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Fortus380mc 工业级3D打印机
产品详细介绍
广州造维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SFI4.0-standard标准型工业4.0智能工厂示范
产品详细介绍设备简介 系统集加工线、装配线、仓储、物流、手工工作台于一体。是一套功能齐全、内容丰富的工业4.0实训系统。包括信息网络、机器人技术、信息物理系统、MES系统、机器视觉系统、PLC 编程、现场总线、RFID技术、模拟仿真、故障报警、物流传送等。模块化结构可随时调整和扩展。 产品特点 ● 技术先进的教学科研平台。● 模块化设计,便于调整和扩展。● 内容、功能、技术可定制,满足学校各种需求。● 源于工业,回归于工业,与工厂实际应用零距离对接。产品各组成单元 智能加工系统将数控机床、机器人、AGV自动物流整合在一起,使加工系统智能化、更灵活。● 数控加工,保证加工的高精度、灵活性。● 可移动的6轴工业机器人,实现机床的自动上下料。一台机器人服务多台数控设备。● 无线信息传输。随时接收订单信息,进行个性化加工。● 设备通信。● 成品原料自动切换。智能装配系统将各种自动化技术集中在一条装配线上,为学生学习提供最大便利,以最少的时间学习更多的技术。● 模块化设计,可根据需要灵活调整和扩展  ● 工业机器人装配 ● 传感器技术          ● 个性化加工 ● 立体仓库          ● 物流分检 ● RFID识别物料  ● 无线通信 ● 机器视觉          ● 输送线控制 智能物流仓储系统智能AGV机器人配合自动料盒更换装置,加上智能立体仓库实现完全智能的物流仓储功能。● AGV智能机器人          ● 自动识别系统 ● 智能立体仓库及管理系统  ● 无线通信 ● 计算机监控系统          ● 多层货架带货位传感器 ● 仓库堆垛机构  MES制造执行系统MES是整个智能工厂的大脑,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处理信息的地方,通过与生产硬件的配合,实现智能化的生产过程。● MES系统架构          ● 无线网络建立与使用 ● 控制原理          ● 云计算、大数据 ● 硬件布置及连接  ● MES与ERP连接 ● 数据采集与展示  系统仿真系统集加工线、装配线、仓储、物流、手工工作台于一体。是一套功能齐全、内容丰富的工业4.0实训系统。包括信息网络、机器人技术、信息物理系统、MES系统、机器视觉系统、PLC 编程、现场总线、RFID技术、模拟仿真、故障报警、物流传送等。模块化结构可随时调整和扩展。 
陕西维视数字图像技术有限公司 2021-08-23
济宁市鲁环表面处理工业有限公司
济宁市鲁环表面处理工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07-25,注册资本为2000万,法定代表人为贺广连,经营状态为在业,工商注册号为370829200041154,注册地址为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纸坊镇焦满路北、新民路西,经营范围包括金属制品、一类医疗器械、工程机械配件、矿山机械配件、汽车配件、五金工具的制造及表面处理加工;环境保护技术开发、推广应用;表面处理工程技术开发、推广应用。
济宁市鲁环表面处理工业有限公司 2021-08-18
LG-IRB01型 工业机器人实训平台
        LG-IRB01型工业机器人基础创新实训台是专门针对工业机器人领域的一套实训实验教学系统,按照模块化结构进行设计,主要由ABB IRB120型六关节工业机器人、视觉系统、PLC模块、电气控制系统等组成,可进行工业机器人相关技术开发、维护维修、示教等方面专项实训教学,能够完成关键设备的特性和参数设置、工业机器人手动控制及基本参数设置、工业机器人IO通信及PLC信息交互、工业机器人单轴运动与线性运动控制、工业机器人工具TCP参数标定、工业机器人工件坐标系参数标定及多坐标系切换、基于关键点的轨迹编程、模拟码垛工艺应用编程、工业机器人与PLC的通讯与联调、触摸屏控制应用等实训任务。 一、工业机器人参数要求 1、工业机器人本体: ABB IBR120/3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本体;最大负载≥3 kg; 最大臂展半径≥580mm; 轴数:≥6轴;位置重复精度:≦0.01mm; 防护等级: ≥IP30; 轴运动范围: (1)1轴:≥±165°  (2)2轴:≥±110° (3)3轴:≥+70°至 -110° (4)4轴:≥±160° (5)5轴:≥±120° (6)6轴:≥±400° 机器人本体重量:≤25kg; 最大噪音:≤70dB(A)。 2、工业机器人控制器: (1)紧凑型工业机器人控制柜,与配套的工业机器人本体配套; (2)控制硬件:多处理器系统大容量闪存、 UPS 备份电源(≥20S); (3)控制软件:软件出厂预装; (4)额定功率:≥3KVA(变压器容量); (5)电源输入:200V/230V 50-60Hz (6)尺寸:710*449*442mm (7)重量:30kg (8)防护等级:IP20 3.FlexPendant示教器 (1)重量:1kg (2)支持:彩色触摸屏、操纵杆,紧急停、支持惯用左/右手切换,支持U盘、热插拔、恢复程序,支持USB储存器,带时间标记登录,支持远程服务。 二、实训台及相关配件: (1)整个平台为立式结构,主要框架和工作面采用工业铝型材搭建,电器柜可以安装工控机、IO口扩展板电磁阀安装位置、变频器安装位置、PLC安装位置,电气接线部分为抽屉式结构,便于接线,预留扩展区域,便于设备的扩展。工作平台为可以灵活安装各功能模块的导槽式或矩阵螺丝孔式。尺寸:≥2100mm×1200mm×900mm;材料:铝合金+钢板;平台面板为多用途可扩展设 计方式,扩展灵活;采用气动夹具:最大负载能力:≥3kg;最大抓取范围:≥15cm×15cm;最高抓取精度:≥1mm;带安装机架。 (2)触摸屏:≥7英寸;液晶显示屏分辨率:≥800×480;组态:嵌入式组态;提供与PLC通讯相配套的端口线和工控机连接的端口线。 (3)物料:尺寸:≥50mm×30mm×15mm;材料:金属材质;数量:≥10个。 (4)PLC:集成≥16路输入和≥16路输出IO口;内置≥64K大容量的RAM存储;内置高速处理≥0.065μS/基本指令;控制规模:≥32 I/O点;内置独立≥3轴100kHz定位功能:提供相关电气连接线与附属器件。 (5)气源气路:采用无油静音气泵或集中气源供气;配有调压过滤器、气路等气动元件;排气压力:≥0.7Mpa;流量:≥20L/min;噪音量:≤70dB。 三、主要功能板块: 1、分拣搬运: 配备圆形、三角形、方形等物料模板;机器人可精准完成各种形状物料分拣搬运;可扩充配置视觉组件,选配视觉条件下可完成全自动分拣(含颜色、位置、坐标、角度等识别); 2、码垛:码垛是模拟工业场合的自动搬运码垛功能设计,可以自动记录码垛位置和高度,具有重复精度高,自动计算旋转角度等功能;工业机器人工具盘上安装了气动吸盘;包含一个输送带,采用步进电机驱动;电机速度可以进行调节;可以实现将模拟物料送到输送带上进行定向传送;具有传感器能够检测模拟物料是否到达指定位置。 3、运动轨迹模块:TCP练习区主要作为工业机器人的基础学习环节,能动态直观的体现出TCP示教的重要性和示教的精度,能够自由更换示教尖端;可实现TCP标定练习,提供TCP标定用锥形教学块;可实现基本轨迹编程练习,提供三角形、方形教学轨迹;可实现复杂轨迹编程练习,提供曲线教学轨迹; 4、流水线模块:流水线应用场景与工厂实际物流情况相似,可进行机器人点位示教编程与调试,可根据学习内容不同而设置不同挑选形式,可根据工件不同采用不同的夹取夹具。 5、立体仓库:存储自动装配工件;仓位数量:≥3列3层9个;仓位承重:≥2Kg;仓位尺寸:≥100mm×70mm×80mm;外形尺寸:≥350mm×180mm×450mm;工件种类:≥3种9个;工件模块包括自动装配母件、子件等。 6、视觉智能检测线:主要是配合工业机器人做智能检测工件角度缺陷及自动对位等以及工业机器人视觉学习开发使用;工业相机,要求如下:像素:≥130W像素; 分辨率:≥1280×960; 像素尺寸:≥3.75μm× 3.75μm; 光谱:彩色; 支持自定义AOI,降低分辨率、f≥16mm F1.4:12毫米工业镜头,百万像素相机; 配套同轴光源,光源大小≥80mm×80mm;准环形光源,直径≥70mm,照射角度≥90度,带模拟控制器;配套同轴光源及光源控制器:发光窗口≥50mm*50mm含调光控制电源;机器视觉兼视觉开发环境。 7、快换单元:由4种夹具组成,配合机器人使用作搬运、涂胶、焊接、码垛等用途。配置快换公头1个、快换母头4个、搬运夹具2套、涂胶夹具1套、焊接工具1套、电磁阀3个,并标准固定机构,移动式底板。 8、工业机器人末端安装电磁吸盘,可匹配多种夹具。同时至少配备4种工装夹具,夹具有专门的工具架安放,每个夹具的负重至少在3kg以上。按照实训项目的要求可分别配合工业机器人完成物料夹取、轨迹模拟、打磨抛光、写字绘图等工作。 9、云智能实验室安全管理系统 本平台将无线传输、信息处理等物联网技术应用用于自动化远程控制。设备端运行状态、数据参数等上传至云平台。物联网系统的传感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关联掌握数据与分析数据。 (1)电压、电流等模拟量数据显示。 (2)输入开关监控,输出开关等数字量控制。 (3)远程控制启停状态,给定输出电压值的。 (4)显示输入输出电压值的历史数据 (5)可按照日期、日间进行查询历史数进行查询。 (6)报警信号为PLC主机模拟量采集数值或者开关量可以自由设定,如当模拟量输入超过设定电压时产生(7)报警,通过物联网自动化应用软件将报警信号上传到云平台,通过云平台向设置的终端推送报警信号,(8)每台设备可对应多个终端设备。 (9)通过手机端可以实现远程控制PLC的输出及监视PLC的输入状态变化。 (10)数据显示画面:画面显示输入电压数值,输出电压监控,开关状态输入,开关控制输出,以及云端连接二维码。 (11)联网设置界面:设置现场数据连接云平台后台数据库管理。 需提供云智能实验室安全管理系统软件著作权证书原件备查,并现场演示1-3项功能视频。 10、实验室智能电源管理系统 实训室总体智能电源管理系统由主电路、控制电路、检测保护电路、显示电路、语音报警电路等组成,整个实验室配置一套管理系统。投标时现场演示以下10.1-10.4项功能视频。
北京智控理工伟业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2-06-30
【高教前沿】重庆师范大学副校长贾韬:拥抱人工智能,但可以“让子弹飞一会儿”
在第62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期间,重庆师范大学副校长贾韬接受了中国教育在线的专访,就高等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挑战等问题分享了观点。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4-12-20
延边大学李东浩教授课题组:靶型多腔电泳同时分离与制备细胞外囊泡
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连续梯度非均匀电场结合梯度凝胶孔径分布的靶型多腔电泳装置(Circular Multicavity Electrophoresis,CME)实现细胞外囊泡的分离制备。
延边大学 2025-02-12
【就业桥】就业桥运用AI技术助力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春招“抢人”获天津日报等媒体报导
2025年3月21日,中国教育在线就业服务平台官方微信公众号“就业桥服务中心”以《就业桥运用AI技术助力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春招“抢人”获天津日报等媒体报导》为题对我校进行了报道。
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 2025-05-21
专家报告荟萃⑯ | 延边大学党委副书记于金欢:扎根边疆 ·融创未来——就业育人的范式革新与生态共建
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吉林省委、省政府“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坚持把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作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
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5-07-01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4年“体健融合”项目高质量建设培训会在南京召开
8月19日至21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4年“体健融合”项目高质量建设培训会在南京召开。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4-08-21
东华理工大学
东华理工大学(原华东地质学院),简称东华理工,创办于1956年,是中国核工业第一所高等学校,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自然资源部、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共建的具有地学和核科学特色,以理工为主,经、管、文、法、教、艺兼备的多科性大学,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111计划”入选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入选高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是中国人民海军士官选拔培训基地,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民族利益至上的宗旨,牢记服务国防军工的历史使命,坚持“为核成立、因核成名、以核成势”的发展思路,高擎“核学”“地学”两杆大旗,加速内涵发展、强化学科特色,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我国核大国地位的确立、为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核地学人才摇篮”和“世界原子能事业的宝贵财富”,为国防军工事业和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23万余名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一大批政府部门领导、商界精英、科技领军人才和高级技术专家。学校现有南昌、抚州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2500余亩。设有地球科学学院、地球物理与测控技术学院、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测绘工程学院、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学院、核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理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软件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文法学院、外国语学院、抚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学院、艺术学院、研究生院、国防教育学院、国防科技学院(核能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20余个教学单位。学校现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现有72个本科专业,其中54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具有来华留学生招收资格。拥有“十三五”国家国防特色学科5个, “十三五”江西省高校一流学科3个,化学学科、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5个本科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2个本科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测绘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环境工程在内的5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670余人,教授、副教授600余人。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双聘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江西“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江西省“双千计划”人选,“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江西省“井冈学者”,江西省“教学名师奖”获得者,“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与技术带头人”,“江西省特殊津贴获得者”等一批学术领军人才。学校聘请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俄罗斯总统顾问等20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学校的兼职或客座教授。学校现有在校学生2.3万余人。拥有放射性地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高水平教学资源和和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拥有省级教学团队7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获批硕士、本科层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领域(专业)国家级10个。近年来,获得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5项。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国际国内各类赛事中,争金夺银,成绩斐然,相继涌现了“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全国“小平科技创新团队”、“中国技术市场金桥奖”、“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一大批优秀学子。学校被授予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等荣誉。学校形成了核燃料循环系统9个特色优势学科群,核地学及涉核相关学科所形成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体系;拥有国家核资源与环境领域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省目前唯一一个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质谱科学与仪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以及“放射性地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放射性地质与勘探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核技术应用”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际原子能机构参比实验室在内的20个国家及省部级高水平科研平台;拥有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教育部科技处创新团队1个,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团队1个,国家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江西省科技创新团队6个。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年均超过2亿元,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重大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防技术发明二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60多项。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法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巴西、智利等20多个国家的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校际交流和学术联系。积极参与“一带一路” 建设、“金砖国家”创新行动计划,与俄罗斯联邦卫生部建立了长期科技合作关系并成立了 “质谱科学与仪器俄罗斯研发中心”。积极开展科技援外项目,与柬埔寨农业部对接,促进科技成果境外转化。同时积极申报科研国际合作项目,先后承担多项国际合作项目。学校积极引进外国高端专家服务学校教学和科研,充分利用科研平台吸引港澳台青年学者前来工作,获批科技部“发展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国际杰青)计划、江西省首个“国家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先后有3位外国专家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学生培养工作,来华留学生教育覆盖本、硕、博三个教育层次,同时学校接受外籍博士进站工作开展科学研究。学校是国际原子能机构技术合作项目(TC)承担单位和免费咨询专家派出单位,承担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国际会议以及铀矿地质技术人员培训任务,为世界和平利用核能做出积极的贡献。学校是花园式校园,先后被授予“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和“江西省园林化单位”。学校面向全国招生与就业,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多次被评为“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进入新时代,东华理工人将秉承“敦本务实、崇义奉公”的校训精神,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双一流”建设,团结一心、开拓进取,深化改革,坚持内涵提升、创新发展,为早日建成“以工为主、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军民融合、行业领先、区域一流”的特色高水平大学而不懈努力!
东华理工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01 102 103
  • ...
  • 232 23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