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上海科技大学GPCR抗体药物专利许可
目前已上市的GPCR抗体药物仅有两例,远远滞后于GPCR小分子药物的发展,但其抗体的高选择性、安全性、丰富的效应功能使之成为极具潜力的新一代GPCR药物发展方向,尤其对肿瘤、代谢等相关GPCR靶点。
上海科技大学 2023-03-16
一种用于克隆植物相连分株遮光处理的培养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培养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用于克隆植物相连分株遮光处理的培养装置,包括相互配合的遮光盖体和遮光盒体,所述遮光盒体包括遮光上盒体和遮光下盒体,所述遮光上盒体与所述遮光下盒体活动连接,且所述遮光上盒体与所述遮光下盒体一面有活动连接,其余三面之一可开有缝隙,所述遮光盖体的下沿位于所述缝隙下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克隆植物相连分株遮光处理的培养装置,遮光盖体可随时取下,遮光上盒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1-12
与猪生长和肉质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的克隆及应用
研发阶段/n可用于猪生长速度的遗传改良,在猪的遗传改良中生长速度性状一直是改良的重点,提高生长速度可缩短生长周期,节省饲养成本,但这个性状的测定也必须等到猪长到上市体重,因此测定工作需要花费成本,用专利6,7和8可以进行早期选择,节约测定成本,缩短世代间隔,提高生长速度。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人体HCV/HIV抗体双重快速检测试剂盒
产品用途:方便迅速地检测人体血液样本中是否含有抗HIV和抗HCV抗体。 产品特点:检测时间少于20分钟,能够测出所有六种HCV基因型和HIV-1/HIV-2两种亚型,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 、阴性预测值 均高于99%。 主要客户:(1)血液采集中心和血站、血库;(2)农村医疗卫生单位(医院、卫生院、诊所等);(3)城市基层和中心医院及诊所;(4)身体健康检查单位;(5)强制性管理单位的卫生分支机构,如劳教场所、戒毒所、拘留所和监狱等;(6)传染病防疫站和红十字会;(7)流行病调查单位;(8)国外用户。 共同开发单位:江苏师范大学江苏省药用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徐州灵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红十字会、中生北控集团。
江苏师范大学 2021-04-11
高灵敏IgM/IgG抗体检测试剂盒
临沂大学农林学院张兴林教授团队研发的高灵敏IgM/IgG抗体检测试剂盒将进入临床验证调试阶段,最快15分钟内可获得检测结果;药学院张淳教授科研团队研发的季铵盐复合消毒液,以其方便携带、免洗、喷雾、高效专杀SARS病毒的特点,成为复工返岗人员的福音。张兴林是临沂大学“微生物与宿主健康研究团队”学科带头人,有着青年人的勇于担当和爱国情怀。他曾在牛津大学等世界著名高校留学多年,是国家青年“千人计划”专家、“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并与钟南山院士团队联合承担了科技部重点专项等多个微生物科研项目。张兴林团队联合中拓生物有限公司,仅用7天时间就研发、生产出三种核酸检测试剂盒,并于1月27日通过了国家食药监局的技术检测认证。
临沂大学 2021-04-11
三种高效表达人抗体全基因的平台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禽白血病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
成果先后获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试剂盒可用于禽白血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种禽禽白血病的净化与根除,具有简便快速,特异性高,费用低,适于大规模检测等特点。
扬州大学 2021-04-14
新冠病毒IgM/IgG抗体联合检测试剂盒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丁丹教授团队牵头,联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郑磊教授团队、华南理工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深圳金准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开展联合攻关,成功研制出新冠病毒IgM/IgG抗体联合检测试剂盒,并已实现量产。 1例(63.9%),IgG阳性138例(87.3%),在151例健康对照及非新冠肺炎疾病中特异性为98.7%。
南开大学 2021-04-10
抗阿尔茨海默症抗体药物与诊断试剂
Abeta 寡聚体是引起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s, AD,又称老年痴呆症)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和病理改变的重要因素。本项目为研制识别 Abeta 寡聚体的构象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目的是获得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特异性识别不同来源的(包括体外合成、培养细胞分泌和脑组织来源)Abeta 寡聚体,对寡聚体的亲和力为单体的 100 倍以上。目前,我们已经得到几株分别针对 Abeta 低分子量、高分子量寡聚体和原纤维的单克隆抗体,进一步的实验正在进行。 本项目的技术创新点为:可识别 Abeta 寡聚体多个构象性表位。 与同类技术产品或成果比较:目前国内外商品化或处于实验室研发阶段的淀粉样Abeta 肽单克隆抗体已经有一些报道,但是大部分针对线性表位,不能够优先识别寡聚体。某些实验室有构象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但是还没有明确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比如,国内外开展 AD 研究常用的单克隆抗体 6E10 和 4D8 等,都是针对线性表位,不能够满足特异性识别 Abeta 寡聚体和构象特异的蛋白形式。 Abeta 单克隆抗体 NU 系列、NAB61、A11 以及 OC 等是国外报道的同类产品,能够分别特异性分辨不同分子量范围的寡聚体、原纤维以及纤维等成分,部分抗体已经应 用到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初步证明有良好的抵抗氧化应激和改善 AD 转基因动物学习记忆行为障碍的作用。我们获得的单克隆细胞株具有与国外产品相似的生物学活性,可为企业提供大量的不同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用于实验室和临床研究。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01
脑-脾神经环路控制抗体免疫应答的新机制
2020年4月29日,《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清华大学医学院、免疫学研究所祁海课题组、上海科技大学胡霁课题组、清华大学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钟毅课题组的合作论文,题目是“受行为影响的脑活动调控体液免疫应答”(Brain control of humoral immune responses amenable to behavioural modulation)。通过小鼠模型,该研究发现了一条从大脑杏仁核和室旁核CRH神经元到脾内的神经通路——这条通路促进疫苗接种引起的抗体免疫应答,并可通过响应躯体行为刺激对免疫应答进行不同调控。据作者介绍,这是迄今发现的第一条解剖学明确、由神经信号传递而非内分泌激素介导的、中枢神经对适应性免疫应答进行调控的通路,它的发现为神经免疫学研究拓展出了一个新方向。“勤動”与增强免疫的中枢神经核团与环路首先,研究者开发了一种新型去除小鼠脾神经的手术,发现这种小鼠在疫苗接种后所能产生的浆细胞(抗体分泌细胞)数量有明显缺陷,暗示了脾神经冲动信号对B细胞应答有促进作用。通过药理学、遗传学实验,他们继而发现B细胞表达乙酰胆碱9受体对脾神经的这个促进作用不可或缺。通过体内细胞剔除实验,研究者发现在肾上腺素能的脾神经和需要感知乙酰胆碱的B细胞之间,最可能起到了“换元”作用的,是新近发现的可感受去甲肾上腺素而分泌乙酰胆碱的T细胞。进一步,作者通过伪狂犬病毒逆行追踪,发现脾神经与室旁核(PVN)、中央杏仁核(CeA)有连接。这两个区域的功能与应激、恐惧反应紧密相关,而两处共有的一类神经元是表达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神经元。CRH神经元是掌控垂体-肾上腺轴的上游神经元,其激活可导致肾上腺大量释放糖皮质激素,调整机体应激,抑制免疫系统活动。这个已知抑制免疫的内分泌功能,不能解释作者看到的免疫增强的现象。但会不会CRH神经元还可以直接操控脾神经,通过神经通路传导免疫增强的信号来促进浆细胞的产生呢?为检验这一假说,研究者通过光遗传学实验,发现刺激CeA/PVN的CRH神经元后几秒钟之内就会记录到脾神经的电信号明显加强,证明CeA/PVN与脾间的确有通路连接(图1)。进而,作者通过CRH神经元剔除、DREADD化学遗传学抑制及激活的方法,证明 CeA/PVN CRH神经元活性对应调控了脾内B细胞应答产生浆细胞的过程。图1 光遗传学实验证明CeA/PVN CRH 神经元与脾神经的连接自主神经活动可以受外界环境及行为的影响。那么,有没有行为可以刺激这条脑-脾神经轴从而增强免疫应答呢?作者通过监测小鼠在不同行为范式下 CeA/PVN 的 CRH 神经元活动发现,一个他们新开发的“孤立高台站立”(elevated platform standing,如图2和视频)行为可以同时激活这两个核团的CRH神经元。自主神经活动可以受外界环境及行为的影响。那么,有没有行为可以刺激这条脑-脾神经轴从而增强免疫应答呢?作者通过监测小鼠在不同行为范式下 CeA/PVN 的 CRH 神经元活动发现,一个他们新开发的“孤立高台站立”(elevated platform standing,如图2)行为可以同时激活这两个核团的CRH神经元。图2 孤立高台站立模式图更重要的是,抗原接种后第二周里,每天经历这个行为范式两次,小鼠抗原特异的抗体就可以增加约70%。这种行为增强抗体应答的效果,依赖于CRH神经元、依赖于脾神经、并且需要B细胞表达的乙酰胆碱受体。虽然高台站立可以看作是一种应激范式,但并非所有导致应激状态的行为都能增强免疫。作者测试了神经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捆绑模型,发现这一范式更强烈而持久激活PVN的CRH神经元,但抑制 CeA 的 CRH 神经元,致使机体持续产生高水平的糖皮质激素,对免疫应答产生了抑制作用。至此,研究者在这项研究里鉴定、证明了一条对适应性免疫具有增强功能的脑-脾神经轴,揭示了CRH神经元的双重免疫调节功能——经典已知的垂体-肾上腺神经内分泌免疫抑制作用和新发现的经神经环路直接作用于脾的免疫增强作用。神经免疫学方兴未艾,目前的主要方向包括:以CNS和外周神经为靶器官,研究组织固有的小胶质细胞和招募而至的免疫细胞在系统稳态与病变中的作用;研究中枢及外周神经与淋巴器官和屏障组织(肠上皮等)里固有免疫细胞(巨噬细胞、ILC等)的信号交互与功能互调等。刚刚发表的这一新工作,使研究者认识到淋巴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也可以受到中枢-外周神经环路的直接调控,以及通过躯体行为正向调节免疫应答的一个生物学基础。针对最后一点,祁海特别指出,锻炼身体(躯体运动)可以增强“免疫力”,这个几乎所有人或多或少都接受的常识性结论,其背后的科学依据其实远不清楚。他认为,他们发现的脑-脾轴可能为此提供了一个环路方面的解释。我们适度锻炼,可能如同小鼠的EPS,恰到好处地刺激了CeA和PVN的CRH神经元,增进了浆细胞和抗感染抗体的生成。相反,频繁马拉松跑后人们易于感冒,可能是过度应激导致的免疫抑制超越了免疫增强效果。祁海猜测,未来通过神经免疫学的进一步研究,应该可能在特定神经元、神经环路水平定量描述、评价不同锻炼方式、不同躯体运动形式、乃至不同“冥想”“禅修”过程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从而帮助我们为加强“免疫力”而正确选择锻炼或其他增进健康的方式提供更明确的科学依据。这也是题图“勤動”所表达的愿景。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2013级博士生张旭、清华生命学院2016级博士生雷博、上海科技大学2015级博士生袁媛、清华PTN项目2016级博士生张厉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该得到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研基金的支持。祁海课题组还得到北京市科委、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清华大学免疫学研究所、北京生物结构前沿研究中心、北京市慢性病免疫学研究重点实验室的支持。钟毅课题组得到清华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的支持。另外,中国科学院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徐福强课题组、清华大学药学院廖学斌课题组、首都医科大学孙文智课题组为本研究的顺利开展和完成作出了重要贡献。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235-7
清华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