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h1 DQP-600型(手提型) 电动气溶胶喷雾器
产品详细介绍h1 DQP-600型(手提型) 电动气溶胶喷雾器 产品介绍: 本产品应用广泛,是医院、鸡场、鸭场、防疫站、消毒站、机关食堂、车站码头、仓库、轮船车辆等室内条件空气消毒、杀菌、杀虫、除臭、加湿的理想器具。曾在2003年的SARS预防工作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目前全球流行的H1N1流感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特点:l 携带方便;l 流量可调;l 质量可靠; 技术参数:l电    源:交流220V 50Hz l功   率:600W l喷雾流量:0-700毫升/分(可调)l粒谱直径:5-100微米l喷雾射程:5-6米 l药液容量:250毫升或1200毫升 l整机重量:约1.5Kg h2 DQP-800型(臂挎型) 电动气溶胶喷雾器产品介绍: 本产品应用广泛,是医院、鸡场、鸭场、防疫站、消毒站、机关食堂、车站码头、仓库、轮船车辆等室内条件空气消毒、杀菌、杀虫、除臭、加湿的理想器具。曾在2003年的SARS预防工作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目前全球流行的H1N1流感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特点:l容量大;l携带方便;l喷雾射程远;l在空气中滞留时间长;l流量可调;l质量可靠;技术参数:l电  源:交流220V 50Hz l功  率:800W l喷雾流量:0-700毫升/分(可调)l粒谱直径:5-100微米l喷雾射程:7-10米 l药液容量:6-8升l整机净重:约2Kg h3 DQP-1200A型(移动型) 电动气溶胶喷雾器产品介绍: 本产品应用广泛,是医院、鸡场、鸭场、防疫站、消毒站、机关食堂、车站码头、仓库、轮船车辆等室内条件空气消毒、杀菌、杀虫、除臭、加湿的理想器具。曾在2003年的SARS预防工作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目前全球流行的H1N1流感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特点: 本电动喷雾器是一种新型电动手提移动式多用途的气溶胶喷雾器,喷洒部件采用耐腐蚀的工程塑料制作;雾化效率高,喷出的雾滴细、在空气中滞留时间长粒谱集中,能够杀死附着在空气灰法颗粒上的病毒、细菌;可喷洒氧化性较强的消毒、杀虫制剂(如过氧乙酸等)。更适合于医院、宾馆、机场等公共场所消毒、杀虫、加湿等用途。技术参数:l电动手提移动式多用途气溶胶喷雾器,喷洒部件采用耐腐蚀的工程塑料制作;l金属外壳外加消音套,使噪音小于55dB;l电源:交流220V/50HZ;l功率:1200W;l喷雾射程;8~10m;l喷雾流量:0~700ml/min(连续可调);l粒谱直径:0-100微米连续可调: 20-50微米,用于喷雾给药; 50-70微米,用于喷雾免疫;       70-100微米,用于喷雾消毒;l药液容量:1.2升;l整机重量:约5.5Kg。  h4 ZR-4010C 电动气溶胶喷雾器产品简介ZR-4010系列药物气溶胶发生器是我公司最新研制的电动气溶胶喷雾设备,通过更换不同的喷嘴可实现吸入治疗和免疫给药、空气消毒、表面消毒等功能。该仪器外观新颖、操作简单、携带方便、喷洒药液效率高,很适合养殖场、各类医院、学校、政府单位、汽(火)车站、礼堂、出入境检验检疫、海关等部门场所的给药、消毒、免疫等。执行标准Q/0212 ZRB002-2010       药物气溶胶发生器技术特点采用气流雾化原理将药液以高速和极微细的雾状颗粒喷出。更换不同的喷嘴,控制喷雾粒径大小,可适应不同的场合及用途。首创的独立过滤器设计,可更换滤芯,保证了该仪器能够在恶劣环境下稳定 工作。外壳采用高强度工程塑料制造,防摔耐磨。技术指标主要参数指标粒谱直径1号喷嘴(10±5)um, 用 于 吸 入 治 疗 和 免 疫 给 药2号喷嘴(20±10)um, 用 于 空 气 消 毒3号喷嘴(50±10)u m , 用 于 表 面 消 毒4号喷嘴(100±10)u m , 用 于 表 面 消 毒喷雾时间1号喷嘴约30 m i n / L2号喷嘴约20 m i n / L3号喷嘴约10 m i n / L4号喷嘴约5m i n / L药液容量C型2.0L静风喷雾射程>6 m工作温度范围(0~40)℃主机尺寸W×D×H(5 2 0 ×1 4 2 × 2 3 0) m m仪器噪声<80dB(A)整机重量约3.5kg工作电源AC220V±10%,50Hz功耗<1000Wh5 DQP-20L型(推车式,药液容量20升) 电动气溶胶喷雾器  1  用途与特点:    本产品是一种可喷洒消毒剂或杀虫剂的电动气力超低量喷雾器。特点是:消毒剂或杀虫剂经过加压装置(动力及连接部件)、释放装置(喷洒部件)在空气中形成悬浮的液态微粒,从而起到对喷洒范围内空气及表面的杀菌消毒作用。    本产品广泛满足医院病房、手术室、无菌室,宾馆客房、厨房、餐厅、储藏室、食品加工间,养殖场、动物房、仓库、温室及轮船、飞机、车辆等场所对喷雾消毒灭菌、杀虫、除臭、加湿的需要。    本产品结构新颖,轻便牢靠,效率高,维护使用方便。动力采用1800W高速气泵。动力部件与喷洒部件之间用波纹软管连接。通过本机特有的喷头操作机构,操作人员只需轻推、拉喷头手柄调整好喷头角度,打开电源开关,就能轻而易举的向你所要喷雾的地方喷雾。若踩下万向轮刹车固定喷雾器后,可实现无人喷洒。需要增大喷雾范围时,抬起万向轮刹车,手把左右转动即可。喷洒部件是采用耐腐蚀工程塑料制造的新型专利产品(专利号为92201249.0),可喷洒氧化性较强的各种水基和油基的消毒剂或杀虫剂。 2  结构及工作原理:2.1整机由四部分组成:?·动力部分:电机壳内装有电动离心风机组件。?·连接部件:由特有的喷头操作机构及波纹管两端的接头组成。?·喷洒部件(专利号9221249.0):由喷头外罩、端部压盖等部件组成。?·药液箱:由药液箱进风管、输液管、隔板阀组成。2.2工作原理:    工作时,电机带动离心风机旋转产生气流,经气泵出口进入波纹软管,另外有一部分气体通过导气管进入药液箱,把药液通过导液管导进喷洒部件,经雾化组件形成漩涡气流从喷口喷出,喷雾嘴设置在漩涡气流的中心。药液在气压和漩涡气流的吸引下溶进气流中被雾化成微小气溶胶雾粒,随气流一起喷出,形成气溶胶洒向目标空间,达到空气消毒、杀虫的目的。 3  技术参数:3.1 电动推车式多用途气溶胶喷雾器,喷洒部件采用耐腐蚀的工程塑料制作3.2 金属外壳外加消音套,使噪音小于55dB3.3 电    源:交流220V/50HZ3.4 功    率:额定输入功率1800W3.5 喷雾射程;12~15m3.6 喷雾流量:0~1000ml/min (连续可调)3.7 粒谱直径:0-100微米连续可调;              20-50微米,用于喷雾给药;              50-70微米,用于喷雾免疫;              70-100微米,用于喷雾消毒;3.8 药液容量:20L3.9 握持处温度:不大于45摄氏度3.10整机净重:20公斤   毛重:25公斤(含包装)4  使用方法:4.1 检查电源应符合使用要求:220V 50Hz 10A。4.2将配好的药剂加入药液箱或药液瓶,加液完成后盖好密封盖。4.3插上电源,轻推、拉喷头手柄调整好喷头角度,将喷头流量旋钮旋至需要位置(一般旋至最大),打开机箱后面电源开关,就能轻而易举的向你所要喷雾的地方喷雾。若踩下万向轮刹车固定喷雾器后,可实现无人喷洒。需要增大左右喷雾范围时,抬起万向轮刹车,手把左右转动即可。4.5本机可连续工作30分钟。(为保证机器寿命,在室温比较高时喷洒15分钟后应停机休息10分钟。) 5  注意事项:5.1药液桶内有药液时,不可侧放或倒置(包括喷洒完后药液桶内有残液时),以防药液进入电机仓损坏电机。5.2启动电机时,喷头不能对着有人的方向必须向空间。5.3本产品作杀虫用时不能喷洒剧毒农药。5.4本产品是气溶胶级电动气力超低量喷雾器不能喷洒低闪点的油剂,现场禁止有明火。5.5为保证人身安全,在使用本机时请做好个人防护。5.6每次喷液完毕后,务必使用清水对药液箱、管路及喷头进行喷洒清洗。5.7清洁机具外壳及附件,可用沾有肥皂水的软布擦拭,注 意:不要用汽油或酒精等擦拭,不可用水冲洗电器以免引起漏电或短路。 6  故障维修:1、故障名称:电动机不能启动或运行时自动停机。             排除方法:1、检查电源及插头;2、检查电机开关,修理或更换。2、故障名称:电机运转正常、风量正常,但没有水雾喷出。             排除方法:1、拧紧药液桶盖;2、检查喷头中间喷液孔是否堵塞,可用小螺丝刀通开;3、检查进风管或输液管,维修或更换。3、故障名称:电机运转正常,风压不足或喷雾量小。             排除方法:1、检查出风管(黑色波纹管),连接密封或更换; 4、故障名称:电机声音异常或出风有异味。             排除方法:1、更换电机或碳刷。h6 DQP-1200B型(推车式) 电动气溶胶喷雾器产品介绍: 本产品应用广泛,是医院、鸡场、鸭场、防疫站、消毒站、机关食堂、车站码头、仓库、轮船车辆等室内条件空气消毒、杀菌、杀虫、除臭、加湿的理想器具。曾在2003年的SARS预防工作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目前全球流行的H1N1流感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特点: 本电动喷雾器是一种新型电动推车式多用途的气溶胶喷雾器,喷洒部件采用耐腐蚀的工程塑料制作;雾化效率高,喷出的雾滴细、在空气中滞留时间长粒谱集中,能够杀死附着在空气灰法颗粒上的病毒、细菌;可喷洒氧化性较强的消毒、杀虫制剂(如过氧乙酸等)。更适合于医院、宾馆、机场等公共场所消毒、杀虫、加湿等用途。技术参数:l电动推车式多用途气溶胶喷雾器,喷洒部件采用耐腐蚀的工程塑料制作;l金属外壳外加消音套,使噪音小于55dB;l电源:交流220V/50HZ;l功率:额定输入功率1400W;l喷雾射程;10~12m;l喷雾流量:0~700ml/min(连续可调);l粒谱直径:0-100微米连续可调: 20-50微米,用于喷雾给药; 50-70微米,用于喷雾免疫;70-100微米,用于喷雾消毒;l药液容量:10升;l整机重量:约7.5Kg。    
北京唐林电子科技研究院 2021-08-23
基于相变材料的片上光电存算一体化器件的研发
现阶段所设计的存算一体器件单元结构如图 1 所示: 器件的基本结构由波导和功能层(由下到上分为加热层、电极层、保护层、相变材料(硫系化合物)层)所构成。拟通过在当前流行的绝缘层上硅(SOI)光子平台上集成四氮化三硅光波导的方式实现器件的光学读取功能,即在非常厚的硅衬底层上生长一层绝缘层二氧化硅和波导层,然后在基片上通过光刻、显影、刻蚀等工艺制备四氮化三硅波导。功能层主要用于实现器件的电学写入功能。加热器层的主要用途是与相变材料层形成电接触,通过较小的接触面积使接触处的热量集中,从而可以在较小的电压或电流下使相变材料发生相变。因此需要加热器层具备较好的导热和导电性能,同时在近 C 波段具有较低的光损耗,可采用石墨烯。电极层可用于提供相变材料器件单元所需要的编程电脉冲。当前拟采用硒掺杂的相变材料合金(如 GSST)作为器件的核心功能层的相变材料。该材料在通信/非通信波段显示了极低的光损耗和更高的品质因数,且相变前后在通信 C 波段具有足够大的光学常数反差,可在更恶劣的高温环境下进行操作,适用于硅基光子器件应用。 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包括: ① 依托于相变材料的电致和光致相变特性,通过电学编程、光学读取的方法实现器件的存储、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功能:  存储功能的实现:拟利用相变材料晶态低透过率和非晶态高透过率分别代表二进制中的‘1’和‘0’,实现数据存储(编程)功能。例如在电极两端施加合适的电脉冲,所产生电流流经加热层时,生成的热量主要集中在加热层和相变材料层接触处,使得接触处的相变材料发生相变,实现存储功能。在完成上述编程操作后,从器件波导输入端输入读取连续光。由于相变材料功能层对光强的吸收能力在编程和非编程区域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因此当输入光经过波导后,其能量会因为相变材料编程区域的吸收而发生改变,进而显著改变输出光强能量。所以通过测量输入输出光强的能量之比(即透过率),可实现对先前编程区域的读取。  算术和逻辑功能的实现:通过调整编程电脉冲的幅度和宽度可以动态调控相变材料的相变程度,使得器件的中间透过率值可用于代表不同的数值,实现多级存储功能。所以拟采用输入脉冲数量对应加数的方法实现标量加法计算。同时由于所设计器件的读取连续光输出功率可视为读取连续光输入功率和器件透过率的乘积,因此可采用将输入功率和透过率作为被乘数和乘数的方法实现基本乘法运算。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器件功能层的初始状态设置为非晶相,把晶化脉冲幅值和不足以产生晶化的脉冲幅值分别作为输入逻辑‘1’和‘0’;同时设定一个判定阈值并与编程后器件透过率的变化率进行对比,把高于和低于阈值的透过率变化率分别作为输出逻辑 ‘1’和‘0’;通过合理选择编程脉冲有望实现各种逻辑功能输出。 ② 基于器件透射率可调特性验证其实现神经突触的可行性。并依托所设计人工突触构建人工神经网络芯片,实现图像、语音和文本识别功能:  突触可塑性是大脑记忆和学习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也是人工类脑器件需要实现的首要功能。为实现突触可塑性,拟把相变材料和波导之间的耦合区域视为仿生神经突触,左右两端电极分别代表突触前和突触后,分别施加在两端电极上的电脉冲则作为突触前和突触后刺激。通过调节从左右两端电极输入耦合区域的电脉冲时间差对耦合区域的光透过率进行连续调控,进而依托于上述存算理论模型和实物器件仿真和实验实现仿生神经突触的脉冲时序依赖可塑性(Spike-Timing-Dependent-Plasticity, STDP)。  将不同波长的光脉冲序列输入所设计的突触单元, 经过相变材料的作用,脉冲强度发生变化,对应于乘法器。进而借助于微环结构,将不同波长的脉冲导入进同一波导中,该功能类似加法器。相加后的脉冲光强较小时,读取光与微环发生共振,在输出端口没有光强输出。当光强达到一定的阈值后,读取信号不再和微环发生共振,而是传播到输出端口。这一过程类似神经元脉冲信号的激发,实现了非线性激活函数的功能。利用上述的单个神经元结构,验证其监督式机器学习和非监督式机器学习。对于监督式机器学习,权重的数值通过外部管理器设置;对于非监督式机器学习,不再需要外部管理器来设置权重值,而是通过输出光脉冲进行反馈控制,调整权重值。在单个神经元结构的基础上,更复杂的光学脉冲神经网络结构,证明该结构的可扩展性。拟设计的神经网络中的每一层结构包括三个功能单元,即收集器、分发器和神经突触结构。收集器将上一层不同波长的光脉冲信号收集到同一根波导中,分发器将光脉冲分发给多个神经元,神经突触结构则产生光脉冲信号,输入给下一层结构。基于上述结构实现图片、语音和文本的识别。 创新性分析:①首次研究了一款基于“电学编程、光学读取”模式的光电混合存算一体化器件。与传统电学存算一体化器件相比,拟研发的器件可以进行长距离的信息传输,具有传输带宽高、信号间延迟低、损耗低、抗干扰、集成密度高等优点。②采用硒(Se)掺杂的相变材料作为存算一体化器件的核心功能材料。与采用其他相变材料的存算一体器件相比,以硒参杂的相变材料作为功能材料的存算一体器件有望展现出极低的光损耗。③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学脉冲刺激、光学权重调节”的人工神经突触。该突触器件有望成为未来通用型人工神经突触,填补了光电混合型人工突触的技术空白。 先进性分析:①所提出的光电混合工作模式使得该存算一体化器件不但具有传统集成电路的高密度特性,且兼具光通信技术的宽频带、低延迟、抗干扰的优越性能。②所采用硒参杂的相变材料不但继承了传统材料具有的快速相变转化速度、低功耗和稳定性强等特性,且本身在通信波段非晶态透明的同时还保持了相变前后足够大的光学性能差异的特点。③所设计的突触继承了人工电子突触和全光突触的优点,具有高集成度、低功耗、超快响应时间、稳定性强等优点。 独占性分析:根据已取得成果正在撰写专利,以获得该关键技术的独有权。 
南京邮电大学 2021-05-11
面向应用的高效有机太阳能电池关键材料与器件制备研究
项目成果/简介:作为一种新的太阳能电池电池技术,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低成本、柔性、半透明、可大面积溶液印刷等优点;在应用方面,可与当前基于硅等的无机太阳能电池形成优势互补。特别指出的是,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相比,有机太阳能电池还具有环境友好的优点,在使用过程中以及使用后处理方面不会产生重金属污染,其所使用的少量有机材料都是可降解的有机染料类化合物。效率、成本和稳定性是所以太阳能电池能否应用的关键要素。有机太阳能的效率目前和其它最好的太阳能电池之间的差距正在迅速缩小,目前我们实验室已经获得超过 1515%的效率,是有机太阳能电池领域世界最高效率;成本方面,OPV具有巨大优势,有机材料分子结构多样性,成本低廉;寿命方面,因成本低廉,产业界对有机太阳能电池寿命的要求不如无机太阳能电池,10 年左右的寿命可以完全满足商业化应用,已有研究表明,OPV 寿命达到 5-7 年没有问题,随着研究深入,提高的 10 年以上会很快实现。 本项目围绕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关键材料开展系统研究,1)提出了新的材料设计理念,发展了系列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活性层材料;2)发展了成熟的高效率有机太阳能电池制备工艺技术,制备了系列高效率有机太阳能电池光伏器件,不断刷新领域内最高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3)制备了低成本、可溶液印刷柔性的透明电极,应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获得了与目前常规透明电极,如 ITO,完全相当性能。应用范围:目前有机太阳能电池正处在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的黎明阶段,因其优点和特点,在可穿戴设备、建筑一体化等领域将会产生巨大的需求市场。当前国内外多家实验室已开展完全面向实际应用的研究开发,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商品化生产应用将会很快实现。效益分析:1. 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有机太阳能电池活性层材料,且合成简单,成本低; 2. 具有成熟的高效有机太阳能电池制备工艺; 3.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成本、高性能柔性透明电极,不仅完全适用有机太阳能电池,亦可广泛应用了其它相关领域。
南开大学 2021-04-11
曲面光学结构的多电荷耦合器件组自适应成像仪
本实用新型的曲面光学结构的多电荷耦合器件组自适应成像仪,属于图像信息获取和处理领域。其结 构为:3个CCD构成仿复眼的曲面结构,再分别连接到3个可编程视频信号处理芯片的模拟信号输入端;可编 程视频信号处理芯片的状态信息输出到复杂可编程逻辑电路(CLPC)中作为控制信号,而数据信号则经过上 述3个电可擦存储芯片分别输入到3个第一类DSP数字信号处理芯中,3个第一类DSP数字信号处理芯片的控制 信号输入到1个第二类DSP数字信号处理芯片做为片选信号和使能信号。该成像仪具有随光照条件改变自动 调节融合模式的成像功能,它不仅可以在正常光照条件下获取高对比度的图像,还可以在较弱光照条件下 获取高亮度敏感性的图像。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1
在钠金属薄膜和等离激元光子器件研究方面上的重要突破
研究团队发展了独特的液态金属旋涂工艺,制成了金属钠薄膜,首次揭示了金属钠膜的优异光波段等离激元特性。
北京大学 2021-04-11
面向应用的高效有机太阳能电池关键材料与器件制备研究
作为一种新的太阳能电池电池技术,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低成本、柔性、半透明、可大面积溶液印刷等优点;在应用方面,可与当前基于硅等的无机太阳能电池形成优势互补。特别指出的是,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相比,有机太阳能电池还具有环境友好的优点,在使用过程中以及使用后处理方面不会产生重金属污染,其所使用的少量有机材料都是可降解的有机染料类化合物。效率、成本和稳定性是所以太阳能电池能否应用的关键要素。有机太阳能的效率目前和其它最好的太阳能电池之间的差距正在迅速缩小,目前我们实验室已经获得超过 1515%的效率,是有机太阳能电池领域世界最高效率;成本方面,OPV具有巨大优势,有机材料分子结构多样性,成本低廉;寿命方面,因成本低廉,产业界对有机太阳能电池寿命的要求不如无机太阳能电池,10 年左右的寿命可以完全满足商业化应用,已有研究表明,OPV 寿命达到 5-7 年没有问题,随着研究深入,提高的 10 年以上会很快实现。 本项目围绕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关键材料开展系统研究,1)提出了新的材料设计理念,发展了系列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活性层材料;2)发展了成熟的高效率有机太阳能电池制备工艺技术,制备了系列高效率有机太阳能电池光伏器件,不断刷新领域内最高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3)制备了低成本、可溶液印刷柔性的透明电极,应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获得了与目前常规透明电极,如 ITO,完全相当性能。
南开大学 2021-02-01
一种氧化锌纳米纤维同质p-n结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化锌纳米纤维同质P-N结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纳米材料和半导体器件领域。采用静电纺丝技术进行二次纺丝,形成交叉结构纳米纤维P-N结氧化锌半导体,制备方法简单,成本较低,适宜批量生产,由此方法制得的含有交叉结构纳米纤维P-N结的氧化锌纳米纤维同质P-N结器件具有结构稳定、性能稳定可靠、实用性强的优点。
青岛大学 2021-04-13
硅基微纳结构调控太阳光谱提升光伏器件效率的研究
拥有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半导体节能器件及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以及江苏省光电信息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在硅基纳米结构材料与性能调控,硅基光子学器件和新型能源器件等基础研究领域具有很强的影响力。近年来,在硅基太阳能电池片研发及其新型结构材料在电池片上应用等方面开展了全方位的研究,承担完成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相关课题的研究。提出了渐变带隙的纳米硅量子点电池结构,利用渐变带隙进一步拓宽电池的响应光谱范围,发展了包
南京大学 2021-04-14
磷化铟纳米柱径向同质结阵列结构的制备及高效光电转换器件
1. 痛点问题 目前硅基太阳能电池占据着太阳能电池的主导地位,其中单晶硅电池转换效率已可以达到25%左右,但它们需要比较多的单晶硅材料,生产成本高。而对于多晶硅,由于缺陷较多,转换效率比较低。III-V族材料转换效率高,但是材料和生产成本居高不下,难以推广使用。虽然可以利用纳米柱阵列来提高光吸收能力及减少材料成本,但是由于纳米柱结构具有很大的表面积,载流子较大的表面复合严重影响着器件的性能,而且需要昂贵的设备生长径向异质结和控制掺杂浓度。 2. 解决方案 本项目提出一种磷化铟纳米柱径向同质结阵列结构的简单制备方法,目前已完成高效太阳能电池验证和原型器件的制备,另还有可见光探测器等在研。 本方法是在磷化铟纳米柱制备过程中,利用刻蚀气体中加入氢气,可以同时实现了磷化铟纳米柱阵列和径向同质结的制备,通过控制刻蚀时间及氢气含量,精确控制磷化铟表面掺杂浓度及深度,相比于其他生长径向同质结的方法,本方法设备简单,制备效率高。在降低成本方面,纳米柱结构相比于平面结构具有更好的陷光效应,只需使用少量的材料便可以实现高效光吸收。 合作需求 本项目下一步发展需求主要集中在与太阳能电池相关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合作,优化和固定产品制作工艺流程,降低生产成本。其次是资本投资、政府政策等方面的扶持。需要的外部资源主要是产业的工程化和市场资源。
清华大学 2022-03-09
低维半导体表界面调控及电子、光电子器件基础研究
本项目提出并发展了通用的硅基二维半导体材料范德华外延技术, 实现了多种层状和非层状半导体材料的二维薄膜可控生长,解决了传统外延方法中存在的晶格失配、热失配等多物理失配技术难题,开辟了非层状材料在二维电子器件领域的研究新方向。 一、项目分类 重大科学前沿创新 二、成果简介 基于新材料、新架构的硅基高密度集成信息功能器件的自主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本项目围绕新型低维半导体材料的大规模可控制备、物性调控及其电子、光电器件展开系统研究,主要技术创新点有: 一、二维半导体材料及其异质结构的大规模可控制备。本项目提出并发展了通用的硅基二维半导体材料范德华外延技术, 实现了多种层状和非层状半导体材料的二维薄膜可控生长,解决了传统外延方法中存在的晶格失配、热失配等多物理失配技术难题,开辟了非层状材料在二维电子器件领域的研究新方向。在晶圆级二维半导体材料的基础上构建出大规模的二维异质结构,得到了具有高可靠性和稳定性的集成器件。相关成果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Advanced Materials等国际知名刊物上,共计40余篇,授权专利16项;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等合作,成功实现了非层状GaN在大失配硅基衬底上的高质量外延,为第三代半导体的硅基集成提供了新的技术路线。 二、基于低维半导体材料的高灵敏光电器件。本项目通过发展高质量硫族半导体的外延生长新工艺,系统研究了MoTe2、PbS、CdTe等30余种二维半导体材料的光电性质,极大地拓展了传统的半导体光电材料体系;首次提出一种桥接的异质结构筑方式,大大降低了范德华间隙引入的光生载流子注入势垒,获得了高性能二维异质结光电器件;发展了纳米线场效应晶体管器件表面修饰方法,调节晶体管特性为强增强型,利用这种设计,实现了“锁钥”式高选择性、高灵敏度气体检测器件。本项目实现了从深紫外区到中远红外区的宽波段高灵敏度检测,相关成果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ACS Nano等国际知名刊物上,共计30余篇,授权专利6项。 三、后摩尔时代新型低维电子信息器件。本项目基于低维半导体材料及其异质结构的物性调控,首次提出了二维半导体材料中的“增强陷阱效应”物理模型,实现了高性能的亚带隙红外探测器和非易失性光电存储器;利用双极性沟道中横向载流子分布的特定电场依赖性,在二维黑磷晶体管中实现了室温负微分电阻特性;通过构筑亚5 nm沟道二维铁电负电容晶体管,使得亚阈值摆幅突破玻尔兹曼物理极限,有效降低了器件能耗;创新性的提出多层二维范德华非对称异质结构,实现了器件高性能与多功能的集成,器件性能为当时最高指标;发展了新型存算一体架构电子器件技术,首次演示了兼具信息存储和处理能力的二维单极性忆阻器,有望突破当前算力瓶颈,提供集成电路发展的新途径。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 Electronic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知名刊物上,共计60余篇,授权专利7项。
武汉大学 2022-08-15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1 52 53
  • ...
  • 176 17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