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新型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制备和性能
传统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比容量低、安全性不高、制作成本和能耗较高的缺点,我们利用物理化学方法制备了以金属氧化物为代表的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材料克服了传统材料石墨的上述缺陷,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我们研究了三种新的研制方法:一、利用控制氧化的方法可以制得混合价态钼氧化物,充分利用插嵌型二价钼氧化物对转化型三价态钼氧化物之间的协同作用,获得可以循环160次之后,保持900毫安时每克的锂电负极材料。二、利用插嵌机制二氧化钛修饰二氧化锰,形成混合价态锰氧化物微球形貌复合氧化
南京大学 2021-04-14
基于可再生生物分子的锂离子全电池
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储能器件之一,锂离子电池受到广泛关注。但是, 能源产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息息相关,随着电子社会的蓬勃发展,人们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这势必会导致以下两个问题的产生:1)由于矿物资源的日益枯竭,其制造成本会不断攀升;2)大量废旧电子产品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导师,其经历了几十亿年的进化,万物大都具有了最合理、最优化的宏观、微观结构和最佳的综合性能,这些对科研问题的解决具有极强的启发性。生物体内的能量代谢活动,往往伴随着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生物分子的化学转变过程,并且具有良好的可逆性和生物相容性。将这种可从生物体内提取的生物分子应用于储能活性材料,优点在于:1)可再生生物分子资源丰富, 有望降低材料成本;2)生物相容性好,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降解;3)结构多样性, 可通过分子修饰调控相应性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2-03-22
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系统,包括预热电堆入口空气温度的空气换热器单元、预热电堆入口燃料温度的燃料换热器单元、电堆单元、电堆温度检测单元、电堆尾气回收燃烧室单元以及尾气出口流量控制阀门。本发明的空气换热器单元和燃料换热器单元分别具有独立的预热烟气管道、尾气流量控制阀,系统通过温度检测单元检测电堆温度并传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反馈的温度数据进行相应的运算,并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控制空气换热器单元和燃料换热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铅液流电池及其电解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铅液流电池及其电解槽。该铅液流电池包括电解槽、循环装置、正极板、负极板以及储液罐;所述电解槽包括正极插槽、负极插槽以及电解液腔,所述正极插槽以及负极插槽平行设置,且在垂直方向通过电解液腔连通;所述正极板以及所述负极板分别通过所述正极插槽以及负极插槽与所述电解槽固定;所述电解槽的侧面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在水平方向与电解液腔连通;所述电解液腔以及所述储液罐中装有电解液,所述循环装置连接所述储液罐以及所述电解槽的进水口,同时连接所述电解槽的出水口以及所述储液罐。该铅液流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基于智能负荷的虚拟电池模型的实时控制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智能负荷的虚拟电池模型的实时控制方法。对一个供电区域的智能负荷按地区进行分群,每个智能负荷群等效为一个虚拟子电池模型,各智能负荷群的调节能力范围等价为虚拟子电池模型的出力调节范围。将整个供电区域内的若干个智能负荷群等效为一个虚拟电池模型,根据虚拟子电池模型的出力调节范围,所有虚拟子电池模型的出力和等价为虚拟电池模型的总出力。考虑电网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4
智能型全自动蓄电池充放电装置
智能型全自动蓄电池充放电装置是用以对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使用的蓄电池进行充电、和通过放电电阻及有源负载对蓄电池进行放电的装置。该装置可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充放电数据及电池参数均可由计算机检测。 该装置主要由充电柜单元、放电柜单元和控制台单元组成。充电柜主要由自动开关、交流接触器、整流变压器,晶闸管三相全控桥式整流单元、信号检测单元、保护单元及微机控制单元等组成。其主要作用是将三相380V交流电源变成连续可直流电源供蓄电池充电,并对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进行闭环调节;放电柜中除装有放电电阻、冷却风机和控制风机电源的自动开关、交流接触器、热继电器、控制放电电流的直接接触器、过流继电器、信号检测单元及接线端子外,还装有充电用的平波电抗器。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接触器切换各种放电电阻和调节有源负载控制蓄电池的放电电流;控制台装有微机一体化工作站、交流稳压器、隔离变压器、UPS和蓄电池、仪表显示板、操作板、辅助电源箱、继电器箱以及输出电电源插座和接线端子。同时还配有打印机。其主要作用是手动或自动操作控制蓄电充电/放电,测量和显示充放电参数和蓄电池数据、测试数据,可用打印机打印输出。
西南交通大学 2021-04-13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的排气处理装置
本发明涉及电池排气净化领域,具体的说是指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的排气处理装置,包括固定地基板及可拆卸式安装在固定地基板顶部表面上的回流箱,可拆卸式安装在固定地基板顶部表面且位于回流箱的顶部边缘位置上设置有防护套壳,可拆卸式安装在防护套壳内侧壁面上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内侧壁面上固定连接有净化罐。当净化罐内部过滤后的气体通过排气板排放进第一空腔内部时,气体会在第一空腔的内部不断进行堆积,在后续气体的推动下,使其气体进入到回流箱的内部去,利用回流箱的入口处的狭小空间,增加气体的流动速度,使得气体快速进入到回流箱内部去,气体会冲击在过滤弧形板的表面。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YXD-3006 蓄电池内阻测试仪
产品详细介绍YXD-3006 蓄电池内阻测试仪      仪器仪表 > 电工及自动化仪表 > 电阻测量仪表 一、产品概述:     现在蓄电池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对蓄电池进行准确快速地检测及维护也日益迫切。国内外大量实践证明,电压与容量无必然相关性,电压只是反映电池的表面参数。国际电工IEEE-1188-1996为蓄电池维护制订了“定期测试蓄电池内阻预测蓄电池寿命”的标准。中国信息产业部邮电产品质量检验中心也提出了蓄电池内阻的相关规范(见YD/T799-2002)。蓄电池内阻已被公认是判断蓄电池容量状况的决定性参数。 内阻与容量的相关性是:当电池的内阻大于初始值(基值)的25%时,电池将无法通过容量测试。当电池的内阻大于初始值的2倍时,电池的容量将在其额定容量的80%以下。 本系列蓄电池内阻测试仪是快速准确测量蓄电池内阻的最新测试仪器,采用异频信号测试法,彻底解决了测试过程中的工频干扰;采用高精度数字选频、高精度采样A/D、DDS、梳状滤波等新技术确保了测试精度。该仪表能对蓄电池进行离线/在线测试(断开充电器等),能显示并记录1---2000节电池电压、内阻等参数。     本系列蓄电池内阻测试仪与大电流放电法蓄电池内阻测试仪相比,测试快捷、准确、可以在线测试、测试仪体积小、无须大电流放电器,是大电流蓄电池内阻测试仪的更新换代产品。 二、产品特点: ? 使用DDS、数字选频、梳状滤波等新技术确保了测试精度。 ? 超强的抗干扰性能。 ? 可交流工作,也可直流(内置蓄电池)工作。 ? 可以测试蓄电池连接电阻。 ? 可以测试纯电阻(相当于微欧计)。 ? 高精度离线/在线测试,大容量数据存储。 ? 采用大屏幕液晶,显示界面美观,易懂。 ? 增强的过压保护功能,使仪器工作更安全可靠。 ? 自恢复过流保护功能,使仪器使用更方便。 ? 体积小,重量轻,方便操作。 ? 具有测试结果打印功能。 三、技术参数 测量范围         内(连接)阻/:0.000mΩ—99.99mΩ 电池电压         00.00-99.99V 最小测量分辨率  内阻:0.001mΩ 电池电压:        0.01V 测量精度  内阻:±1.5%  ±5dgt 电池电压:        ±1.0%  ±5dgt 存储容量  2000节(32K) 显示器          128×64点阵图形LCD 工作温度 -1O℃~40℃ 相对湿度 ≤90%RH 体积          400X320X160 重量      3.6KG  
陕西意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55B24R 免维护启动用铅酸电池
庆生免维护启动用铅酸电池性能:        采用拉网技术,大电流放电性能好;采用冲网技术,电池耐腐蚀、使用寿命长;采用先进设备保证质量性能均一稳定;特殊端子冷压技术,防止端子渗漏酸;采用紧装配技术,电池耐振动性能好;采用低钙高锡合金,膏栅结合牢固。适用车型:       本田CR-V、思域
山东久力工贸集团有限公司 2021-09-13
西安交大科研人员开发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新方法,助力肿瘤精准检测
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简称MSI)是目前肿瘤临床检测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分子表型,多发生于结直肠癌、胃癌、和子宫内膜癌。微卫星不稳定性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方案制定及治疗效果预测相关,更是肿瘤免疫治疗疗效预测的重要分子标记物。当前,临床上使用的两种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的金标准方法:MSI-PCR和MSI-IHC,都需要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实验操作来完成,均费时费力且成本较高。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的发展,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方法开始显露头角,在检测结果与两种临床金标准保持高度一致的情况下,极大的缩减了检测时间并减少了检测成本,大幅提高了推广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的可行性。2014年,西安交大叶凯教授团队率先开发了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方案——MSIsensor。2017年该检测方案作为全世界首个泛肿瘤检测方案MSK-IMPACT中的微卫星不稳定性计算方法,通过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严格测试并获得批准。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测试表明,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与金标准的一致性可达99.4%。然而,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方案大都要求提供病人的癌症组织样本及一份取自血液或者癌症组织附近的正常样本。一方面,这一份正常对照样本限制了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应用场景,尤其难以应用于血癌样本、福尔马林包埋样本、PDX/PDO等不易获得正常对照样本的情况;另一方面,额外的对照样本增加了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检测成本。基于上述原因,在叶凯指导下,叶凯青年科学家工作室科研人员经过两年的探索,从微卫星不稳定性发生机理出发,通过数学模型抽象,从单个肿瘤样本中提取特征,开发了MSIsensor-pro。MSIsensor-pro实现不依赖正常对照样本的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只需50个微卫星位点的测序数据即可实现微卫星不稳定性的精准检测。MSIsensor-pro的开发扩大了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应用范围,减低了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的成本。同时MSIsensor-pro在低肿瘤纯度和低测序深度这类低信噪比数据中也显示出来很大的潜力。 该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组学和生物信息学领域权威期刊《基因组蛋白质组与生物信息学报》(影响因子6.597)上。叶凯的博士生贾鹏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叶凯为通讯作者,西安交通大学为本文唯一通讯作者单位。这是叶凯教授课题组在基因组暗物质解析方面的又一重要突破。论文链接为: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672022920300218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5 56 57
  • ...
  • 81 8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