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四平职业大学
四平职业大学成立于1983年,是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是吉林省成立最早的专科起点的具有十年办本科历史的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占地面积34.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建有标准的图书馆、体育馆、多功能报告厅、400米塑胶风雨操场、2000平方米硅PU灯光球场、校医院等配套设施。2010年被确定为吉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4年再次高质量通过全国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2014年末,省政府同意,把四平医护卫生学校、四平城建职工中专并入四平职业大学。学校以原四平医护卫生学校为依托,成立了医药学院。2015年3月,把四平市轻化工学校、四平市商业学校并入四平职业大学。2017年4月,四平市委、市政府将吉林省四平卫生学校划为四平职业大学直接管理,两校联合办学。四平职业大学发展规模、办学条件都有了质的飞越,学校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学校设有医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财经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航空旅游学院、管理学院、中锐汽车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中职部,有40个专业招生,专业设置涵盖医药卫生、机械制造、电子信息、财经、公共事业、土建、交通运输、文化教育、艺术设计传媒等9个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学生近万人。 学校注重专业建设,以特色及示范专业建设为龙头,带动专业群建设。2011年,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被确定为省级示范专业。机械制造专业群和财经专业群,被确定为吉林省“十二五”特色专业群。机械设计与制造、会计电算化专业入选2011-2012年教育部、财政部“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2013年末,机械设计与制造群、电气自动化技术群、计算机应用技术群和建筑工程技术群4个专业群被确定为省级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群。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十年本科经验的教师团队。目前,已形成一支专兼结合、以校内专任教师为主、企业技术人员为辅的“双师结构”的教学队伍。学校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185人,双师型教师246人。 学校管理规范,为学生提供一流服务。通过对学生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提高学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学生餐厅用餐环境优雅,品种齐全,在这里能够享受到饭店式的就餐服务。学生公寓被评为省级阳光公寓,配套设施完备,规范化管理,温馨舒适,达到了宾馆式的住宿条件。同时,通过“大学生艺术节”、“大学生社团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品牌化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校以人为本,以文化人,提出创“人文职大”的工作目标,在坚持“精学湛练”校训的前提下,确立“立德树人、技以载道、学以致用、服务发展”的办学理念,倡导培育“忠诚、担当、奋进、笃行”的优良校风,“精心从教、诲人不倦”的教风,“思行合一、学而不厌”的学风。 学校注重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技能比赛多次在全国、全省获奖。2010-2015年,学生在国家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中,获二等奖1项;在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3项;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在吉林省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获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在吉林省首届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中,获一等奖1项;在吉林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在全国大学生沙盘模拟经营大赛中,获二等奖1项;在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中,获专业组一等奖1项、公共英语组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吉林省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优秀奖1项。 各专业学生均可参加吉林省统一组织的“专升本”考试,考入吉林师范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吉林化工学院、吉林建筑大学、北华大学、吉林工商学院、长春师范大学等省内知名院校,接受全日制本科教育。2016年“专升本”考试,学校105人报考,录取41人,录取率39%,远高于全省专升本录取率5%,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学校通过联合办学、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方式,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学校先后与神州数码网络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上市国企)、中航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四平市华生供热公司、白山市华生供热公司、四平嘉源建筑工程咨询公司、长春大众物流管理有限公司等近百家知名企业实现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为企业量身打造需求人才,实现了学生高质量就业,部分学生在大二就被用人单位签约,毕业生供不应求,社会反响良好。 学校积极开展多元办学模式,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学校与长春一中专、四平农业工程学校、吉林省四平卫生学校、榆树职教中心、辉南职业高中等5所中职学校开展了中职-高职3+2衔接专业合作办学模式。 学校承担职业技能鉴定、专业技能认证培训等多项社会服务。学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基地、全国商务人员专业技能认证培训基地、全国信息技术水平考试培训基地和国际信息化人才资格认证培训基地。学生在校期间可考取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学生双证书获取率达100%。 近年来,在全省生源数量逐年递减的严峻形势下,四平职业大学招生的学生却逐年增加,且每年招收新生基本上来自第一志愿,平行志愿每年只录取很少一部分高分学生,是吉林省内仅有几所第一志愿能完成招生计划的省重点学校之一,2016年是吉林高职校院录取率、报到率最高的院校之一。 “十二五”期间,学校紧紧抓住省级示范校建设的重要机遇期,把学校建设成领导能力领先、综合水平领先、教育教学改革领先、专业建设领先、社会服务领先的示范性高职院校,使在校生人数和人才培养质量都有大的提高。“十三五”期间,学校将继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快专业和课程建设步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优势特色,加强内涵建设,创新机制,建设和谐校园,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技能人才,尽早实现应用型本科大学的梦想,书写学校历史发展新篇章! 地址: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沥山路5117号 域名: www.spvu.edu.cn 招办:0434-3304766 校办:0434-3304444 传真:0434-3304848
四平职业大学 2021-02-01
热喘平口服液
【项目来源】江苏省中医药局项目“哮宁口服液抗哮喘复发的研究”,编号:H-009;江苏省科技厅指导性项目“中药热喘平治疗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研究”,编号:BS98396。 【成果鉴定】经江苏省科技厅组织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类    别】中药新药六(2)类。 【剂    型】合剂(口服液)。 【处方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资深专家根据哮喘病证表现以痰热蕴肺,肺失清肃,络脉不利多见的特点,研制成热喘平口服液,具有明显的平喘、化痰、止咳作用,并能改善肺功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 【功能主治】解毒化痰,宣肺活血。主治支气管哮喘。 【主要技术指标】 1.临床研究:临床观察支气管哮喘85例,其中治疗组55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0%,与对照组73.33%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改善喘息、咯痰、咳嗽,肺部哮鸣音等主要症状体征,降低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改善肺功能、血液流变学等指标方面,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2.药效学试验:热喘平口服液具有平喘、抗炎、祛痰、镇咳和抗菌作用。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热喘平口服液具有抗炎、抗感染、拮抗炎性介质,降低气道高反应性,调节免疫紊乱,改善微循环等多种综合作用,从而达到改善肺功能,控制病情,防止哮喘反复发作的治疗效果。 【推广应用前景】哮喘发病率高,热喘平作为治疗哮喘痰热蕴肺证的有效制剂,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进展情况】已完成临床前主要研究工作。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21066平抛运动实验器
宁波浪力仪器有限公司(余姚市朗海科教仪器厂) 2021-08-23
单层平推多媒体讲台
产品详细介绍产品名称:单层平推讲台产品型号:昕影FL05电子讲台外型尺寸:宽 1215mm 高980mm深630mm产品材料:全部采用1.0-1.5精装冷轧加厚钢板,表面经酸洗、磷化、防腐、防锈处理后静电喷塑,塑面经久耐用产品功能: 1. 使用方便,用钥匙拧开锁(一把锁控制),轻轻向两边推开或单边推开即可使用,为老师带来更多方便。2.整体造型设计以人为本,边角采用圆弧过度,工艺美观大方。3.多媒体演示教室使用的全封闭钢制讲台,使多媒体设备能得到有力保护,安全防盗。4.实用性强,有足够的平面放置笔记本电脑、教案教具,还可以在讲台上一边做演示实验,一边使用电脑和视频展台。5.安装多功能接口板,有电源、USB、笔记本电脑VGA、音视、视频、网络接口。6.讲台内可放置的多媒体设备有:教学终端、广播终端、中控装置、实物展示台、电脑主机、17-19"显示器、键盘鼠标、VCD、功放、笔记本等
广州市罗诚电子有限公司 2021-08-23
二维平抛运动
产品详细介绍         产品图片                  产品特点        1.      构成:由铁架台、平抛轨道、支撑座、调零装置、释放装置、回收装置及系列紧固件构成。 2.      典型应用:可描绘平抛运动过程中运动物体在平面内的轨迹,验证二维平抛运动的规律。         产品范围        朗威®DISLab产品支持的学科以物理、环境科学和小学科学为主,兼顾化学、生物;并且涵盖基础教育的全学段,即从小学科学到初、高中理科实验教学。         产品用户          凭借强有力的教学科研支撑、稳定的产品质量和优良的售后服务,朗威®DISLab产品先后中标沪、京、浙、苏、皖、鲁、闽、粤、桂、陕等省大型政府项目,多年间装备了全国2000多所中学及200多所高等师范院校。           产品服务            朗威®DISLab产品每年在北京、上海、广州、新疆等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开展数字化实验室教学培训,为各校提供了系统的产品应用培训、有力的促进了数字化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推广。     山东远大深切了解一线用户的需求,本着强烈的社会责任和奉献精神,十年来的服务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天山脚下、白山黑水和西南边陲,从而获得了广大用户的好评。         产品意义        在中学物理教学领域的应用逐步从课件和虚拟走向了数据采集和实时实验,这是由物理教学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具有代表性的首先是上海市编写的《上海市二期课改高中物理教材》,其次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以及广东教育出版社新课程教材。在这些教材中,均明确提出了以朗威®DISLab传感器、数据采集器为基础的数字化物理实验的概念,并明确给出了教学实施方案。学校选用朗威®DISLab,既体现了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课改理念,又能够使实验教学装备与新课标教材要求保持高度一致。         生产能力        山东远大总部及生产基地位于济南市,公司占地2000平方米,有员工近13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0多人。公司拥有整套完善的生产管理、产品质量控制程序。公司在同行业中率先通过了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论证及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公司简介        山东省远大网络多媒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是依托山东大学组建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注册商标为“朗威”牌llongwill®。 山东远大立足知名学府,身处高科技前沿。自1999年起,致力于数字化实验系统的研发,并于2000年推出第一代产品,在国内率先提出了实验教学采用“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模式。2001年度,山东远大研发、生产的“微机辅助中学物理实验系统”产品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部级新产品新技术鉴定,并荣获国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山东远大在注重技术进步的同时,格外注重向整个教育领域传播全新的教学理念。以技术为依托、以产品为载体、以理念为先导,是山东远大一贯坚持的发展思路。作为中国数字化实验教学领域的开创者和领先者,山东远大的业绩在十年间有了长足进步公司影响力在同行业中名列前茅,朗威®系列产品已经初步具备了与国际一流品牌抗衡、冲击国际教育市场的实力,山东远大也正向教育行业的中型高科技企业稳步迈进。   山东远大,必将为中国教育做出更大贡献!
山东远大朗威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拆平机RASE2026
可选配件 *专为零压轮胎设计的特殊配件(可选) *一些配件专为拆装扁平轮胎而设计,从而让拆装扁平轮胎操作变得简单。 *由操作踏板控制的增压泵(可选) *内嵌的滚轴衬垫(可选) *简化轮辋与轮胎脱离操作 可选配辅助臂  型号:SA072 参数电源                    380V 电机功率                0.55KW(3 Ph) 额定功率                1000W 转速                    3Ph-2 Speed,6-12 RPM  / 1Ph-1 speed 6RPM 轮辋直径(外围夹钳)              10”—22” 轮辋直径(内围夹钳)              12”—24” 最大轮胎直径            43”(1000mm) 最大轮辋宽度            5”(390mm) 分离铲                 (10bar)  2500kg 分离铲类型             单效 操作气压               8-10 bar (110-145psi) 转矩                   110 kgm    进气压力               10 bar (145 psi) 充气压力               3.5 bar (50 psi) 安全阀                 4  bar (60 psi) 噪音                    <70db
深圳市米勒沙容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2021-10-28
北华大学
北华大学是吉林省省属规模最大的重点综合性大学,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原吉林师范学院、吉林医学院、吉林林学院、吉林电气化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学校坐落在风景迷人的雾凇之都、中国魅力城市——吉林省吉林市。 学校现有东、南、北三个校区和一所附属医院。占地面积268万平方米(含教学实验基地),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6亿元,馆藏图书341.2万册。设有24个学院,1个工程训练中心。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25684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445人,本科生23420人,来华留学生716人;继续教育在籍学生6512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2568人,其中专任教师1597人,具有高级职称人员852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439人;共享4名两院院士,153位校外高级专家作为兼职或客座教授,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31人,国家“万人计划”人才人选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具有长白山学者、省高级专家、省拔尖创新人才、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等称号高层次人才百余人。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82个,涵盖11个学科门类;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涵盖10个学科门类;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涉及36个专业领域;形成了由8个省部级重点学科、6个国家特色专业、13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省品牌专业为引领的学科专业体系。拥有43个国家和省级科研平台,1个省博士后科研创业基地,14个省级创新团队。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6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一主多样性、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建立了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20余个国家与省级教学平台为主体的实践教学基地支撑体系,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活动,形成了挑战杯、龙舟赛、电子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系列品牌,并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校与19个国家和地区的61所院校或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多种形式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合作培养,近三年出国留学700余人。与英国、芬兰和美国三所大学开展本科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韩国江原大学共建孔子学院。学校是国家第二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接受孔子学院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临床医学(英语授课)本科专业来华留学生教育资格校,获评全国来华留学生教育先进集体。 学校大力发展成人与继续教育,形成了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自学考试、职业技能培训等多形式、多层次、多规格、多渠道的办学模式。近三年,累计培养2.5万名成人本专科毕业生,实现了办学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健康发展。 学校是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大学英语改革示范学校、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培训基地、全国首批卓越医生和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改革试点高校、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高校项目办、中俄医科大学联盟首批盟员校、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学校、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先进单位。学校还是吉林省优秀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吉林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吉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基地。是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和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当前,全校师生正遵循“崇德尚学、自强力行”的校训精神和“人才至上、发展第一、服务吉林、强大北华”的发展理念,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综合改革,加快内涵建设,为把北华大学建成高水平应用研究型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而不懈努力。
北华大学 2021-02-01
徐炎华
环境保护 环境工程 水污染治理 化工废水治理 1980-1984 南京化工学院,大学本科; 1984-1998 南京化工大学。讲师、高级工程师、生化工程中心副主任; 1998-2001 日本鹿儿岛大学, 博士; 2001-2002 日本鹿儿岛大学,博士后。 2002-2003 南京工业大学城建学院,教授、副院长; 2003-2006 南京工业大学高技术研究院,教授(博导)、副院长; 2006-2008 南京工业大学高技术研究院,教授(博导)、院长; 2007-今 南京工业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导)、院长。 近五年承担相关项目: 1.2007-2012,国家“863”项目重大专项,“典型沿江化工区环境污染事故防范与应急示范”,课题负责人; 2.2008-2012,国家重大水专项太湖项目,“乡镇污水及重点行业污染负荷削减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课题---化工行业废水强化预处理和资源化技术”,项目负责人; 3.2007-2010,国家攻关(科技支撑)项目,“农药工业园区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研究”,项目负责人; 4.2010-2013,江苏省环保科技重点项目,“有机废水尾水循环吸附深度处理与回用集成技术与装备”,课题负责人; 5.2011-2013,省教育厅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核电海水循环水腐蚀与污损生物的新型控制技术及机理研究”,项目负责人; 6.2010-2012,江苏省科技支撑项目,“复杂难降解有机化工废水处理技术标准”,项目负责人; 7.2011-2012,江苏省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科研课题,“高含氮化工废水处理及回用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负责人; 8.2012-2015,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社会发展,“化工污泥减量化资源化成套工艺与关键设备”,项目负责人; 2013-2016,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有机化工废水新型催化降解成套技术装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负责人。 《环境保护概论》;2009年12月01日出版;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1、含盐高浓度有机化工废水新型催化氧化技术及装置(2009-J-1-3-R1) 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高纯度二氧化氯制备先进技术(2008JBR0327-1-1) 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3、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光电波催化氧化技术及装置(2009JBR0525-2-1) 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4、高纯度二氧化氯制备技术(2008-03-021-01) 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5、精细化工废水减排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2013JBR0303-2-1) 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徐炎华 2021-06-23
华子春
华子春教授长期从事多肽药物的蛋白质工程和基因工程,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关系、细胞凋亡信号传导途径的整合研究 华子春教授,1986年于南京大学生物化学系获学士学位,1989年获硕士学位,1994年获博士学位,1989至今在南京大学任教,现为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1994-1996年为纽约州卫生部Wadsworth实验及研究中心访问学者,2000-2003年为美国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访问学者。先后入选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人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国家首届青年教师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华子春教授长期从事多肽药物的蛋白质工程和基因工程,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关系、细胞凋亡信号传导途径的整合研究。作为主要完成人,1998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基础类)一等奖,200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4年获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获2012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先后主持包括国家863高技术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海外青年合作基金、国家攻关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40多项。发表SCI论文120多篇,主译著作1部,参编英文专著3部,参编中文著作3部。获得中国发明专利10项,获得美国专利授权1项,其中5项专利获得应用,2项专利已转让企业进行一类生物技术创新药物的开发。 1998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基础类)一等奖,200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4年获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获2012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华子春 2021-06-23
张铁华
张铁华,男,1970年10月出生,工学博士,吉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主持和承担国家、吉林省科技厅等各类课题20多项。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EI收录30多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2项,获奖6项,参与编写高校教材等10余部。 研究方向 (1)活性蛋白、功能肽的分离制备及活性研究;(2)功能性乳制品研究与开发;(3)食品生物技术。  社会兼职 吉林省饮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吉林省食品学会常务理事 吉林省农特产品加工协会常务理事 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乳品加工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空间微生物学与感染专业委员会委员 《食品研究与开发》、《食品工业科技》编委 学术论文 编辑 (1)Jie Zhang, Tiezhu Li, Tuoyi Wang, Cuiping Yuan, Shuning Zhong, Tianzhu Guan, Zhuolin Li, Yongzhi Wang, Hansong Yu, Quan Luo, Yongjun Wang*,Tiehua Zhang*.Estrogenicity of halogenated bisphenol A: in vitro and in silico investigations. Archives of Toxicology, 2018, 92(3): 1215-1223.(1区IF=5.901) (2)Chunyan Sun, Ruifang Su, Jiaxin Bie, Hongjing Sun, Shangna Qiao, Xinyue Ma, Rui Sun,Tiehua Zhang*. Label-free fluorescent sensor based on aptamer and thiazole orange for the detection of tetracycline. Dyes and Pigments, 2018, 149: 867–875.(1区IF=3.473) (3)Haiqing Ye, Qian Li, Zhengzhe Zhang, Maocheng Sun, Changhui Zhao,Tiehua Zhang*. Effect of a novel potential probioticLactobacillus paracaseiJlus66 isolated from fermented milk o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in rats. Food & Function, 2017, 8(12): 4539-4546.(1区IF=3.247) (4)Jie Zhang, Tiezhu Li, Tuoyi Wang, Tianzhu Guan, Hansong Yu, Zhuolin Li, Yongzhi Wang, Yongjun Wang*,Tiehua Zhang*. Binding interactions of halogenated bisphenol A with mouse PPARα: in vitro investigation and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Toxicology Letters, 2018, 283: 32-38.(2区IF=3.858)(5)Tianzhu Guan, Yonghai Sun, Hansong Yu, Tiezhu Li, Jie Zhang*,Tiehua Zhang*.A 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assay for bisphenol analogues in soybean oil using glucocorticoid receptor. European Journal of Lipi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7, 119(9): 1700042.(3区IF=2.145) (6)Diru Liu,Tiehua Zhang*, Nan Jiang, Chunyu Xi, Chunyan Sun, Jian Zheng, Mingruo Guo. Effects of encapsulated fish oil by polymerized whey protein on the textural and sensory characteristics of low-fat yogurt. Polish Journal of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 2016, 66(3): 189-198.(4区IF=1.276) (7)Tiehua Zhang, James McCarthy, Guorong Wang, Yanyan Liu, Mingruo Guo*. Physiochemical properties, microstructure, and probiotic survivability of nonfat goats' milk yogurt using heat-treated whey protein concentrate as fat replacer.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2015, 80(4): M788-M794.(3区IF=1.815) (8)Tiehua Zhang, Shaojun Wang, Jian Zheng, Feng Gao, Sarfraz Ahmad, Mingruo Guo*. Microencapsulation of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La-5), its evalu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the yoghurt. Pakist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6, 53(4): 933-939.(3区IF=0.609) (9)Jie Zhang,Tiehua Zhang, Tianzhu Guan, Ping Ruan, Dayong Ren, Weichang Dai, Hansong Yu*, Tiezhu Li*.Spectroscopic and molecular modeling approaches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action of bisphenol A, bisphenol F and their diglycidyl ethers with PPARα. Chemosphere, 2017, 180: 253-258.(2区IF=4.208) (10)Jie Zhang,Tiehua Zhang, Tianzhu Guan, Hansong Yu*, Tiezhu Li*. In vitro and in silico assessment of the structure-dependent binding of bisphenol analogues to glucocorticoid receptor. Analytical and Bioanalytical Chemistry, 2017, 409(8): 2239-2246.(2区IF=3.431) (11)Suxia Shen,Tiehua Zhang, Yuan Yuan, Songyi Lin, Jingyue Xu, Haiqing Ye*.Effects of cinnamaldehyde onEscherichia coliandStaphylococcus aureusmembrane. Food Control, 2015, 47: 196-202.(2区IF=3.496) (12)Jie Zhang, Tiezhu Li,Tiehua Zhang, Peiyu Xue, Tianzhu Guan, Yuan Yuan, Hansong Yu*. Receptor-based 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assay to detect phthalate esters in Chinese spirits. Food Analytical Methods, 2017, 10(5): 1293-1300.(2区IF=2.038) (13)Tianzhu Guan, Yonghai Sun,Tiehua Zhang, Tiezhu Li, Zhuolin Li, Yue Zhang, Jie Zhang*, Yongjun Wang*.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bisphenol A and its halogenated analogues in soil by 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assay. 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 2018, 18(3): 845-851.(3区IF=2.522) (14)Songyi Lin, Rong Liang,Tiehua Zhang, Yuan Yuan, Suxia Shen, Haiqing Ye*. Microarray analysis of the transcriptome of theEscherichia coli(E. coli) regulated by cinnamaldehyde (CMA). Food and Agricultural Immunology, 2017, 28(3): 500-515.(3区IF=1.392) (15)Yujun Jiang, Zhe Zheng,Tiehua Zhang, Gregory Hendricks, Mingruo Guo*. Microencapsulation of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NCFM using polymerized whey proteins as wall materi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s and Nutrition, 2016, 67(6): 670-677.(4区IF=1.444) (16)Tianzhu Guan, Tiezhu Li,Tiehua Zhang, Zhuolin Li, Yongzhi Wang, Hansong Yu, Ping Ruan, Jie Zhang*, Yongjun Wang*. 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assay for th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bisphenol A, bisphenol F and their diglycidyl ethers in canned tu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Properties, 2017, 20(S2): 1920-1929.(4区IF=1.427) (17)Cuina Wang, Feng Gao,Tiehua Zhang, Yulong Wang, Mingruo Guo*. Physiochemical, textural, sensory properties and probiotic survivability of Chinese Laosuan Nai (protein-fortified set yoghurt) using polymerised whey protein as a co-thickening ag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airy technology, 2015, 68(2): 261-269.(4区IF=0.813) (18)Mu Wang, Feng Gao, Huajie Zheng,Tiehua Zhang, Mingruo Guo*. Microencapsulation of ginsenosides using polymerised whey protein (PWP) as wall material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robiotic fermented mil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2017, 52(4):1009-1017.(3区IF=1.640) (19)Zhang Tie-hua,Zhang Xin-yu,Tian Mu,Zhong Shu-ning,Du Zhi-yang.Optimization of Mixed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by Mixed Culture of Kefir and Bacillus.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EI). 2014,18:303-310. (20)张铁华,李玺,叶海青,车宇飞,田路,于亚莉*.发酵林蛙油饮品的研制及工艺优化.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EI收录) 2013,3(6):1719-1724. (21)张铁华,姜楠,张兴,王君宝,马琳,宋开永,刘迪茹,郭明若*.聚合乳清蛋白包埋油脂功能特性的研究.食品科学技术学报2013,(2) : 21-25. (22)关丰睿,孙春燕,车宇飞,叶海清,李玺,王少君,张铁华*.凝固型林蛙油营养酸奶的配方优化及贮藏稳定性研究.食品工业科技2014,5(02)179-182. (23)梁海艳,张铁华*,郑健,郭明若,王少君,刘迪茹,陈璐,田路,王翠娜.人参多糖对乳酸菌发酵及酸奶质构特性的影响.中国乳品工业2013,1(1)21-24. (24)孙春燕,张民伟,李宏坤,李岩松,平红,郭佳佳,张铁华*.金纳米粒子比色探针检测牛奶及鸡蛋中的三聚氰胺.分析化学(SCI收录) 2012,0(3): 323-327. (25)Hou, Pingping; Wang, Gang; Li, Dongxue; Zhang, Ting; Li, Xudong; Zhou, Xinhui ;Zhang, Tiehua*.THE STABILITY OF GINSENG WHEY PROTEIN POLYPEPTIDE BEVERAGE,PROCEEDINGS OF THE 201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TECHNOLOGY & MEDICAL SCIENCE,2017: 98-103 (26)Hou, Pingping; Wang, Gang; Zhou, Xinhui; Zhang, Ting; Li, Dongxue; Li, Xudong;Zhang, Tiehua*.THE FORMULA AND TECHNOLOGY OPTIMIZATION OF GINSENG WHEY PROTEIN POLYPEPTIDE BEVERAGE,PROCEEDINGS OF THE 201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TECHNOLOGY & MEDICAL SCIENCE,2017: 579-584 (27)张铁华,姜楠,刘迪茹,郝锦峰,毛春玲,郭明若.乳清蛋白基质脂肪替代物的制备及其在低脂液态奶中的应用,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5,45(3):1024-1028.(EI收录) (28)Tiehua Zhang, Yufei Che, Haiyang Yan, Lu Tian, Haiqing Ye*,Xi Li, Zhuojun Jiang and Xinyu Zhang .The effect of oviductus rana hydrolysate on the immunity function of low-immunity mice.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 781-784 (2013):1248-1254.(EI收录) (29)Tiehua Zhang, Zhuodan Zhang, Haiyang Yan, Da Li, Zhennai Yang, Mingruo Guo. Effects of Stabilizers and exopolysaccharides on physiochemical properties of fermented skim milk by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ST1.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2012,11(22): 6123-6130. (SCI收录,IF 0.632) (30)Hong Ping,Minwei Zhang,Hongkun Li,Shugui Li,Quansi Chen,Chunyan Sun,Tiehua Zhang*.Visual detection of melamine in raw milk by label-free silver nanoparticles,Food Control, 2012, 23(1): 191-197.(ESI高引用论文,IF2.812) (31)Hong Zhuang,Tiehua Zhang,Jingbo Liu,Yuan Yuan. Detection of acrylamide content in traditional Chinese food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method, CYTA-JOURNAL OF FOOD,2012,10(1)36-41.(SCI收录,IF0.5) (32)Tiehua Zhang, Chunhong Zhang,Shengyu Li, Yanchun Yang, Zhennai Yang.Growth and exopolysaccharide production by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ST1 in skim milk. Brazilian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2011,42(4):1470-1478. (SCI收录,IF 0.632) (33)Zhang Tie-hua, Zheng Jian,Zhang Zhuo-dan,Luo Xiang-dan,Liang Hai-yan,Ye Hai-qing,Liu Jing-bo.The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nalysis of antimicrobial peptide from Ovotransferrin,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1,27(3):361-365.(SCI收录,IF 0.556) (34)Cuina Wang,Tiehua Zhang (并列第一作者), Jun Liu, Shuang Lu, Cheng Zhang, Erlei Wang, Zuozhao Wang, Yan Zhang, Jingbo Liu.Subchronic toxicity study of corn silk with rats,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11,137(1):36- 43.(SCI收录,IF 2.322) (35)Feng Gao, Haiqing Ye, Yali Yu,Tiehua Zhang, Xuming Deng.Lack of toxicological effect through mutagenicity test of polyphenol extracts from peanut shells, Food Chemistry, 2011,129:920–924.(SCI收录,IF4.052) (36)张铁华,王少君,刘迪茹,肇萍,于亚莉.脉冲电场提取“西藏灵菇”胞外多糖条件优化,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41(3):882-886.(EI收录) (37)罗翔丹,姚刚,张铁华*. 3种真菌多糖对嗜酸乳杆菌发酵特性的影响,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37(6): 1047-1050. (38)郑健,张铁华*,张春红,张卓丹,陈玉江.卵转铁蛋白制备抗菌活性肽的研究,中国兽医学报,2010,30(10):1358-1362 (39)Yuan Yuan, Hong Zhuang,Tiehua Zhang*, Jingbo Liu.Patulin content in apple products marketed in Northeast China,Food Control, 2010,21(11):1488-1491.(SCI收录,IF2.812) (40)殷涌光,张铁华,刘静波,庄红,闫海洋,陈玉江,张婷.高压脉冲电场(PEF)对溶菌酶抑菌活性的影响,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38(6):1485-1488. (EI收录) 
张铁华 2021-06-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30 3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