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维视智造BT系列双远心镜头
产品详细介绍产品简介BT系列双远心镜头是机器视觉高精度检测、精密测量的关键组件。根据型号列表,可以根据要求快速查询与之相匹配的相机,例如BT-2364代表相机的CCD尺寸最大为2/3″,其可观测到的视野大小为64x48mm。BT系列双远心镜头产品特点● 兼容高分辨率/小像元尺寸的相机,如500万像素, 2/3″的相机;● 远心度小,分辨率高,低于0.1%的畸变;● 在景深范围内没有放大倍率的变化;● 像方和物方双远心设计,光透射率高;● 标准C接口,最高可支持2/3″成像靶面工业相机。应用实例喷砂金属面字符检测 手机外壳背面字符缺陷检测 普通工业镜头拍摄效果 双远心镜头拍摄效果检测手机外壳背面字符缺陷 金属表面砂砾在光线照射下会产生漫反射光晕,影响字符和背景的对比度, 造成字符聚焦不清,增加检测难度。 平行光入射,成像不受漫反射的影响,清晰聚焦,在后期字符检测、识别时变得简易、高效。硅钢片铁芯尺寸测量 硅钢片检测  普通工业镜头拍摄效果  双远心镜头拍摄效果测量硅钢片铁芯外形尺寸 普通镜头景深太小,内边缘会产生纵向视差,影响测量精度;金属边缘会发生杂散光反射现象,产生虚影,无法精确提取轮廓边缘;在视场70%的区域和中心区域会存在1%左右的无规则畸变,会影响测量精度。无纵向和横向视差,可彻底解决视差问题;平行光入射,可避免各种杂散光反射,提高图片边缘锐度;系统畸变小于0.08%,可最大程度减小畸变对测量精度的影响。手机屏幕尺寸、瑕疵检测 手机边框检测  远心镜头检测检测手机屏幕、边框是否有划痕,测量屏幕外形尺寸。 由于手机边框反光,普通镜头无法检测到微小缺陷,双远心镜头平行光入射,检测结果不受杂散光影响。由于手机屏幕透明透光,普通镜头无法检测到细小划痕,双远心镜头平行光入射,细小特征提取对比高。 手机屏幕透明透光、边框反光,使用普通镜头进行尺寸测量,屏幕和边框的过渡区域会因二次反射形成漫反射带,造成边界提取精度不高,使用双远心镜头只有一条过渡带,测量精度高,便于后期算法处理。检测橡胶密封圈内外径尺寸 一般成像系统存在3%或以上的畸变,由其在视场边缘区域,会造成外形轮廓变形失真;同时由于景深小,拍摄图片不清晰,都影响测量精度。 双远心镜头景深大,畸变小(一般控制在0.1%以内),图片边缘清晰,测量精度高。 性能参数①物距:前端物镜到物体的距离。使用时将其设定在标准值的±3%之内可达到最佳分辨率和最低畸变。②远心度:镜头主射线的最大斜率。③景深:虽位于景深边缘的图像测量数据仍然有效,但要获得清晰的图像,应尽量采用标称景深的一半。物距、景深可根据客户具体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陕西维视数字图像技术有限公司 2021-08-23
J2472 20MHz双踪教学示波器
产品详细介绍J2472双通道20MHz示波器 ,高灵敏度1mV/DIV ,Z轴调制输入功能 ,CH1信号输出功能  ,扫描扩展X10功能,TV 同步、X-Y方式,带峰峰自动功能 ,电子扫描编码开关实行360度通转,永无打滑、损坏现象 ,ALT触发功能、可同时测量二路不相关信号 ,设有触发输出端,触发通道实行公共通道输出供外接频率计 ,具有触发电平锁定,自动同步功能,灵活的触发方式供内、外选择 ,具有Z轴输入,实行高电平消隐。 显示:双踪显示、内刻度矩形示波管 频宽:DC-20MHz-3dB 偏转因数:1mV/div-5V/div 上升时间 ≤17.5ns 扫描时间:0.2μs/div~0.5s/div ±5%扩展可达20ns/div±5% 垂直工作方式:CH1,CH2,交替、叠加 触发源:内(CH1,CH2,交替)、外接、电源 触法方式:自动、常态、TV-H,TV-V 电平锁定 触发灵敏度:内触发不小于1div,外触发不小于0.5V 外形尺寸:310WX150HX450L(mm) 质量:8Kg 专业生产,品质保证,品牌领先,欢迎洽谈合作! 联系电话:0511-85124039  手机:18796076266  工作qq:846421225  联系人:徐先生
扬中市光扬电子仪器厂 2021-08-23
快速制动双绕组平面直线异步电动机快速制动双绕组平面直线异步电动机
直线电机是一种作直线运动的电动机。近几十年来,直线电机用于交通运输和传送装置等方面显示出很大的优越性,目前已经成为一种有前途的新型电机。为了减少生产辅助时间,提高生产率,实现准确停车以及确保人身安全等,许多机械都要求直线电机能快速制动。 我们研制了快速制动双绕组平面直线异步电动机。这种电机由电动转换到制动时,不需要附加任何元件及装置,不消耗额外的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一种光-生耦合定向转化低变质煤的方法
伴随着能源危机的挑战和生物技术的发展,采用生物转化技术转化低变质煤不仅可以实现煤的高附加值高效利用,而且能够有效缓解石油资源短缺的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和经济价值。由于不同煤种生物溶解产物是不同的,对同一煤种使用的菌株不同,其溶煤产物也不同。本方法首次采用粗壮串珠霉、黄绿青霉和黄杆菌进行溶煤,并通过选择合适的转化条件定向转化低变质煤。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光氧化煤粉的制备;( 2 )光氧化煤粉的碱抽提;( 3 )光氧化煤粉及碱抽提后光氧化煤粉的微生物转化。通过控制煤粉的光氧化时间、接种量、转化条件以及光氧化煤粉的用量可以有效提高低变质煤基再生腐殖酸的产量,不仅可以实现煤炭绿色转化、高附加值利用及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同时提高低变质煤再生腐殖酸的产率,从而制得精细化学品,实现煤的温和条件下转化和非燃烧利用,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极具推广应用价值。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4-11
一种用于MIMO‑SCMA系统的低复杂度检测方法
本发明主要包括:(1)通过对接收信号进行ZF或者MMSE检测,再对各天线上的多用户的数据进行MPA检测,得到初始解;(2)对MIMO‑SCMA系统的数学模型进行线性等效变换,转换为MIMO系统的数学模型;(3)若初始解的ML代价值小于门限值,即直接输出初始解;(4)若初始解不满足门限值,则对初始解进行邻域搜索,将前m个最优邻域解作为m个初始解。对当前m个解同时进行邻域搜索,对每个当前解各保留n个最优邻域解,然后在m×n个邻域解中保留前m个不同的最优解作为下次迭代的当前解,循环迭代搜索至满足终止条件。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清洁低硫船舶燃料油制备及石油污染生物治理
研究方向:微生物基因组学和功能基因组学、极端微生物和工业(环 境)微生物学。 项目简介: 厌氧氨氧化反应器 硫酸盐还原反应器 好氧附着反应器 出水 进水我国的清洁船舶燃料油(重油型)缺口巨大,每年进口 1000 万 吨以上。目前,国内外均采用调和技术生产船舶燃料油,国内大部分 产品均为中高硫燃料油(硫含量约为 1.0~3.5%)。传统调和技术技术 含量低、生产成本高,且无法实现对劣质原料的有效利用,造成清洁 型燃料油产能的严重不足。以欧盟标准的低硫(硫含量<0.1%)清洁 船舶燃料油为例,其需求量大且价格昂贵,当前国内无生产企业,全 部依靠进口。2020 年,船燃硫含量标准将在全球范围内由现行<3.5% 大幅提升至<0.5%。与此同时,国内石油炼化每年产出约 2500 万吨 油浆或渣油,大部分作为劣质锅炉燃料低价销售,与清洁船舶燃料油 之间存在巨大价差。因此,将劣质重油转变为清洁船舶燃料油具有十 分重要的应用价值,潜在的市场价差每年可达 2000 亿人民币以上。 我课题组开发的生物炼化技术可弥补加氢法等在重油脱硫脱氮 应用上的缺陷和弊端(如:粘度降低、催化剂中毒等),可重点去除 高硫原油、渣油和油浆等劣质油品中的有机硫氮以及重金属等其它有 害固杂成分,且保证油品的高粘度。已与多家企业合作完成 800 余次 生物脱硫技术测试,脱硫效率可达 30~60%,并初步建立 1~5 吨的 中试装置。试制的清洁型 180#和 380#船舶燃料油产品经国家权威检 测机构鉴定优于国际标准。该项技术实现突破,可替代传统调和技术, 为石化企业、船舶燃料油经销企业提供高品质清洁燃料油的生产和油 品升级服务。仅需约 200~300 元/吨成本即可实现劣质油浆转化为优 质清洁船舶燃料油(价差大于 1000 元/吨),具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 保效益。我课题组基于生物炼化核心技术(8 项专利)已开发以下四项技 术,均有较好应用效果,可实现工业化。包括: 1)清洁船舶燃料油制备技术(中试) 2)油浆的生物清洗技术(中试) 3)生物乳化油制备技术(中试) 4)石油污染生物修复剂(产品成熟) 
南开大学 2021-04-13
一种多喷嘴分散燃烧的低NOx燃气燃烧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NOx燃气燃烧器,综合了燃料分级、烟气再循环和多点分散燃烧控制技术,具有可形成多点分散燃烧的长火焰、降低燃烧峰值温度、均匀炉内热辐射分布、操作便捷、宽调节比、超低NOx排放的特点。技术上成熟,可广泛应用于以气体燃料的各种工业燃烧器及工业炉窑、工业锅炉等燃烧设备,可实现高效燃烧与超低NOx排放。市场预测:该低NOx燃烧技术可广泛应用于采用气体燃料的各种工业燃烧器及燃烧设备。保守估计,国内具有10多万台的市场容量,以平均每台燃烧器2万元计
长沙理工大学 2021-01-12
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现状、预测及低碳发展路径选择研究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高性能低铂燃料电池催化剂的产业化
设计一种有效结构来提高铂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切实地大幅度降低铂金属的用量,同时具有易于放大推广的特点,对于推动燃料电池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涉及专利2项。
南京大学 2021-04-14
高效、节能、低碳内燃机余热能梯级利用基础研究
从内燃机能量平衡来看,动力输出功率一般只占燃油燃烧总热量的30%~45%(柴油机)或20%~30%(汽油机),除了不到10%用于克服摩擦等功率损失之外,其余的余热能没有得到利用,主要通过冷却回路的散热以及排气被排放到大气中。因此,将内燃机的余热能回收再利用是提高总能效率、降低油耗的一个有效途径。本项目从提高内燃机总能效率,降低油耗和CO2排放的目的出发,开展内燃机余热能梯级利用的研究,探索新理论和新方法。重点解决:①内燃机联合热力循环非稳态热能流转化规律和效率协同优化;②内燃
天津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2 43 44
  • ...
  • 85 8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