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应急融合视频通信技术与装备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灾害现场视频等信息的全面获取与回传是应急救援所面临的重大需求,亟需解决在断电断网等极端情况下的感知与传输问题。多视点相机能对灾害现场态势全方面、多角度感知;应急融合通信能对现场多种通信资源融合利用,快速构建灾害现场与后方之间的信息通路;将两者结合,形成面向灾害现场的多视点视频采集、处理与传输方法及装置是解决上述救灾需求的关键核心。为了克服上述重大挑战,项目组研制了应急融合视频通信技术与装备。
华中科技大学 2022-07-27
视频内容识别理论与方法
本成果为获得省部(或学会)级三等以上奖励的重点纵向成果。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6-27
鸡遗传资源研究与创新利用
该成果于 2011 年获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 2018 年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形成的鸡资源评价和利用以及肉品质和抗性评价体系的原理、方法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案可以在我国固有地方家禽品种评价研究、开发利用领域推广应用。
扬州大学 2021-04-14
水稻籽粒充实机理与调控技术
该成果曾经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该成果在“水稻胚乳细胞的增殖和充实规律及其机理、根系代谢活性与籽粒充实的关系及其机理、植株衰老-物质运转-籽粒充实的关系及其机理、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不良的成因及其生理机制”等研究方面填补了国内外研究的空白, 提出了按叶龄期控制土壤水分的旱育秧壮秧培育技术、实地实时因种施肥技术、控制低限土壤水势全生育期干湿交替灌溉技术和化学调控技术等关键技术,建立了促进水稻籽粒充实的理论与技术体系。
扬州大学 2021-04-14
低碳高效转化与利用技术
本成果通过系统计算、材料筛选等方式对氢能、生物质能和二氧化碳实现高效转化利用,同时可对污染物(CO、VOCs、COS、CS2等)化学链脱除,具体包括:制氢、储氢研究;生物质能源高效转化利用,包括生物质/污泥/塑料/固体废弃物的热解、气化、碳化等处理,得到高值化合成气、生物油或炭基材料等;CO2的高效转化利用,包括CO2吸附剂的设计制备,CO2的热化学裂解等;基于化学链的能源转化技术,具体包括化学链制氢、化学链甲烷转化、化学链甲醇转化、化学链丙烷脱氢、化学链高炉煤气脱除CO、化学链VOCs转化、化学链脱硫等;先进能源材料制备,可研究性能优异的气凝胶材料,实现能源的高效清洁低碳转化与利用。
中南大学 2023-06-05
预制墙体与混凝土结构连接结构
本新型公开了一种预制墙体与混凝土结构连接结构。其中预制墙体与混凝土结构连接结构,包括框架结构和预制墙体,框架结构包括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的钢筋混凝土梁、柱;梁柱内部提前预埋高强螺栓,预制墙体的四周预埋有固定件,预制墙体与框架结构的连接通过安装螺母带减震垫片将预埋的固定件分别与钢筋混凝土梁、柱固定连接,预制墙体的四周与钢筋混凝土梁、柱的缝隙处用泡沫胶进行密封。本新型通过安装螺母辅以减震垫片固定为主,缝隙处用密封胶密封的弹性连接的方式,相比湿式连接,本新型的连接方式具有更低的刚度、一定的柔性以及更好的防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光机设计与图像测控技术
研究团队多年来一直从事光机设计与图像检测技术研究以及相关仪器的开 发,已成功系统:1)开发公安技侦系统专用针孔无畸变系统 100°视场、针孔 直径 0.8mm、入瞳位于镜头前 2.5mm、畸变小于 1%高清针孔摄像系统;2)导引 头红外自动标定系统,实现±5°范围内目标源标定误差小于 3”;3)超低温卫 星外挂成像系统,该系统可在-90°环境下正常工作,直接裸露在卫星外面,无 需提供温度调控装置;4)生物菌落识别与自动筛选装置,系统利用自研专用镜 头对生物菌落样本成像,通过图像示教和处理分析技术,对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颗粒行为与多相流动数值模拟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活性胶原蛋白的制备与应用
本品治疗骨质疏松的疗效比国内外的钙制剂,活性VD及降钙素药物在提高骨密度(BMD)与骨矿含量(BMC)上占优势,可补充因年龄增长而丧失的骨基质的有机成分,恢复有机成分与无机成分二者的平衡,促进骨胶原纤维与羟基磷灰石的结合,使骨坚硬而富有弹性,增加或维持骨量,因而减少骨折的发生,缓解骨质疏松而引起的骨痛,总有效率达90%。缓解因缺钙而造成的小腿肌肉痉挛,总有效率达9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3
船体智能感知与数字孪生
项目背景:现有船舶设计及强度评估方法已经处于缓慢发展 阶段,但是船舶结构安全事故(尤其是针对大型船舶)却屡见不 鲜,传统的技术方法在提升船体结构强度的同时,也直接导致船 舶建造成本和船舶营运成本的快速增加,因此船舶结构安全保障 技术发展已进入一个瓶颈期。类比其他行业如桥梁飞机等,发展 方向已逐渐向智能化监测以及预警及决策转变。为打破瓶颈,针 对船舶结构安全性的技术方向也应向智能化感知及辅助决策方 向转变。其中的主要研究要点为智能感知和数字孪生关键技术, 技术路径为构建传感系统的搭建与优化体系、研究结构状态智能 感知和数据挖掘方法,建立基于感知数据的载荷反向识别、数字 孪生模型与驱动更新技术,以及基于智能算法的安全评估技术, 该技术不但可以在营运过程中保障船舶结构安全,还可以船舶设 计优化和完善规范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需求技术国内外均处于 初步研究阶段,国外船级社 DNV 已有该类产品,但国内尚无同类 产品,并未形成行业壁垒,可实现研究自主化,获得自主知识产 权,填补国内空白;该产品的研发也有利于实施国家制造业发展、 山东省产业转型和青岛市海洋发展等国家和地方战略,在抢占行 业高地的同时带动产业链升级。 所需技术需求简要描述:1.传感器网络布局优化及数据采集,硬件传感网络布局覆盖全船结构,最大监测点不小于 128, 最高采样频率不低于 500Hz;2.船体结构感知系统智能化数据处 理,实现结构正常状态数据和异常状态数据的模式识别;3.船舶 结构智能孪生模型构建及同步演化;4.结构安全在线评估,并提 出结构安全完成任务使命所需的运维处理和运维策略。  对技术提供方的要求:1.在船体结构监测领域具有一定的研 究经验;2.具备相关领域软件开发和硬件集成、测试能力;3. 具有相关技术的研发和软件开发背景;4.具备船级社质量管理体 系认证。 
青岛维斯安船舶科技有限公司 2021-09-0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76 177 178
  • ...
  • 865 86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