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卫星无线融合系统
2016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卫星通信具有覆盖广和不受地域限制的优势,但是受到遮挡以后,信号就会不好,而且通信的成本太高,2M带宽每小时就要花费几千元。而随着3G、4G的普及,地面无线通信已经发展得相当完善,但是在地面基站未覆盖区域,或基站一旦受到洪水、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破坏时,就无法通信了。正是基于这两个通信系统的特点,我们‘取长补短’,巧妙地将两种通信系统融合起来,研制完成的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策略自适应地选择地面通信链路或卫星链路”。
东南大学 2021-04-11
卫星无线能量传输系统
在结构构成极为精密复杂的卫星内部,微振动无法避免、十分难控,载荷几乎不可能时刻保持稳定,在几百甚至几千公里的太空中,卫星载荷一次微小的振动,都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载荷控制精度指标一直难以实现数量级提升。 团队采用“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研发了基于同轴结构耦合结构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可以实现卫星与载荷的物理接触彻底隔绝。该系统由发射调节器、发射耦合器、接收调节器以及接收耦合器组成。为了将技术应用于卫星以提升载荷精度,团队解决了动态场景下无线传能、失谐电路的补偿匹配以及大功率电能传输等关键技术难题。 该卫星无线能量传输系统被上海卫星工程(航天 509 所)研究所采用,团队按照航天规范,联合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航天 811 所),在已有的原理样机的基础上,研制出航天正样产品,并于 2020 年 10 月完成正样产品的交付验收,在 2021 年某月装备在高分辨试验卫星发射上天。据了解,该卫星是首颗搭载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的试验卫星,具有重大的意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3-02-02
高性能卫星调制解调系统
(一)项目背景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建设航天强国的战略目标,我国航天事业获得了巨大发展动力,商业卫星市场不断壮大,未来必将产生一个巨大的卫星数据服务市场。其中数传链路系统和设备是卫星航天产业的基础技术之一,它将航天遥感遥测数据从模拟信号中的信息提取出来以供使用。目前国内有能力进入卫星解调市场的厂家并不多,主要有: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五十四所和清华大学等,并且都位于我市之外,无助于我市航天产业发展战略。 目前卫星通信设备生产单位均采用法国 IN-SENC 公司的高速数据接收设备的技术路线,国内市场上现有的卫星数传链路调制解调设备也都采用FPGA 设计专用电路实现,存在成本高、设计实现复杂和通用性差等问题;并且设备的性能依赖于 FPGA 器件的制造工艺和资源规模,无法满足卫星数据传输速率的快速增长需求;此外,卫星数传链路设备多采用的高端 FPGA芯片长期依赖进口,芯片禁运政策导致诸多问题。另一方面,本项目属于移动通信相关设备制造行业,是卫星产业中的关键部分。戚发轫院士介绍中国未来卫星事业发展将走向“一大一小”两个方向。“大”是指未来的卫星将越来越大,通信能力更强;“小”是指未来将会涌现更多重量较轻的卫星,它们功能专一,但可以形成一个卫星网络。而现阶段卫星数据解调设备研制目前采取的方式仍然是向传统的设备生产厂商定制产品,生产能力有限且成本昂贵,无法匹配卫星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图 1 卫星地面处理与检测系统工作展示 作为卫星技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调制解调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由模拟实现到数字实现、从专用硬件芯片实现到软件定义无线电软硬件结合实现。 本项目基于 GPU 平台研究的全软件卫星解调设备可充分发挥软件实现的灵活性及可扩展性的优势,符合卫星产业向着智能化、灵活化、通用化的发展趋势。本项目的研究的卫星解调设备支持多种调制方式,全软件的开发平台可可大幅度降低地面接收设备的建设成本,缩短开发周期,提高产能,同时可以有效的规避禁运带来的各种风险,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项目简介 针对我市发展航天产业的政策和国内外市场环境面临的新问题,本项目基于大规模并行计算技术和软件无线电技术研究开发一种新型全软件卫星数传链路系统,突破现有调制解调设备性能提升的瓶颈,既匹配“大卫星”的技术需求,同时全软件的设计又可有效降低成本,提高产能,符合“小卫星”市场对“量”的需求。总之,本项目将进行“软件定义卫星数传设备”及航天产业链电子信息软硬件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产品将覆盖多种制式的卫星数据传输、地面测试和地面接收应用系统。 图 2 设备样机 (三)关键技术 本项目由高速并行载波恢复和并行时钟恢复技术实现高速率解调以及高速并行 LDPC 译码实现技术实现任意码速率、规则及非规则的准循环 LDPC译码。软件并行解调,costas 环和 gardener 环的 CUDA 编程实现高速并行载波恢复和并行时钟恢复技术,且同时实现解调、解密、译码三个流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3-05-19
环境卫星快速反应系统(产品)
成果简介:环境卫星快速反应系统采用大规模嵌入式并行处理平台,突破了高光谱实时光谱复原、相位校正、SAR实时成像等关键技术,关键区域遥感图像的获取延迟小于2分钟,实现了我国卫星遥感的减灾、环境监测等高时效应用。 项目来源:自行开发 技术领域:电子信息 技术特点:多星多载荷兼容:实时完成HJ-1A星高光谱数据光谱复原、HJ-1C星SAR成像处理及实时快视显示。具有远程多用户同时快视浏览功能。具有快速反应能力,在本地或者远程实时快视浏览的同时,可以本地或者远程凝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便携式卫星通信系统
南京邮电大学 2021-04-14
吴卫星
环境法 1994.9-1998.6,南京大学 法学学士 2000.9-2003.6 南京大学 法学硕士(宪法与行政法学专业) 2003.9-2006.12 武汉大学 法学博士(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 1998年至今在南京大学法学院工作,2007年起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学术论文 近五年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十多篇,代表性的有: (1)《美国环境保护地役权制度研究》,载《河海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 (2)《我国环境权理论研究三十年之回顾、反思与前瞻》,载《法学评论》2014年第5期; (3)《论我国的环境保证金制度及其合法性问题》,载《河海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 (4)《论自然资源公共信托原则及其启示》,载《南京社会科学》2013年第8期; (5)《论环境规制中的结构性失衡——对中国环境规制失灵的一种理论解释》,载《南京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 (6)《行政契约在环境规制领域的展开》,载《江苏社会科学》2013年第1期; 2.课题 主持2013年度江苏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公民生态权利研究”(13FXB002); 主持2013年度江苏省法学会一般课题“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问题研究(SFH2013B01); 主持2010年度江苏省政府法制研究项目“《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修订研究”;
吴卫星 2021-06-23
新冠肺炎疫情卫星地图速查系统
学校卫星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合作方联合推出的全国首款“疫情卫星地图”——新冠肺炎疫情卫星地图速查系统已于近日上线。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陆续公布,他们是哪里人?去过哪些地方?离我们有多远?……通过“疫情卫星地图”,人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确诊病例的具体位置。记者打开该系统发现,在卫星地图上,确诊病例的标注点像是一颗颗“图钉”,用户定位后,通过卫星遥感影像带来的“太空视角”,可以让确诊病例分布位置尽收眼底,并显示出附近的确诊病例分布与自己的距离。据了解,该系统由电子科技大学卫星产业技术研究院陆川博士和阎镜予博士组织技术力量自主研发,从研发到上线,用时不到10天。今年2月初,随着各地卫健委公布了越来越多的确诊病的例详细数据,使得开发“疫情卫星地图”有了良好的基础和可能。电子科技大学卫星产业技术研究院决定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为公众提供免费的疫情防控公益服务。科研团队利用AI卫星的数据智能处理和分发技术,处理遥感图片数据,并结合精确的语义识别和地理编码工具,把官方发布的疫情文字转化成了一目了然的“疫情卫星地图”。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卫星通信
卫星通信是海格通信重要的战略发展领域之一,致力于卫星通信系统、卫星广播系统、卫星通信地球站、卫星通信天线/射频部件等领域的技术研究、产品开发、销售及售后服务。已形成卫星通信系统、数据广播系统、卫星手持设备、背负站、动中通系列天线、便携式静中通系列天线等产品。能为客户提供卫星宽带通信、卫星应急通信、卫星广播等解决方案。 用户涵盖政府、海洋运输、海洋管理、气象监测等部门。目前,海格通信是中国卫星通信用户协会理事、中国通信协会卫星通信专业委员会主要会员单位。
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1-02-01
北斗卫星导航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与发展,以应用推广和产业发展为根本目标,不仅要建成系统,更要用好系统,强调质量、安全、应用、效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发展和应用将对全世界开放,为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免费服务,积极推动卫星导航技术与产业的发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独立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
国通北斗卫星信息化应用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2021-02-01
卫星接收天线
产品详细介绍LK2000
北京亚光电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1 2 3 4 5 6
  • ...
  • 537 53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