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原序底泥采样器及采样方法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序底泥采样器及采样方法,属于冷冻采样器领域。本发明的底泥采样器,包括采样机构、制冷系统、探测机构、稳固机构和提升机构,采样机构中设有大口径薄壁采样管,在采样管与防水保护套管之间设有盘管蒸发器,该盘管蒸发器与制冷系统相连,用于对采样管循环制冷;在采样管上端固连有顶盖,探测机构固定于顶盖上,用于预测待采样底泥的冻结厚度,稳固机构和提升机构用于采样机构的释放、稳固以及提升;本发明的底泥采样方法,其步骤为:释放采样机构,固定采样机构,样品冻结,采样器回收,底泥样品分离;本方案采样过程中对底泥挤压扰动小,可判断冻结程度,能源利用率高,实现了低扰动采集水体原序底泥的目标。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1
一种储稻、供稻、集糠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稻、供稻、集糠装置。本发明包括储稻仓,所述的储稻仓的顶部设置有进稻口,所述储稻仓里面设置有上导向板和下导向板,所述上导向板与所述下导向板的板面倾斜方向相反,所述上导向板上和所述下导向板上分别设置有导稻口,所述储稻仓上位于所述下导向板的导稻口下方设置有抽稻口,所述储稻仓里面位于所述下导向板下方设置有隔板,所述储稻仓下部通过隔板、下导向板围成糠仓室,所述糠仓室上设置有糠仓门、进糠口和出气口。本发明能有效解决目前碾米工业中稻谷储存和糠粉收集占用空间较大,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同时通过简单机械结构,解决大型储稻仓底部压力过大问题,实现低位供稻。
东南大学 2021-04-11
用于非球面测量的波长扫描干涉仪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非球面测量的波长扫描干涉仪及方法,包括一套可调谐激光器作为光源,一个泰曼—格林干涉仪用于产生干涉条纹,一个平移台用于沿光轴扫描光程差,一个用于将干涉数据转为数字信号并传入计算机的图像卡,以及一个用于同步CCD相机和平移台动作的数据卡。与传统非球面测量方法不同的是,本干涉仪适用范围广,可以测量大非球面度的表面或波前,且无需补偿零位镜。另外,该方法无需复杂且通常较为昂贵的多维运动平台。
浙江大学 2021-04-11
海量混合时态数据融合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
流立方在技术流派里属于流式大数据实时处理领域,但兼顾了批式数据处理技术的优势,一定程度的做到了混合时态的实时处理。流立方通过在数据流水过程中嵌入流处理引擎将所有流过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 并生成多维度的可计算数据魔方。1)超高并发性:“流立方”产品拥有每秒处理百万笔交易流水复杂分析的能力。而达到这样的性能仅需要 8 台普通的 pc 服务器搭建的集群。2)超低时效性:流立方对每笔流水处理的延时严格控制在毫秒级,实际生产中平均延时稳定在 10 毫秒左右。形象一点来说,也就是在海水涌进海洋的几乎同一时刻,数据就被分析完成了,远远低于人类学上 0.1 秒即有所感知的时间节点,处理速度比一眨眼快了很多倍。最近一年,流立方的高级版本更是提升到了微秒级的处理延时,将被用在春运票务、军工、反恐等要求更加极致的场景。3)高可靠性、高扩展性、高兼容性:流立方自带的可计算分布式缓存高性能、高可靠、高可扩展。在内存不足时, 能够平滑扩展到多节点。流立方平台内支持算法数量达到几十个。计算模型、脚本独立管理,在线编写、即时部署即时生效, 大大节约上线时间。
浙江大学 2021-04-11
水质安全评价及预警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项目针对现有水质监测预警系统存在系统开环运行、预警功能单一、环境适应性差、检出污染物有限等问题,通过基础研究、技术开发、系统集成和示范应用,取得以下创新成果:1)提出基于事件驱动和风险评估的水质安全预警控制技术体系,突破水质安全评价、水质组合预测、水质事件检测、动态风险预警等系列关键技术,自主研发完成具备高集成度、可扩展性的城市饮用水水质安全预警系统平台;2)提出包括 126 项水质指标的饮用水水质安全指标体系和基于水厂工艺处理能力的原水水质安全评价关键技术,实现综合考虑水质状况、水厂工艺和调度能力等因素的本地差异化水质安全评价系统;3)提出基于不确定性原理的突发水质事件动态风险预警方法,研发完成支持多任务运行的突发水质污染事故模拟仿真服务系统;4)研制完成多种新型水质在线监测预警仪器及装备,包括发光菌法在线水质综合毒性监测仪、免试剂多参数在线水质分析系统、移动水质采样监测系统等。由吴澄院士等专家组成的成果鉴定委员会认为本项目成果具有普适性和可扩展性,整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预警系统集成、全流程水质评价、动态风险预警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浙江大学 2021-04-11
含铬电镀废水回收铬黄技术及废水的处理技术
1、项目简介 从含铬电镀废水回收铬黄的资源化处理即采用过量的Pb2+ 沉淀含Cr6+电镀废水中的Cr6+,生成铬黄。此工艺比还原—沉淀法处理不但降低了成本,充分利用了宝贵的资源,而且排出液易处理,水质达到排放标准。从资源化利用的角度看,电镀槽废液由于铬含量高,比冲洗废液的利用价值更高。合成的铬黄,铬酸铅含量、吸油量、105℃挥发物、水溶物等指标均合格,利用天然改性磷灰石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使得Pb2+、 Cr6+、Cr3+达到排放标准,2. 技术特点:含铬的电镀废水,经过氧化、净化后,加入适量的硝酸铅溶液或冶炼的铅废水形成铬黄变废为宝,在利用高效铅离子去除剂进行处理回收铬黄后的废水,使铅离子、铬离子含量远低于国家排放标准,不仅降低了污染,而且提高了经济效益。
武汉工程大学 2021-04-11
岩石材料裂纹演化机理及非连续数值方法研究
开展岩石裂纹扩展与连接机理的研究,对于预测岩 石(体)工程的失稳破坏以及提高油气产量与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 值。主要取得的科学发现点如下:(1) 在试验研究方面,研发了适用于裂隙岩石的高精度数字量测技术,发 现了非连续岩石材料中的裂纹扩展与连接规律,建立了非连续岩石材料应力跌落 与裂纹演化规律之间的联系,揭示了岩石材料中的裂纹演化规律,为理论和数值 研究裂纹演化规律提供了技术支撑。(2) 在理论研究方面,利用内变量热力学理论和伪力法,揭示了裂隙岩体 的损伤局部化机理,建立了岩石(体)损伤局部化分叉模型;基于断裂力学原理, 提出了岩石(体)的非线性强度准则,为开展复杂应力状态下裂纹演化过程的数 值模拟奠定了理论基础。(3) 在数值方法方面,提出了连续-非连续数值模拟方法,编制了广义粒子 动力学多线程高效并行计算程序,成功实现了二维和三维裂纹演化过程的数值模 拟,揭示了复杂应力状态下裂纹演化的细观机理,为岩体工程稳定性分析提供了 计算平台。(4) 在工程应用方面,实现了锦屏I级水电站深埋地下洞室非连续围岩损 伤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结合现场监测数据,阐释了地下洞室非连续围岩的破裂 发展规律,揭示了深埋地下洞室围岩的损伤失稳机制。
重庆大学 2021-04-11
岩石材料裂纹演化机理及非连续数值方法研究
(2018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成果简介:岩石(体)是一种复杂的天然介质,在漫长的地质构造作用过程中,内部孕 育了各种规模和尺度的缺陷(如节理、裂隙和断层等),这些缺陷的空间位置与 分布规律显著影响其力学响应,进而对断续裂隙岩体工程的稳定与安全产生重要 影响。另一方面,在页岩气与煤层气等开采过程中,往往需要人为制造裂缝网络 来实现压裂增渗增产。因此,开展岩石裂纹扩展与连接机理的研究,对于预测岩 石(体)工程的失稳破坏以及提高油气产量与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 值。主要取得的科学发现点如下: (1) 在试验研究方面,研发了适用于裂隙岩石的高精度数字量测技术,发 现了非连续岩石材料中的裂纹扩展与连接规律,建立了非连续岩石材料应力跌落 与裂纹演化规律之间的联系,揭示了岩石材料中的裂纹演化规律,为理论和数值 研究裂纹演化规律提供了技术支撑。 (2) 在理论研究方面,利用内变量热力学理论和伪力法,揭示了裂隙岩体 的损伤局部化机理,建立了岩石(体)损伤局部化分叉模型;基于断裂力学原理, 提出了岩石(体)的非线性强度准则,为开展复杂应力状态下裂纹演化过程的数 值模拟奠定了理论基础。 (3) 在数值方法方面,提出了连续-非连续数值模拟方法,编制了广义粒子 动力学多线程高效并行计算程序,成功实现了二维和三维裂纹演化过程的数值模 拟,揭示了复杂应力状态下裂纹演化的细观机理,为岩体工程稳定性分析提供了 计算平台。 (4)    在工程应用方面,实现了锦屏I级水电站深埋地下洞室非连续围岩损 伤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结合现场监测数据,阐释了地下洞室非连续围岩的破裂 发展规律,揭示了深埋地下洞室围岩的损伤失稳机制。
重庆大学 2021-04-11
高效多自由度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及装置
团队(重庆大学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研发课题组)自2002年以来便开始对 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研究。同时,着力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应用推广,先后与 中国海尔集团、中海油服集团、中船重工集团等大中型企业合作,形成了一批可 实际应用的工程装置。作为理论技术研究与技术开发方面,先后完成系统整体建 模及控制理论研究,高频电力电子变换及高效多自由度电磁转换机构研究,形 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理论与技术体系,推出了大量的科技成果,为我国无线电 能传输技术应用推广做出应有贡献。 制约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发展的瓶颈问题在于传输效率相对较低,空间 尺度及灵活度较小。课题组重点围绕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高效、多自由度等关 键技术问题,开展了理论、技术到工程化应用一系列研究与开发工作,着力于高 频电力电子变换电路及相关控制策略、频率稳定控制技术与实现、电磁机构研究 与优化设计、多自由度拾取变换技术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创新性提出了均衡磁场 管状空间的功率电磁场聚集技术;多自由度高效拾取模式与转换技术;系统复杂 电磁综合特性的非线性建模及控制技术;基于能量注入包络控制的新型电能变换 技术,形成了完整的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技术体系,并自主研制出从瓦级到几十 千瓦不同输出功率等级和几种典型应用领域的实验装置、工程装置和特种示范系 统。
重庆大学 2021-04-11
红外数码智能识别印染织物纠偏对中系统及装置
印染织物电脑对中纠偏系统及其装置,具有布边卷取、展开、扩布和对中控制功能。可连接棉印行业的烧毛机、水洗机、镀层机、丝光机、定型机、平网印花机、圆网印花机以及造纸机、塑料薄膜生产线等机械的入口处。自动对中修正偏斜,减少偏斜式边缘弯曲不正所产生的摺纹式色泽光泽不均现象,提高产品品质,实现生产自动化。 本系统采用微电脑与红外数码技术,将模糊智能识别用于对中纠偏,较模拟电路的对中装置上一档次,属国内首创。该系统具有抗干扰性能强、动作稳定可靠、灵敏度高等优点,不受织物厚薄和幅宽的限制,可自动控制中心位置,可高速运行,是提高印染产品质量的好帮手。本系统还可选配笔记本电脑监控工作状况连接Internet网络。
东华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36 137 138
  • ...
  • 362 36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