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完全可降解聚乳酸冠脉支架
本项目为国内首个冠脉生物可降解支架,项目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与山东华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完成。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本项目为国内首个冠脉生物可降解支架,项目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与山东华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完成。历经15年基础及临床研究,XINSORB生物可降解支架目前已完成大规模临床研究长期随访,研究显示XINSORB可降解支架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显示了和传统药物洗脱支架相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020年3月4日XINSORB 可降解心脏支架(生物可吸收冠脉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系统)通过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并成功上市,XINSORB 可降解心脏支架是中国首款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可吸收支架,在支架技术创新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同时,完全自主研发产品标志着中国民族企业掌握了国际上仅有极少数跨国公司掌握的核心技术,使我们跻身世界可降解支架研究的前沿,为中国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争得了话语权,将促进我国相关医疗器械产业的快速发展。  目前,XINSORB 可降解心脏支架已经进入近百家医院,完成约4000例支架植入,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了更为安全的治疗方案,预计2022年可创造3亿元年产值。
复旦大学 2022-08-15
可降解组织引(诱)导隔离膜
生物降解材料是生物材料中发展非常迅速的一类材料,广泛用于药物控制释放、基因传送、组织工程等领域。用这类高分子材料作为组织引(诱)导再生膜,在完成了它们的功能之后可以自行降解。1) 可降解皮肤引(诱)导隔离膜 特点:多孔梯度膜结构,使病损皮肤与空气隔离,预防感染,同时引导皮肤组织再生,生长因子或生物活性物质的添加则可实现组织的诱导再生。2) 可降解骨组织引
四川大学 2021-04-14
固体催化剂催化降解聚酯(PET)
PET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是通用高分子树脂之一。对废弃的PET塑料进行降解或回收循环使用是PET产业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塑料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之一。PET的回收方法主要分为物理回收、化学回收、物理-化学回收三种。目前PET化学回收工业化主要的两种方法分别是水解和醇解,在酸催化作用下酯键的水解,酸直接影响着反应进行的转化率、选择性和速度,目前多使用硫酸,但存在以下缺点:强酸酸性对反应设备腐蚀、分离能耗高、产品纯化难、催化剂不能回收、产生大量酸性废水。本项目首次合成专用固体催化剂,采用新工艺降解聚酯PET (对其它类型的聚酯也同样实现高效降解) 。该固体催化剂无毒、不腐蚀设备、可循环使用、环境友好,能很好地解决目前PET降解中的难题。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3
中国科大研制一种可替代塑料的仿生可持续结构材料
塑料制品给现代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正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大多数塑料来自于石油产品,由于其极端的稳定性,废弃后在环境中长时间也难以降解,最终造成持续性的环境污染问题。研发一系列可持续的高性能结构材料,以部分替代石油基塑料,是该问题最有希望的解决方案之一。现有的生物基可持续结构材料都受到机械性能较差或制造过程的过于繁琐的限制,这些因素从成本和生产规模上制约了这类材料的应用。因此,引入先进的仿生结构设计来制造新型的可持续高性能结构材料将可以极大地提高这类材料的性能,拓宽其应用范围,加速可持续材料替代不可降解塑料的进程。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将仿生结构设计理念运用于高性能生物基结构材料的研制,发展了一种被称为“定向变形组装”的新型材料制造方法,实现了具有仿生结构的高性能可持续材料的规模化制备。通过这种定向变形组装方法,团队成功地将纤维素纳米纤维(CNF)和二氧化钛包覆的云母片(TiO2-Mica)复合制备了具有仿生结构的高性能可持续结构材料。所获得的结构材料具有比石油基塑料更好的机械和热性能,有望成为石油基塑料的替代品。该工艺过程宜于放大,产品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和丰富多变的色彩和光泽,使其可以作为一种更加美观和耐用的结构材料有望替代塑料。 该材料具有仿珍珠母的结构设计,这种仿生设计有效地改善了材料的力学性能。珍珠母所具有的砖-泥结构,使其可以基于普通的天然物质构筑高性能的材料,并兼具高强度和高韧性的优良特性。研究人员通过多尺度的仿生结构设计和表面化学调控,成功构筑了这种兼具高强韧特点的天然生物基可持续结构材料。二氧化钛包覆的云母片作为仿生结构中的砖块,一方面为结构材料提供了远高于工程塑料的强度,另一方面,还通过裂纹偏转等仿生结构原理,大幅提高了材料的韧性和抗裂纹扩展性能,为该材料作为一种新兴的可持续材料替代现有的不可降解塑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2-01
中国科大研制一种可替代塑料的仿生可持续结构材料
项目成果/简介:塑料制品给现代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正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大多数塑料来自于石油产品,由于其极端的稳定性,废弃后在环境中长时间也难以降解,最终造成持续性的环境污染问题。研发一系列可持续的高性能结构材料,以部分替代石油基塑料,是该问题最有希望的解决方案之一。现有的生物基可持续结构材料都受到机械性能较差或制造过程的过于繁琐的限制,这些因素从成本和生产规模上制约了这类材料的应用。因此,引入先进的仿生结构设计来制造新型的可持续高性能结构材料将可以极大地提高这类材料的性能,拓宽其应用范围,加速可持续材料替代不可降解塑料的进程。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将仿生结构设计理念运用于高性能生物基结构材料的研制,发展了一种被称为“定向变形组装”的新型材料制造方法,实现了具有仿生结构的高性能可持续材料的规模化制备。通过这种定向变形组装方法,团队成功地将纤维素纳米纤维(CNF)和二氧化钛包覆的云母片(TiO2-Mica)复合制备了具有仿生结构的高性能可持续结构材料。所获得的结构材料具有比石油基塑料更好的机械和热性能,有望成为石油基塑料的替代品。该工艺过程宜于放大,产品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和丰富多变的色彩和光泽,使其可以作为一种更加美观和耐用的结构材料有望替代塑料。 该材料具有仿珍珠母的结构设计,这种仿生设计有效地改善了材料的力学性能。珍珠母所具有的砖-泥结构,使其可以基于普通的天然物质构筑高性能的材料,并兼具高强度和高韧性的优良特性。研究人员通过多尺度的仿生结构设计和表面化学调控,成功构筑了这种兼具高强韧特点的天然生物基可持续结构材料。二氧化钛包覆的云母片作为仿生结构中的砖块,一方面为结构材料提供了远高于工程塑料的强度,另一方面,还通过裂纹偏转等仿生结构原理,大幅提高了材料的韧性和抗裂纹扩展性能,为该材料作为一种新兴的可持续材料替代现有的不可降解塑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4-11
降解对比抑制:开发靶向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的降解小分子
4月22日,饶燏课题组与武汉大学宋保亮课题组合作在《药物化学杂志》(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发表题为“降解对比抑制:开发靶向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的降解小分子”(Degradation Versus Inhibition: Development of Proteolysis-Targeting Chimeras for Overcoming Statin-Induced Compensatory Upregulation of 3-Hydroxy-3-methylglutaryl Coenzyme A Reductase)的研究论文。HMGCR(3-Hydroxy-3-methylglutaryl Coenzyme A Reductase)是胆固醇( cholesterol)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并且是经典的治疗血脂异常的药物靶点。它的抑制剂( statin,他汀类化合物)如阿伐他汀(atorvastatin,立普妥®,辉瑞)在临床被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他汀类药物不耐受,比如会发生骨骼肌损伤等较为严重的副作用,这有可能与服用他汀类药物后体内通过负反馈调节导致HMGCR补偿性表达升高有关。因而在该工作中,研究人员利用蛋白靶向降解嵌合体(Proteolysis-Targeting Chimera, PROTAC)的技术,对HMGCR在进行降解而起到抑制胆固醇合成作用的同时可以避免HMGCR的高表达,从而有望降低副作用。 图1.抑制剂与PROTAC对HMGCR的影响 在该工作中,研究人员首先筛选出SRD15细胞系作为细胞测试的基础,然后基于HMGCR的配体阿伐他汀和E3链接酶CRBN的配体泊马渡胺进行了一系列的构效关系研究,发现化合物P22A作为PROTAC具有较好地降解活性(DC50~100 nM)。相比之下,抑制剂阿伐他汀对HMGCR引起了明显的上调作用(图1)。 图2.抑制剂和PROTAC对LDLR和胆固醇的影响 接下来,研究人员通过一系列的生化和细胞生物学实验证实了PROTAC通过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发挥作用的机制;通过蛋白组学的研究发现抑制剂和PROTAC引起的组学应答也有很大不同。抑制剂和PROTAC对胆固醇合成抑制和通过SREBP通路引起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表达水平上调的能力相当(图2)。 HMGCR是位于内质网上的八次跨膜蛋白, PROTAC对此类蛋白的降解能力往往有限,该工作首次证明利用PROTAC技术对内质网蛋白进行降解的可行性。另外,靶蛋白上调的现象还出现在很多其它的抑制剂中,该工作展示了面对此种情况时是PROTAC一个很好的应用场景。 宋保亮课题组博士生李美欣和饶燏组博士后杨毅庆为本工作共同第一作者,饶燏和宋保亮课题组罗婕为共同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清华-北大生命联合中心以及中国博士后基金的大力支持。 原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jmedchem.0c00339
清华大学 2021-04-11
医用可膨胀球囊导管
骨质疏松症 (osteoporosis) 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和骨 折危险增加为特征的系统性、全身性的骨骼疾病,多发于老年人和绝经后妇女。经皮椎体成形 术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 和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治疗术 (PKP) 已被公认为治疗因骨质 疏松而导致的脊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最佳手段。目前该项目已攻克并形成可膨胀球囊的制备工 艺、定型仪器设备,形成了产品性能测试标准及方法。 目前达到的技术指标:可膨胀球囊在体外球囊可承受200 psi的压力5次以上,最大耐受压 力为不低于300 psi,导管最大直径为3.40 mm。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一种可拆耳机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拆耳机,涉及的是一种耳机。该可拆耳机包括插头、耳麦、连接线,插头(1) 与连接线(5)的一端是活动连接,连接线(5)的另一端与连接器(6)连接,连接器(6)再与耳麦连接。该可拆 耳机完全可拆,各段之间是相互独立,避免了由于一个部件或一点线损坏而使整个耳机报废的情况;并且 可换插头,避免了由于插头的不同而需配备不同耳机的情况;最后,各连接头的连接点数量可根据不同情 况而改变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1
双目可聚焦系统及其应用
运动目标的视觉信息受不可预测和控制因素影响,具有巨大的不确定性,如运动目标本身的视觉变化、复杂运动场景和视觉遮挡等。我们的研究目标集中在建立一种新的运动视觉计算模型,包括视觉任务学习、前期注意选择、协同运动分析、鲁棒信息融合、上下文意识学习等,发展更有效的运动目标跟踪和识别方法和计算工具,以突破智能视频监控、机器人和人机交互等的应用瓶颈。人类视觉具有根据任务和场景,把视觉注意集中于有意义场景目标的能力,选择性和主动性是人类视觉信息处理的重要特征。机器人系统具有良好的运动能力,能够为机器人视觉系统实现外界信息获得的主动性和视觉信息处理的选择性提供有效的控制手段。通过算法编译赋予机器人视觉任务学习的场景感兴趣目标发现能力,通过多通道场景视频的视觉目标关联性计算,实现同一监控场景物体,在不同摄像机获取的视频图像序列中,其目标图像的视点和尺度不同,基于目标动作和视觉外观的多线索感知特征整合的 target re-identification 可以解决大场景图像微小目标的协同跟踪问题。以 PTZ 相机为核心主动目标选择聚焦视觉系统的物理实现。PTZ 相机具有镜头变焦、变倍和全方位转动控制能力,它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0
双目可聚焦系统及其应用
一、项目简介运动目标的视觉信息受不可预测和控制因素影响,具有巨大的不确定性,如运动目标本身的视觉变化、复杂运动场景和视觉遮挡等。我们的研究目标集中在建立一种新的运动视觉计算模型,包括视觉任务学习、前期注意选择、协同运动分析、鲁棒信息融合、上下文意识学习等,发展更有效的运动目标跟踪和识别方法和计算工具,以突破智能视频监控、机器人和人机交互等的应用瓶颈。人类视觉具有根据任务和场景,把视觉注意集中于有意义场景目标的能力,选择性和主动性是人类视觉信息处理的重要特征。机器人系统具有良好的运动能力,能够为机器人视觉系统实现外界信息获得的主动性和视觉信息处理的选择性提供有效的控制手段。通过算法编译赋予机器人视觉任务学习的场景感兴趣目标发现能力,通过多通道场景视频的视觉目标关联性计算,实现同一监控场景物体,在不同摄像机获取的视频图像序列中,其目标图像的视点和尺度不同,基于目标动作和视觉外观的多线索感知特征整合的 target re-identification 可以解决大场景图像微小目标的协同跟踪问题。以 PTZ 相机为核心主动目标选择聚焦视觉系统的物理实现。PTZ 相机具有镜头变焦、变倍和全方位转动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1 12 13
  • ...
  • 468 46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