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综合
项目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面向健康监测的
可穿戴
智能织物
研制的智能织物基于导电纱线传感技术,导电纱线传感器可以编织在衣服的 任意一个地方,实现人体心率、脉搏波、呼吸和肌肉活动等多个生理参数的贴身 监测;织物可不间断的连续运行,并持续对获得的生理信号进行分析处理,一旦 健康受到威胁,主动向穿戴者或理疗师发出警告。导电纱线可以缝制在各类衣物 中,可以是衬衫、儿童服或袜子等,也可通过带子或者小块缝在特定位置,穿着 者不会有任何异样感,具有柔软、质量轻、可穿戴、成本效益好、可规模生产特 点。
重庆大学
2021-04-11
具有红外隐身功能的
可穿戴
皮革
采用家畜动物的皮革为基础材料,在其内部纳米胶原纤维上通过溶胶凝胶法原位生长二氧化硅,制备出具有发射率低、热传导慢、柔软可折叠、可穿戴的红外隐身材料。此成果制备的红外反射层无需任何粘合剂,避免了使用粘合剂带来的弊端,同时该复合材料具有独特的多级纤维编制结构,能提高红外线的多级漫反射率与散射率,同时柔软、机械强度高,可弯折、可穿戴。
四川大学
2021-04-10
新型
可穿戴
智能电子喉的研制
全喉切除的患者肿瘤与声带同时被切除,导致正常的语言功能丧失,生活质量下降。目前主要通过电子喉辅助发声。但电子喉的声音为金属音,发音不自然,且需手持电子喉抵住喉部,使用不方便。针对以上不足,本项目利用基于唇语识别的人工智能发声方法,采集人体对象嘴唇区域的视频,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每段视频所代表的语言信息。该方法使用时不需要手握装置,而且采用电子发声方式进行发声,让声音听起来更加自然。
中山大学
2021-04-11
可穿戴
式助力外骨骼下肢机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穿戴式助力外骨骼下肢机构,它包括:腰部、左腿、右腿、液压伺服驱动系统、实时控制器、电源模块;其中,所述右腿和左腿结构相同,分别与腰部铰接,并对称设置在腰部两侧;液压伺服驱动系统分别与左腿和右腿相连,并对其进行控制;液压伺服驱动系统与实时控制器相连;电源模块对液压伺服驱动系统供电。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运动协作来完成行走,共有7个自由度,髋关节和踝关节各有3个自由度,分别是屈/伸运动,外展/内收,旋内/旋外运动,膝关节有1个的屈/伸运动的自由度。本发明机构简单、穿戴方便、长度可调性、适合不同身高体重的人穿戴和外骨骼各关节活动自如等特点。
浙江大学
2021-04-13
一种
可穿戴
搬运助力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穿戴搬运助力装置,属于机械设计技术领域。腰部曲杆两侧设有腿部组件,腿部组件的大腿内杆通过转动副与腰部曲杆连接,背部承重板的顶部两侧设有吊带棘轮机构,吊带棘轮机构的棘轮和卷簧同轴设置,棘轮通过键槽与轴固定,吊带轴固定,并缠绕于轴周围,卷簧一端与轴缠绕,另一端与机架固定,棘爪弹簧的一端与机架固定,另一端与棘爪连接,棘爪的末端与控制棘爪收放的牵引线连接,带有球铰的连杆开一环形槽,背部连接盘与带有球铰的连杆之间为转动副连接,两侧弹簧与背部连接盘和腰部曲杆固定,中间弹簧与背部连接盘和腰部曲杆固定,带有球铰的连杆与腰部曲杆之间为球面副连接。主要用于人工搬运助力。
西南交通大学
2018-09-19
临床与
可穿戴
心电
设备
长时程心电智能诊断平台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已达到 2.9 亿人,心血管病 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2050 年,老龄化水平将达到 30%以上。老年人群体作为心血管疾病的多发群体,面向老年人的心血管病管理和治疗已成为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实现老年人群体等重点人群心血管健康的长时程监护,从而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已经成为医疗服务的重点。 基于长时程医疗数据的临床心电智能检测平台是推动心血管疾病科学防治和管理升级 的关键技术。近年来,众多医疗设备厂商在可穿戴设备领域大力投入,所研发可穿戴设备可 实现用户心电图等生理健康数据的长时程监测,弥补了医院测量心电图的短时性。本课题中, 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研发心血管疾病智能诊断系统,将可穿戴设备、移动终端、云端服务器所 实现自动诊断结果与专家诊断结果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心电疾病诊断智能化。长时程临床心 电智能检测平台的建立,利用可穿戴设备实现了对用户身体状况的长时程监测和异常筛查, 可有效推动心血管疾病健康管理模式建立。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心内科张萍教授团队在正常和疾病心电数据库有长期的积累,曾负责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基层心电监护产品应用评价研究》,在心电监护产品评价和推广 应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本项目中提供了医疗级心电测试数据库,与清华大学王贵锦 副教授一起搭建了医生在环并不断反馈的心电智能检测平台,同时,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作为 北京市昌平区远程诊断管理中心,为未来心电产品的推广应用和心电智能诊断的评测提供了 良好的平台。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王贵锦老师团队在低功耗硬件设计、生理大数据分析、心 电智能算法研究领域有着长期的积累。团队在国内外顶级期刊会议上发表文章百余篇,其中 SCI 文章 40 余篇,发明专利授权近 20 项。团队基于人工智能算法开展心血管疾病智能诊断 研究,在多种心电疾病诊断中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团队所研发临床长时程心电智能检测平台特点如下: l 实现长时程心电数据的展示、查询、关键指标计算等功能; l 基于医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室性早搏、房性早搏、T 波改变、ST 段改 变、早复极图形改变、心房颤动等 10 余种常见心电术语的智能诊断,准确度高; l 建立心电诊断术语工程化分级体系,实现医学和工程科学高效结合; l 建立心电图规范化数据库,为医学研究创造基础。 团队所研发的手持式可穿戴心电智能检测平台特点如下: l 实现了院外心电数据的测量和采集 l 基于手持式单导联设备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心房颤动的院外筛查和诊断
清华大学
2021-05-08
临床与
可穿戴
心电
设备
长时程心电智能诊断平台
项目成果/简介: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已达到 2.9 亿人,心血管病 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2050 年,老龄化水平将达到 30%以上。老年人群体作为心血管疾病的多发群体,面向老年人的心血管病管理和治疗已成为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实现老年人群体等重点人群心血管健康的长时程监护,从而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已经成为医疗服务的重点。
清华大学
2021-01-12
Semi-dry
可穿戴
脑电测量系统
产品详细介绍Semi-dry可穿戴脑电测量系统可穿戴脑电测量系统世界首创的Semi-Dry EEG水电级脑电系统(半干式电极),能够在脑电电极上通过少量水滴湿润的情况下执行高质量信号采集的技术(半干式电极几乎是干燥的),实际数据质量比干电极脑电系统更精确。与纯干电极设备对比,Semi-Dry EEG半干式电极脑电设备可以只使用少量水滴的湿度,但采集脑电信号质量比干电极更好;与传统的凝胶电极对比,实验准备时间比大大缩短,极短的系统配置时间即可开始工作,使用后无需清洁设备和头部。少量水滴对比长时间涂抹凝胶对于参与者来说也大大提高了用户体验与满意度,并且一旦完成实验水滴会蒸发掉(不需要像凝胶电极脑电系统一样清洁设备和头部)。Semi-Dry EEG/ERP系统是紧凑型便携式脑电系统,可实时记录8-64个EEG通道;由于Semi-Dry半干式电极传感器的创新设计,湿度可持续长达6小时,适合长时间数据连续采集,为用户提供了自由移动的高可用性。当进行高导联实验采用20-64个传感器时,用户可以更好地配置,使用更舒适。同时通过津发科技ErgoLAB人机环境测试云平台的EEG脑电同步采集分析模块拥有能够协同工作并与其他眼动传感器、生物传感器实时同步测量身体生理参数(如HRV,EDA,BVP,RESP,EMG等)。Semi-Dry EEG传感器放置在标准位置,高度稳定的触点和有源屏蔽,另一个重要的优点是系统具有主动屏蔽,与湿度传感器相结合,使传感器接触更稳定,这意味着在运动状态下采集信号质量更好,即使在户外作业条件下或存在电磁噪声的情况下,也能实现可靠,精确的数据记录。专为实验室外真实自然户外现场研究条件下多功能监控脑电图而设计,其操作简便佩戴舒适,系统配置非常快速且不需要使用电解凝胶,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极大的舒适性和极高实验效率,同时由于其256Hz-1000Hz高采样频率和24Bit高精度也为实验室环境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开辟了大量可能性。该设备可结合津发科技ErgoLAB多通道模块化同步平台进行基于云架构的实验设计、数据同步采集处理,以及多通道人-机-环境测试数据综合分析,通过津发科技ErgoLAB人机环境测试云平台的EEG脑电同步采集分析模块拥有能够协同工作并与其他眼动传感器、生物传感器实时同步测量身体生理参数(如HRV,EDA,BVP,RESP,EMG等)。 ErgoLAB平台允许与其他技术同步采集并自主执行分析或使用津发科技ErgoLAB的综合分析平台。此外,对于任何特殊要求,津发科技ErgoLAB支持二次开发定制服务。定制开发服务♦支持EEG/ERP/BCI脑电与事件相关电位分析和BCI脑机接口技术开发♦实时多通道信号时域分析;♦实时多通道信号频域分析;♦兼容OpenVibe、BCI2000、EEGLab等第三方BCI脑机接口软件♦支持SSVEP、ERP/P300、MI三种主流BCI脑机接口研究范式;♦识别多种BCI脑机接口指令;♦提供成熟的BCI脑机接口算法;BCI脑机接口应用♦ BCI脑机接口基础开发平台;♦ BCI脑机接口+外骨骼;♦ BCI脑机接口+机器人;♦ BCI脑机接口+VR虚拟现实交互。与广泛的数据同步将脑电数据与广泛的数据同步,包括常用的生理数据GSR皮肤电,呼吸和心率等、EEG脑电,眼动、fNIRS近红外脑成像,人体动作,行为观察、面部表情、生物力学、人机交互。实现极低延迟的同步水平同时确保您的整体方案的便携性。Pro Glasses 2 提供了独有的硬件同步能力,无需携带沉重的笔记本电脑。数据分析模块如果研究人员希望得到比实时观察更深入、全面的结论, ErgoLAB可提供数据后期分析的强大工具。该软件为可穿戴式眼动追踪研究而设计,功能包括数据的叠加、诠释和可视化等。
北京津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一种基于心率变异性分析的
可穿戴
智能健康
设备
健康管理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是实现全民健康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移动互联的技术和应用突飞猛进,但高效、便利的生物信号采集终端设备尚待有效解决。该研究成果是健康物联网领域的智能终端设备,它基于心率变异性分析的独特算法,通过个体佩戴的可穿戴带式设备采集生物信号,实现对个体健康状况的整体评价,同时生物信号数据的处理分析依托于移动互联网和云端,该项需要医-工结合的技术可助力健康管理大数据平台的建设。
天津医科大学
2021-02-01
一种基于心率变异性分析的
可穿戴
智能健康
设备
健康管理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是实现全民健康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移动互联的技术和应用突飞猛进,但高效、便利的生物信号采集终端设备尚待有效解决。该研究成果是健康物联网领域的智能终端设备,它基于心率变异性分析的独特算法,通过个体佩戴的可穿戴带式设备采集生物信号,实现对个体健康状况的整体评价,同时生物信号数据的处理分析依托于移动互联网和云端,该项需要医-工结合的技术可助力健康管理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应用范围:可应用于各类人群的健康状况评估及健康管理大数据的采集。效益分析:该技术通过可穿戴式生物信号采集设备,实现对个体健康状况的整体评价。由于信号采集的硬件已非常成熟,该技术的核心部分主要在于信号分析的算法。 其技术优势在于:指标特异性高;生理基础明确;心电信号分析算法独特;是无创的诊断技术;检测条件简便;所需硬件技术成熟、成本低廉;便于健康管理大数据的采集;具有大规模推广的价值。
天津医科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132
13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高校实验室分级分类管理平台
2
云上展厅已成功吸引1万余家企业入驻!
3
第62届高博会圆满落幕,明年春天相约春城!