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齐齐哈尔大学
齐齐哈尔大学始建于1952年,是黑龙江省属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她坐落在嫩江之滨闻名遐尔的丹顶鹤故乡--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劳动湖畔,占地面积1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享有“环湖大学”的美誉。学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花园式学校”称号,2007年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称号,2008年荣获全省“十佳和谐校园”称号,2009年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状”称号,2011年、2015年、2017年连续三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是黑龙江省高教强省一期重点建设高校。学校植物性食品加工技术特色学科获批省“双一流”工程地方特色学科建设项目。学校已通过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 近年来,齐齐哈尔大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现有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理学院、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体育学院、外国语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轻工与纺织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教育与传媒学院、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哲学与法学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22个学院;还有高教研究中心(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学实验设备管理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网络信息中心、学术理论研究部、图书馆、资产运营管理中心等教辅单位。 学校现有76个本科招生专业,隶属11个学科门类,拥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其中生物科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应用化学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法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工商管理、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汉语言文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教育学、美术学、轻化工程、生物工程、生物科学、体育教育、服装与服饰设计、音乐表演、应用化学、英语、制药工程等17个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21门课程获评省级精品课程;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7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15个教育硕士授权领域,3个体育硕士授权领域,1个会计硕士授权领域)。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被批准为高教强省优势特色学科。 学校亚麻加工技术工程研发中心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表面活性剂与工业助剂实验室、玉米深加工理论与技术实验室为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精细化工实验室和农产品加工实验室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嫩江流域历史文化研究基地为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学校农产品(玉米)加工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大豆精深加工研发中心、亚麻加工技术工程研发中心、通用聚合物复合改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4个中心为省高校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担任黑龙江省玉米深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精细化工培训中心和粮油食品加工技术培训中心为省级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人才培训中心。学校还拥有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4个省级研究生培养创新示范基地,并在北京设有研发中心。 现有专任教师143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700人,拥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2.2%,博士生、硕士生导师191人,聘有外籍教师39人。教师中当选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的教师1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8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等国家级、省部级荣誉称号者30余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级教学团队3个。 学校科学研究工作效果显著。近五年来,先后获批各类各级科研课题1218项,其中国家、省部级课题236项,荣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1项,发表在核心刊物和被三大检索系统检索的高水平学术论文逐年递增。 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在校生总数25294人,其中本科生24135人,研究生987人,留学生172人,另有成人生8920人。 学校拥有先进的教学条件和设施。图书馆藏书277万册,电子图书81万册,中外数据库34个,社科、外文资料等专门阅览室5个;建有网络多媒体教室和现代语言实验室共计134间,每个多媒体教室均具有主播教室功能,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主控室实现了多媒体教室集中管理和控制。拥有省内一流的体育馆、游泳馆、音乐厅和学生文体活动中心。学校定期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有《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社版)、(自然科学版)和《高师理科学刊》3种。 学校办学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坚持立足龙江,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坚持贯彻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教学为中心,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的生命线;坚持把面向基层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努力把学校建成有特色省属高水平应用型综合大学。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学校形成了“秉承艰苦创业、奉献边疆的办学传统,面向基层培养踏实敬业、会学善用、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办学特色,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不断深化各项事业的改革、发展和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学校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2006年受教育部指派开展了“高雅艺术进校园”省内巡演活动,2012年校地合作成功打造的大型风情音画《达斡尔人》荣获了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金奖等十一项大奖,入选教育部确定的50个“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展示项目。 学校高度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相继与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等13个国家近70余所院校和相关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校际往来、学术交流和合作办学,并取得了积极成果。被教育部确定为“中俄大学生艺术交流基地”和“来华留学生国家政府奖学金项目”学校。 在66年的办学实践中,齐齐哈尔大学几代人保持和弘扬了学校的办学特色,辛勤耕耘,为国家培养了17万多名各类高素质人才。他们扎根龙江,遍布祖国各地,以安于基层、吃苦耐劳、踏实敬业、会学善用的美誉在工作岗位上广泛受到好评。齐齐哈尔大学秉承“养正毓德、精存自生”的校训,正在面向未来,抓住机遇,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努力建设有特色省属高水平应用型综合大学。
齐齐哈尔大学 2021-02-01
临沂大学
临沂大学是国家设立、山东省政府直属管理的综合性大学,“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学校坐落在风景秀美、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名城、商贸物流之都、滨水生态之城、红色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山东省临沂市。前身是1941年由中共滨海区委和抗大一分校共同创建的滨海建国学院。在77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秉承“实”的校风和“明义、锐思、弘毅、致远”的校训,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学校现设有24个学院、2个分校区,学科涵盖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教育学、法学、经济学等11大学科门类,具有硕士学位、学士学位授予权。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0285人,专任教师223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855人,博士、硕士师资1732人。 学校以“全国知名、区域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型大学”为奋斗目标。聚力定位塑校,确立科学发展愿景;聚力教学立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聚力科研强校,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聚力服务荣校,实现校地互动发展;聚力人才兴校,提升师资队伍水平;聚力开放亮校,努力拓展国际视野;聚力文化铸校,彰显特色办学精神;聚力改革活校,强化体制机制保障。努力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校园由美国EDSA公司融合了美国斯坦福大学校园规划理念设计而成,校园环境优雅,学术底蕴浓厚。学校校舍面积113万平方米,其中图书馆、实验中心、艺术中心、体育中心是目前国内高校建筑面积最大的楼体之一。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5亿多元,馆藏纸质图书450余万册,电子图书220余万册,电子期刊1.7余万种,建成了国内较为先进的数字化校园系统。 学校与美国、英国、俄罗斯、韩国、日本、法国、印度等19个国家的56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建有中韩学院、世宗学堂、中印软件学院等国际合作办学平台,中外合作本专科专业6个。学校设立的汉学、中国武术、中国民族乐器、中国画、中国书法、国际经济与贸易、翻译学、艺术设计、工商管理、新闻学等专业招收国外留学生。
临沂大学 2021-02-01
长春大学
长春大学坐落在吉林省长春市,是一所省属全日制综合性大学。现有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03万平方米。学校前身是1949年由原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创办的长春工业会计统计专门学校。后历经多次易名于1987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原吉林科技大学、吉林机电专科学校、长春外国语专科学校、长春职业大学4所学校合并,组建成长春大学。2000年8月,原吉林省林业学校并入长春大学。 学校现有20个教学院部,50个本科专业,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十大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5811人。学校综合办学条件优良,基本设施齐备。目前,学校固定资产总值5.63亿元。图书馆是吉林省先进图书馆,拥有纸质藏书154万册、电子藏书60万种、中外文数据库14个。学校拥有特殊教育展览馆、国家大豆深加工技术成果展馆、萨满文化博物馆、生物标本展馆等四个展馆。创建于1987年的特殊教育学院开创了我国残障人接受高等教育的先河,构建了高等特殊教育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填补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空白。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62人,其中正高级113人,副高级282人;研究生导师96人。学校现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吉林省高级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长白山特聘教授、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等各级各类荣誉称号专家56人。 学校在国家和省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国家级4项,省级奖39项。学校现有6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省级精品课程15门,省级优秀课程47门;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 学校建有国家大豆深加工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分中心、国家高等教育视障资源中心、吉林省残疾人康复设备及技术科技创新中心、农产品加工生物技术吉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材料设计与量子模拟吉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萨满文化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特殊教育吉林省高等学校人文科学研究基地、大豆加工生物技术吉林省发改委工程实验室、吉林省文化产业研究基地等科研平台。 “十二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教育部科技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国家体育总局项目、吉林省科技计划、吉林省社科规划等国家、省(部)、厅局级科研项目721项。有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全校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3000余篇。其中被SCI、EI等检索收录论文439篇,CSSCI收录期刊论文142篇。出版学术专著、译著40余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获得授权27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09项。 学校重视培育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目前,学校共有各类学生社团组织128个,课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满足了学生多层面的兴趣爱好。学生在全国“挑战杯”各项赛事中共获银奖4项、铜奖6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在全国大学生攀岩锦标赛等国内外科技文体竞赛中屡获佳绩。2012年,视障学生周国华在伦敦残奥会田径女子100米T12级决赛中获得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学校连续四届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一等奖。学校连续13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授予“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近五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居吉林省高校前列,学校被评为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坚持开放式、国际化办学,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大力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现具有中国政府奖学金、孔子学院奖学金、吉林省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资格。先后招收俄罗斯、韩国、日本、塔吉克斯坦、西班牙等20个国家2000多人次的留学生来校学习。学校多层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俄罗斯波罗的海国立技术大学、伏尔加格勒国立社会师范大学合作举办了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西班牙阿尔梅利亚大学、韩国世明大学合作举办了高等专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与日本圣泉大学开展“2+2”联合培养学生项目。学校与台湾地区8所院校签署交流合作协议,每年选派学生赴台湾中原大学、南台科技大学等高校进行短期交流。2014年学校与俄罗斯梁赞国立大学合作设立的孔子学院获全球“先进孔子学院”荣誉称号。经“俄罗斯世界”基金会授权,学校成立了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俄语中心。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在我校设立了赴俄留学培训基地。近年来,学校先后聘请了190名外国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和任教,并选派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管理干部出国访问和留学深造。通过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和各类别的国际教育项目合作,提高了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扩大了社会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学校连续11年被吉林省政府评为国际文化交流工作先进单位,2014年获得“全国来华留学教育管理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长春大学将遵循“知行合一,诚信至善”的校训,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吉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部署和要求,强化内涵建设,凝练办学特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应用型综合性大学。
长春大学 2021-02-01
专家报告荟萃⑪ | 西南科技大学副校长尚丽平:西南科技大学 科教融汇培养新兴领域人才的实践与探索报告
科教融汇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突破口。将高水平科研优势转化为高质量育人能力,以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支撑高水平科技自强自立,这既是促进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高校使命担当及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西南科技大学作为一所地处西部的地方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致力于以科教融汇探索新兴领域创新人才的培养路径。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4-12-31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领导赴吉林大学调研交流
2024年12月24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李家俊一行到吉林大学研讨交流,围绕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服务东北振兴战略,承办第63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进行调研。
吉林大学网站 2024-12-25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领导赴浙江大学调研交流
2025年2月21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李家俊一行到浙江大学调研交流。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出席座谈会。学会副秘书长吴英策、吉林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陈希哲、长春市教育局局长崔国涛、浙江大学有关单位负责人等参加活动。座谈会由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朱慧主持。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5-02-25
广东江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广东江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简称“江门幼专”)是江门市人民政府举办、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公立普通高等学校,是珠江三角州地区唯一一所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坐落于江门市江海区朝翠路1号,占地面积300亩,校区建设工程项目估算总投资6.8亿元,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项目总投资4.33亿元、总建筑面积6.92万平方米,建设内容为新建综合教学楼1栋、图书馆1栋、艺术楼1栋、音乐厅1栋、体育馆1座、学生宿舍2栋、饭堂1个和辅助用房数个,均已如期完成并交付使用,路网、供电、给排水等市政配套工程已满足基本需求,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课桌椅、学生床、智慧校园建设、办公家具、图书馆图书及书架、体育器材、热水、物业、安保、饭堂、超市、医疗室等均已到位,完全满足新生开学所需教育教学、后勤服务等必须条件。学校按6000人规模设计,初期办学规模3000人,今年招收大专新生1100人,分别为学前教育900人,音乐教育100人,美术教育100人。今年虽然是首次招生,但受到了考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生源质量较好,高分段生源较多,学前教育专业文科投档分339分,理科投档分303分;文科、理科的最高投档分均比本科投档分高;音乐教育专业投档分377分;美术教育专业投档分304分。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专业一次性满档。美术教育专业第一次投档接近满档,经一次征集志愿后满额完成录取,为学校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校办学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省,服务“一带一路”人才战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培养学生良好师德和敬业精神,朝着“为全省学前教师教育提供示范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目标迈进。
广东江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国家教育部于2007年3月16日正式批准成立的一所公办普通高等院校。学校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清政府在宁古塔(现宁安市)两等小学附设的师范学堂,至今已有113年的办学历史。1990年以后,牡丹江师范学校、宁安师范学校、牡丹江幼儿师范学校三所学校合并,建立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高等学府,是全国最早组建的三所幼儿师专之一。学校占地面积 17.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7.8 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0455万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3575万元,图书馆藏书49.46万册。学校现有学前教育系、外语系、艺术系、初等教育系和基础教育部等五个教学系部。开设学前教育、早期教育、特殊教育、语文教育、英语教育、数学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舞蹈教育、体育教育、小学教育、科学教育、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美术(书法特长),艺术设计,歌舞表演,社区服务与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钢琴调律等专业,其中,学前教育专业是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是我省首批高水平骨干专业和学徒制试点专业,是省级领军人才梯队。现有教职工448人,全日制专科生4650人。学校升专10年来,在黑龙江省教育厅、牡丹江市委、市政府的关怀支持下,各项改革和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一是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取得突出成果,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初步形成了学前教育、语言教育和艺术教育三大专业群,中央和省级6个重点专业顺利通过验收。完善了四模块(人文素质、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社会实践)课程体系,编写了52门课程核心标准,开设了6门贴近幼儿园实际的校本课程。大力实施“互联网+教育”,每学期引入15门精品慕课,供学生在线选修学习。加大精品慕课建设力度,《手工DIY》和《一起学说普通话》两门慕课被评为省级精品在线课程,正在申报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学校现有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省级教学管理质量奖2项。经过不懈努力,学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2010年以来,学校有100多名学生在国家级和省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因教学基本功扎实,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2010年以来,全校共有340人通过国家专升本考试,进入了本科高校学习深造。 二是特色体系建设成效不断扩大。学校注重特色办学,结合学前教育发展需要,开展特色项目研究。目前已研发了17个特色项目,有11个项目进入课堂实施。注重校本教材的开发,出版了校本教材23部,其中,有4部教材已被教育部确立为“十二五”学前教育专业规划教材。在学制改革上,制定了《黑龙江幼专学分制管理实施方案》,完成了7个专业9个方向学分制人才培养办法的制定,并已启动实施。注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凝练出“学训融合,园校共育”的“2+1”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的学习与实训有机融合并贯穿于学校和幼儿园共同育人全过程,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28个,农村支教实习基地95个、省内外顶岗实习基地220个,为学生提供了2000多个实习实训岗位。三是主题校园文化建设色彩纷呈。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大学文化建设,以“兰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得到全面落实。把“兰花”确定为校花,搭建了“五四”兰花校园艺术节、兰花艺术团、兰圃大讲堂、兰墨迎春笔会、兰心志愿者服务队等校园文化建设和展示平台,编写完成了独具学校特色的兰文化校本教材,兰文化教育已经正式进入课堂。校园内兰文化的氛围浓郁,兰文化的功能显现,兰文化已经成为学校的经典文化名片。四是招生就业和继续教育登上新台阶。近年来,在全省高校生源减少、招生计划总量缩减的情况下,我校连续三年完成招生计划。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通过举办毕业生供需见面洽谈会、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创建毕业生就业创业信息平台等途径,千方百计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多年来,学校毕业生首次就业率都超过95%,在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继续教育紧紧抓住成人教育和国家、省两级培训这两个重点,在扩大规模上下功夫,收到显著成效,提高了学校办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五是师资队伍水平和科研能力不断提高。学校坚持引进和培养并重的人才强校战略,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明显改善。全校现有260名专任教师中,教授41人,副教授119人,硕士学位教师140人,博士学位教师2人,在读博士教师5人,双师型教师143人。学校注重教师的培养和业务能力的提高,连续多年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内外著名大学进修学习,提高了教师队伍的业务能力。学校现有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领军人才梯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市级领军人才梯队4个。科研工作硕果累累,2008来,教师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近3000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2篇。出版了263部理论和教学书籍。有128多项省级立项课题,107多项科研课题结题。2013年,我校《构建0至3岁婴幼儿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通过了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审批,实现了国家级课题零的突破。六是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管理的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学校努力改善办学条件,2009年投入1356万元新建了9000平方米的学生教工就餐大楼,学生食堂被评为全省高校标准化食堂。2008年以来,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了1677平方米的独具特色、国内领先的学前教育实习实训中心,为学前教育教学、实训和科研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建设了60个多媒体教室、6个微格教室、1个沉浸式教室、1个精品课录播室、2个语音室、4个数码钢琴室,改造和精装了9个舞蹈室,建设了拥有600多台电脑的核心机房。整修了校园道路,改造了水电暖等基础设施,对办公楼、学生公寓楼进行了重新装修改造,建成了安全技防系统,加大校园绿化、美化和亮化建设力度,环境育人的功能不断显现。强化后勤管理,进一步完善购买服务模式,深化后勤保障改革,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全面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建立独立二级系部学生管理机制,落实党务和政务公开制度,提高决策和执行的透明度,学校的科学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百年耕耘,馨香满园。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先后被确定为首届黑龙江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黑龙江省学前继续教育师资培训中心、黑龙江省研究生人才培养创新基地及黑龙江省高素质、技能型学前教育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项目。学校先后荣获了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省级文明校园、省级安全和谐校园、省级五一劳动奖状、省级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省级“三育人”工作先进集体、市级先进党委等荣誉称号。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正站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加大改革和建设力度,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立足龙江,辐射全国,人才培养质量高,办学特色鲜明的高等专科层次幼儿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学前教育资源信息中心,为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58年。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独立升格为公办普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1年以优秀等次通过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5年、2016年相继获准立项建设“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教育部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2020年3月以A档等次通过技能型高水平大学中期检查。学校全日制在校生总数10845人,设有6个教学系部。开设专业47个,师范类专业9个、非师范(高职)类专业38个,分属11个大类(18个小类),其中省级特色(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2个。占地面积18.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52万平方米。建有设施完善、设备先进的校内实验实训室109个,其中央财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7个,省级校企合作示范实训中心3个,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62个。现有教职工311人,专任教师283人,其中正高级职称教师16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01人,中级职称教师12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218人,安徽省“双师型”教师139人。学校现有国家和省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省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专业带头人13人,省级教坛新秀15人,省级名师(大师)工作室2个。学校荣膺全国先进师范学校、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第五至第十一届文明单位、安徽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高校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安徽省首批创新创业学院、安徽省AAA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安徽省旅游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近五年来,学校为安徽省输送毕业生9000余人,其中为马鞍山本地输送毕业生3500余人,主要服务于马鞍山市文化教育行业、现代服务行业、软件技术行业、食品加工行业,学生对口就业率达到72.16%,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达到95%。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学校矢志“两个建设”“美好师专”奋斗目标,深入推进内涵建设,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影响力,培养更多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早日建成一所质量优异、特色鲜明的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和第三产业的应用技术型大学。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前身为1995年建校的辽宁省残疾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2012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辽宁特殊教育职业学院,2013年3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我省高等特殊教育独立院校。省教育厅批准实行“3+2”高职专业单独招生、单独考试、单独录取,3年制高职专业与辽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联合办学。作为省政府重点民生工程的新校区位于沈阳市东陵区,现代化的校园,完善的教学设备,全国领先的无障碍设施,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形成了艺术、医学、电子商务、特殊教育等多学科相互支撑,三年制、五年制高职专科、一年制、三年制中专教育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残疾人职业院校之一。 学校以“大爱育人,尊严生活、体面工作”为办学理念,以“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为教育目标,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教学与就业需求的零对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水平。学生先后在全国残联系统职业技能竞赛、全国聋人大中专学生美术展、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比赛、辽宁省第四届、第五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辽宁省第二届创业计划大赛中分获大奖。学校曾获得“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单位”、“辽宁省特殊教育系统先进单位”、“沈阳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辽宁省主要领导张文岳、陈政高、许卫国、陈超英多次到校视察,充分肯定了学校的办学成果。
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6 37 38
  • ...
  • 185 18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