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膜法乳酸清洁生产工艺
目前普遍采用的乳酸生产工艺中存在污染大、排放多的问题。理论上每生产1吨乳酸,消耗硫酸0.54吨,碳酸钙0.56吨,排放废渣硫酸钙0.76吨、CO20.24吨,废水30吨。本工艺采用新型结构陶瓷膜和双极膜电渗析耦合技术对乳酸生产进行技术革新,从源头对传统乳酸生产过程进行改革,从而实现节水减排。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耐溶剂型中空纤维膜
本项目选择化学稳定性强的聚合物制造中空纤维膜底膜,通过合理的铸膜液配方与纺丝工艺设计,使膜丝呈完整非对称性结构,既具有良好的分离精度,又有较大的渗透通量。进一步地,通过特殊的涂覆工艺,将PDMS或类似的耐溶剂物质涂覆到中空纤维底膜的孔壁上,最终形成耐溶剂效果优越的中空纤维复合膜。在进行组件封装时,也选用耐溶剂类型的胶水浇铸组件,确保产品能长期应用于有机溶剂体系的除杂净化或溶剂回收。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进口蓝膜平板集热器
平板太阳能集热器是让阳光透过盖板照射在表面涂有高太阳能吸收率涂层的吸热板上,吸热板吸收太阳能辐射能量后温度升高,将热量传递给集热器内介质,使介质温度升高,作为热载体输出有用能量。
山东龙普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 2022-02-25
半导体辅材用多晶硅中碳、氮杂质的分离去除技术
伴随着我国半导体行业的迅速崛起,硅电极作为光刻设备上承载硅基圆的重要辅材,其需求日趋增加。同时,基圆尺寸的不断增加使得硅电极逐渐由单晶硅电极转变为多晶硅电极,然而多晶硅制备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C、N杂质的污染,导致其基体中存在大量弥散分布的SiC、Si3N4硬质颗粒夹杂,严重影响了多晶硅电极的使用性能。 传统制备技术下,设备热场结构单一,熔体流动性差,导致SiC、Si3N4杂质循环溶解—析出,难以有效分离。本项目团队前期利用电子束精炼技术去除硅中的蒸发性杂质(P、 O、N);利用电子束诱导实现多晶硅的定向凝固,进而分离硅中的金属杂质;基于电子束冷床效应分离硅中的SiC、Si3N4硬质颗粒,并揭示硬质颗粒与硅基体间的位相关系;基于上述研究开发出了多晶硅电极的制备工艺,可应用于刻蚀等半导体制造等领域。 本项目预期可以为半导体行业中硅电极生产制造企业提供稳定的技术支持,具有很好的生产示范性,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该技术能够有效地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是一种低成本、环境友好的生产方法,属于节能、环保的绿色制造技术。该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和推广,可大幅增加就业岗位,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保护环境。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5-10
燃料电池铂碳和铂基合金催化剂的批量化制备技术
本团队采用独特的从“0 到 1”的原创水相体系制备技术路线,实现铂载量从 30-60%不同系列铂碳催化剂的小规模批量制备。以典型的50%铂碳催化剂为例,催化剂粒径 2.5nm,均匀分布,BET 面 积 260m2/g,电化学活性面积 80 m2/g,初始质量活性 0.25 A/mg@0.9V;按照 DOE 测试标准,3 万圈循环,电化学活性面积衰减30%,质量活性衰减 35%。小规模量产的铂碳催化剂一致性偏差小于5%,且制备过程环保、成本低、性价比优良。以此铂碳催化剂制备的膜电极功率密度大于 1.1W/cm2@0.65V。 铂基合金催化剂包括铂镍碳和铂钴碳,催化剂中活性组分含量大于45%,平均粒径 3.6nm,BET面积305 m2/g,电化学活性面积 65 m2/g,初始质量活性 0.55 A/mg@0.9V;按照DOE测试标准,3万圈循环,电化学活性面积衰减30%,质量活性衰减30%。    
华南理工大学 2023-05-08
短链有机酸(3-6 碳)发酵生产的关键技术与应用
本项目针对筛选优良生产性状菌株、提高菌株生长性能、增强菌株有机酸合 成能力、提升菌株环境适应性等四个制约有机酸发酵过程效能的技术瓶颈,发展和实践了一整套提高短链有机酸发酵过程性能的的策略与方法。(1) 在菌株筛选方面,建立了基于微生物生理特性的理性定向筛选技术、基于有机酸生化特性的高通量定向选育技术。(2) 在营养供给方面,建立了基于全基因组序列的微生物营养需求解析技术、基于微生物营养需求的定向定量元素供给技术。(3) 在代谢流调控方面,建立了辅因子调控碳代谢流速度和流向的方法、微生物亚细胞代谢工程的碳流分区调控技术,发展了基于最优合成途径的碳代谢流流向及通量的调控方法、基于转运子工程的代谢流传输调控方法、基于微生物生理特性的分阶段过程控制技术。(4) 在环境适应性方面,建立了胁迫与耐受响应的有机酸发酵强化技术、发展了环境适应性的全局调控因子扰动解析技术。
江南大学 2021-04-11
IA-WWLW-SSXQ 型畜禽设施养殖物联网监控系统
一、产品简介: 本系统由传感节点、控制节点、中继节点、网关、基站、现场监控终端、本地监控终端及远程监控终端(包括远程监控中心、客户监控终端、便携式移动监控终端)等组成,采用以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为核心的物联网对诸如鸡、猪、奶牛等畜禽设施养殖环境进行监控。 本系统根据畜禽设施养殖需求,采集畜禽室内环境温度、湿度、照度、有害气体浓度或/和二氧化碳气体浓度、硫化氢气体浓度、氨气气体浓度等参数,以及畜禽室外环境温度、湿度、照度、风速、风向等参数,以多跳路由方式无线自组网、路由传输到无线传感器网络基站;无线传感器网络基站处理及存储网络数据,并根据畜禽室内环境信息控制排风扇、水帘、喷淋设备、照明灯和加料设备等执行设备,调控畜禽室内环境;无线传感器网络基站又与本地监控终端和远程监控终端进行通信交互,各监控终端向用户实时提供监测数据以及执行装置的工作状况,用户还能通过监控终端远程控制监控现场执行设备的工作。 本系统还能扩展采集、传输图像、视频和语音信息。系统能进行室内参数超限和室外自然灾害(极端气候)应急报警,并且系统各监控终端具有智能决策功能,人机操作界面采用层次结构,数据及状态显示多样。本系统能实现设施畜禽业技术、生态修复技术、健康养殖技术的有机融合,对畜禽室内环境进行综合监控与修复,改善畜禽养殖环境,使畜禽在适宜的环境下生长,增强畜禽的抗病能力,减少和避免大规模病害的发生,并且能实现畜禽产品溯源与质量安全控制, 有效提高畜禽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系统实时性强、稳定性好、可靠性高、成本低、安装维护使用方便。 本系统产品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4 项、实用新型专利 3 项、软件著作权登记1 项和外观设计 1 项,并获江苏省农业装备产品推广资质证书。本产品经部省级组织专家鉴定,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系统架构及部分产品实物如图1~图 7 所示。 图 1 畜禽设施养殖物联网系统架构 图 2 无线温室采集器     图 3 单通道无线控制器 图 4 8 通道无线控制器 图 5 WSN 基站 图 6 8 通道采集控制及现场监控终端 图 7  物联网远程监控终端 二、主要功能和性能指标 主要功能指标: (1)能实现畜禽室内环境温度、湿度、照度、有害气体浓度或/和二氧化碳气体浓度或/和硫化氢气体浓度、氨气浓度以及畜禽室外环境温度、湿度、照度、风速、风向等参数数据的采集、处理、传输、存储、显示及远程无线网络化监控、决策和管理。 (2)能根据多媒体信息、各种标量信息及内建的专家数据库,协助用户明确问题,构建和修改完善模型,列举可能的方案,然后在多方案、多目标、多准则的情况下加以自动比较、分析、综合处理和优化,以完成所需的决策和估计任务,即选定和实施最佳方案。 (3)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无线信号绕射性强、分布性强、实时性强、自组织性强、扩展性强、鲁棒性强、带宽效率高。 (4)能根据不同畜禽、各种季节对畜禽室内环境指标的要求,通过监控终端自行设定温度、湿度、照度和有害气体浓度或/和二氧化碳气体浓度或/和硫化氢气体浓度、氨气浓度等环境参数的采集时间和监控范围,并且能通过监控终端远程控制监控现场执行装置的工作以及进行相应的状态显示。 (5)能够根据畜禽设施养殖室内环境要求自适应控制畜禽室内相关设备如:排风扇、水帘、喷淋装置、照明灯和加料装置的开启和关闭,使畜禽一直保持在相对适宜的温度、湿度、照度和有害气体浓度或/和二氧化碳气体浓度或/和硫化氢气体浓度、氨气浓度等参数环境中。 (6)除能检测和/或控制畜禽室内环境温度、湿度、照度、有害气体浓度或/和二氧化碳气体浓度或/和硫化氢气体浓度、氨气浓度等畜禽室内环境参数以及设施畜禽室外环境温度、湿度、照度、风速、风向等参数外,还能扩展采集、传输图像、视频和语音信息以及扩展畜禽产品溯源与质量安全控制,并能进行温室内参数超限和温室外自然灾害(极端气候)应急报警。 (7)能对实时测量的所有参数数据及其融合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实时绘制曲线及表格,并能实现虚拟现实的实时显示; (8)能进行历史采集数据查询、表格及曲线绘制、报表统计、打印。 (9)能实现设施畜禽业技术、生态修复技术、健康养殖技术的有机融合, 对畜禽室内环境进行综合修复,增强畜禽的抗病能力,减少和避免大规模病害的发生,从而有效提高畜禽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主要性能指标: (1)环境温度、湿度和照度的测量量程、精度、灵敏度(或分辨率)为: 温度测量指标: 量程:-20℃~70℃;精度:示值误差不超过±0.5℃(温度范围 0℃~55℃), 示值误差不超过±1.0℃(其余温度范围);灵敏度:0.5mV/℃。 湿度测量指标: 量程:0%RH~95%RH;精度:示值误差不超过±4%RH(湿度范围 20%RH~ 80%RH),示值误差不超过±5%RH(其余湿度范围);分辨率:0.5%RH。照度测量指标: 量程:0 lx~40000 lx;精度:示值误差不超过±5% rdg。有害气体浓度测量指标: 量程:0 ppm~100ppm (典型探测范围:0~30 ppm);精度:示值误差不超过±0.5 ppm;灵敏度:0.15~0.5。 (2)智能决策选择熟练度≥ 95%。 (3)智能决策学习熟练度≥ 95%。 (4)智能决策制定精确度≥ 98%,其中关键智能决策制定精确度 100%。 (5)WSN无线通信频段:433MHz ISM/SRD。 (6)模拟信号输入/输出接口:4mA~20mA、0~10mA 、0~5V、0~5V。 (7)数字信号输入/输出接口:I/O、UART、RS-485、RS-232、开关量、频率量。 (8)网卡接口:RJ45。 (9)WSN节点工作温度:-20℃~70℃(其中 WSN 中继节点和 WSN 网关工作温度:-40℃~85℃)。 (10)WSN基站工作温度:-40℃~85℃。 (11)WSN节点和基站系统工作湿度:≤95%RH。 (12)WSN供电电压:AC 150V~265V、50Hz。 (13)WSN各节点、网关防护等级:IP65 或 IP55。
东南大学 2021-05-10
黄芪多糖在预防养殖鱼类传染病中的应用
研发阶段/n(1)对于温水性养殖鱼类,按照50~60mg/kgo鱼体重的用量,将黄芪多糖拌在饲料中投喂,连续投喂15~30天,为一个预防周期。根据疾病流行季节的长短,在间隔15~20天后,可以再用一个预防周期。(2)对于冷水性养殖鱼类,按照60~80mg/kgo鱼体重的用量,将黄芪多糖拌在饲料中投喂,连续投喂15-30天,为一个预防周期。根据疾病流行季节的长短,在间隔20天左右后,可以再用一个预防周期。(3)对于养殖虾、蟹类水产动物,按照120~150mg/kgo体重的用量,将黄芪多糖拌在饲料中投喂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甘草多糖在预防养殖鱼类传染病中的应用
研发阶段/n(1)对于温水性养殖鱼类,按照40~50mg/kgo鱼体重的用量,将甘草多糖拌在饲料中投喂,连续投喂15~30天,为一个预防周期。根据疾病流行季节的长短,在间隔15~20天后,可以再用一个预防周期。(2)对于冷水性养殖鱼类,按照50~60mg/kgo鱼体重的用量,将甘草多糖拌在饲料中投喂,连续投喂15-30天,为一个预防周期。根据疾病流行季节的长短,在间隔20天左右后,可以再用一个预防周期。(3)对于养殖虾、蟹类水产动物,按照100~150mg/kgo体重的用量,将甘草多糖拌在饲料中投喂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治疗养殖鱼类细菌性疾病的药物筛选方法
研发阶段/n(1)采用BHIA培养基从患病鱼体病灶处(或者从肝、脾、肾、腹水)分离病原菌,在初培养的基础,挑取单个菌落进行纯培养并快速鉴定其种类。(2)将分离菌株接种在盛有适宜的培养基的平板中,采用药物纸片检测分离菌株的药物敏感性,确定分离菌株的药物敏感谱。(3)参照日本化学疗法学会的试管法,在药物系列试管中测定抗生素类药物对分离致病菌的抑、杀菌浓度,根据不同种类的抗生素类药物对分离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的大小,选择治疗疾病的适宜药物种类和剂量用药。应用前景:适用于全国各地的海、淡水水产养殖区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2 63 64
  • ...
  • 824 82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