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生物质催化热解制取富含愈创木酚生物油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质催化热解制取富含愈创木酚生物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以碳酸钠为添加剂,称取一定量的添加剂,配成水溶液,加入粉碎后的生物质原料,保持生 物质原料和添加剂质量比为 8-10%时,干燥去除自由水分,再置于流化床裂解反器中裂解, 裂解产物经冷凝后得到富含愈创木酚生物油。本发明的原料来自天然的生物质,无毒,反应 过程简单,同时原料廉价,真正做到了变废为宝。针对现阶段生物质催化热解后添加剂随固 体产物随意丢弃的现象本发明也提出了一套措施-循环利用催化剂,本发明不仅得到了制取 富含愈创木酚的生物油方法,也更经济环保的解决了热解过程后催化剂何去何从的问题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13
中国药科大学李曹龙/王飞课题组在Biosensor and Bioelectronics上发表基于循环肿瘤细胞的嗜铬细胞瘤早诊的最新研究成果
课题组首先开发双靶向探针通过共识别循环肿瘤细胞用于嗜铬细胞瘤的早期诊断。利用间碘汴胍 (MIGB)功能化的磁珠作为捕获探针和奥曲肽(DOTA)修饰的信号探针,通过与甲肾上腺素转运体(NET)和生长抑素SSTR2结合,实现全血中PCC-CTCs的精准捕获与检测,同时为嗜铬细胞瘤早期诊断提供实时、特异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标。
中国药科大学 2022-05-31
具有交联网络结构无皂含氟聚丙烯酸酯核壳乳液的制备方法
1、成果简介: 本发明属于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交联网络结构的无皂含氟聚丙烯酸酯核壳乳液的制备方法。具体说,是在没有游离的乳化剂存在的条件下,采用种子(核壳)乳液聚合的方法,使含氟丙烯酸酯单体与交联剂在无皂交联聚丙烯酸酯乳胶粒子表面聚合并交联,形成具有交联网络结构的无皂含氟核壳聚丙烯酸酯乳液。本专利制备的具有交联网络结构的无皂含氟核壳聚丙烯酸酯乳液在建筑涂料加工或汽车电泳漆加工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由于在壳部分引入了含氟丙烯酸酯单体,提高了聚丙烯酸酯乳胶膜的耐水性和自洁性。具有制作工艺
吉林大学 2021-04-14
利用具有磁性功能的核壳结构纳米材料进行糖基化肽和磷酸化肽富集
该材料具有双功能基团,能同时富集糖肽和磷酸化肽,同时具有体积排阻的作用,该方法合成简便,重复性好,具有较好的富集效果。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产油脂微生物资源开发及微生物油脂在饲料中的应用
成果描述:该成果得到国家基础专项项目()和四川省支撑计划()资助。本项目通过建立了有效利用农业废弃物的方法,生产油脂微生物能够利用的碳源。对能利用木糖为碳源的微生物制备微生物油脂生产条件进行优化,提高产油量。建立中试规模的微生物油脂的制备体系,解决微生物油脂的来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等问题。并完成微生物油脂的饲用效果试验。产油脂微生物能利用糖蜜等废弃物进行生产。产油脂微生物含油率高,油脂含量为54.6%,生物量为23.5g/L。所产油脂富含不包和脂肪酸,能效高。所产油脂的脂肪酸主要集中在C16和C18,碘值集中在60-100之间,皂化值集中在100-130之间。市场前景分析:油脂作为高能量物质,是动物饲料最佳的能量饲料来源。随着动物营养研究的不断深入,借鉴国外饲料研究的经验,近年来国内也掀起了对动物生长能量需求的研究。油脂是高能饲料,其能值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2.25倍,添加油脂作为能量饲料越来越受到动物营养专家推崇。市场统计2010年能量饲料市场规模在330万吨,年销售总额为180亿元,预测2015年将增长至635万吨,每年以14%的速度增长。因此微生物油脂在饲料领域中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产油脂微生物含油率高,油脂含量为54.6%,生物量为23.5g/L。所产油脂富含不包和脂肪酸,能效高。所产油脂的脂肪酸主要集中在C16和C18,碘值集中在60-100之间,皂化值集中在100-130之间。
四川大学 2021-04-11
超高细胞浓度红酵母菌的培养和产业化生产技术
红酵母是单细胞真核生物,因其含有虾青素等高抗氧化生命活性物质,能够使三文鱼等养殖动物的肉色鲜红而具有非常重要和广泛的应用前景与价值。 应用领域: 直接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于水产养殖、畜禽养殖。 可以作为提取提纯虾青素等主要生命活性物质的原料,在化妆品、医药和食品添加剂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一种制备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及其专用试剂盒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及其专用试剂盒。所述试剂盒含有培养液II和培养液I;培养液II包括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维生素C、亚硒酸钠、VEGF、bFGF和不含血清的基础培养液;培养液I包括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维生素C、亚硒酸钠、BMP4、GSK3抑制剂和不含血清的基础培养液。实验证明,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可以获得血管内皮细胞,且该制备方法使用的培养液不仅能够使人多能干细胞快速高效的分化成血管内皮细胞,而且化学成分确定、无动物源蛋白、无胰岛素添加。
清华大学 2021-04-10
脑细胞微环境检测新方法与脑内新分区系统的发现
脑深部神经网络存在的微环境是人类尚未踏足的纳米尺度超微结构空间。课题组发明了新型检测技术,解密了该空间结构特征,发现脑内新分区引流系统,提出了脑分区稳态理论,新方法已在多个前沿领域得到实际应用。
北京大学 2021-02-22
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体系的创建、完善及推广应用
黄晓军教授创建并完善的国际原创单倍型相合移植体系--"北京方案",解决供者来源缺乏问题,为"缺乏相合供者的可靠移植方案","实现人人都有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迎来造血干细胞移植快速发展的新时代"。
北京大学 2021-02-22
崔红娟教授团队在胶质母细胞瘤领域获最新研究成果
崔红娟教授团队在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机制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胶质母细胞瘤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脑肿瘤,中位生存期在12-15个月,5年生存率仅为5%左右,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由于胶质母细胞瘤极易产生耐药性,导致对化疗药物不敏感,再加上血脑屏障的原因,使得在临床治疗上的效果欠佳。因此开展其耐药性分子机制的研究对于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核仁纺锤体相关蛋白(NUSAP1)是一个微管结合蛋白,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团队围绕NUSAP1基因开展研究,发现NUSAP1在胶质母细胞瘤中高表达,与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NUSAP1通过其NH2基末端的SAP结构域调控ATR的稳定性,进而维持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恶性增殖和化疗耐药性。而下调该因子则显著降低了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和耐药性。该研究为胶质母细胞瘤的靶向治疗及药物开发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西南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5 56 57
  • ...
  • 160 16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