甲胺磷的研究开发”为国家“十五”公关项目,并已通过国家科技部审批。该项目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氯甲胺磷进行产业化开发。具体包括完成毒理学安全性评价试验、环境行为研究、1000吨/年生产规模、原药标准的制定、30%乳油及20%的可湿性粉剂剂型研究、防治水稻主要害虫(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的研究及推广使用面积5000亩以上。另外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探索研究。2.技术特点:课题组经过6-7年的研究,在小试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100吨/年的氯甲胺磷中试生产研究。以甲胺磷为原料与三氯乙醛反应一步合成,其收率≥95%,产品纯度≥90%,质量指标适宜,含量检测方法可行。该工艺突出的特点是原料易得,来源广泛,立足国内;反应条件温和,无高温、高压等苛刻要求,因而对设备无特殊要求,易于工业化生产;以甲胺磷为原料不增加新的“三废”,能满足环保的要求。
武汉工程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9 20 21
  • ...
  • 206 20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