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工业蓝牙网络系统及组网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业蓝牙网络系统及组网方法,其中一个蓝牙网络系统包括一个主站和多个从站,每个从站拥有一个网络密钥装置,用于存储加密的蓝牙安全组网过滤参数。组网前,蓝牙主站根据微微网 ID 设置搜索过滤参数,确保只有符合要求的从站才能被搜索到;蓝牙从站将微微网 ID 设置为自身的设备类型,并根据主站的蓝牙地址设置连接过滤参数,确保能被自己隶属的主站搜索到并只允许该主站与自己建立连接。组网中,蓝牙主从站根据设置的组网过滤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基于NC-Link的工业大数据采集设备
【技术领域】 光电子技术、智能制造 【痛点问题】 我国目前正在进行智能制造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的基础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要求工业设备进行互联互通,工业设备互联协议主要被国外垄断,包括美国的MTConnect和欧洲的OPC UA。NC-Link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工业设备互联协议,是中国国家标准(智能工厂数控机床互联接口规范GB/T 41970-2022),基于NC-Link进行工业大数据采集将会打破基于国外协议的工业数据采集设备的垄断。 【成果介绍】 项目研制NC-Link适配器和代理器。NC-Link适配器外接在工业控制系统的主机上(例如数控系统、机器人、PLC)等,自动把工业系统的生产数据(电压、电流等)和设备的属性数据采集后转换成NC-Link格式,然后传送到NC-Link代理器,再传送到产线服务器或云端数据中心,供工业应用软件,例如MES、ERP、远程运维、质量检测、数字孪生等系统使用。项目采样周期可以到毫秒级,支持工业大数据和双向数据传输。项目可用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用来统一数据采集标准,可以实现自主可控,解决卡脖子难题。 本项目研发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互联协议NC-Link采集设备,用来对工业设备生产的大数据进行采集,拟解决的核心技术问题和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研究NC-Link与其他国内外工业协议的适配技术,建立NC-Link装备模型。 2)研发NC-Link适配器,NC-Link适配器可适配国内主要的工业设备和支持国外工业协议的工业设备。 3)研发NC-Link代理器,用来在NC-Link适配器和工业应用系统之间进行数据缓存和转发。 4)研发NC-Link数据接口,用来连接NC-Link代理器和NC-Link适配器,同时连接工业应用系统和NC-Link代理器。 5)研发NC-Link安全可信模块,支持可信计算、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基于身份的接入认证。 6)研究基于NC-Link的数据采集技术,研发基于NC-Link的工业大数据采集设备。 【技术优势】 NC-Link目前是国家标准(GB/T 41970-2022),产品基于该国家标准,与同类产品相比是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是解决卡脖子的技术。在技术上优势包括:支持毫秒级数据采集,支持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集成了可信3.0技术。 【技术指标】 a) 最小采样周期≤1ms; b) 适配工业协议种类≥30; c) 支持全双工数据传输; d) 支持身份认证,传输加密,访问控制等安全功能; e) 支持可信3.0技术。 【技术成熟度】 原理样机/验证。 【发展规划】 1)2023年,研制原理样机,在智能制造场景展开应用验证。 2)2024年,研制工程样机,进行工程验证;成立公司进行融资。 3)2025年,进行产品定型和销售,销售额500万。 4)2026年,销售额2000万-5000万。 【知识产权】 团队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
华中科技大学 2023-07-11
技术需求:工业除尘及高温耐磨材料的研发
工业除尘及高温耐磨材料的研发
山东世联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2021-09-02
10种先进工业废水处理技术解析
中国对废水污染的治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在借鉴国外先进处理技术经验的基础上,以国家科技攻关课题为平台,引进和开发了大量的废水处理新技术,某些项目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些新技术的投产运行为缓解中国严峻的水污染现状,改善水环境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利尔(青岛)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2023-03-03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是1999年经原吉林省教育委员会批准,由长春工业大学和吉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举办,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2004年被教育部确认为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独立学院。2005年通过教育部组织的独立学院办学条件和教学状态专项评估,评价是“专家办学,注重投入,重视质量,管理规范,德育特色”。2008年被吉林省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6年与长春工业大学建立了硕士研究生教育联盟,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学院现有在校生达万人,逐步形成以工科为主体,工、管、经、文、法、艺六大学科门类,37个本科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学中心、质量第一的办学思想,具有培养奉献和创新精神强、专业技能和基础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鲜明办学特色。 学院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几年来,中国教育报、香港大公报、吉林日报、新华网等媒体连续报道了学院特色兴校的经验成果。上海世博会期间,学院作为吉林省教育特色品牌,通过上海世博会吉林省会刊《长白山下放歌行》推介到海内外,受到好评。 公有民办的办学体制 2006年12月,三位创建人陈坚、张兆华、尹长河共同发表声明:“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全部资产归学院所有(含创立时的投入),不归创建人所有,不归其他单位和个人所有,今后永久不变更。”学院成为吉林省唯一一所 “公有民办”体制高等院校。2014年3月,学院被吉林省教育厅确定为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办学模式改革试点单位。学院积极探索非营利性办学模式改革,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2016年12月,学院作为吉林省省属高校唯一代表,参加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 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学院各专业均有名师担任系主任或学科带头人,同时注重培养“双师型”教师。现有专任教师56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93人,占教师总数的52%;具有博士、硕士学历426人,占教师总数的75%;“双师型”教师78人。 完善的办学条件 学院坐落于享有“亚洲最大人工林海”美誉的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校园绿化面积达48.8%,环境幽雅。学院已建成78个实验室、20个艺术设计室、8个实训中心(工程训练中心、汽车实训中心、电气电子自动化实训中心、软件实训中心、会计实训中心、金融实训中心、工程管理实训中心、外语多功能实训中心)、2个大学生创新室;教学用计算机3360台,每百名学生拥有33台;建有19000平方米图书馆,馆内藏书269万册(其中纸质图书80万册,电子图书189万册),中外文期刊800余种,拥有《中国知网博硕论文系列数据库》《读秀学术搜索》、维普期刊数据库、马列主义专题数据库、《网上报告厅》、超星移动图书馆、歌德电子借阅机和MOOCS学习平台等数据资源;建有标准400米塑胶运动场和多功能体育馆;各类生活服务设施齐全。 “两强”的办学特色 奉献和创新精神强:学院建立了完善的德育工作体系,以“六个养成”为目标,加强学风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培养学生“爱国、敬业、奉献、诚信”的品格;以“开展校园文化和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奉献、创新”精神。为鼓励学生刻苦学习,除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单项奖外,学院还设立“陈坚奖学金”,用于激励学生“成人、成才、成功”。 专业技能和基础能力强:学院以市场为导向,强化专业特色,进行深度教学改革,根据人才培养需要,改革课程体系,实施分流分级教学模式,重点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和基础能力培养。各专业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实行多样化的人才培养,使每个学生都能拥有一技之长。学院正积极推进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按产业需求调整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修正药业、一汽国际物流、欧亚集团、浙江吉利汽车、苏州博众精工、阿里巴巴、北京中科软、长城汽车、苏州绿控、苏州汇川、大连东软、宁波亚德克、嘉兴敏实等一百余家大中型企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就业”基地,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取得较大进展。学院充分利用校内专业实验室、实训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与企业共同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使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丰硕的办学成果 学院现有省级“十二五”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优秀课程18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吉林省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吉林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学院获得全国“五好基层关工委先进集体”称号;被推选为“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单位;连续多次被评为吉林省“绿化生态单位”、吉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长春高校文明杯“优胜单位”、长春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长春高校系统“平安校园”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近年来,我院学生积极参加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吉林省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吉林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创意中国”设计大赛、吉林省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实验大赛、全国高等院校BIM(建筑信息化)应用技能网络大赛等多项大赛,取得了优异成绩,共有1455人次在省级以上(含省级)竞赛中获奖546项。 多元的就业渠道和较高的就业率 学院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即引入校内定单培养、携同育人的企业;拓宽校外人才市场,与各省人才中心、大型企业结成就业协作单位,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构建起广泛的就业信息网络化平台。与美、日、韩、俄等国高校建立联系,为学生留学或实习提供机会。截止2017年,学院已有24000余名毕业生,年平均就业率90%以上。一大批毕业生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他们中有自主创业成功者,有企事业岗位业绩突出者,也有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者。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 2021-02-01
工业废酸资源处置与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我国水资源短缺,但工业用水模式粗放、浪费严重。为此国家将“节水减排”作为重大发展战略,“十一五” 规划开始将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定为约束性指标,并逐步下调。水处理过程中水处理药剂发挥重要的作用,适用于多种水处理过程。 产品照片 全国水处理剂需求量达到500亿元,而且每年以超过10%的比例增长。而我国钢铁、化工、金属加工、电子等行业,产生大量的废酸,包括硝酸、氢氟酸、硫酸、盐酸、磷酸等等,其中有些废酸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离子,由于处置不当,无法回用,产生大量的污染。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李风亭教授团队提出了利用离子膜分离回用酸——三维聚合物沉降分离重金属联用的方法,实现了酸的高效回收回用,以及重金属的分离资源化工艺,从而可以实现上述行业中含铝含铁刻蚀和酸洗废液资源化的完整工艺,达到酸和各种金属离子资源化的目的。 工业废水处理案例 基于上述含铝铁酸,团队设计了三维结构的无机和有机聚合物水处理剂,广泛用于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以及各种工业水处理。可以实现提升效率超过20%,已经获得中外发明专利66项,获得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两次。
同济大学 2021-04-11
面向工业系统智能优化与决策的边缘计算平台
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康琦教授团队面向复杂工业过程智能运维,深度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设计开发了高集成度与模块化的边缘计算平台。该技术采用云-边-端一体化的系统架构设计,结合迁移学习、演化计算等智能技术,构建了可持续学习的通用网络进化框架,针对不同应用场景,通过模型与算法的模块化管理与轻量化学习,可实现边缘侧模型定制与部署,全面感知系统动态,自适应环境与工况变化,实现无人值守的工业过程在线学习、智能控制与持续优化,显著降低运行成本,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边缘计算平台架构 目前该技术已经获得相关授权发明专利6项,面向钢铁冶炼、汽车制造、污水处理、轨道交通等领域,在多个省市的节能控制与运营优化相关智能化工程项目中得到了推广应用,平均节能达30%,经济效益明显。基于该平台技术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生物曝气过程进行自适应软测量建模与学习优化控制,实现了多目标联合优化的在线智能监控系统,年平均节电超过27%。对大型制造企业的多车间冷源系统实现了全自动在线优化与智能控制,系统能效提升一倍,年平均节电36.9%。
同济大学 2021-04-11
工业循环冷却水多参数快速分析仪
工业循环冷却水的硬度、碱度、浓缩倍数等控制指标在化工、电力、钢铁企业的日常分析工作中需要占用大量人手和实验空间,HACH等品牌的进口仪器操作繁琐,耗材价格昂贵。我们与多家单位联合研制的工业循环冷却水多参数快速分析仪结构紧凑,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两分钟内可完成全部指标的测定。整机和耗材价格优势明显,可提供专家级的咨询服务,售后响应快捷。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湖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成立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院。学院前身为1962年江南机器厂创办的职工工艺技术培训班;2008年1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湖南科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4月,学院移交湖南省人民政府管理,成为湖南省教育厅直属高职学院。2016年1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学院更名为湖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是中国兵工行业唯一一所专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综合性职业院校,是中央军委和国家教育部确定的全国第一所为陆军定向培养直招士官的高职学院,是全国首批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中国军工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也是湖南省唯一一所依托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办学、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特色的培养军工和高端装备制造军地两用人才的省示范性(骨干)高等职业院校。 办学50余年来,学院坚持质量立校,内涵强校,特色兴校;秉持“德能兼融、行知并重”的校训,传承“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兵工精神,弘扬“军工品质、忠诚奉献、立德树人、经世致用”的学院核心价值观,坚持“植根兵器工业,对接高端制造,坚持军地融合,打造三个高地”的办学定位,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彰显“校企一体、军民融合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军工办学特色,致力于创办军工特色鲜明、国际国内知名的高等职业教育。学院为我国国防军工建设和湖南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学院占地面积430余亩,校园建筑总面积109775㎡,固定资产1.5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500万元。省级财政办学经费拨款2800余万元。设有士官学院、武器装备制造学院、武器装备维修学院、车辆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和公共基础部“四院一系一部”。现有教职员工310余人,各类在校学生5000余人。 学院依托中国兵器集团办学,打造了一支包括教授、副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全国技能大师和技术能手、省级技能大师和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园丁奖获得者、中国兵器工业银华奖等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湖南省道德模范、湖南省技能大赛优秀教练员、高级技师、等在内的优秀双师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230人,兼职教师93人。 一、孕育于军工企业,形成军工特有专业体系 学院始终依托中国兵器行业和国防军工企业办学,紧密对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的光电信息、武器制造、特种化工和军用车辆四大业务板块及使用武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武器制造技术为核心专业组建了武器装备制造专业群,以应用电子技术为核心组建了武器装备维修专业群,分析军用车辆前后市场的关系,以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为核心,组建了军用车辆专业群,形成了以武器装备制造专业群为示范引领,以武器装备维修专业群为主体,军用车辆专业群为补充的专业体系。 学院以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为龙头,以“大师工作室”为引领,以校内实习实训室和中国兵器江南工业集团生产车间为主体,按照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引入企业“6S”企业生产性管理标准,积极营造产业文化氛围,帮助学生养成职业素养,建成了数量足够、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管理接轨、校企文化融合的实习实训条件。现有校内实训大楼3座,校内教学型实训室55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7个(含“校中厂”3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95个(含“厂中校”8个)。 二、产教深度融合,产学研服务武器装备制造产业发展 学院历经50余年校企一体办学,校企深度融合,产学研结合成功经验,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教育厅和湘潭市领导的称赞,被湖南省教育厅优选为“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典型案例上报到教育部,进行宣传推广。学院已经成为湘潭市和湖南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深度融合的典范单位。 学院是中国兵器江南工业集团军研产品试制生产定点单位、中国兵器北方光电集团军研产品研发与试制合作单位、国防科大临空所无人机技术产学研及人才培养合作基地、长株潭众多大型骨干企业定向人才培养、技术服务与技能人才培训单位、湖南省金蓝领工程承训单位。学院的职业教育事业逐步从“对接产业,服务产业”,向“提升产业,引领产业”发展转变,努力实现质量导向的发展方式转型。 学院坚持要求专业教师参加真实产品的加工生产,逐步形成了以真实产品为载体,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由于教师长期参与真实产品的生产,其加工产品的质量和加工工艺水平不断提高,其加工一些武器核心研发部件的水平高于企业同类水平,受到了企业和军方的高度称赞。2014年为例,教师参与了5个大类,69个品种的产品的加工,其加工产值超过了1000万元,特别是教师参加兵科院的重点研制项目,陆军武器某远程精确打击系统,其中的某攻关部件的生产,其生产质量远远高于企业的生产质量,受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兵器集团的高度认可。 2015年9月第十六届北京国际航展,我院作为唯一受邀参展的高职院校在无人机专区亮相。我国从事无人机相关产业的有1000余家,无人机操控和维护人才缺口非常大。学院作为国防科大临空所产学研及人才培养合作基地,与国防科大合作,主要培养军民应用领域使用无人机的专业应用人才,同时开展遥控无人机操控手的短期培训、通用无人机操控手的中期培训以及全日制无人机飞控师的培养。学院先后参与国防科大临空所用于空中监视和侦察的某型无人机部件的制作、整机的试制和装配,形成集无人机试制、装配、操控与维护、人才培养五位一体的全方位服务体系。学院成立了湖南省职业院校唯一一支蓝箭无人飞行器表演队,在省、市职教宣传活动周等重大活动中表演展示学院与国防科大联合研发、生产的各类型无人飞行器。 三、服务军队服务国防,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014年,总参谋部和教育部联合下文《关于做好2014年定向培养直招士官试点工作的通知》(参动〔2014〕5号文件),批准我院为定向培养直招士官单位,当年为广州军区定向培养弹箭使用与维护专业方向、装甲车辆专业方向士官生100人。2015年,我院士官招生由2014年的2个专业增加到2015年8个专业方向,招生规模由首批100人扩大到385人,士官培养规模与专业位居全国第二位。2016年我院士官招生390人,2017年560人,2018年820人。未来2-3年在校生规模将达到2500人左右。 四、打造一流武器装备制造专业群,建设特色鲜明的国防职业学院 学院始终践行“军工品质、忠诚奉献、立德树人、经世致用”的核心价值观,做技能人才的“孕育者”和兵工文化的“传播者”。展望未来,学院将紧紧对接国防军工行业和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继续走校企一体、深度融合的办学之路,坚持内涵发展,实现质量导向的发展方式。到十三五末,将学院武器装备制造专业群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军工特色专业群,将学院建设成为一个各类在校生规模6000-8000人左右(在校士官生3000人左右)、为中国兵器培养培训军工专业技术技能人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培养武器装备售后服务士官人才、为本地区经济建设培养高端装备制造技能人才、具有鲜明国防军工特色的国防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惠州市强达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惠州市强达电子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强达”)是致力于高分子新材料以及树脂的研究开发、生产及经营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强达拥有现代化的工业园区、国家级的研发中心、分析检测中心和完善的 中试车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应用综合解决方案,做行业领航者,做国际品牌。
惠州市强达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2021-11-0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15 116 117
  • ...
  • 322 32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