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变电站局部放电全站检测系统
 局部放电是高压电力设备绝缘劣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局部放电检测,可以在早期发现设备绝缘隐患,为设备检修提供支持。针对目前局部放电均以单一电力设备为检测对象,存在设备利用率低、性价比不高、检测工作量大、效率低的问题,项目提出变电站全站分级检测思想,按照“先初检,发现问题后再精确定位与诊断”,开发了基于传感阵列的局部放电全站检测系统,基于有线信号环的在线监测系统,实现变电站电力设备绝缘状态快速、有效、低成本、少维护、高可靠性地检测与诊断。项目成果申请授权了12项发明专利,在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示范安装了6套,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2015年中国电力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 一、全站检测与定位系统产品形态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3
智能变电站全场景试验系统
全场景试验将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作为检验对象,试验时保持二次系统接线的完整性,采用分散注入的方法在合并器的输入端注入数字化模拟量信号,检验范围包括了合并器、交换机以及试验范围内的线路保护、母线保护、变压器保护、各种安控装置、测控装置、智能控制柜、计量装置、监控系统等相关设备和系统。 本项目研制的全场景试验系统支持对继电保护装置、测控装置、安控装置、故障录波装置等二次设备的单装置试验、复杂保护的配合试验、智能站网络性能测试、保护装置的整组试验、智能站与调度系统的联合试验以及智能变电站间的联合试验。该项试验技术可以有效克服现有试验方法的缺陷,有助于提高试验质量和试验效率。 《智能变电站全场景试验系统》也可用于实验室,完成对大规模二次系统的联合试验。 智能变电站全场景实验系统是基于电网仿真、无线同步与传输和分散注入的一种智能变电站整体性能试验技术,试验系统包括笔记本电脑、变电站仿真平台、无线控制主机、采集器模拟器和开关模拟器。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智能变电站全场景试验系统
全场景试验将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作为检验对象,试验时保持二次系统接线的完整性,采用分散注入的方法在合并器的输入端注入数字化模拟量信号,检验范围包括了合并器、交换机以及试验范围内的线路保护、母线保护、变压器保护、各种安控装置、测控装置、智能控制柜、计量装置、监控系统等相关设备和系统。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智能变电站全场景试验系统
成果简介: 全场景试验将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作为检验对象,试验时保持二次系统接线的完整性,采用分散注入的方法在合并器的输入端注入数字化模拟量信号,检验范围包括了合并器、交换机以及试验范围内的线路保护、母线保护、变压器保护、各种安控装置、测控装置、智能控制柜、计量装置、监控系统等相关设备和系统。 本项目研制的全场景试验系统支持对继电保护装置、测控装置、安控装置、故障录波装置等二次设备的单装置试验、复杂保护的配合试验、智能站网络性能测试、保护装置的整组试验、智能站与调度系统的联合试验以及智能变电站间的联合试验。该项试验技术可以有效克服现有试验方法的缺陷,有助于提高试验质量和试验效率。 《智能变电站全场景试验系统》也可用于实验室,完成对大规模二次系统的联合试验。 智能变电站全场景实验系统是基于电网仿真、无线同步与传输和分散注入的一种智能变电站整体性能试验技术,试验系统包括笔记本电脑、变电站仿真平台、无线控制主机、采集器模拟器和开关模拟器。
电子科技大学 2017-10-23
室内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
面向室内变电站无人值守与智能巡检的生产需求,结合摄影测量与移动机器人专业方面的优势,首创性将自主测图与导航等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移动测量技术引入室内变电站巡检领域,研发了面向无人化、高精度、适应性强以及集成度高的室内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实现了可视化建模、全天无人化巡检、仪表读数自动识别、机械臂辅助读表、异常检测和自主充电等功能,满足了室内变电站巡检的各方面需求
武汉大学 2021-04-10
一种变电站巡检机器人
本实用新型涉及磁谐振式无线充电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包括外壳、无线充电模 块、高效接收端线圈、中继线圈、蓄电池、高清摄像头和电磁辐射屏蔽层;无线充电模块安装在外壳底 部,高效接收端线圈及中继线圈固定于无线充电模块中,高效接收端线圈设置在中继线圈之上;电磁辐 射屏蔽层覆盖无线充电模块的顶部;高清摄像头设置于外壳的顶部;高效接收端线圈和高清摄像头分别 与蓄电池电连接。该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减少了传统有线充电插头等部位易发生老化、易产生火花
武汉大学 2021-04-14
一种水循环降温式户外变电站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循环降温式户外变电站,包括顶板,所述顶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太阳能板,顶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侧板,侧板的底部与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存水箱,存水箱的内部设置有水泵。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和第一通孔,水泵工作,将存水箱中的水运送进水罐中,再流经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和第一通孔回到存水箱中,形成一个循环,由流动的水流带走顶板和侧板上的热量,解决了变电站一旦到了夏季高温季节,变电站表面由于太阳炙烤温度急剧升高室内温度也跟着升高,目前都是采用开孔自然风冷降温,降温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浙江大学 2021-04-13
BDC-5变电站电能质量远程监测系统
电力系统与牵引变电所运行的电能质量测试不论对电气化铁道设计、工程改造、安全运行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对新开通电气化铁道,供用电合同往往明确规定在牵引变电所入口处安装电能质量监测仪,用于电力负荷管理以及负序、的监视。我院在长期从事电气经铁道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的基础上,针对现场工程实际需要研制BDC-5型变电站电能质量远程监测系统。用于变电站运行的电能质量监测以及负载(如电力机车)特性测试,是电气工程及科研有力的测试工具。 BDC-5型变电站电能质量远程监测系统为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现代测试技术的虚拟仪器,同时也是基于Internet网或局域网(LAN)测试的远程实时在线测试仪器。本系统有便携式和变电站控制屏固定安装两种形式。 1)便携式测试系统 数据采集箱尺寸为450mm×300mm×900mm;计算机为笔记本电脑。 2)屏式测试系统 数据采集箱尺寸为500mm(宽)×160mm(高)×450mm(长); 计算机为研华AWS-825P工作站。 尺寸为482 mm(宽)×360mm(高)×450mm(长)。 该系统便携式监测系统体积小、重量轻,一个工程师就可以独立完成携带,接线测试任务。本系统硬件采用传感器、信号调理数据采集卡以及计算机构成,监测系统软件由示波器、录波器、过程计录仪、波形分析以及过程统计等模块组块,。 本系统中文用户图形界面操作简单美观,虚拟仪器面板能实时显示波形、图表、数据和响应用户请求。使用鼠标即可在主画面上能灵活切换示波、录波,过程记录、波形分析及统计画面,用户只需作少量的选择和点击相应的按钮即可自动完成测试和统计。 本系统适用于电力经纬度、电气化铁道及其他用户变电站的单、三相电力负荷电能质量综合测试。本系统可实时监控各远程测量点的测量情况,实时地获得测量数据,在线状态检测,人机对话,实验记录等;有多种监控方式,工作方便灵活简便。 BDC-5型变电站电能质量远程监测系统具有以下基本测量模块: 示波器实时监视单相、三相负荷及牵引变电站主要运行指标: 1)110kv侧和27.5kv侧三相电压、三相电流波形、幅值及相位角。 2)电气量矢量关系。 3)电网频率。 4)单相、三相负荷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 5)110kv侧三相电压、三相电流的不平以及负序电压、负序电流值。 6)110kv侧各相电压及电流的各次分量幅值、相位角。 7)牵引变电所110kv母线电压综合畸变率。 变电站运行过程监测记录 以每天0时至24时作为过程监测周期,进行变电站运行过程监测记录并形成每天运行统计曲线及统计数据。 录波器 变电站16路模拟信号同步录波,每路信号采样频率为128点/周波。
西南交通大学 2021-04-13
一种多级变电站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级变电站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包括获取 n 级变电站的历史数据,并对历史数据进行预处理;对预处理后的历 史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影响第 n 级变电站负荷的主要因素;建立预测 模型,并根据待预测日的第 n 级变电站的气象数据以及预测模型获得 第 n 级变电站任意时刻 t 的负荷预测结果;根据变电站和线路的参数 计算潮流获得第n-k+1级变电站中各个变电站和第n-k级变电站中各个 变电站之间的功率损耗;根据历史负荷和气象数据获得第 n 级变电站 任意时刻 t 的负荷预测结果;根据第 n 级变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可稳定动态充电的变电站巡检系统
本实用新型涉及磁谐振式无线充电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可稳定动态充电的变电站巡检系统,包括发 射端线圈、中继线圈、位置检测线圈、比较模块、切换控制模块、蓄电池、机器人外壳、机器人充电模 块、接收端线圈、高频信号发射线圈、超级电容器、高清摄像头和电磁辐射屏蔽层;接收端线圈、高频 信号发射线圈、高清摄像头均与超级电容器电连接;发射端线圈包括两个 L 形线圈,两个 L 形线圈采用 非接触式对嵌排布,其对嵌部分线圈作为位置检测线圈;中继线圈铺设于地面。通过铺
武汉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11 1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