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新型有机复合结构的电致发光平板显示器
本项目在申请了国际国内专利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器件之发光效率、延长其使用寿命。主要技术内容是把无机/有机等多种材料成膜于两个电极之间做成发光器件,即经过步骤: 1. ITO光刻 2. 基片处理 3. 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制备无机纳米薄层到基片上 4. 然后将有机材料通过真空镀膜或旋甩涂敷成膜 5. 最后一层是镀金属电极 6. 封装引线等,最后配上驱动电路就制成了一个OLED电致发光屏 以上每一步骤,我们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首先从器件的结构上看我们已经避开了美国和日本的专利。这为本项目的开发扫清了障碍。其次,在许多工艺上,我们简化了操作步骤,为其商品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用这一专利技术可生产出一系列自发光平板显示产品,且不产生电磁幅射,其优越的“性能价格比”使其不仅能打入传统自发光平板显示器市场,而且以其高分辨率的优势,还能进一步挑战目前被彩管(CRT)和液晶(LCD)垄断的显示器市场。产品的价格优势主要有两点:1、使用成熟的常规镀膜技术,步骤少、效率高;2、密封技术低、易操作。 第一期产品及技术指标:以绿光单色显示为例120cd/m2    (1) 6.4×6.4cm2, 128行/128列,亮度120cd/m2,功耗5 W    (2) 6.4×6.4cm2, 192行/192列,亮度120cd/m2,功耗6 W    (3) 7.6×10.2 cm2,240行/320列,亮度120cd/m2,功耗10 W 本成果属国内领先水平,尽管日本的先锋公司已有车用显示器件问世;但是,目前国内该领域没有一家公司能生产该产品。 成果适合于手机、仪表显示、HDTV或“壁挂式彩电”的应用,使全彩色成为可能。 与市面上最多的阴极射线管显示器相比,使用平板显示器基本上不产生电磁幅射,且与纯无机电致发光显示技术相比具色彩鲜艳、驱动电压低、价格低、使用范围宽、尺寸范围大等明显优势,而该技术在成本、性能及尺寸范围等方面又较液晶显示及等到离子体显示具有显著的优势。可采取股份制,在中国注册,在中国和香港上市。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多媒体人体针灸穴位发光模型MAW-170E
MAW-170E多媒体人体针灸穴位发光模型   MAW-170E多媒体人体针灸穴位发光模型结合了计算机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多媒体技术、腧穴理论于一体,声音、屏幕、人体模型同步控制经络腧穴的信息,显示十二经脉循环流注,经脉络属表里对经关系,特定穴的分布,加之屏幕表层、浅层、深层穴位解剖图谱的配合,常见病的辩证施治、随证选穴的查询及处方输出。   一、功能特点: ■ 该模型系统功能齐全、界面友好、易学易用、直观性强。 ■ 操作键盘输入穴位代码、名称或拼音能快速查找经络腧穴信息。 ■ 鼠标点击图谱穴位,信息检索直观明了。 ■ 光电感应操作功能,只要手持笔状光电感应器,点击该模型某腧穴(例“合谷”),其腧穴立即发光且自动播音,播音内容可复选穴位名称、穴位代码、穴位经络,同时计算机屏幕显现穴位图谱信息。 ■ 穴位发光,声音、屏幕、人体模型同步控制。 ■ 常见病的辨证施治、随证选穴的查询及处方输出。 ■ 显示十二经脉循环流注,经脉络属表里对经关系特定穴的分布,加之屏幕表层、浅层、深层穴位解剖图谱的配合。 ■ 软件含“子午流注”。   二、技术指标: ■ 发光经络数:14条(含任督二脉) ■ 发光穴位数:409个(含经外奇穴) ■ 模型底盘:4脚轮木质底盘 ■ 模型材质:玻璃钢 ■ 经络穴位名称代码:符合国标GB12346-90 ■ 经络穴位相关信息:依据教育部六版教材 ■ 发光元件:三色高亮度LED ■ 电脑接口:9芯串行通讯口RS-232(COM端口)或通用串行总线USB(备选) ■ 硬件装置:多芯片微处理器系统 ■ 软件配置:CD-ROM软件安装光盘 ■ 模型尺寸:高170cm ■ 模型重量:20kg ■ 电源:AC220V 50Hz ■ 功耗:20W 备注:电脑用户自配。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MAW-170E多媒体人体针灸穴位发光模型
MAW-170E多媒体人体针灸穴位发光模型   MAW-170E多媒体人体针灸穴位发光模型结合了计算机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多媒体技术、腧穴理论于一体,声音、屏幕、人体模型同步控制经络腧穴的信息,显示十二经脉循环流注,经脉络属表里对经关系,特定穴的分布,加之屏幕表层、浅层、深层穴位解剖图谱的配合,常见病的辩证施治、随证选穴的查询及处方输出。   一、功能特点: ■ 该模型系统功能齐全、界面友好、易学易用、直观性强。 ■ 操作键盘输入穴位代码、名称或拼音能快速查找经络腧穴信息。 ■ 鼠标点击图谱穴位,信息检索直观明了。 ■ 光电感应操作功能,只要手持笔状光电感应器,点击该模型某腧穴(例“合谷”),其腧穴立即发光且自动播音,播音内容可复选穴位名称、穴位代码、穴位经络,同时计算机屏幕显现穴位图谱信息。 ■ 穴位发光,声音、屏幕、人体模型同步控制。 ■ 常见病的辨证施治、随证选穴的查询及处方输出。 ■ 显示十二经脉循环流注,经脉络属表里对经关系特定穴的分布,加之屏幕表层、浅层、深层穴位解剖图谱的配合。 ■ 软件含“子午流注”。   二、技术指标: ■ 发光经络数:14条(含任督二脉) ■ 发光穴位数:409个(含经外奇穴) ■ 模型底盘:4脚轮木质底盘 ■ 模型材质:玻璃钢 ■ 经络穴位名称代码:符合国标GB12346-90 ■ 经络穴位相关信息:依据教育部六版教材 ■ 发光元件:三色高亮度LED ■ 电脑接口:9芯串行通讯口RS-232(COM端口)或通用串行总线USB(备选) ■ 硬件装置:多芯片微处理器系统 ■ 软件配置:CD-ROM软件安装光盘 ■ 模型尺寸:高170cm ■ 模型重量:20kg ■ 电源:AC220V 50Hz ■ 功耗:20W 备注:电脑用户自配。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上海仪研YJ-0613G 全自动药物凝固点测定仪
YJ-0613G 全自动药物凝固点测定仪 本仪器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 通则 0613凝点测定法要求设计制造,用于检测化学试剂及药物等凝固点。本仪器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检测部分采用了先进的传感器,主控部分采用工业级PLC系统,控制性能稳定,制冷采用高性能压缩机,具有降温速度快,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本仪器采用工业控制屏操作,样品装好后,一键开启,自动往返式机械搅拌、自动显示温度曲线、自动判断凝固点、自动打印测试数据。本仪器配有加热和制冷,介质浴温控范围广。 一、技术参数 1、工作电源: AC220V±10% 50Hz 2、依据标准: 2020版中国药典 3、显示方式:  7寸工业级彩色液晶触摸屏,全中文操作界面 4、控制系统: 工业级PLC控制 5、冷浴温度范围: -40~80 ℃,分辨率 0.1 ℃ (也可以选配-70~80 ℃) 6、测温元件:  高精度温度传感器 7、工作单元: 单浴双孔(可独立可同时实验) 8、恒温浴液: 防冻液、水或酒精(依据恒温浴实验要求) 9、搅拌方式:  电机搅拌,60次/min 10、制冷方式:  压缩机制冷 11、数据输入:  触摸屏数据输入 12、数据输出:  微型热敏打印机,自动打印,打印快速、清晰 13、存储数据:  自动储存1000个测定结果,可随时查看或打印历史测试数据 14、环境温度:  5℃~30℃   15、相对湿度: 30~70%RH 二、性能特点 1、7寸工业级彩色触摸显示器,全中文操作界面,实时显示试样凝固点过程的温度曲线。 2、仪器自动搅拌,自动判断凝固点、自动打印测试数据。 3、采用高性能压缩机,低噪音、降温快。 4、采用高精度温度传感器,内置温度校正,检测结果可靠。 5、仪器浴槽为杜瓦瓶材质,耐低温和高温范围宽、 根据实验要求选用适合的温度来实验。 6、采用电机搅拌,特殊机械搅拌装置,搅拌均匀。
仪研智造(上海)药检仪器有限公司 2025-02-20
气体定压比热测定仪
                                                   GCYD-575 气体定压比热测定仪             外形尺寸:1000×400×600mm 工作电压:220V  功率:230W 主要用途:可测300度以下气体的定压比热。 主要配置:由静音风机,镀瓦瓶比热测定本体,精度  ±0.2湿式气体流量计及温度、功率测量仪表等组成。 主要技术参数: 加热器:75W 湿式气体流量计:型号LML-1 、额定流量200L/h 静音风机:电压220V 50Hz  功率85W   实验桌 实验桌为型材结构,桌面为耐磨高密度板,结构坚固,设有两个大抽屉、用于放置工具、存放资料等。桌面用于安装电源控制屏并提供一个宽敞舒适的工作台面。
上海计呈教学设备有限公司 2025-05-08
一种可见光光催化燃料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见光光催化燃料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可见光光催化燃料电池以三氧化钨/二氧化钛纳米管作为光阳极,氧化铜/二氧化钛纳米管作为光阴极。本发明中还公开了相应的可见光光催化燃料电池制备方法,包括:(1)阳极氧化法制备片状二氧化钛纳米管;(2)阴极方波电沉积法制备三氧化钨/二氧化钛纳米管光阳极;(3)恒电位极化法制备氧化铜/二氧化钛纳米管光阴极;(4)制备光催化燃料电池。通过本发明,所获得的可见光光催化燃料电池,可见光响应好,光催化性能高且污染物降解能力显著。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聚光光伏-光热-风力-热电一体化系统
(专利号:ZL 201410182249.9)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光光伏-光热-风力-热电一体化系统,属于太阳能综合利用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光伏光热温差发电锅炉、聚光式太阳灶、太阳灶及锅炉支架、通风管道、风力发电装置、太阳能电池组件和保温水仓,光伏光热温差发电锅炉的顶部及底部均设置太阳能电池片进行光伏发电,聚光式太阳灶收集太阳能反射给光伏光热温差发电锅炉底部中心处传热合金块从而加热锅炉内的水,加热后的水自动进入保温水仓进行保温;同时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1-12
UV-1800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仪器特点​* UV-1800系列采用双光束光学系统,成功实现了高精度和高可靠性测量的完美结合,可满足各种应用的要求,可用在生物研究、生物工业、药物分析、制药、教学研究、环保、食品卫生、临床检验、卫生防疫等领域* 宽广的波长范围,可满足各个领域对波长范围的要求* UV-1800S采用4nm、2nm、1nm、0.5nm四种光谱带宽可满足各国药典及不同用户的严格要求* 全自动的设计理念,实现了最简单的测量手段* 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计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扩展性和可靠性* 改良优化的光路设计、进口光源和接收器造就了系统高性能和高可靠性* 丰富的测量方法,具有波长扫描、时间扫描、多波长测定、多阶导数测定(选)、双波长、三波长(选)DNA蛋白质测量(选)等多种测量方法,可满足不同测量的要求* 根据用户的要求可选配单孔架、手动四连架、手动八连架、自动八连架、玻璃支架、试管架、1cm比色架、5cm比色架、10cm比色架等* 测量数据可通过打印机输出,具有USB接口* 可断电保存测量参数和数据,方便用户使用* 可通过PC软件控制实现光谱扫描等更精确和灵活的测量要求
上海美析仪器有限公司 2021-12-16
超宽光谱微弱光探测及成像芯片研制
受到技术出口限制等原因,目前,我国的红外探测技术无论是在技术水平、产品性能、灵敏度、应用范围等方面还具有很大的局限。本项目采用新颖量子点纳米材料,制备新型结构高灵敏度光电探测器,以窄带隙IV-VI族半导体纳米材料为光敏感层,研发红外上转换光子探测器,实现对微弱入射光(特别是红外光)进行探测及成像的芯片设计,并用于其他安监和夜视应用研究。实现从紫外到中波红外(20µm)的一体化、超宽谱段的微弱光探测与成像。完成超宽光谱微弱光探测及成像芯片制备,实现红外领域高精尖技术的自主可控及大面积的推广应用,真正实现红外“中国芯”,意义重大、市场广泛。
北京理工大学 2023-05-09
作物生长指标光谱监测与定量诊断技术
该成果突破了作物生长监测、诊断、调控一体化精确化技术,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技术升级;并且促进了农学与遥感、信息、工程、物联网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开创了作物精确栽培与智慧农业的新领域;形成了一系列农业信息化自主知识产权成果,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同时,培养了一批高素质人才,带动了现代农业相关领域的创新研究与开发应用。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作物生产是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快速无损地监测作物生长状况,并根据实时监测结果对肥水管理方案进行定量调控,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技术环节。南京农业大学曹卫星教授团队将定量光谱分析方法与作物生理生态原理相结合,通过实施不同生态点、不同品种、不同管理措施下多年的田间试验,构建了作物冠层和叶片水平的反射光谱库,着重解析了不同条件下的作物高光谱响应模式和时空变化规律,提取了作物主要生长指标的特征光谱波段和敏感光谱参数,构建了叶片、冠层、区域等多尺度的作物生长指标光谱监测模型;同时,定量研究了不同产量水平下作物生长指标的动态变化模式,构建了基于产量目标的生长指标适宜时序动态模型,进一步耦合实时苗情信息,综合利用养分平衡原理、氮营养指数法、指标差异度法等,集成建立了多路径的作物生长实时诊断与定量调控技术;将上述监测诊断技术与软硬件工程相结合,研制开发了面向多平台的作物生长监测诊断装置和基于遥感的作物生长监测诊断系统等简便适用的软硬件产品,进而形成了基于反射光谱的作物生长指标快速监测与定量诊断技术体系,实现了作物生长的实时监测、精确诊断和智慧管理。 该成果突破了作物生长监测、诊断、调控一体化精确化技术,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技术升级;并且促进了农学与遥感、信息、工程、物联网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开创了作物精确栽培与智慧农业的新领域;形成了一系列农业信息化自主知识产权成果,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同时,培养了一批高素质人才,带动了现代农业相关领域的创新研究与开发应用。 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5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登记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60多篇,其中SCI/EI论文60多篇;出版专著1部。成果先后得到国内外专家同行的充分肯定,2011年的成果鉴定认为(罗锡文院士主鉴),该研究整体居国际先进水平。同时作为稻麦精确管理关键技术,入选江苏省主要农作物2014~2015年“四主推”推介名录,团队起草的《稻麦生长指标无损监测诊断技术规程》入选2014年江苏省地方标准项目。技术成果已在江苏、河南、江西、安徽、河北、浙江等水稻和小麦主产区进行了大面积示范应用,表现为明显的节氮和增产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对于推进精确农业和智慧农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南京农业大学 2022-07-25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7 18 19
  • ...
  • 192 19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