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激光热喷涂非铝涂层在海洋工程防腐蚀中应用
本项目利用激光热喷涂法在喷涂过程中可实现构成非晶涂层,应用于海洋工程的长效重防腐,解决了海洋工程装备防腐蚀难题。本项目研发的激光热喷涂防腐材料和相关的涂层封闭体系,获得了非晶铝涂层在相应腐蚀体系下的耐蚀机理,技术先进,无环境污染,是目前绿色制造领域提倡的具有前瞻性和前沿性的高新技术。主要关键技术:(1)激光热喷涂非晶铝涂层形成微晶和非晶质材料抗腐蚀技术;(2)激光热喷涂非晶铝涂层表面完整性控制技术;(3)激光热喷涂非晶铝涂层与基体形成冶金结合抗冲蚀技术。 本项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激光
常州大学 2021-04-14
面向海上风电机组、海洋装备及船舶的腐蚀防护新技术
本成果是基于新材料和高速激光熔覆的海上风电机组、海洋装备和船舶的长效、环保防腐新技术。针对海上风电机组、海洋装备和船舶的海水腐蚀问题,突破了现有防护期效短(防腐涂料期效一般为1—5年)、涂层易剥落以及涂料中所含有机化合物(VOC)污染环境的局限性,自主开发了激光熔覆用高性能耐蚀合金粉末材料和制备高耐蚀熔覆层的高速激光熔覆系统,利用高速激光熔覆技术在海上风电机组、海洋装备和船舶的重要部件上制备超长寿命(≥50年)的耐蚀熔覆层,从根本上解决重要部件全寿命周期内腐蚀防护问题。该项技术的成熟度达到8级,具备批量生产条件。已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授权GF发明专利2项。 创新点 1、研发了系列专用于高速激光熔覆的镍基高性能耐蚀合金粉末材料。 2、开发了基于高速激光熔覆的耐蚀层制备技术与装备,防腐层与基体冶金结合(结合强度≥200MPa)。 3、提供了一种长效、环保的腐蚀防护新技术,材料不含VOC及其他有毒化合物,耐蚀寿命≥50年。 市场前景 腐蚀使全球每年损失的钢铁约6000万吨,随着我国海洋经济迅猛发展,我国海洋工程95%的材料都是钢铁或钢筋混凝土,海洋工程防腐已成为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我国已成为世界海洋涂料使用量第一的国家,2010年我国海洋涂料市场规模已超350亿元,海洋涂料的需求量年均增速超过20%。目前防腐涂料作为海上风电机组、海洋装备及船舶应用最广泛的腐蚀防护途径,但存在有效防腐期较短、所含有机化合物污染环境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开发防腐效果更好、时效更长、低毒环保的新方法。 应用案例 自2017年以来,成果已应用于船舶水线以下与海水接触的钢板、压载泵大轴、尾舵及其它部件,已有的结果表明,熔覆层完全耐蚀,预计其耐蚀寿命大于50年。 获奖情况 耐蚀新材料与制备技术成果于2021年经过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组织、刘振东院士任主任委员的鉴定,鉴定结论为“该项目成果整体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高耐磨耐蚀新材料与熔覆层的制备关键技术入选“2016中国黑科技百强”。
华北电力大学 2023-08-03
一种丝素蛋白与海洋贻贝粘附蛋白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丝素蛋白与海洋贻贝粘附蛋白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公开了一种丝素蛋白与海洋贻贝粘附蛋白复合的多功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为将再生丝素蛋白和一定比例的海洋贻贝粘附蛋白溶解于一定量的有机溶剂中,不断搅拌使其混合均匀,配成一定浓度,即可制得丝素蛋白与海洋贻贝粘附蛋白的混合溶液,一定量的混合溶液制膜或者支架。本发明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具有耗能低,生物安全性高,价格低廉,操作简单方便,对环境无污染等优势;通过该发明制得的生物丝素与海洋贻贝粘附蛋白复合纳米纤维膜具有较强的力学性能。
浙江大学 2021-04-13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曾现来课题组在固体废物环境资源交互属性评估方面取得新进展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曾现来副研究员课题组在固体废物环境资源交互属性评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研究进展,解决了固废全生命周期物质代谢及环境资源交互属性影响规律、基于熵值理论的固废环境资源属性判别技术两项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建立了固废环境资源交互属性判别的新方法和新标准。
清华大学 2022-01-28
环境友好大豆蛋白质材料改性开发
由于环境污染的加剧及石油基资源的日益短缺,基于可再生资源的生物材料日益受到重视。大豆蛋白质是豆油产业的副产物,是一种来源丰富的可再生植物资源,也是一类添加增塑剂后可热塑成型的天然高分子材料。然而,单独由大豆蛋白质制备的塑料硬且脆,加入小分子增塑剂后,大豆蛋白质热塑性改善,柔韧性增加,但力学强度较低且对水敏感,限制了其发展和应用。本项目以大豆分离蛋白质(SPI)为主要原料,通过与其他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共混,以及与纳米粒子的复合来得到廉价、加工性良好且力学及防水性能改善的大豆蛋白质环境友好材料。本技术的创新之处在于:(1)制备了邻苯二甲酸酐改性的大豆蛋白质(PAS)并用其来增强甘油增塑的大豆蛋白质,在不添加任何增容剂的情况下得到了两相相容性良好、性能改善的大豆蛋白质复合材料,探讨填料、基体相似的化学结构与相容性之间的关系;(2)将碳纳米管进行酸改性后与大豆蛋白质复合,得到分散性良好、增强效果明显的纳米复合材料,研究酸改性后纳米管表面极性的变化对其在基体中的分散以及与基体相容性的影响;(3)在无增塑剂添加的情况下,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全生物降解的SPI/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共混材料,该共混材料在高蛋白质填充量的情况下仍具有较好的韧性和强度;(4)首次通过熔融法制备了SPI/聚乙烯醇(PVA)共混膜材料,制备过程简单、绿色且产品性能优良;为了进一步改善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继而在SPI/PVA材料中引入层状硅酸盐蒙脱土(MMT),利用SPI/PVA与MMT三者间强的氢键作用制备剥离型或插层型纳米复合材料,所得材料强度、热稳定性、防水性提高。
北京化工大学 2021-02-01
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制度环境、公司治理与盈余质量
浙江财经大学王会娟副教授所著的《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制度环境、公司治理与盈余质量》2018年6月由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获2019年“浙江省第二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基础理论研究类)。 该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71702161)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17G020008LQ)的阶段性成果。私募股权投资是20世纪以来全球金融领域最成功的创新成就之一。与西方成熟资本市场条件下的私募股权投资相比,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起步较晚。虽然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相当可观,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善,尤其是中小板和创业板的推出,为私募股权投资以IPO方式退出提供了更加有利的平台,因此私募股权投资的投资规模逐年增加。然而,国内关于私募股权投资的研究还主要停留在私募股权投资运行机制的理论探讨和宏观层面上,缺乏对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进行独特研究与细致分析。鉴于此,本书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环境,研究私募股权投资对公司治理和盈余质量的影响。本书既丰富了股权融资理论尤其是私募融资的研究视野,也为PE投资机构、拟融资公司及监管部门提供可操作的政策建议。
浙江财经大学 2021-04-30
一种协作环境下人机最小距离的测算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协作环境下人机最小距离的测算方法,根据机器人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与部件旋转轴线,建立机器人的广义运动模型,构建人机最小距离的机器人运动节点迭代数据集。同时通过3D视觉传感器采集人机协作空间的图像数据以跟踪并识别协作环境中的人体信息,提取人体骨骼节点数据,构建人机最小距离的人体骨骼节点迭代数据集。根据得到的迭代数据集迭代计算协作环境中人与机器人间的最小距离及对应点空间位置坐标。本发明的协作环境下人机最小距离的迭代计算方法可以实时构建精确的并易于实现的人机距离计算模型,实时的计算协作环境中的人机最小距离与对应点,用于提高机器人的安全性,可以实时高效的跟踪环境中的人机最小距离。
东南大学 2021-04-11
适用认知无线电环境低相关区域序列设计方法
采用本发明得到的低相关区域序列组,在一定的相关区域内,绝大部分自相关函数取值为零,并且全部互相关函数取值为零。本发明所得到的低相关区域序列组,可以广泛应用于认知无线电系统,如信号同步、信道估计、多用户扩频等方面。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大黄鱼专用环境友好型系列高效配合饲料
项目成果/简介:该成果是在近20年专注研究大黄鱼营养需求和饲料利用的基础上,开发可替代鱼粉的新型蛋白源、研制高效免疫增强剂、通过养殖模式选择、投饲策略制定和营养调控改善大黄鱼品质、研究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对其生长代谢影响及在体内残留,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大黄鱼养成阶段的高效无公害饲料以及相关的投饲技术。另一方面,研究大黄鱼仔稚鱼的摄食行为(摄食相关激素研究、高效诱食剂开发)、消化生理(发育过程中消化酶基因表达变化等),并进行蛋白源选择、添加剂筛选以及工艺优化,配制出高效大黄鱼人工微颗粒饲料和开发相关的应用技术。项目阶段:工业化生产阶段效益分析:目前,我国大黄鱼养殖还严重依赖于直接投喂下杂鱼,配合饲料的普及率不及20%。“以鱼养鱼”导致野生鱼类资源锐减,甚至出现近海“无鱼可捕”,同时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疾病滋生等严重问题。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配合饲料代替下杂鱼养殖大黄鱼是必然。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16)》的数据,2015年我国养殖大黄鱼的产量为9万吨。而现在大黄鱼配合饲料的市场容量约为2万吨,如果大黄鱼养殖全用配合饲料,约需25万吨,潜在的配合饲料年产值还可以增加超过20亿元。同时,使用该成果开发的系列配合饲料养殖大黄鱼,将比投喂下杂鱼减少氮、磷排放分别为60%和30%,产生显著的环境效益。知识产权类型:发明专利 、 软件著作权知识产权编号:ZL201210178803.7技术成熟度:通过中试技术先进程度: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果获得方式:独立研究获得政府支持情况:无
中国海洋大学 2021-04-11
物联网环境下的智能家居无线控制系统
面向物联网研制一类适合无线传感网络环境下使用的智能家居无线控制系统,该系统基于Zigbee协议,远程控制家居生活中的各类电器设备,还可对房间中的烟雾进行检测和报警(自动拨打设定电话)。
江苏师范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8 29 30
  • ...
  • 53 5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