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华南师范大学杨中民副校长走访奥威亚
双方就校企合作、访企拓岗、人才培养等进行座谈交流。
广州市奥威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022-12-21
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
15年办学历史2005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具有全日制招生资格的普通高等学校,已有15年的办学历史。3所高校,强强联手2017年8月,并入广东南博教育集团,依托南博教育集团雄厚的办学实力与办学优势,学院的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南博教育集团旗下有广东3所高校,广东科技学院(本科)、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专科)、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专科),强强联手,资源共享,人才培养更具有竞争力,就业前景更广阔。38个专业学院现开设38个专业,在校生人数6300多名。学院大力引进优质资源,推进教育国际化,与澳大利亚纽卡素大学法商学院、澳洲国际商学院、马来西亚国民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开展各项合作。297个校外实习基地学院拥有校内外实训和实习基地297家,覆盖所开设的全部专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顶岗实习和就业渠道。42个学生社团学院现有学生社团42个,为学生才华施展搭建广阔平台,在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中屡获殊荣。 办学定位以广州国际商贸中心为依托,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立足广东,面向华南地区,服务地方,服务基层,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把学院办成商贸特色鲜明、社会服务能力较强的省一流高职院校。1. 素质为本2. 技能为重3. 创新为源4. 特色为上校风求实创新 自强不息教风为人师表 厚德善导学风乐学多思 知行合一 办学特色(一)坚持“品高为上,德厚乃昌”,打造人才培养思想品德上的“人品”特色。(二)坚持“商通世界,贸利民生”,打造人才培养专业技能上的“商贸”特色。 专业建设学院以“商贸主线、文贸并举、商工融合”的办学思路加强专业建设,专业的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均经过严谨充分的市场调研,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决策、进行论证。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注重强化学生文化素养、健康身心、职业精神、适岗通用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教学改革学院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校企合作、践行产教融合,积极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推行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大幅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 课程体系学院贯彻“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课程体系建设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德技并修。设置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和选修课序列,设置人品塑造工程和综合素质教育项目,立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优秀职业人。 师资队伍学院具有一支高学历的教师队伍,青年教师已基本实现硕士化,高级职称教师数量大幅增加。学院十分重视专业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每年输送大量的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到国内外著名高校培训学习,引进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人员充实教师队伍,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师队伍。 实践条件学院投入重金加强实训中心建设,不断改善和优化实践教学条件,形成了教学、生产、经营、服务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实训格局;实训中心注重软环境建设和精细化管理,引进企业文化,制定了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打造出管理先进、特色鲜明、卓有成效的实训中心,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就业愿景学院与京东、新邦物流、皇冠假日酒店、新宝电器等数百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实习、就业、订单培养、双主体培养等深层次合作关系,毕业生就业空间广阔;近年来,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在岗稳定率和就业质量不断提升,专业对口率也稳步提高;大部分毕业生从事经营管理、行政管理等岗位,其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展示了我院毕业生良好的就业竞争力。
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 2021-02-01
华南爱普生投影机专卖
产品详细介绍
深圳龙影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合肥工业大学工大学子创客空间孵化基地
工大学子创客空间成立于2016年3月,总面积约1200平方米,其中公共办公与服务场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2.5%。可容纳40个创业团队入驻孵化。
合肥工业大学 2022-07-27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全国先进独立学院 ●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院)校 ●中国影响力“独立学院” ●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基地 ●教育部-- 中软国际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深度合作伙伴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湖北省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 ●湖北省平安校园 ●湖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学院简介 学院国标代码:13238 湖北招生代码:4627 【办学性质】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始建于2002年,是由湖北工业大学举办,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在第二批本科招生,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 【办学理念】 学院秉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建设应用型大学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深化内涵建设,锐意改革创新,积极推进“4321”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实施“学历证书+职业证书”双证书教育制度;围绕产业需求和职业标准构建“四位一体”的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办学优势】 *学院地处风景秀丽的武昌南湖之滨,毗连湖北工业大学,地理位置优越,学术氛围浓郁。 *学院教学及生活设施齐全,师资与管理队伍精良,是莘莘学子明德修身、探求真知的理想殿堂。 *学院每专业均配备高水平教学实验室,另可共享湖北工业大学各类重点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图书馆等教学资源。 *本院学生报考湖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同等条件优先录取。 *本院学生可就近辅修湖北工业大学第二专业和攻读双学位。 *本院学生可直接参加湖北工业大学各类校园社团和科技文化活动。 *本院学生与湖北工业大学共享校园人才市场资源,可获得更大的就业空间和高质量就业机会。 【专业建设】 学院以湖北工业大学“绿色工业”学科优势为依托,着力建设机械制造、电气通讯、土木建筑、生化工程、工业设计、经济管理、外国语等七大专业群,已形成以工学为主,经、管、文、理、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设有八系三部一学院,即机械工程系、电气信息系、生化工程系、土木工程系、管理系、经济系、外国语系、艺术设计系、公共课部、马列课部、体育课部和中兴通讯学院,开设有38个本科专业,17个专科专业,其中物联网、生物工程、物流管理三个专业被列入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电子信息工程和环境设计被列为湖北省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土木工程专业获批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目前全日制在校学生近11000人。 【产教融合】 学院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加快转型步伐,先后与阿里巴巴、华润新龙、深圳五鑫、成都华迪、武汉软帝、中铁大桥局、武汉嘉禾装饰等一批行业知名企业,拓展了包括订单班、学徒制、共建实训实习基地等多种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尤其是紧密结合本地信息技术产业转型升级需求,2015年开始与全球500强企业——中兴通讯公司进行深度合作,共建中兴通讯学院,协同打造通讯工程、物联网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群。学院和中兴通讯公司共同投资1500万打造的“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基地”,成为国家级的产教融合创新示范引领项目;2016年学院联手知名的软件服务商——中软国际,共建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并获两项“教育部·中软国际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2017年学院成为阿里巴巴跨境电商“百城千校”合作伙伴。 【素质教育】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和多样化的发展要求,注重通识教育和专业培养相结合,学院在全国本科院校中率先开设职业核心能力系列课程,开展30多种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工作;开办考研辅导班、四六级英语培训班;成立有大学生艺术团、金石合唱团、体育运动大队等60多个学生社团。近三年来,本院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软件设计与开发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制造创新大赛等众多国家级的科技创新和技能竞赛中,赢得400多项奖励,获奖数量和层次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茅。 【学籍管理】 学院对符合学籍管理规定、成绩合格的毕业生颁发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学士学位。 【助学体系】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奖、助、贷、勤、补、减体系完善。学院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素质发展奖学金、考研究生专项奖学金、企业冠名奖学金、生源地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岗位、特殊困难补助及特殊困难学费减免等,积极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奖助覆盖率达到55%。 【师资力量】 学院全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拥有一支治学严谨、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目前,教师总数为530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教师总数80%以上,副高以上职称者达50%,双师型教师占比已达到35%。学院还积极提供条件选派和资助教师赴国(境)外研修,目前拥有境外学习或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超过10%。同时学院聘请一批知名高校教授及企业家为兼职教授。 【就业服务】 学院积极拓展就业渠道,面向行业需求,建立100多个校企合作就业实习基地。通过建立与企业无缝对接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学院毕业生综合素质得到社会良好评价和用人单位认可,多年来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校园建设】 学院占地面积千余亩,校舍面积20余万平方米,建有专业实验室42个,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70余万册。学院建有各类交流中心、标准化学生公寓、现代化图书馆、先进的网络信息化平台等完备的教学和生活设施。所有教室全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学生公寓配备安装了冷暖双制空调、热水洗澡系统、宽带网络;学院建成了集教务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OA办公系统、校园卡系统、学生收费系统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等十余个应用系统于一体的校园网络信息化平台。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2021-02-01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是1999年经原吉林省教育委员会批准,由长春工业大学和吉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举办,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2004年被教育部确认为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独立学院。2005年通过教育部组织的独立学院办学条件和教学状态专项评估,评价是“专家办学,注重投入,重视质量,管理规范,德育特色”。2008年被吉林省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6年与长春工业大学建立了硕士研究生教育联盟,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学院现有在校生达万人,逐步形成以工科为主体,工、管、经、文、法、艺六大学科门类,37个本科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学中心、质量第一的办学思想,具有培养奉献和创新精神强、专业技能和基础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鲜明办学特色。 学院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几年来,中国教育报、香港大公报、吉林日报、新华网等媒体连续报道了学院特色兴校的经验成果。上海世博会期间,学院作为吉林省教育特色品牌,通过上海世博会吉林省会刊《长白山下放歌行》推介到海内外,受到好评。 公有民办的办学体制 2006年12月,三位创建人陈坚、张兆华、尹长河共同发表声明:“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全部资产归学院所有(含创立时的投入),不归创建人所有,不归其他单位和个人所有,今后永久不变更。”学院成为吉林省唯一一所 “公有民办”体制高等院校。2014年3月,学院被吉林省教育厅确定为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办学模式改革试点单位。学院积极探索非营利性办学模式改革,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2016年12月,学院作为吉林省省属高校唯一代表,参加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 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学院各专业均有名师担任系主任或学科带头人,同时注重培养“双师型”教师。现有专任教师56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93人,占教师总数的52%;具有博士、硕士学历426人,占教师总数的75%;“双师型”教师78人。 完善的办学条件 学院坐落于享有“亚洲最大人工林海”美誉的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校园绿化面积达48.8%,环境幽雅。学院已建成78个实验室、20个艺术设计室、8个实训中心(工程训练中心、汽车实训中心、电气电子自动化实训中心、软件实训中心、会计实训中心、金融实训中心、工程管理实训中心、外语多功能实训中心)、2个大学生创新室;教学用计算机3360台,每百名学生拥有33台;建有19000平方米图书馆,馆内藏书269万册(其中纸质图书80万册,电子图书189万册),中外文期刊800余种,拥有《中国知网博硕论文系列数据库》《读秀学术搜索》、维普期刊数据库、马列主义专题数据库、《网上报告厅》、超星移动图书馆、歌德电子借阅机和MOOCS学习平台等数据资源;建有标准400米塑胶运动场和多功能体育馆;各类生活服务设施齐全。 “两强”的办学特色 奉献和创新精神强:学院建立了完善的德育工作体系,以“六个养成”为目标,加强学风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培养学生“爱国、敬业、奉献、诚信”的品格;以“开展校园文化和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奉献、创新”精神。为鼓励学生刻苦学习,除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单项奖外,学院还设立“陈坚奖学金”,用于激励学生“成人、成才、成功”。 专业技能和基础能力强:学院以市场为导向,强化专业特色,进行深度教学改革,根据人才培养需要,改革课程体系,实施分流分级教学模式,重点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和基础能力培养。各专业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实行多样化的人才培养,使每个学生都能拥有一技之长。学院正积极推进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按产业需求调整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修正药业、一汽国际物流、欧亚集团、浙江吉利汽车、苏州博众精工、阿里巴巴、北京中科软、长城汽车、苏州绿控、苏州汇川、大连东软、宁波亚德克、嘉兴敏实等一百余家大中型企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就业”基地,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取得较大进展。学院充分利用校内专业实验室、实训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与企业共同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使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丰硕的办学成果 学院现有省级“十二五”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优秀课程18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吉林省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吉林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学院获得全国“五好基层关工委先进集体”称号;被推选为“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单位;连续多次被评为吉林省“绿化生态单位”、吉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长春高校文明杯“优胜单位”、长春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长春高校系统“平安校园”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近年来,我院学生积极参加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吉林省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吉林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创意中国”设计大赛、吉林省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实验大赛、全国高等院校BIM(建筑信息化)应用技能网络大赛等多项大赛,取得了优异成绩,共有1455人次在省级以上(含省级)竞赛中获奖546项。 多元的就业渠道和较高的就业率 学院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即引入校内定单培养、携同育人的企业;拓宽校外人才市场,与各省人才中心、大型企业结成就业协作单位,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构建起广泛的就业信息网络化平台。与美、日、韩、俄等国高校建立联系,为学生留学或实习提供机会。截止2017年,学院已有24000余名毕业生,年平均就业率90%以上。一大批毕业生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他们中有自主创业成功者,有企事业岗位业绩突出者,也有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者。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 2021-02-01
关于报送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总决赛项目的通知
关于报送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总决赛项目的通知
云上高博会 2025-08-31
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
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08年的私立华南女子文理学院,1984年经教育部批准复办。是全日制民办普通高职院校。学制三年。学院分为旗山校区和烟台山校区两个部分,占地230亩,建筑总面积8.1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4200人,教职员工217人,其中专任教师187人,高级职称人数37人。学院有文化教育、健康服务、艺术设计、旅游服务及国际商务管理等5个系,下设学前教育、早期教育、美术教育、应用英语、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营养与卫生、家政服务与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服装与服饰设计、建筑室内设计、工程造价、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艺术设计、人物形象设计、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空中乘务、国际经济与贸易、商务英语、商务经纪与代理、会计、公共事务管理、移动商务等24个专业。学院本着“培养一个好女子,造就一个小家庭,和谐一个大社会”的办学理念,传承“受当施”精神,围绕妇女、儿童、老年人群体优先设置与现代服务业相关的应用型专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的行业、区域性技术技能型人才。2008年和2016年分别通过第一轮和第二轮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1年初,学院被确定为教育部非营利民办高校办学制度改革试点项目单位。2013年,学院完成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学院现有省级重点专业4个,省级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专业项目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部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教学成果奖4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1个,福建省教育厅专业建设成效奖1个,6个专业在福建省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质量评估中名列前十。同时拥有鞋服设计与技术应用实训基地和福建省家庭服务职业培训示范基地。专任教师4人获得8项发明专利, 1人独立(或合作)发表11篇高质量论文被科学引文索引SCIE收录。学院曾获得 “中国民办教育创新与发展贡献奖”“全国先进民间组织”“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第十一届、第十二届 “福建省文明学校”“第一届福建省文明校园”“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学院前任理事长陈钟英、校教学督导马秀发被评为“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学院外籍教师Betts获得“国家友谊奖”、5位外籍教师获得“福建省友谊奖”。学院复办以来,得到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习近平、贾庆林、贺国强、李岚清、陈慕华、雷洁琼、陈明义、汪毅夫等国家和省级领导都曾来院视察、指导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亲笔题词 “巾帼不逊须眉,华南女杰辈出”。
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 2021-02-01
专家报告荟萃㉑ | 吉林大学农学部学部长杨振明:主动担当作为,服务农业强国——吉林大学新农科建设实践
从吉林大学农学部的历史进程与发展出发,并从四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吉林大学新农科建设实践。
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5-07-07
合肥工业大学HFUT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合肥工业大学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实践环节对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大力推进“一区一空间、一区一团队、一院一基地、一院一品牌、一生一项目、一生一比赛”六个一工程,学校特色创新创业基地建设迈上新台阶。
合肥工业大学 2022-07-27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3 14 15
  • ...
  • 186 18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