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卫星无线融合系统
2016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卫星通信具有覆盖广和不受地域限制的优势,但是受到遮挡以后,信号就会不好,而且通信的成本太高,2M带宽每小时就要花费几千元。而随着3G、4G的普及,地面无线通信已经发展得相当完善,但是在地面基站未覆盖区域,或基站一旦受到洪水、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破坏时,就无法通信了。正是基于这两个通信系统的特点,我们‘取长补短’,巧妙地将两种通信系统融合起来,研制完成的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策略自适应地选择地面通信链路或卫星链路”。
东南大学 2021-04-11
卫星与无线通信融合系统研发及产业化
成果介绍“卫星与无线通信融合系统研发及产业化”就是由东南大学、南京中网卫星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大学三家单位合作完成。卫星通信具有覆盖广和不受地域限制的优势,但是受到遮挡以后,信号就会不好,而且通信的成本太高,2M带宽每小时就要花费几千元。而随着3G、4G的普及,地面无线通信已经发展得相当完善,但是在地面基站未覆盖区域,或基站一旦受到洪水、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破坏时,就无法通信了。正是基于这两个通信系统的特点,我们‘取长补短’,巧妙地将两种通信系统融合起来,研制完成的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策略自适应地选择地面通信链路或卫星链路”技术创新点及参数他和团队成员克服了很多困难,提出了多项独创性的方法,目前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0项(其中24项已经获得授权),编制国家标准3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论文61篇(其中SCI收录16篇)。项目研制的卫星与无线通信融合系统实现了规模产业化,部分性能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并在气象、安监、环保和军队等诸多行业得到极其广泛的应用,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和客户的一致好评。市场前景目前本项目的产品已经应用到全国26个省市的18个行业。其中,气象和安监市场占有率达到70[%],环保市场占有率达到60[%]。产品曾为“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和回收提供气象保障,为汶川地震、雅安地震和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等提供了应急通信服务,为上海世博会和深圳大运会等重大活动提供了气象保障和视频直播服务。产品已经实现直接销售收入8.3亿元,产生的间接经济效益数百亿计。
东南大学 2021-04-11
卫星无线能量传输系统
在结构构成极为精密复杂的卫星内部,微振动无法避免、十分难控,载荷几乎不可能时刻保持稳定,在几百甚至几千公里的太空中,卫星载荷一次微小的振动,都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载荷控制精度指标一直难以实现数量级提升。 团队采用“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研发了基于同轴结构耦合结构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可以实现卫星与载荷的物理接触彻底隔绝。该系统由发射调节器、发射耦合器、接收调节器以及接收耦合器组成。为了将技术应用于卫星以提升载荷精度,团队解决了动态场景下无线传能、失谐电路的补偿匹配以及大功率电能传输等关键技术难题。 该卫星无线能量传输系统被上海卫星工程(航天 509 所)研究所采用,团队按照航天规范,联合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航天 811 所),在已有的原理样机的基础上,研制出航天正样产品,并于 2020 年 10 月完成正样产品的交付验收,在 2021 年某月装备在高分辨试验卫星发射上天。据了解,该卫星是首颗搭载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的试验卫星,具有重大的意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3-02-02
基于视听融合的智能导盲机器项圈系统
1.成果原理:通过图像增强算法优化恶劣天气下导盲犬视野,结合Transformer模型实现环境多模态语音描述,并通过手机平台实现远程监控与交互。 2.创新点:恶劣天气适应性(突破传统导盲设备在雾霾、雨雪等极端场景的视觉限制);多模态交互(支持语音合成、家人音色定制及实时场景描述,兼顾安全性与情感需求);轻量化设计(项圈重量适配犬只行动,避免传统穿戴设备的负担)。 3.应用场景:视障人士日常出行、导盲犬训练基地、公共复杂环境。 4.应用案例:与吉林外国语大学、科大讯飞联合开展技术验证,完成实验室原型测试。 5.成果获奖: 2023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吉林省铜奖 2024年“挑战杯”吉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 6.成果评价:丰富了国内导盲生物辅助设备研究内容,获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重点支持,技术专利布局中,市场潜力预估超800万视障人群需求,助力东北地区智能装备产业升级与民生福祉提升。
吉林外国语大学 2025-05-07
军民融合无线信号管控与压制系统
现阶段恐怖袭击日益猖獗,保护军队和政府要员的车辆免受路边炸弹和遥控炸弹的威胁,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挑战和任务。本项目针对战争场景研发了一些列军警用信号封控产品。当打开我们研发的干扰系统,可使周边车辆遥控炸弹,固定场所遥控炸弹,包括敌方无人机侦测,无人机恐怖袭击,全部失效。大大降低了恐怖袭击成功的可能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4-14
基于无线移动终端的快速应急救援系统(卫星通信与 定位技术)
项目简介: 快速应急救援关键:第一时间获得灾区的实时信息。利用现有移 动互联网技术,系统可在灾后获得授权情况下迅速激活客户端获取其 位置信息,并将信息上传至后台服务器。根据人员分布配合 GIS 地理 信息系统统筹调度,做出合理救援策略。 该系统可以有效弥补应急救援系统的不足,为消防、公安、地震、 水利等部门提供广泛的地震、洪灾应急救援支持、日常紧急求助、失 踪人员定位等服务。该系统可以满足目前社会和市场上对应急救援系 统的强烈需求,应用前景十分广阔。该项目是一项极具应用前景和良 好的产业化前景的研究课题,将会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南开大学 2021-04-11
高性能卫星调制解调系统
(一)项目背景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建设航天强国的战略目标,我国航天事业获得了巨大发展动力,商业卫星市场不断壮大,未来必将产生一个巨大的卫星数据服务市场。其中数传链路系统和设备是卫星航天产业的基础技术之一,它将航天遥感遥测数据从模拟信号中的信息提取出来以供使用。目前国内有能力进入卫星解调市场的厂家并不多,主要有: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五十四所和清华大学等,并且都位于我市之外,无助于我市航天产业发展战略。 目前卫星通信设备生产单位均采用法国 IN-SENC 公司的高速数据接收设备的技术路线,国内市场上现有的卫星数传链路调制解调设备也都采用FPGA 设计专用电路实现,存在成本高、设计实现复杂和通用性差等问题;并且设备的性能依赖于 FPGA 器件的制造工艺和资源规模,无法满足卫星数据传输速率的快速增长需求;此外,卫星数传链路设备多采用的高端 FPGA芯片长期依赖进口,芯片禁运政策导致诸多问题。另一方面,本项目属于移动通信相关设备制造行业,是卫星产业中的关键部分。戚发轫院士介绍中国未来卫星事业发展将走向“一大一小”两个方向。“大”是指未来的卫星将越来越大,通信能力更强;“小”是指未来将会涌现更多重量较轻的卫星,它们功能专一,但可以形成一个卫星网络。而现阶段卫星数据解调设备研制目前采取的方式仍然是向传统的设备生产厂商定制产品,生产能力有限且成本昂贵,无法匹配卫星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图 1 卫星地面处理与检测系统工作展示 作为卫星技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调制解调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由模拟实现到数字实现、从专用硬件芯片实现到软件定义无线电软硬件结合实现。 本项目基于 GPU 平台研究的全软件卫星解调设备可充分发挥软件实现的灵活性及可扩展性的优势,符合卫星产业向着智能化、灵活化、通用化的发展趋势。本项目的研究的卫星解调设备支持多种调制方式,全软件的开发平台可可大幅度降低地面接收设备的建设成本,缩短开发周期,提高产能,同时可以有效的规避禁运带来的各种风险,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项目简介 针对我市发展航天产业的政策和国内外市场环境面临的新问题,本项目基于大规模并行计算技术和软件无线电技术研究开发一种新型全软件卫星数传链路系统,突破现有调制解调设备性能提升的瓶颈,既匹配“大卫星”的技术需求,同时全软件的设计又可有效降低成本,提高产能,符合“小卫星”市场对“量”的需求。总之,本项目将进行“软件定义卫星数传设备”及航天产业链电子信息软硬件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产品将覆盖多种制式的卫星数据传输、地面测试和地面接收应用系统。 图 2 设备样机 (三)关键技术 本项目由高速并行载波恢复和并行时钟恢复技术实现高速率解调以及高速并行 LDPC 译码实现技术实现任意码速率、规则及非规则的准循环 LDPC译码。软件并行解调,costas 环和 gardener 环的 CUDA 编程实现高速并行载波恢复和并行时钟恢复技术,且同时实现解调、解密、译码三个流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3-05-19
环境卫星快速反应系统(产品)
成果简介:环境卫星快速反应系统采用大规模嵌入式并行处理平台,突破了高光谱实时光谱复原、相位校正、SAR实时成像等关键技术,关键区域遥感图像的获取延迟小于2分钟,实现了我国卫星遥感的减灾、环境监测等高时效应用。 项目来源:自行开发 技术领域:电子信息 技术特点:多星多载荷兼容:实时完成HJ-1A星高光谱数据光谱复原、HJ-1C星SAR成像处理及实时快视显示。具有远程多用户同时快视浏览功能。具有快速反应能力,在本地或者远程实时快视浏览的同时,可以本地或者远程凝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便携式卫星通信系统
南京邮电大学 2021-04-14
区块链与无线通信技术融合与应用
1、面向B5G/6G的新型无线通信技术,包括高频段无线通信、超大维空时无线传输、超密集无线异构网络、巨址无线通信等技术,解决未来移动通信“巨流量、巨连接”需求; 2、无线通信与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深度融合,探索基于人工智能的无线传输与组网技术途径,建立数据-模型联合驱动的无线资源调配 王教授专攻区块链与无线通信技术融合与应用,提出了B-RAN (Blockchain Radio Access Network) 新型网络架构,以及基于区块链的新型无线接入机制,为无线网络资源最优配置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
东南大学 2021-04-13
1 2 3 4 5 6
  • ...
  • 587 58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