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流光放电烟气脱硫的半湿法流程
采用高频高压 AC / DC 电源(交直流叠加电源)产生流光放电等离子体进行烟气一体化脱硫脱硝;采用湿式反应系统,解决了能耗偏高和副产物粘壁问题;生成物为硫铵、硝铵化肥的半湿法流程是第一次实现 12000Nm3 烟气放电脱硫脱硝的完整工业化流程。 应用范围:烟气脱硫脱硝。本设备产生的流光放电等离子体还可以灭菌消毒、脱除VOCs、重金属等污染物。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动力总成半主动颗粒阻尼橡胶悬置
小试阶段/n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力总成半主动颗粒阻尼橡胶悬置,可以根据汽车的运行工况实时调节悬置的动态特性,其具有结构简单可靠、制造方便以及成本低的优点。本发明是半主动控制式悬置,可以根据汽车的运行工况实时调节悬置的动态特性,可实现广谱隔振、减振、降噪性能,获得优于被动式液阻悬置的隔振性能。。由于本发明悬置较被动式液阻悬置增加了控制单元和执行机构,存在结构较复杂、成本略高等问题,还没有被广泛采用。目前处于样机试制阶段,后续的减振性能有待进一步试验验证。。但其适用于各种车辆动力隔振系统,应用范围广
武汉科技大学 2021-01-12
拓扑半金属中Weyl费米子湮灭
物理学研究的前沿之一是在凝聚态体系中寻找Dirac方程所描述的一些基本粒子。Dirac方程是具有狭义相对论协变性的波动方程,最早由英国物理学家Paul M. Dirac 于1928年构造,用于描述自旋为1/2的费米子,典型代表如电子。Dirac方程成功地预言了正电子的存在, 并于1932年被实验证实。Dirac方程有不同的等价表示,比如Dirac、Majorana和Weyl表示等,其对应的准粒子可以分别在不同的凝聚态体系中被实现,如石墨烯 (2010诺贝尔物理奖) 、拓扑绝缘体表面可以存在二维无质量的Dirac费米子和非常规超导体的边界可能存在Majorana费米子等。特别是,Dirac方程的三维无质量极限,对应Weyl费米子,可以在最新发现的拓扑半金属中被实现。 通过系统的计算和数据分析,证明了这个反常信号与Weyl费米子在强磁场下最低朗道能带打开能隙有关。在凝聚态物理中,能谱打开能隙和狄拉克型方程描述的准粒子获得质量是等价的,因而从理论上支持了Weyl费米子湮灭的结论。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3
全固态太赫兹前端关器键件
 1、主要功能和应用领域 针对太赫兹高分辨雷达和通信系统应用需求,研究了常温固态太赫兹连续波发射和接收的总体方案和实现技术,研究了太赫兹平面肖特基势垒二极管非线性模型的精确模型,提出了太赫兹高效倍频电路和低损耗分谐波接收电路的拓扑结构,掌握了太赫兹倍频器和分谐波混频器的优化方法,解决了固态太赫兹关键技术的工艺难题,突破太赫兹连续波发射和接收的关键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相关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为我国太赫兹技术的发展和太赫兹系统的应用奠定技术基础,提供技术支撑。 2、特色和先进性 1)国内首次报道了400GHz以上频段的太赫兹源,输出功率大于5mW 2)首次开展了太赫兹高功率多管芯二极管的三维电磁模型研究; 3)国内首次报道了220GHz、380GHz和664GHz分谐波混频器,变频损耗指标由于10dB; 4)国内首次开展了基于光电结合的太赫兹高速无线通信系统实验,通信速率大于12.5Gbps; 5)太赫兹核心模块已应用于太赫兹成像和通信系统中。 3、技术指标 太赫兹倍频器指标对比 频段 国外研究机构 电子科技大学 美国VDI FARRAN 仿真 实测 59GHz 26dBm 20dBm 23dBm 17dBm 91.5GHz 22dBm 15dBm 16dBm 13dBm 110GHz 20dBm 12dBm 16dBm 12.5dBm 212.5GHz 15dBm 4dBm 13dBm 7dBm 340GHz 15dBm 4dBm 13dBm 4.5dBm 420GHz 9.5dBm 无 12dBm 4dBm 太赫兹分谐波混频器指标对比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全固态电池正极/电解质界面研究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LGPS)由于拥有与液态电解质接近的室温离子电导率,因此被视为下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的候选体系之一。但是,由于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较窄的电化学窗口(如Li10GeP2S12,1.7~2.1 V vs. Li/Li+),在与较高工作电压的LiCoO2氧化物正极(LCO)匹配时会发生一系列副反应,在界面处堆积低电导的氧化副产物(如Li3PS4, S, GeS2),同时LGPS和LCO电化学势的不匹配还将导致界面处产生空间电荷层(SCL),这些因素都将极大地增加固态电池的界面阻抗,进而使得固态电池的性能迅速衰减。目前,解决氧化物正极-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界面不匹配问题的主要途径为在氧化物正极表面包覆一层过渡层,用以缓冲正极和电解质界面的电势不匹配问题。 通过简单易行的固相包覆方法,首先将粒径为10 nm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均匀分散在钴酸锂表面,再通过高温烧结处理在钴酸锂表面形成一层约1.5纳米保护层。对照实验,FIB-TEM原位观察和XPS佐证表明通过高温原位反应钴酸锂表面将形成Li2CoTi3O8尖晶石相(LCTO)。具有稳定三维尖晶石结构的LCTO晶体在钴酸锂工作的电压区间依然能保持结构稳定,与钴酸锂基体之间具备较强的键合,同时具有高的锂离子扩散能力(Li+= 8.22×10-7 cm2 s−1),低电子电导(2.5×10-8 S cm-1)。这些性质将有助于在LCO和LGPS之间形成有效的电压降,保持界面稳定性的同时提供快速的离子迁移通道。理论计算表明,相较于LCO/LGPS界面,通过引入LCTO中间层产生的两个替代界面,即LCTO/LCO和LCTO/LGPS具有更强的热力学稳定性和更强的界面亲和力。
厦门大学 2021-02-01
全固态电池正极/电解质界面研究
项目成果/简介:硫化物固态电解质(LGPS)由于拥有与液态电解质接近的室温离子电导率,因此被视为下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的候选体系之一。但是,由于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较窄的电化学窗口(如Li10GeP2S12,1.7~2.1 V vs. Li/Li+),在与较高工作电压的LiCoO2氧化物正极(LCO)匹配时会发生一系列副反应,在界面处堆积低电导的氧化副产物(如Li3PS4, S, GeS2),同时LGPS和LCO电化学势的不匹配还将导致界面处产生空间电荷层(SCL),这些因素都将极大地增加固态电池的界面阻抗,进而使得固态电池的性能迅速衰减。目前,解决氧化物正极-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界面不匹配问题的主要途径为在氧化物正极表面包覆一层过渡层,用以缓冲正极和电解质界面的电势不匹配问题。 通过简单易行的固相包覆方法,首先将粒径为10 nm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均匀分散在钴酸锂表面,再通过高温烧结处理在钴酸锂表面形成一层约1.5纳米保护层。对照实验,FIB-TEM原位观察和XPS佐证表明通过高温原位反应钴酸锂表面将形成Li2CoTi3O8尖晶石相(LCTO)。具有稳定三维尖晶石结构的LCTO晶体在钴酸锂工作的电压区间依然能保持结构稳定,与钴酸锂基体之间具备较强的键合,同时具有高的锂离子扩散能力(Li+= 8.22×10-7 cm2 s−1),低电子电导(2.5×10-8 S cm-1)。这些性质将有助于在LCO和LGPS之间形成有效的电压降,保持界面稳定性的同时提供快速的离子迁移通道。理论计算表明,相较于LCO/LGPS界面,通过引入LCTO中间层产生的两个替代界面,即LCTO/LCO和LCTO/LGPS具有更强的热力学稳定性和更强的界面亲和力。
厦门大学 2021-04-10
高速大容量固态数据记录仪(产品)
成果简介:高速大容量固态数据记录仪是以6UcPCI高密度NANDFlash存储板为数据记录载体,基于串行RapidIO高速互联技术构建的模块化、可扩展的实时数据存储系统。该系统可提供稳定可靠的高速数据记录与回放功能,记录速度可达1200MB/s,记录容量可扩展,最高可达6TB。系统具有独立的可方便拆卸的存储体,对外接口可替换。 应用范围:可以广泛应用于机载、舰载、车载等恶劣工作环境下海量数据的高速可靠存储。 技术特点: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全固态太赫兹前端关器键件
成果简介: 1、主要功能和应用领域 针对太赫兹高分辨雷达和通信系统应用需求,研究了常温固态太赫兹连续波发射和接收的总体方案和实现技术,研究了太赫兹平面肖特基势垒二极管非线性模型的精确模型,提出了太赫兹高效倍频电路和低损耗分谐波接收电路的拓扑结构,掌握了太赫兹倍频器和分谐波混频器的优化方法,解决了固态太赫兹关键技术的工艺难题,突破太赫兹连续波发射和接收的关键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相关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为我国太赫兹技术的发展和太赫兹系统的应用奠定技术基础,提供技术支撑。 2、特色和先进性 1)国内首次报道了400GHz以上频段的太赫兹源,输出功率大于5mW 2)首次开展了太赫兹高功率多管芯二极管的三维电磁模型研究; 3)国内首次报道了220GHz、380GHz和664GHz分谐波混频器,变频损耗指标由于10dB; 4)国内首次开展了基于光电结合的太赫兹高速无线通信系统实验,通信速率大于12.5Gbps; 5)太赫兹核心模块已应用于太赫兹成像和通信系统中。 3、技术指标 太赫兹倍频器指标对比 频段 国外研究机构 电子科技大学 美国VDI FARRAN 仿真 实测 59GHz 26dBm 20dBm 23dBm 17dBm 91.5GHz 22dBm 15dBm 16dBm 13dBm 110GHz 20dBm 12dBm 16dBm 12.5dBm 212.5GHz 15dBm 4dBm 13dBm 7dBm 340GHz 15dBm 4dBm 13dBm 4.5dBm 420GHz 9.5dBm 无 12dBm 4dBm 太赫兹分谐波混频器指标对比
电子科技大学 2015-12-24
一种采用选区激光熔化成形技术成形功能梯度零件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选区激光熔化成形技术成形功能梯度零 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零件三维模型导入到选区激光熔化成 形设备中;(2)将粉末 A 放置于送粉床里,将粉末 B 放置于送粉斗中; (3)先成形粉末 A,再成形粉末 B;(4)采用线切割工艺将功能梯度零件 从基板上分离,在马弗炉中进行退火处理,则得到成品。本发明利用 粉床增材制造中的粉床铺粉结合送粉斗下落粉技术,可以一次性成形 出功能梯度材料,节约总成形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塑性精密成形工艺技术及应用
塑性精密成形是坯料在外力作用下,使金属在模具中发生塑性变形而成为所需形状、尺寸和性能的产品加工过程。该工艺能够解决材料切屑加工困难、加工量大、材料利用率低等问题,既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浪费,又提高了产品的尺寸精度和使用性能。 1、铝合金、钛合金等温精密模锻工艺应用 某型号飞机铝合金法兰盘无斜度、无余量等温精锻件,图1所示,该锻件通过一次性成形达到零件外形设计尺寸,内孔和外形无须机械加工。 图1 铝合金法兰盘精密成型件 某型号飞机Ti-1023钛合金护板接头等温精锻件,图2所示,该等温精锻件外形无余量,为简单毛坯一次成形。   图2 钢板焊接件及钛合金精锻件 某型号Ti-1023钛合金摇臂等温精锻件,图3所示,已通过装机试飞测试,属于无斜度无余量精锻件。                                                                          图3(a) 钢摇臂机加件     图3(b) 钛合金摇臂等温精锻件 图4所示为某型号发动机TC6钛合金等温精锻件摇臂和指针。研制的钛合金等温精锻件的复杂程度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图4 钛合金等温精锻件 2、液态模锻(挤压铸造)工艺应用 该工艺可解决铝合金小型复杂结构件的精密、高效的成型问题。针对气泵上盖零件,图5所示,实现了一模成形(多)两件、带侧孔抽芯、钢镶嵌件等工艺特点,简化了原加工工艺,降低了制造成本。 图5 气泵上盖液态模锻件 与某军工厂合作完成了多功能炮弹壳体液态模锻工艺研究,图6所示,炮弹毛坯内孔不加工,材料利用率大幅提高,加工工时大幅度下降,炮弹试验件经靶场试验测试满足设计要求。 图6 气泵上盖液态模锻件 某航空仪表电器厂传感器法兰盘,图7所示,材料为Ly12,采用液态模锻技术制取通用毛坯,替代原工艺采用的挤压棒料直接加工,可加工出8种尺寸规格的零件,降低了材料消耗,缩短了加工周期,节省了加工费用,已实现批量生产。 图7 气泵上盖液态模锻件 电器安装基板,如图8所示,材料为6063铝合金,采用液态模锻技术,实现了一模成形两件,将原数控加工的槽沟一次成形,尺寸达到设计要求,简化了该零件的加工工艺,缩短了加工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 图8 电器安装基板液态模锻件 3、铝合金精密冷挤压工艺应用 变形铝合金薄壁深筒“液压锁缸体”零件,图9所示,原工艺采用棒料直接加工而成,加工难度大、材料利用率低;利用冷挤压技术直接成形,挤压件要求外形及内孔不加工,表面质量要求高,通过工艺及模具设计优化,零件尺寸精度均达到设计要求,内外表面均不需要加工。 图9 液压锁缸体挤压件 手机电池用铝壳毛坯,图10所示,一次冷挤压成形工艺,铝壳壁厚0.3mm,外形尺寸可按要求设计,同时解决了挤压件的表面质量问题,所开发的工艺可用于成型矩形的各种尺寸规格手机电池铝壳。 图10 手机电池壳挤压件 铝合金电器屏蔽罩,图11所示,截面尺寸29×43mm,长度160mm,壁厚1.2mm,采用简单毛坯一次性挤压成形,表面质量好,尺寸精度高。 图11 铝合金电器屏蔽罩挤压件
南昌航空大学 2021-05-0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 6 7
  • ...
  • 31 3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